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时代之1993-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沪市。
  文图远突然拿了一份报纸放周容面前,一脸唏嘘地开口:
  “你看看这个,真是了不得!这张宣我也见过三次,竟然走眼三次。”
  周容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看起了报纸。
  报纸上的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是:《震撼!大作家三月竟然是中大学生!》
  这篇新闻报道的很细致,全篇洋洋洒洒几千字,大概可以分四个内容。
  内容一: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就是细数张宣的所有成就。
  内容二:披露张宣的个人信息。比如出生地,家庭环境,小学到大学都是哪些学校上的。
  内容三:都是一些老师的采访。
  采访了一名小学老师,一名初中老师,还有一名高中老师。
  三位老师对张宣的评价都差不多,就是觉得聪明,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次次满分,很少失手。
  直到高三开始,这个形势才有所缓和,和同学们比,张宣的数学成绩没有显得那么出类拔萃了。
  不过记者和老师都在猜测:数学分数之所以没以前高了,可能是花费大量时间写作去了的原因。
  魏薇老师闭着眼睛说瞎话: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取舍,但很明显,张宣的抉择是对的,空出一部分学数学的时间,博得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
  内容四:这部分主要报道张宣在大学里的生活。尤其是校庆晚会的风骚表演。
  周容对内容四最感兴趣,原因无它。内容四配了一张图片,一张唱“一生有你”的图片。
  虽然图片主要镜头集中在张宣身上,但在一边还是能看到文慧的身影。
  文慧低头弹奏钢琴的身影。
  看完,周容调皮地眨眨眼,啧啧道:“厉害!我家宝贝女儿弹钢琴专注的样子特别美。”
  文图远听笑了:“我在跟你说张宣的事,别打岔。”
  周容哪里还能不了解自己丈夫:“老爷子这么想要‘潜伏’手稿?”
  文图远点点头,叹口气道:“你还不知道么,他就这点爱好。”
  周容问:“远盛知道了?”
  文图远说:“这报纸还是他给我送来的,你也知道,我天天忙,哪有时间去时时刻刻关注报纸。”
  周容意会,“他来了?”
  “来了,在外面跟老爷子喝茶呢。”文图远如是说。
  周容眼睛盯着报纸上的图片:“虽然慧慧和张宣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我还是觉得这事有点难。”
  文图远知道妻子疼女儿,想了想说:“你说的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希望。”
  周容抬起头:“你是说还有人从张宣这里买到了手稿?”
  文图远说:“远盛讲,人民文学的前总编临去世时,张宣赠送了一版手稿给他。”
  周容惊讶:“值不少钱吧?”
  文图远告诉她:“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但想来几十、上百万还是有的。”
  周容笑道:“了不起,百来万说送就送,还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文图远说:“所以远盛觉得有机会。”
  事已至此,周容也没阻拦:“你嘱咐下远盛,能让慧慧看上的朋友并不多,尤其是张宣这种级别的朋友更是珍稀,别为难她。”
  文图远起身,“我会嘱咐他的。”
  ……
  北大一女生宿舍。
  希捷也在看报纸,也在看这则新闻。
  不过她的脸色自始至终都很平静。
  因为中大校庆当晚,杜钰就给她打了电话,把有关张宣的事情早就告诉她了。
  细细地阅读完报纸,希捷的目光最后凝聚到了照片上,凝聚到了正在弹钢琴的文慧身上。
  照片里,文慧虽然低着头,看不太清面容。
  但希捷知道,观其气质和穿着,就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红颜。
  静静看了三秒,希捷把报纸收好,拿过一本新闻专业的书籍,打开,看了起来。
  外界都在看报看新闻的时候,张宣也在翻看。
  每天看报都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就如同练拳击、拔萝卜一样,是爱好了。
  一份一份报纸读完,张宣发现,虽然夸赞的人仍是主流,但批评的人似乎一夜之间也多了起来。
  难道知道茅盾文学奖最后一轮投票在即,有人跳出来,不想让自己获奖?
  在阻碍自己?
  思绪一起,张宣眉间锁地紧紧的。
  带着烦闷的心情翻着翻着,某一刻,老男人的眼神一缩,他娘的这傻人又出来恶心自己了是吧?
  快速浏览一遍内容,张宣这次不同以往的心平气静,愤怒了!
  这傻子,看自己一直没搭理他,还得寸进尺了!
  太过分了!
第372章 马行千里,不洗尘沙
  京城老黄在报纸上的批评原文是:
  有人跟我讲,说我京城老黄是一个反权威的离经叛道者,善于撕破精英阶层、精致主义的面纱。
  我认为:当今文坛没大师,谁也别在那装大师,谁敢冒充大师,我就“卒瓦”他。
  前阵子,有几位朋友在我家谈论起了三月的小说。
  越说还越兴奋,张文这边说“风声”好,那边大钢牙就提“潜伏”怎么样怎么样,两人还对上招式了。
  我本来对通俗小说就不感冒,这时候多少可能还带点反感。
  就问张文和大钢牙:“你们这儿聊什么呢,怎么还比划上了?”
  这两人是三月的拥趸,似乎等的就是我这句话呢。
  张文说:“你应该好好读读三月的大作,好东西啊。”
  大钢牙在一边附和:“要看要看,一定得看,三月的东西好,得看。”
  我有一个好习惯,哪怕骂别人也得先了解别人,没看过别人的作品骂都骂不到点上。
  于是我上书店买了“风声”和“潜伏”到家就开始看。
  我也不虚伪,我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我没打算以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去享受作品,而是像判作业一样总想着挑别人的毛病。
  不过有一说一啊,我看书之前就知道“潜伏”很烂,但没想会这么烂,捏着鼻子看了半本儿,实在无福消受。
  朋友们都说我,你起码得看完一部才能评价呀。
  但我并不这么想,评价一盘菜吃一口就够了,不是全吃光了才允许说难吃吧。
  初读三月的小说是一次很糟糕的体验。
  “潜伏”小说情节垃圾,行文垃圾,没有思想性,没有艺术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扒厕所的书。
  “潜伏”美其名曰是文学作品。
  其实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通俗小说。
  文学作品应该大气、有气势、有文化分量,这样才能有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承载价值,我称之为重工业。
  其实本来嘛,张宣是我的晚辈,冒充文化人,不入流,写点通俗小说挣钱不算什么。
  毕竟人家那么年轻,你不能要求有什么文学艺术,说不得人家都不懂什么叫文化艺术。
  可我吃饭时看到报纸上的新闻说:“潜伏”小说进入了茅盾文学奖的最后一轮。
  我当时就在想,就这种烂俗地摊小说竟然入围了茅盾文学奖?
  而且还进入了最后一轮?
  我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被侮辱了,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恕我直言,要是“潜伏”这种小说最后得奖了,那茅盾文学奖在我眼里那就是一地鸡毛。
  ……
  京城老黄的批评篇幅很长,占据半大个版面,洋洋洒洒不下一千字。
  张宣半眯着眼睛,很是气愤!
  以前自己矜持,自持身份不下场跟他计较。
  可他娘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逮着老夫批评,就真的过分了!
  还真以为我是软柿子呵?
  尤其是对方最后结尾的说辞,意思表达的很明显,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
  都说文化人讲究杀人不见血。
  但这人已经不顾忌这些了。公开在大报纸上抨击,公开在报纸上说“潜伏”是垃圾小说,不配茅盾文学奖。
  其意明显,其心可诛!
  真他娘的不可饶恕!!
  张宣很久没有这么动过怒气了,这人已经是第三次了,要是还不还手。
  他怕自己憋出内伤。
  再世为人,什么最重要?
  活的自我,活的洒脱最重要。
  没得说,必须要还击!
  而说到骂架,说到还击,谁还能有从农村出来的更会耍嘴皮子的?
  那些农村大妈骂起架来,三天三夜不带停歇的,不带重复的。
  自己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妈,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在乡下生活过这么多年,总学了点皮毛。
  张宣坐在沙发上,静了静心,随后拨通了陶歌的电话。
  陶歌心有灵犀,似乎就在等这个电话。
  一接通就问:“你打这个电话是为京城老黄的事?”
  张宣说是,非常诧异:“你们也看到那篇评论了?”
  陶歌说:“当然,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声音,用心相当险恶。
  这种风气要是不立即遏制住,那些眼红之人都会纷纷效仿,搞不好就容易坏事。
  为此,我刚才还和洪总编商量了二十多分钟,打算写文回击此事。”
  “你们写文回击?”张宣问。
  陶歌回答:“我都已经开始动笔了。”
  张宣好奇问:“你写了多少?”
  陶歌说:“就一小段,200来字。”
  张宣要求:“你念给我听听。”
  陶歌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两人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个战壕里的人。
  关系到大事,她也没矫情,低头照着本子上的半篇文章念叨一遍。
  念完,陶歌问:“你觉得怎么样?”
  张宣无情地说:“不怎么样!太温和,太婆婆妈妈,还没抓住重点,不痛不痒的没什么卵用!
  说不得反而激起了人家跟你继续斗下去的兴趣。”
  陶歌刚才还觉得自己写得不错。有理有据,有进有退,文采斐然。
  没想到转身就被张宣否定的干干净净,心中顿时郁闷不已。
  陶歌深吸口气,问:“那你说怎么办?”
  张宣挥手说:“怎么办?好办,你身边有笔和纸不?”
  陶歌说有。
  张宣开口道:“现在我说,你记。明天你找几家大报社把我说的话原原本本刊登出来。
  不许改我的任何字眼,要原汁原味地刊登出来,知道吗?”
  陶歌没做声,执笔静待下文。
  张宣从茶几上顺过茶杯,掀开盖子,喝一小口就开始叨逼叨逼说了起来。
  许久后,问:“你记下来了没?”
  陶歌说:“记下来了。”
  张宣得意地问:“感觉怎么样?”
  陶歌笑笑,说:“姐去忙了,拜拜。”
  嘿!这娘们……
  ……
  次日。
  京城一胡同。
  大钢牙手持一份中国青年报,一边喝茶一边拍腿大声吆喝:“妙!妙!妙呼哉真妙!”
  另一边的张文也拿一份报纸,赞同道:“这开头,这结尾。
  尤其是结尾这8个字,一字值千金,八字八千金,甚好!”
  旁边的丰乳肥臀老莫笑着看看两人,随后又看看上首位置脸色铁青的京城老黄,没接话,喝茶。
  京城老黄现在很气!
  要气炸了!
  要不是碍于朋友在,他想报纸撕个粉碎,想把茶杯都砸了!
  张宣小儿,特欺负人!
  ……
  中年青年报纸的头版头条,原封不动地刊登了张宣的回击文章:
  张宣说,我的小说出版以来,一路顺风顺水,还是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