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时代之1993-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慧摆弄下手里的“一生有你”谱曲,附和道:“我也好奇。”
  ……
  日次,北大女生宿舍。
  有个女室友问米见:“米见,你今天怎么不学木雕了,还有闲情看报纸了?”
  米见面带淡淡地笑容:“今天换换脑子。”
  室友凑头往报纸上一看:“你刚才这么入神,看到什么好看的了?”
  米见没回避,也没解答,随室友看。
  “这、这报纸上是假的吧,这新闻是假的吧,作家三月是中大的?这么年轻?”半晌,室友眼睛瞪得大大的,难以置信。
  米见平静地看着室友,没做声。
  室友脑瓜子一转,突然反应过来:“你男朋友好像也是中大的吧?”
  对这个问题,米见笑而不语,从不正面回答。
  之所以不否认,是她觉得这样挺好,有个挡箭牌在,自己身边清净很多,可以安安心心生活学习。
  室友指着报纸又问:“你男朋友也是邵市的吧?”
  米见说是。
  室友结巴问:“那他是不是他?”
  知道瞒不住,米见好看的笑了,坦诚说:“就是他。”
  “我、我个天呐!”
  室友震惊了好久,好久才反应过来:“难怪你看不上北大的男生,是我、我也看不上。”
  米见捋了一缕发丝,“替我保密。”
  “诶,好好!”室友忙不更迭地答应了。
  接着,室友继续看报纸。
  米见拉开抽屉,拿出木雕开始练习雕刻技法。
第369章 无声无息地较量
  这个晚上。
  张宣做了个梦,梦的场景是小礼堂后台。
  梦里,自己把文慧堵在一个角落里。
  不顾人家同不同意,手指勾人家领口……
  张宣被梦惊醒了,看看时间,才堪堪凌晨5点过。
  侧头望了会熟睡中的双伶,老男人郁闷了。
  真的非常郁闷!
  他现在很蛋疼,自己又不是久旱之人,上半夜还和双伶行了夫妻之事。
  怎么下半夜就梦到了文慧?
  如果仅仅是梦到,那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以前也梦到过。
  可这次……
  有些东西在小礼堂后台看到了,虽然当时只匆匆瞥了2秒。但看得很清楚。
  脑子里有清晰地画面。
  所以这次做梦不像以往的无头苍蝇般,在梦里一下子就有了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想起梦里文慧被自己欺负惨了的模样。
  张宣恨不得呼自己一巴掌,呼死自己算了。
  这是人干的事吗?
  就算这个梦确实很舒服,但也不能干。
  自家媳妇还在身边呢,竟然同床异梦?
  而且梦到的还不是米见,这就有点难以接受了。
  说句实在话,虽然昨天白天在后台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可自己事后绝对没有去胡思乱想过。
  怎么就入梦了呢?
  都说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
  可自己真的没思!
  真他娘的古里古怪。
  控制着自己不去发散思维,张宣又闭着眼睛开始试图让自己睡过去。
  可后半段,不论怎么假寐,脑子里还是会在某个瞬间想起梦里的乱糟糟场景。
  睡不着,老男人平躺了会后,干脆起床去了书房。
  开始看书。
  为自己下一本传统文学找资料,充电,做准备。
  说到下一本传统文学的写作。
  张宣现在隐隐有了思路,但他自己感觉积累不够,沉淀不够。
  不够怎么办?
  那就多阅读。
  提到阅读,他又想到了远在湾湾的李敖。
  听说李敖有个巨大的书房,珍藏有海量的图书。
  环视一圈自己这个书房,只有200来本书,真的显得寒碜。
  而且很多东西临阵想起时又没法现行查资料,看来有必要买一批书才行。
  书多了不要。
  但关于下一个传统文学的题材、以及科幻题材方面的书籍,怎么说也要有个1200来本才有面。
  才配得上自己的作家身份。
  思绪一起,张宣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列清单,列大类,到时候好让人帮着采购。
  思路畅通,经验丰富,老男人这一忙碌就进入了忘我状态。
  直到杜双伶进来喊他吃早餐时才放下笔。
  伸个懒腰,张宣扭扭有点酸的手腕,问:“早餐吃什么?是去外面吃,还是食堂吃?”
  杜双伶笑吟吟地看着他:“早餐是青竹下的牛肉面,我们快上去吧。
  哨子都炒好了,就等你上去,好把面条入锅呢。”
  “行,那我们走吧。”
  昨天上半夜和双伶耗费了好久,在梦里和某某又不正经了好久,实在是辛苦。
  得多吃点补补才行。
  上到三楼,开门的是文慧。
  杜双伶率先进去,弯腰开始换鞋。
  张宣隔着门同文慧对视一眼,默契地不说话。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文慧这人时,他突兀地又想起了昨晚的梦。
  眼神不着痕迹地扫一眼文慧领口,接着视线下移几分,随后也弯腰开始换鞋。
  可能是发生了那些事的缘故,文慧现在对他的目光非常敏锐,视线盯着他的侧脸辨认几秒,最后转身去了厨房。
  邹青竹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地好。面有劲道,牛肉也炖的入味。
  张宣夹一块大片牛肉放入嘴里,嚼吧嚼吧,好吃,肉的味道。
  香,满足。
  咽下去,又夹一块牛肉放嘴里,接着视线不小心扫一眼对面文慧的领口,更好吃了。
  这个早上,眼神就像那偷腥的猫一样,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甚至张宣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的眼神总是不经意里往文慧身上扫。
  扫到第三眼的时候,低头吃牛肉的文慧眼睫毛轻微蹙了蹙。
  当张宣无意识看第四眼的时候,文慧左手无声无息地护在了胸口。
  虽然这姑娘面色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抬头看对面的张宣,但这举动的侮辱性极强。
  望着人家左手五指紧紧揪住领口,张宣心里一震,才意识到自己孟浪了。
  同时情不自禁地想:文慧这只手摆放是有意的?
  还是无意的?
  如果是有意的,是在悄悄警告自己?
  如此念头一起,张宣知道这个是非之地,自己不能呆了。
  而且他决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再来三楼。
  罪过!罪过!
  在心里暗诵一声阿弥陀佛,老男人快速把面吃完。
  没吃饱,本来还想吃第二碗的。但他不吃了,用纸擦擦嘴,打声招呼很是麻利地起身走人。
  杜双伶关心问:“你就吃饱了嘛?”
  “嗯。”张宣嗯一声,背身挥挥小手溜了。
  砰!听到关门声,文慧才抬起头,扫一眼对面的空碗,左手悄悄放了下去,安静地继续吃面。
  这时邹青竹好奇问:“双伶,你家男人平时不止这点饭量的吧。
  今天早上垫了肚子的?
  感觉他只吃了个半饱,锅里都还给备了面条呢。”
  闻言,杜双伶偏头打量了一番空碗和筷子,若有所思,随后帮着解释说:
  “他今早一大早就在书房忙碌,可能刚才又突然有什么好的创作思路了吧,就急着下去了。”
  杜双伶嘴里说是这么说,却起身换了位置,坐到张宣刚才吃面条的座位上。
  嫣笑着念叨:“青竹你看,这桌子上都还洒有汤水,刚才应该是有好想法了,才吃的急。”
  话到这,杜双伶把空碗筷移开些许,用纸巾把桌面的汤水擦干净。只是抬头的瞬间,视线很自然地落到了对面的文慧身上。
  文慧似乎不知道两人的对话似的,小口吃着面,同往日里一样,很有节奏。
  ……
  陶歌来电话了。
  电话一接通,陶歌就抢先说:
  “姐刚才得到一个消息,茅盾文学奖组委会刚进行了第四轮投票。”
  不提这事还好,张宣平日里都选择刻意遗忘这事。
  可陶歌猛地提起,他的心还是跟着一紧,问:“结果怎么样?”
  陶歌说:“你猜?”
  听到“你猜”二字,张宣松了一口气,心道自己还是没能免俗啊,还是没能过得了名利这关。
  张宣猜测,“过了,对吧?”
第370章 第四轮投票
  陶歌说:“第四轮投票很激烈,决出了五部作品。”
  张宣紧着问:“哪五部作品?”
  陶歌如数家珍:“前三部小说分别是‘战争与人’、‘白门柳’、‘骚动之秋’,这三部作品晋级毫无悬念。
  而你的‘潜伏’和另外一本小说竞争激烈。
  组委会投票后,得出的票数是一样的,所以暂时先把这两部作品一起进入到了下一轮。”
  张宣似有所悟,迫不及待地问:“这次茅盾文学奖评选几部作品?”
  陶歌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组委会已经确定了,这次只选四部获奖作品。”
  张宣瞬间沉默了,也彻底懂了是什么意思。
  正是因为这次只评选4部。
  所以自己的“潜伏”和另外一部作品暂时一起进入到了下一轮。
  而下一轮,也即第五轮,就是决胜轮。
  “潜伏”要么生!要么死!
  没有第三条路。
  要是竞争胜出,那自己就彻底功成名就,地位水涨船高,声望达到峰值,风头一时无两。
  要是失败。
  要是“潜伏”高调入围,却黯然退场。
  那等待自己的将是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冲击,以及山崩海啸般的批评声。
  很可能会落得个人弃狗嫌的光景。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虽然这几个月“潜伏”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国内国外双开花,获奖、畅销一个都没落下。
  但他知道,抛开明面上那些明确表态不喜欢“潜伏”的作家、学者不谈,暗处肯定隐藏着更多的眼红怪。
  如果“潜伏”顺风顺势,他们就不敢作妖。
  要是“潜伏”一旦在茅盾文学奖上遭遇滑铁卢,那些眼红怪必定会跳出来找存在感的。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到时候报纸上肯定铺天盖地的都是负面新闻。
  文化人嘛,有骨气的铮铮铁骨。
  没骨气的,那简直就是坏透了!
  见他沉默,陶歌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安慰道:“没事,姐有种直觉,肯定能过。”
  直觉,直觉个先人板板啊!
  生活经验告诉自己:女人的直觉除了抓小三、小四靠点谱外,疑心疑鬼的居多。
  或者说严重点,女人的直觉简直就是乱弹琴。
  心里郁闷归郁闷,张宣还是问:“下一轮大概什么时候投票?”
  陶歌说:“11月30号。”
  “本月最后一天?”
  “对。”
  “八五长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是28号,30号那天我应该在京城。”
  “行,到时候姐带你好好逛逛。”
  “嗯。”
  两人都有心事,都心情沉重,但都努力把话说的轻松些。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潜伏”能不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已经不再是涉及张宣个人的脸面了。
  还密切关乎到陶歌和洪总编的职业前途、人民文学的社内地位和业内名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洪总编和陶歌、甚至人民文学希望“潜伏”获奖的心情都不亚于张宣。
  可能他们比张宣更加迫切,更加焦虑。
  毕竟张宣是两世人,要是真的落败了,他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
  因为张宣自己知道自己,他有退路,有“发条女孩”等待开花结果。
  还有脑子里那么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