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大时代之1993-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吃完早饭,张宣跟着杜双伶父女俩又回到了镇上。
  先是去申请了座机,家里没个座机不行。
  由于有杜克栋这个镇上的大名人在,申请电话基本不费事。
  就一句话的功夫,人家还承诺两天之内搞定。
  不过话说回来,这年头的座机有些费钱了,要好几千块呢。
  也就张宣现在富有。
  要是搁一般人家里,还不用来娶个媳妇?或者干一件大事?
  ……
  上午10点左右。
  左等右等的张宣,终于等来了“人民文学”的采访团队。
  一行共三人。
  一个采访记者,女的,叫陶歌。
  另外还有一个摄影,一个助理兼司机。
  张宣瞄一眼大块头助理,气势逼人,感觉更像是个安保。


第187章 有福之人不用忙
  陶歌大概30来岁,面容姣好,身材高挑,黑色长款羽绒服把一股小知识分子的气质衬托的淋漓尽致。
  “你好,是三月吗?”
  见到张宣直直地从一家化肥门店走过来,陶歌反应最快,率先热情地伸出手,露出职业的微笑。
  “你好,我是三月,您可是陶女士?”
  张宣也是跟着伸出手,从容不迫地握握,笑着问。
  “陶歌。”
  “张宣。”
  简单介绍完,两人相视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开了几分。
  张宣稍微有点惊讶于对方的书香气质,更惊讶于对方的胆魄。
  要知道这年头可不是后世啊。
  拦路抢劫外地人,甚至更过分的举动也时有发生,不罕见。
  气质样貌不错的女子跑外勤还是有几分危险的。
  不过当他看到旁边的助理时,好像又明悟了几分。
  张宣惊讶于陶歌的胆气。
  陶歌却诧异他的年轻。
  不过她也只是略微错愕了下,马上就从恍惚中醒悟过来。
  记得临出发前,人民文学内部是有讨论过“三月”会是个什么的人、会是个什么形象的?
  从过往的几次邮编地址变动来看,大家对三月的身份早已有了模糊猜测。
  其中就有教师和学生两种形象。
  出发前,陶歌团队都认为三月是老师、甚至教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风声”文笔凝炼,逻辑思维严谨,各种小说人物的性格鲜明,人物的心里活动更是亮点。创作手法也是敢于破旧,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最后一次的通信地址是中大。
  中大是什么地方?是大学,是名校。
  似乎这一切都在佐证“三月”是个老师。
  不过她们都是干文学传媒的,接触过各种人,见过各样的事,应变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超强。
  以至于“三月”是不是学生?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什么叫天才,就是敢于打破传统,打破大家固有思维的人。
  人民文学早就把“三月”定位于天马行空的天才文学创作者,似乎年轻一点也不过分。
  四人寒暄一番,张宣就问:“陶女士,你们吃过早餐了吗?”
  陶歌望着他,坦诚笑道:“大雪天为了赶时间,来得比较匆忙。”
  懂了,什么来得匆忙啊,就是饿了。
  张宣随即发出邀请说:“小镇离我家还有十里山路,大雪天车子进不去,等会得走一个多小时,消耗体力。不如先去我镇上的叔叔家里吃顿便饭再赶路吧。”
  “好。”
  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再加上陶歌一行人早就饿坏了,自然欢喜应允。
  饭是在杜家吃的。
  面对人民文学一行人,老杜一家都比较隆重。
  杜克栋亲自下厨,做了8个好菜。
  艾青和杜静伶也是破天荒地放下了傲娇性子,热情地帮着招呼。
  伍国瑞就不谈了,终于把良好的家学体现了出来。接人待物上,初次见面城里人和城里人更容易找到共鸣。
  由于有要紧事,这顿饭吃得热闹却又简短。
  饭后,众人来了一张集体照,陶歌一行三人把桑塔纳停在杜家后院,就跟着张宣出发了。
  望着逐渐远去的四人,望着张宣和陶歌不拘束地交谈样子,杜克栋开心地拍了拍小女儿肩膀,然后哼着小调走了。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艾青也是不遑多让,笑着拉过杜双伶的手,说:“走,陪妈去里屋说说话。”
  杜双伶脸红红地抿嘴笑,“嗯”了一声。
  见父母妹妹走了,杜静伶默契地同伍国瑞对视一眼。
  然后晕晕乎乎地感慨道:“真是不可思议,不敢想象,不敢置信!这张宣年纪轻轻的,就走到了这一步。”
  伍国瑞听得笑出了声,“那你还是说错了,什么年纪轻轻的啊,平凡人到老也走不出这一步。”
  接着他也感叹道:“还是双伶厉害,年幼就识得金镶玉,这就是眼光。”
  想起这个妹妹的情感经历,杜静伶也是忍不住一笑。
  暗道自己还好没有插手这段早恋,不然指不定便宜了谁。
  随即又觉得,以双伶的性子,亲妈都管不了,自己大概也是做无用功。
  稍后杜静伶又想到了肖少婉。
  根据自己妹妹的笔记,肖少婉和张宣曾互有好感,这种好感持续了快2年,可最后却无疾而终。
  正是因为肖少婉的主动退出,才成全了妹妹。
  她唏嘘:这就是命,有福之人不用忙。
  无疑,妹妹就是那个有福之人。
  ……
  从石门站到上村,10里路,这次四人硬是走了差不多快2个小时。
  没办法,这山里的马路又陡又弯,还开始打滑了。
  而陶歌却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大雪天的,一个城里人初次跑到雪峰山脉的高山地界,那自然是各种不习惯,自然吃尽了苦头。
  一跤,一跤,又一跤。
  眼见不长的上坡路段,陶歌短时间内连续摔三跤,张宣都替她屁股生疼。
  临了好意问:“要不先休息会吧?”
  陶歌摆摆手,笑道:“没事,没事,继续赶路吧,不要浪费时间,不然到你家天都黑了。”
  张宣抬头看了看天,心说还好,才中午,耗的起!
  不过人家要坚持,张宣也无所谓。
  他是个农村人,是个山里人,从小就吃惯了苦,这种下雪打滑的山路,早就习以为常了。
  上坡难,下坡似乎也难。
  这不,刚拐过坡头不久,下坡时陶歌又摔跤了。
  而且这次摔跤不是原地摔跤,而是往下滑行了好长一段路。
  “小心!”
  看到陶女士一个趔趄就飞了出去,张宣心一突,赶忙追了过去。
  还好!还好!追出五米后,张宣及时拉住了她。
  在边边及时拉住了她,要不然就掉到马路下面的竹山里去了。
  “小心,脚别乱蹬!”见悬在半空的她本能地发挥求生意志,张宣赶忙制止,好害怕她把自己一起带下去了。
  后面的两人见状,似乎也想过来搭把手。
  只是……
  “哎哟!”
  一声叫喊声猛然响起,摄影大哥一个长长的滑行,以火箭般的速度,掉到下面的竹山里去了。
  糟了!
  张宣麻着心思急急忙忙探头一看,立马松了一口气,还好老天爷不收命,摄影大哥没有摔在尖尖的竹桩上。
  吓死老夫了!
  真他娘的吓死老夫了!
  要是再往左边摔20厘米,脑袋摔在两根砍伐过的斜面竹桩上,摄影大哥今天非得交代在这里不可。
  张宣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陶歌和那个助理也意识到了摄影师刚才和死神擦肩而过。
  都吓到失了声!
  瞅一眼边边上的陶歌,张宣此刻已经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了,心一横,右手环住她的身子,一口气把她拉了上来。
  然后把她往地上一丢,就赶忙从下面的小路进了竹山。
  “你没事吧?”
  急急忙忙赶过去把摄影大哥扶起,张宣关心问。
  “没、没事……”
  看着近在咫尺的尖尖竹桩,摄影大哥脸色苍白,心有余悸。爬起来感受一番自己的身体状况后,也是开始检查起了怀里的摄影设备。
  真是敬业!
  佩服!
  从3米高的地方摔下去,人家竟然还下意识抱紧了摄像机。
  张宣有点不放心,眼神从头到脚又扫了一遍人家,生怕有伤口了,生怕出了事故。
  ……
  下了山坡,这次陶歌学乖了,主动要求休息一会。
  张宣也是怕了她。
  于是特意跑去附近的农家弄了一些干稻草过来,编织成绳子,绑在几人的鞋子上。
  尔后又给他们一人找一根棍子,做拐杖。
  有了刚才的深刻教训,后面的路几人都是走的小心翼翼。
  张宣帮扶着陶歌。
  而助理也没歇着,除了有一个大背包要负重外,还得分出一些精力照顾着点摄影器材。
  两个小时候后,四人终于到了十字路口。
  坐着歇口气,刚才还要死不活的陶歌见到山里的各种稀奇后,马上满血复活,端着照相机到处拍拍拍。
  田娥老师家里今天收亲,此刻赶来喝喜酒的一两百人都像篱笆桩一样,高高矮矮、错落有致地站在马路边,一边吸烟嗑瓜子,一边扯淡。
  他们目光统一,方向统一,看西洋景似的看着这个摆弄相机的城里女人。
  “葛个城里人弄是不一样哦,嗯个衣服看起来就蛮贵,头发哈是黄个,卷卷个好看呔。”
  “那还要嗯港么,听几节港,人家是首都过来个咔,是个有文化的大记者……”
  “嗯怎么晓得个……”
  “那张萍港个,昨晚在田娥老师家里港得,好多嗯都听到了……”
  “呸,就是炫耀,嗯个张萍就是炫耀,呔,让她装到哩。”
  “炫耀是炫耀,但人家有嗯个本钱呔,嗯莫要羡慕,弄哩家里几个都不是读书个料,羡慕嗯来。”
  “如今他们张家真是了嗯得哦,一年就翻身,出了个要上天的人物。”
  “姓梁个扒灰佬,嗯就积点德吧,要过年了,要港点吉利话。”
  “就是就是,嗯个扒灰佬,嗯要是能干,就把葛个城里女人弄上床,甭天天守着嗯儿媳妇。”
  “哈哈哈……”
  一群污人,话题歪着歪着就歪到了梁姓扒灰佬身上去了。
  村里人稀奇陶歌,陶歌也稀奇他们。
  互相稀奇一阵后,张宣就带着她到村里四处转了转。
  去了一些退伍老兵家里,去了黄富贵家里。
  当得知张宣的谍战素材有很多源自黄富贵时,陶歌立时对这个老人来了浓厚兴趣。
  黄富贵健谈,老迈牙口一咧一咧,帮着张宣说了不少好话。
  黄富贵的大儿子是隔壁县的大人物,此刻也刚好在家,又是一通吹捧。
  娘希匹的!
  这职业撒谎人吹起牛皮来都不要打草稿的。
  那眼睛一睁一闭,嘴巴一张一开,把张宣说的从小就是个神童似的……
  听了几分钟,张宣都有点飘飘然了,真他娘的!正经人扯起淡来,估计他自己都信。
  到处转,到处转,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晚餐是阮秀琴做的,为了招待好陶歌一行人,这次也是下了血本。
  杀了鹅,买了鱼,称了牛肉,上了野味。
  再加上各种特色菜,一桌12个大碗挤满挤满,把陶歌眼都看花了。
  落座后,张宣问她:“要不要来点烧酒?”
  陶歌想了想,笑着说:“那来点儿,但估计喝不了太多。”
  张宣点头,起身给几人倒满酒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