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技尽头-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三千多艘浮空船听起来挺多的,但散落在月球周遭,又显得跟没有一样。但单纯作为救援力量,其实已经很强大了。
  如果将地图缩小,再将这些浮空船所在的位置标出来,就会发现这些船所在的点呈现一个立体网格的样子,集中在距离月球三万到五万公里处的一片立体区域,每艘船都有各自负责的空域。
  这跟此次救援使用的坐标系有关。
  智脑以月球为中心点,在三万公里跟五万公里,每隔一千公里便生成一个虚拟的球体,再以这些球体生成不同的经纬度,将逃生舱逃逸的方向跟速度纳入系统又大概确定了逃生舱可能逃逸的区域之后,在这片区域每个不同的经纬度选择四个点,跟相邻球面对应的四个最近点连接,就会划分出一个类似不正规六面体的空间。
  在缩小的地图上,这片实际上广袤无垠的空间就是浮空船所需要搜寻的一个点。
  这也是太空救援的难点所在。
  电影里太空救援行动似乎很轻易就能确定具体坐标,然后飞船过去之后便能看到某艘飞船残骸在太空中漂浮……那大概是几十年后才能办到的事情。起码目前的空间定位受限于一些技术革新的速度,其实定位并不是那么准确。
  更反直觉的是逃生舱几乎不可能是在空间某处漂浮着。
  如同理论说的那样,静止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太空中弹射出去的逃生舱会有一个初始速度,同时还可能受到地月双星系统的引力影响。当然这片区域距离月球比较近,且不在拉格朗日点所在的那条线上,大概率受月球引力的影响比较大。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地月之间的航道也并不是一条直线。事实上想要在两个星球之间穿梭,航道一般也不可能是直线,而是一根抛物线。尤其是三个月球基地相对地月系统来说,都在月球的背面。
  利用重力作为主要动力源的小型浮空船升空之后,都是沿着月球运行轨道转一个弧状然后才沿着更缓的抛物线脱离月球驶入地球轨道。
  好在逃生舱的逃逸那点速度相对于一般浮空船在太空环境下最大能达到近两千公里每秒的极限速度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不管任何型号的浮空船上的逃生舱,其实都是同一个设计标准,所以只需要使用同一套回收流程,大大减少了救援难度。
  临湘号最新的探索级浮空船已经在它所负责的空域找到了两艘逃生舱,只救到了一个人。且根据系统上的编号已经确定这两艘逃生舱都属于亚历山大号。
  十个多小时的工作之后,它本身所负责的空域大概搜索了一半。且搜索空域已经再次调整,范围缩小了许多。
  因为除了像夸父号、女娲号跟吴刚号这样的太空巨舰,一半小型浮空船上的逃生舱,大都设计在同一个区域。这样当危险发生时候,浮空船上的自动驾驶系统会自动调整船的姿态,保证逃生舱弹射的方向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已经找到了逃生舱的周遭区域自然成了重点寻找的区域。
  这也是章海峰在全息视频通话中有信心能安全救出陈曦的原因。
  他们已经找到亚历山大号上弹出的求生舱了,搜寻的范围大幅度减小,怎么可能救不到人?!


第261章 晦气的命令
  探索级浮空船是基地最新一代的产品。是未来大型科研舰搭载的主流浮空船型号。船内配置最多的就是多功能星球探测机器车型机器人。
  这里说的车型机器人并不是汽车人……其实就是一种科研车辆。说是车,其实还是使用了反重力技术,奔驰的时候主要是在距离星球表面一、两米高的位置掠过。车子配置了机械臂,无需下车,就能自动取样,甚至还能进行基础挖掘工作。
  车厢内部本就是一个实验室,拥有包括多功能激光分析仪跟能适应极恶劣环境的取样器等等科研设备。内部补给跟生命维持设备也能支持两个人生存一个月。
  从这一点能看出,现阶段基地开发出的多种型号浮空船其实都是为了研究服务的。不过在这个其他地方连反重力材料如何制备都还没研究清楚的时代,其实浮空船的具体功能其实是可以多样化的。这大概也是基地的底气所在。
  ……
  临湘号指挥塔。
  “翟船长,接收到左下方2798公里处的求救信号,使用的是亚历山大号标识码。”
  “所有船员即刻就位,两分钟后启动三级搜救程序。”翟秋娴飞快的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娴熟的按下作为旁的按键,随后最贴近人类视角习惯的全息显示启动,同时安全防护装置也将她绑到了座位上。
  搜救程序启动后浮空船会有一个很快的加、减速过程。太空船加、减速都很猛,按照安全操作标准浮空船启动搜救程序前必须要把自己绑在椅子上。长期的多任务模拟训练已经让翟秋娴牢牢记住了船上的一系列规则。
  十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比如让曾经的王牌女保镖成长了一位飒到没朋友的浮空船长。这其中不止是跟宁孑的关系。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太空航行事业来说,不管是基地,又或者更高级的管理部门在培养舰长的时候,都更钟意有过从军经历的人,因为这些人天然对命令更为敏感,更服从指挥。
  就目前地球的资源来说,浮空船还是很宝贵的。而且太空不比地球,一旦真的出现灾难,很容易便是毁灭性的。
  这次是在月球附近,目前还属于地球的控制范围内。真到了距离地球太远的地方,比如火星、土星、冥王星附近,如果因为人为不听从问题出了什么事故,损失无法承受。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这十年里生物芯片跟纳米机器人的组合已经证明了不但能完善人体的免疫力,更能大幅度增加人类寿命。
  而人类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是个极为严肃的话题,对于社会跟人类本身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涉及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资源投入的方向,消费理念,城市建设、育儿观念甚至家庭伦理……等等。
  对于华夏而言的影响绝大部分都是正向的,尤其是在这个华夏能获得资源空前富裕的太空时代。对于个体而言同样如此,生命长度的增幅给了个体人类更多试错的机会。退休时间的延长既意味着学习时间的延长,更能让学习的成本摊薄。
  就好像翟秋娴。
  如果按照之前人类的寿命,大概率不会选择30岁以上的女性接受船长的训练。学习三年,模拟仓训练两年,这就是五年时间过去了。再加上正式上船之后只能在地球附近做简单航行的测试期,就已经三十七、八岁了。
  长期太空航行对于身体状况还有极高的要求。如果按照绝大部分人的体质,最多五十岁可能体检就不达标了。
  这也意味着投入了巨额的培训成本之后,真正能在船上工作的时间不过十来年,这显然划不来。
  但现在的情况显然不同,基本上使用了生物芯片跟纳米机器人后,在船上起码能工作到一百岁左右。多出来的五十年时间可以让巨额的学习跟培养成本忽略不计。而且一百岁之后,起码还能回到基地当十年的太空船教官。
  由此可见人类科技树任何一点进步,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停发生,让人稍微不注意就会感觉跟不上时代。
  ……
  三十秒后,临湘号开始减速。减速的方式也并不是单纯通过化学能的方式,而是放出了飞船外游离的大型反重力板,借助对月系统的引力,减慢速度。又是十秒之后,临湘号开始缓缓接近已经肉眼可见的逃生舱,直到最后以跟逃生舱同步的速度跟方向,在逃生舱顶部上方同步运行。
  此时如果有能够将月球纳入画面的第三方视角看到的景象大概是临湘号庞大的船身跟下方迷你小黑点正同步朝着月球右下方向缓缓移动。
  此时,指挥塔内翟秋娴也已经从指挥椅上站了起来,开始有条不紊的下达命令:“放出蜂窝探测器,开始全息扫描。”
  随着命令下达,临湘号腹部打开,六个类似蜂巢的探测器悄无声息的放出,开始围绕着逃生舱进行扫描。很快翟秋娴的面前开始一点点的出现逃生舱的全息影像。
  这跟通讯用的全息影像不一样。
  通讯时全息影像不需要太多的扫描技术,没有影像的部分,可以通过算法来补足。但在营救过程中所有的细节都是完全真实的还原。几分钟逃生舱的全貌便出现在翟秋娴的面前。
  同时关于逃生舱扫描后得出的基础信息也开始自动通过智脑系统播报:“防护层无破损,没有碰撞变形痕迹。对外显示装置运行正常,生命维持装置正常,系统显示保护舱内处于休眠保护两人,另有四个保护舱空置。生还者生命体征平稳,处于保护状态。逃生舱对接装置正常,系统可接入。”
  翟秋娴在心底松了口气。
  终于找到了。
  根据之前智脑给出的情报,陈曦所在的逃生舱恰好就是两人,而所有的逃生舱正好只进了两个人的,只有两艘。另一艘已经被友船找到并救下了。所以这艘逃生舱里大概率就是陈曦跟杜邦勒了。
  不过此时的翟秋娴表情并没有任何不同,依旧很严肃的下达着命令。
  “输入亚历山大号搜救码,进入下方逃生舱系统,启动对接装置。”
  搜救码是一个128位的字符串,在飞船遭遇危险时自动生成加密后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接收到搜救码的己方飞船能快速的解码。每艘浮空船都有特别的解码方式,这些解码数据都储存在所有的浮空船中。
  对于搜救的船只来说,只需要将搜救码输入,就能完全控制下方逃生舱除了生命维持之外的所有系统。
  随着逃生舱对接装置启动,光滑的舱体中间部位弹出了三个类似于把手的接口。
  同一时间临湘号的腹部投放口再次打开,三个机械臂缓缓的伸出,可以看到这些机械臂有着十多个关节,先是一层层的张开,到了下方逃生舱十分之一的位置时才开始渐渐合拢,直到机械臂的手部接触到逃生舱弹出的把手处,在六枚伴飞的蜂窝监视器观察下,最底层的机械手伸出,随后紧扣住弹出的把手。
  当三个位置都固定之后,传感装置也瞬时反馈到指挥塔内。
  “对接已完成,完成度百分之百,回收程序准备完毕。”
  “启动回收程序。”
  伴随着命令,机械臂开始带着逃生舱缓缓收回,速度不快,但很稳定保持匀速一节节开始收缩,直到机械臂将整个逃生舱收入船体后,六个一直在伴飞的蜂窝探测器也在腹部机舱闭合前,有序的飞回船体。
  回收过程完成。
  整个回收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分钟左右,当然这是在逃生舱外部没有破损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回收后的逃生舱进入临湘号的舱体,被卡入一个轨道。
  机械臂一层层的回收,随后短、中、长波UVB照射装置启动,对逃生舱表面进行消毒。所有的逃生舱体内层都有一层薄膜,能够阻止这些不同波段的紫外线投射,保证在对逃生舱外围灭杀可能存在太空活性物质的同时,不会对内部的人体造成伤害。
  这一环节之后,喷淋装置启动。
  混杂着液体颗粒的气体开始对整个逃生舱进行细致的喷刷。三分钟后,喷刷完成。腹部的舱体左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