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技尽头-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亚雷尔,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兴趣,我当然知道宁是大数学家,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帮我告诉他,数学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凭空想出一个公式,就能做出推断的。你知道有多少恒星系统在围绕着银心转圈吗?又为什么会这样吗?
  因为那里有一个质量极大的黑洞,你可能不知道黑洞的威力有多大。事实上,这也的确很难描述。不过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在他给的坐标附近是不可能有天体在运行的,因为它们会被黑洞捕获,然后被吞噬。”
  显然,电话对面的人并没有被他说服。
  当然,如果卢修斯·鲁迪知道宁孑的这篇论文并不是完全基于几何学的推论,而是通过许多已经确定的现象给出才做出的推测,大概也不会说出如此武断的话来。
  “鲁迪博士,我当然相信你的判断,但他毕竟是宁孑。知道为什么我决定发他的论文吗?因为他还没有错过,神呐,他发了那么多论文,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人找到那些论文中的问题,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吗?
  想想看吧,当这篇论文发表在《科学》上,我将非常希望你能通过观察到的结果,在全世界面前向大家证明那个华夏天才也有犯错的时候。当然前提是你得拿出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这一点。
  如果万一,是的,我是说万一如果真如同他所说的,在他给出的那些坐标找到存在有天体的证据,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不对,不止没有损失,甚至还能颠覆现在天文学的理论,就像你刚才说的,在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附近,不该有任何星体是学界的共识。”
  亚雷尔·赖利的这番话让卢修斯·鲁迪拿着鼠标的手顿了顿。
  很多时候期刊编辑没法打动那些教授、博士们,主要还是口才不够利索,显然亚雷尔·赖利这个法国人的口才很好,一番话成功引起了卢修斯·鲁迪的兴趣。
  虽然他坚定的相信这是无用功,但是如果能证明宁孑是错误的,这的确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倒不是卢修斯·鲁迪对宁孑有什么敌意,主要是他不希望这位天才数学家没事别对天体物理这门学说指手划脚的,就好像他刚刚说得,数学不是万能的,通过一些他看不太懂的推论,最后得出银心附近存在星体的结论太过分了。
  更过分的是,他竟然还很自信的在论文里标出了坐标。
  要知道许多新发现的星体,大都是通过深空望远镜仔细观测后,从无数数据分析中找到了。这其中当然需要用到数学计算,但大都是通过运动轨迹跟力的关系进行计算,而不是像宁孑这样通过纯粹的数学理论来证明。
  “好吧,亚雷尔,你是个聪明的说客,我会去申请的,也许我能对比一下之前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一些照片,不过这需要时间,嗯,就这样吧,我会安排的。”
  “太感谢你了,鲁迪教授,宁的论文我会放到圣诞特别版,希望圣诞之后能得到你反驳他的好消息。”
  “那是你的事情,我只负责验证这个结果。”
  “哈哈,相信我,这一定会是个有趣的工作,对了,圣诞快乐。”
  “圣诞快乐。”
  ……
  卢修斯·鲁迪挂了电话,想了想,然后再次打开了宁孑的论文,仔细记录了论文末尾的几个坐标之后,打开了电脑开始操作。首先他需要提交一份申请,才能拿到他需要的东西。
  在申请理由里,卢修斯·鲁迪考虑片刻后,干脆将宁孑的论文直接拷贝了进去。
  反正科学那边已经决定发表了,很快就不会是秘密。而且他的目的也很纯粹,就是想告诉宁孑银河系中心,他在论文里指出那些坐标,明显属于超级黑洞的势力范围,那里除了虚空什么都不可能存在。
  如果真有东西的话,那么许多天体物理的规则就要重新改写,又有无数人要想破脑袋来圆那些让人头痛的基础理论。
  嗯,也许这次不用,可以找宁孑把论文补全,也许就能有一套完整且逻辑自洽的理论。
  但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提交了申请之后,卢修斯·鲁迪便再次投入到手中的活计。
  他还很忙,发送这个申请只是随手为之。
  他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有可能探测到银心情况的太空望远镜依然属于NASA,而作为NASA旗下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能享受些优先权。不过NASA下面实验室很多,天文学家更多,他不是最知名的,也不算最受重视的,所以他有优先权的,但并不多,依然得排队。
  他甚至没有申请加急,反正一个月或者半年都无所谓,毕竟太阳距离银心有大概2。6万光年的距离,所以理论上说即便有收获也是2。6万年前的,虽然在宇宙层面2。6万年就跟人类的几秒钟没什么区别,但拖了一年半载,对宇宙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谁会在乎呢?
  但卢修斯·鲁迪显然想不到,这份申请让他的面子变得很大。
  ……
  三月对于互联网的控制,大概就差了这么一份申请。
  没办法,核心的控制程序,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让三月无法冒用人类的身份去做任何事情。
  但任何由人类编写的控制程序显然都是有漏洞的。
  又或者说这个宇宙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存在,人类最多也只能是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将一切可能的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而已。
  所以在卢修斯·鲁迪提交了报告之后,一只万里之外一直跟踪这件事的小猫,很轻松的就获得了权限,将这份申请在系统里的优先级升至了最高。
  恰好正值圣诞节前夕,控制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里的那些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显然无法跟卢修斯·鲁迪这样的天文学家相媲美。
  系统经过数次升级之后,许多针对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控制中心的指令都是根据优先级设定的。
  更何况一位NASA的天文学家提出的科研申请偶尔插个队,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是由NASA跟大学联盟共同管理的,他们甚至不需要去跟欧洲协调中心打声招呼。大家都要过圣诞节了,接下来就让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根据设定好的角度自行拍照然后收集数据就够了。
  毕竟什么事情能有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更重要呢?!
  于是在完成了上一个拍摄任务后,深空中的望远镜开始自动根据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调整角度,将镜头对准了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中心位置。
  ……
  次日,圣诞节到来。
  《科学》杂志社官网也在这一天放出了一篇圣诞特别的论文,《Analysis of complex universe structure by differential manifold》。
  大意就是通过微分流形来解析复杂宇宙结构。
  甚至不需要看内容,只看公开的论文综述,就能让许多人对这篇论文产生兴趣。
  因为综述中直接提到了经过推理跟计算,银河系中心存在多宇宙天体的可能,而且根据精密计算后得到的天体质量跟大小分析,这些天体还都是恒星。
  不是通过观察,而是完全靠推演,就能得出这个结论,的确是匪夷所思了一些。
  在许多人看来这个结论是否科学有待商榷。
  毕竟现代科学在两个方向上,几乎都是无知的,很多东西都得靠猜。
  一个微观方向,一个宏观方向。
  很多人认为薛定谔方程已经把量子力学给描述出来了,但实际情况却是量子力学依然有太多的问题。而且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很多方程是解不出的。事实上这个时代许多理论物理学家跟数学家的工作也趋于一致,都在埋头解方程。
  一维薛定谔方程,三维薛定谔方程,常态薛定谔方程,又或者NS方程。
  到了宏观方向,现阶段所有关于宇宙的理论都要加上假说两个字,比如宇宙大爆炸假说,脉动宇宙假说,白洞假说……等等。
  原因很简单,宏观到了一定程度,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验证。
  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也只能先纳入假说范畴。
  就比如科学界目前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假说,就是科学家通过广义相对论进行反向推衍,得出宇宙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曾经处于一个密度和温度都无限高的状态,称之为奇点。
  广义相对论在数学上是经过验证的,同时伴随着科技发展,很多科学家观察到的现象也在验证跟补全着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但这依然不能说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完全正确的,但可以说这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一种假说。
  如果想要完全证明,就需要更多的证据。
  当然未来也可能会观测到某种现象,不符合现在的宇宙大爆炸模型从而证伪假说,然后科学家们再开始给出其他的宇宙起源假想。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人类真正意义上建立现代化科学体系不过短短几百年,毕竟中世纪的医生最科学的治疗手段还是给病人放血,甚至还有人信奉大便疗法,每天吃一勺便便,就能保证健康。
  而根据目前并没有验证过的理论,宇宙已经存在了138亿年,用几百年的发展去探究138亿年甚至更久远年代发生的事情,的确是件难度极大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一个依然被困在一个小星球上的文明而言,其难度更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甚至可以说这篇论文是人类天文学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用数学理论推导出一种可以被现代科学验证的宇宙可能性。因为银心恰好在目前地球科技可以观测的范围内。而且这个结论还是跟现有理论并不相符的。
  至于观察到的只是2。6万多年前的星空这一点并不重要,毕竟相对于恒星动辄百亿年的寿命而言,两万年的寿命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好像对自己再苛刻的人也不会计较自己每天会浪费那么几飞秒……
  于是即便是圣诞节期间,这篇论文依然惹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当这篇论文署名是宁孑的时候。
  天文学的圈子其实也不大。
  尤其是理论天文学家的圈子,当一个人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只要有了兴趣自然会跟熟悉的人分享论文的猜测,然后从小范围的讨论升级到更大规模的讨论。
  更别提许多天文学家也是玩推特跟脸书的,有什么感触了偶尔也会在公开互联网平台上发表几句看法,相互关注的同行如果有兴趣了,自然也会去科学官网上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再有一个能无视互联网推荐算法,能肆意去传播它需要传播内容的智能主导在,那么在科技杂志公开发表的论文,理论上可以在一小时内,传播到任何可能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人眼前,甚至还是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眼前,直到他们感兴趣为止。
  于是,卢修斯·鲁迪不可避免的也被同行们纳入了讨论的圈子。
  即便是在圣诞节,但总有一帮单身男人没有家庭的牵绊,也对于各种热闹毫无兴趣,可以在电脑的群组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hi,卢修斯,你看到了华夏那个人的论文了吗?”
  “事实上我昨天就看过了。”
  “不可能,今天才发表的。而且很明显,杂志社专门标出了论文未经核验的标识。”
  “是的,那是因为这是可验证的论文。如果最终证实那么这篇论文就会印刷在那一期的实体杂志上,所以你猜科学杂志社的编辑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