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技尽头-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别提他们一路都在听两位院士探讨这些如同天书般的内容,其他人都听一下也挺好的。至于肚子饿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宁爸则一脸陶醉的看着两位院士簇拥着自家孩子讨论题目的画面,虽然他半点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与有荣焉,不管怎么说,宁孑是他一手带大的。
  看到没有,他的儿子在跟京城来的大科学家讨论学术!这画面就是他的军功章!
  至于其他人……
  连县长都没发话,他们就更不方便开口了,哪怕肚子咕咕叫了,也只能等着。尤其是张校长,此时看到一幕内心深处惊愕程度自不用提。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才过去一周时间,怎么宁孑就成了香馍馍了?这两位院士是闲的吧?人家在京城的时候你们不重视,这人回来复读了,你们又追过来?
  好在席间还有宁为的大伯。
  作为曾经农机厂的工会主席,本就是县城里八面玲珑的人物,在县长干咳了两声,副县长又给他使了好几个眼色之后,觉得这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这才施施然的开口了。
  “宁孑啊,你看两位教授也是大老远从京城马不停蹄赶来的,这一路上饭都还没好好吃一顿,不管多大的事,先把饭吃了再说嘛。老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嘛!”
  “没事,我们不饿。”卢正月头都没抬,张口便回了句。
  然而听到这话的宁孑,抬头看了眼已经上满一桌的菜,又看了眼自家大伯,随后直接放下了手中的笔,将写满了各种数学符号的点单册随手丢到一边,淡定的回了句:“我饿了,听大伯的,先吃饭。”
  “嗯?你……”
  正看到宁孑论证精彩处的卢正月刚想发火,瞬间又回过了神来,想到现在的情况好像不是人家有求于他,于是硬生生的将嗓子眼的话收了回去,顿了顿在开口时便成了:“说的对,先吃饭,吃饱了才有精神搞研究嘛,你也别太着急了,范教授。”
  范振华瞪了卢正月一眼,随后忍了。
  之前说好了不吵架的……
  而且他的感觉的确跟卢正月差不多,刚刚那个定理的思路正剖析到精彩处啊,最多半小时应该就能把完整思路呈现出来,这时候没事吃什么饭啊!晚点吃又饿不死。
  但此时也只能附和道:“对对,吃饭,吃饭,年轻人跟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不一样,饿的快,咱们先吃饭,吃完饭了可以秉烛夜谈。不过宁孑啊,酒你可就别喝了,年轻人喝酒不好,影响大脑。来来来,宁孑你想吃什么,我帮你把菜转过来。”
  老院士地位摆在那里,自然可以在饭桌上不看任何人的脸色任性而为。
  只是县长刚刚兴高采烈的端起杯子,又显得颇为尴尬了。
  好在官面上的人物,反应自然是极快的。
  “对对对,两位院士是国家栋梁,我们宁孑同学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就别喝酒了,不如郑老师、许老师就代替两位院士来体验我们逻与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了。这样,我们还是先起一杯,欢迎两位共和国院士跟华清跟燕北大学的招生组长来我们逻与县考察情况!”


第020章 请不要误人子弟
  饭局到了一半的时候,宁孑刚放下筷子便被两位老院士软磨硬泡的拉倒隔壁安静的包厢去了。小县城里的饭店生意也就那么好,空着的包厢还很多,自然也没人在意老院士的任性。
  实际上在许多人看来,老院士走后这场饭局才回归了正常了。
  有两个德高望重,谁的面子都不太给,对其他人都爱答不理,就围着一个年轻人打转的老院士在饭桌上,对饭桌上的领导们来说,绝对是很不讨喜的。只是大家都不方便说罢了。
  其实心里头早就想着两个老头赶紧走了,白瞎了这一大桌子好菜跟好酒。
  两位老院士带着宁孑先离开,也让饭局上的气氛开始恢复正常。早就习惯了跟地方上接触的两位招生老师自然成了领导们招呼的对象。
  这其实也挺好。
  这些地方上的普通领导毕竟跟共和国院士之间隔的太远了。其实从院士身上也挖不下来二两肉。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华清、燕北两个牌子,把两位招生老师给照顾好了,以后资源只要稍微往县里倾斜一点,对于主管教育的领导来说,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更别提跟两所顶级大学的招生老师搞好了关系,以后说不定县里谁谁谁的子女考大学的时候就能求着帮帮忙呢?
  即便不能上华清、燕北这样一等一的大学,但请这两位引荐一下,说不定就能上更好的大学呢?人情社会就是这样的,最讨厌跑关系的,大都是那些没什么关系的。
  所以专门为了为两位老院士接风洗尘的饭局,在两位老院士先行离席后,反而更热闹起来。领导们忙不迭跟两位招生老师套着近乎,两位招生老师则热情的在席间冲着宁爸、宁伯狂刷好感,顺便旁敲侧击的打听宁孑平时的情况。
  虽然两位大佬并没有要求两人这么做,但作为卷王界厮混的招生老师早已经习惯了把事情做在前面。
  尤其是当来自京城顶级大学的招生老师放下矜持跟身段,主动开始跟大家交好时,桌上的气氛自然也更热闹了。
  饭局的前半段虽然尴尬了些,但后半段却回到了领导们最熟悉的节奏,这就挺好!
  ……
  不得不说能承接县里大部分公务接待,老板在装修上还是花了些心思的。虽然不见得富丽堂皇,但包厢之间的隔音效果却是很好。
  隔壁的欢声笑语,并没有传到这边,也给了三人一个安静的环境。
  宁孑还是像之前的表现一样,不太爱说话的样子。所有的问题都只是简单的回答,如果实在太复杂了,用语言很难表述的话,他会选择用纸笔来还原论文上的思路。
  就这样,大部分时间其实是两位老人中的一个提出问题,然后宁孑简单的回答两句,就开始在埋头书写,解决完这位老人的问题后,另一位院士又会给出酝酿好的第二个问题。
  偶尔三人会探讨几句,但宁孑总能用最简洁的思路来让两人闭嘴。
  小猫也悄悄的从自己专门的凳子上溜到了这边的房间里。安安静静的趴在桌子的另一侧,看着眼前这一幕。
  两位老院士的目光偶尔会落在这只猫身上,但大多数时候这些目光都是没有聚焦的。只是思索问题时的无意为之。
  怎么说呢……
  如果说在看到这篇论文跟作者简介时,这两位院士还压根不信这篇论文是宁孑独立完成的话,此时他们却已经被折服。
  毕竟他们提的问题都是跟论文强相关,但并没有在论文中体现出的内容。又或者论文一些细节之处的思考。宁孑每次都能不加思索的给出这些问题思路,这个表现足以说明了一切。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都是宁孑在三月的监督下,用十多天时间的不眠不休换来的。如果换成跟论文无关的问题,说不定还会露馅,但跟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强相关的问题他基本都能不假思索的解决。
  甚至可以说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人比宁孑更懂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得归功于三月独有的超高效填鸭式教育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一股脑的全部刻印到宁孑的大脑里。再通过无数的相关题目跟应用来让宁孑将这些知识点融汇贯通,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
  当然,说起来简单,这其中涉及到的科技可绝对不简单。
  生物学上要对人类大脑有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学上需要对脑机接口技术、脑波数据交流技术的巨大飞跃。
  这还只是大方向的,其中牵扯到的脑神经科学,神经系统的结构跟功能,神经活动基本规律,行为与电生理,生物电跟信息传递等等无数的细分学科。
  更别提做到这些还需要一个能处理无数复杂数据的强人工智能不断的分析辅助。三月跟了宁孑一年时间可不止是观察他而已,更是不断收集、分析宁孑脑电波的特点,并以此为基准不断对设备各项参数进行调整,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之前不分昼夜的加强训练更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得极为充分的宁孑,在面对两位院士大佬的问题时,自然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好在两位院士本就是为了这篇论文而来,自然不会考教宁孑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即便考教了,其实也问题不大。毕竟在专业研究方向越分越细的今天,没人是全能的。
  总之,一番对答之后,两人已经确定,这篇论文的作者的确就是宁孑。
  这颠覆了两人对天才的认知,甚至让人怀疑这个世界是否是真实的,但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唯物主义。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更别提在两人看来,宁孑其实符合一位少年天才的一切特点。
  比如沉默寡言,话少的可怜,比如思维敏捷反应极快,比如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地位,而表现出哪怕一点点尊敬跟景仰的情绪……
  天才嘛,本来就该有目空一切的气势。
  终于,在宁孑又在稿纸上用最简单的过程解决了范振华提出的一个问题后,两位院士隔空对视了一眼,眼中是毫不遮掩的宣战信号。
  大概可以理解为两人同时用眼神传递过去一句话:“这孩子别跟我抢,你就别耽误人家了!”


第021章 众星捧月
  卢正月跟范振华都是研究一辈子数学理论的老学究,都有在高校任职数十年的经历,带过的学生差不多也有近四位数了,但真正有成就的并不多。
  尤其是现在两人已经不在带本科生了,每年也只招收几个博士生。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要研究数学对于天赋的需求有多可怕。
  别的研究方向,导师是可以指引的。
  但在数学,尤其是数学理论方向上,导师做的最多的其实也就是指导学生选题了。来来来,博士阶段想要研究哪个方向?
  研究朗丽兹纲领啊?这个领域很难啊,你有信心吗?有信心就去吧,老师支持你!遇到困难了?要不咱们换个选题吧?别跟自己较劲了,李群怎么样?李群也不喜欢?那就随机分析吧,这个简单,应用也广……
  看吧,数学方向的导师很多时候就是这么轻松。
  帮学生开好题之后,基本上就可以放养了。等着学生顺利把毕业论文做出来,就能进行答辩,然后毕业了。
  期间遇到问题,最好是别去问导师的。
  因为理论上博士生开题报告也是要解决新问题,而不是重复老问题,导师年纪大了,还有自己的研究工作,不一定能有那个精力去帮你解决那些难题。
  所以对于许多数学的博士生,去找办公室找导师两次就够了。开题的时候去一趟,完结的时候去一趟。
  由此可见天赋对于数学有多重要,根本就不是汗水能弥补的。没有那个天分,所有的汗水都是白努力。
  当然也并不是说导师不重要。优秀的导师能将自己一辈子总结出的数学方法,各种数学思想、工具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
  科学的传承就是这样。
  所以当碰到一个天赋出众的学生,尤其是极可能获得世界数学界至高荣誉的学生,导师是真会见猎心喜的。
  两人都已经过了年纪,这辈子不可能拿菲尔兹奖了,但如果在有生之年成为菲尔兹获奖者的导师,也是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