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明上河图密码(1、2)-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院很大,四面都是土墙,院子空着,地面上满是黑煤渣。那汉子拽着邱菡走了百十步,来到左边一间房门前。房子盖得有些简陋,只比一般农宅好一些,门窗都已经陈旧发黑。邱菡一扭头,见最右边一扇门里探出一张脸,头发花白,是个瘦小的老妇人,老妇人碰到邱菡的目光,忙把头缩了回去。邱菡正在惊疑,那汉子已推开门,一把将她搡了进去,随即从外面反扣了门。
  邱菡慌忙回转身,将脸贴着门缝,向外急急窥望。那个大汉大步走回到车边,抬腿钻进车厢,邱菡惊恐无比,用力撞着门。片刻间,那汉子跳下了车,左臂挟着玲儿,右手拎着珑儿,大步向这边走来,两个女孩儿都吓得踢腿哭叫。邱菡看到,心被撕扯了一般,继续拼力撞门。那汉子很快走到门边,放下女孩儿,打开门,将两个女孩儿拎进门,丢到地上,随即又反扣上门。
  邱菡忙蹲过去,玲儿和珑儿一起挨到邱菡身边,哭得更厉害了,但嘴被塞住,都只能发出呜嘤声。
  邱菡也忍不住又哭起来。她虽然只是个小染坊家的女儿,但自幼父母疼惜、衣食不缺,哪里遭过这等境遇?惊怕中,想不出丝毫办法。
  过了一会儿,门又开了,柳碧拂也被推了进来。
  太阳已经西斜,照得汴河水一片红亮。河两岸人已少了很多,大多都是玩罢回城的人。
  冯赛又驱马出城,上了虹桥,在桥头向两边张望,河上没有几只船,更不见炭船。只有河北岸老乐清茶坊前还有十来个人,站在岸边望着河中的一只游船,游船上有几个人来回走动,其中一个似乎是左军巡使顾震,不知道在忙乱什么。
  冯赛下桥去向河边的几个人打问,都说没见到炭船。正问着,见一个清瘦的人提着个箱子从西岸边走过来,是画师张择端。张择端进宫中画院之前,冯赛曾帮他卖过画,两人交情不浅。
  冯赛见他提着画箱,知道他又来写生,忙走上前,草草拜过,急问道:“张先生,今天可是一直在这里?”
  “是。”
  “你有没有看到炭船过来?”
  “炭船?没有。”
  张择端看物过目不忘,他若说没有,那一定是没有。冯赛只得拜别,匆忙忙驱马向东边赶去。
  大宋石炭开采已经十分普遍,汴京城从皇宫到民间,生火已极少用木柴和木炭,家家户户都是烧石炭。平常看着这黑亮亮的炭块,并不觉得什么,但就如炭商吴蒙所言,一旦缺了,恐怕满城人都得吃生食、喝冷水。
  冯赛原来并没有做过石炭生意,可是十几天前,炭行行首祝德实忽然来找他,说有桩交易非得请他来做中人。冯赛有些纳闷,细问过后才知道,京城炭行遇见了一桩麻烦——
  京城石炭主要产于河东、河北、京东,分别由金水河、五丈河和汴河运来。不像其他货物,由汴河运来的石炭只占到汴京总炭量的两成,炭行也就没有如何看重。可是从上个月月中开始,汴河炭商来得越来越少。起初,祝德实等人并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水路不畅所致。谁知道到月底,干脆一只船都不来了。京城的炭量一下子少了两成,就等于全城二十万户人里,有四万户人没有炭烧。炭顿时紧缺起来,价格也立即暴涨。
  冯赛当时其实也听说了,但这几个月京城物价腾乱,也就没有太在意炭价。
  祝德实和吴蒙、臧齐等几个大炭商赶忙商议,派了两个人坐船去汴河下游查探,却连一只炭船也没找见。又骑快马去炭矿,炭矿的人却说仍是照旧发货,一天都没缺。查探的人回来报知后,祝德实几人更加没了主意。其他地方的开采量又都有定数,急切间难以补足缺的两成。正在焦躁,一个人来找他们,说自己有炭。
  那人姓谭名力,开口气极粗,说汴河一路的石炭以后就都由他来发货。
  祝德实等人没见过这个姓谭的,都不太信。谭力便邀他们出城亲眼去看,他们看谭力衣着豪奢,便揣着疑心随他去了城外。到了虹桥上,谭力指着北岸一溜十几只船让他们看,果然都是炭船,每只船都堆着黑黝黝的小炭山。
  祝德实忙问其中原委,谭力却只笑着说:“只要是真炭就成,你们不必知道其他。”
  吴蒙恼起来:“你把炭船全截了?”
  谭力笑着说:“只要没进城,就不归你们炭行管。”
  吴蒙恼得挥拳就要打,祝德实和臧齐赶忙劝住,忍着气跟谭力谈交易,谭力却说:“你们炭行的牙人不济事,我只认‘牙绝’冯赛。”
  祝德实没办法,只得来请冯赛。
  冯赛当时手头正在忙茶盐矾交引买卖,抽不出手,便笑着推辞,但经不住祝德实再三恳请,只得把矾引生意交给柳二郎,让他先打理。自己随着祝德实来到汴河岸边的房家客栈,见吴蒙、臧齐和一个高个子男子面对面坐着。吴蒙气哼哼的,臧齐阴沉着脸,那男子一张长脸上却露着洋洋笑意。
  冯赛仔细打量,见谭力三十出头,头戴金线镶边的犀扣黑纱襆头,穿着件金线描花如意纹的墨绿蜀锦褙子,一双边沿绣金的麂皮靴子,腰间一个金线绣的如意大钱篋。浑身上下金闪闪、明耀耀,一看便是钱多得恨不得把眉毛都烫金。
  冯赛见过许多这等人,心里暗笑一下,上前叉手拜问:“在下冯赛,承蒙谭兄抬爱看重。”
  “牙绝一句话,汴京十万银。光看冯大官人这气象,就值得上十万银。”谭力也咧着嘴,露出满嘴黄牙,笑着起身回拜,举止十分狂劣,说话带着浓重江西口音,竟是冯赛同乡。
  “谭兄取笑了。”
  “我这贩炭的粗人不会说话,冯大官人多担待。既然牙绝来了,咱们就不多话,开始谈交易吧!”
  诸人坐下,店主忙命伙计点茶。
  谭力高声道:“我做生意只图痛快,如今汴京炭价是每秤一百一十文,我知道你们炭行几个大佬收价是八十五文,转发给炭铺是九十五文,坐着就白赚十文。四海皆兄弟,有钱大家分。我发卖给你们算个整数,九十文。”
  吴蒙一听,恼道:“你这是打上门来横抢!张嘴就涨五文,你也太轻看我们了!遍天下都是石炭,少了你难道都吃生肉?”
  “买卖买卖,只卖痛快。你汴京不要,我就运去应天府。”谭力仍笑着。
  “去啊!你愿去哪里就去哪里,爷的钱丢着耍,还能听个响动。”
  冯赛忙在一边笑劝道:“生意生意,只凭和气。两位莫斗气,好说好议。”
  谭力笑道:“我就是这个价,哪怕明天炭价涨到一千文,也照旧是这个价,一文不改。”
  冯赛望向祝德实,祝德实皱着眉头,半晌才缓声道:“我们三个合议合议再定。你们稍坐。”
  他叫了吴蒙和臧齐,一起出去,到河边商议。从茶肆里只见吴蒙又摇头、又瞪眼、又摆手,祝德实不住在劝,臧齐则始终沉着脸不说话。谭力坐在椅上,望着他们笑,像是在看三只鸡斗架。
  冯赛见谭力这笑容,心里有些不快,谭力不像是来做生意,似乎是在故意捉弄三个炭商。不过,冯赛也并没有流露,只要契书明白、钱货两清,买卖双方是何种人、作何想,他做中人的,无需多虑,也无权多问。
  祝德实三人商议了半晌,才一起回到茶肆,冯赛见吴蒙气鼓鼓的样子,便知道祝德实和臧齐说服了他,同意了谭力的出价。
  果然,祝德实坐下后,郑声道:“我们就以你说的价收炭,不过,你得按时足量交货,一天都不能缺。”
  “我也得挣钱,缺一天就少一天的进项,这个你们不用多言。”
  “空言难凭,还是写到契书里。”
  “成。你们想添什么,尽管都写进去。”
  卢馒头让两个伙计先回去,自己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家中。
  他如今住在东南郊牛蹄巷里,一家五口赁了三间窄破房。还没走到门前,就闻到一股肉香从那扇破窗户里飘出。两个儿子一起欢叫:“娘煮肉了!”
  推门进去,见浑家和两个女儿围在屋子中间那张脏旧的方桌边,桌上摆着个大瓷钵,钵里满满堆着肉块,鲜肥润亮,还腾着热气,娘仨也不用筷子,张着油手指,正在拈肉块吃,烫得直嘘嘘。
  看到他们进来,他浑家忙两口囫囵咽下,难为情道:“忍不住,尝了一块。”
  “哪里来的肉?”
  “一个小子送来的。”
  两个儿子已扑到桌边,抢着抓起肉就往嘴里攮。
  卢馒头也大大咽了口唾沫:“什么小子?”
  “西边街口上茶铺的小子,说是一个人买了让他送来的。就是这个篮子……”吴氏指着墙角一个竹篮子,里面有一条肥羊后腿肉,“现今猪肉一斤都得七十文,羊肉早涨过一百五十文了。这只羊腿至少得一贯钱……哦,对了!肉下面还藏着这个……”她快步走到里屋,捧出一个蓝布包,上面浸满生肉血水。
  卢馒头接过来,很沉,没防备险些掉到地上,揭开布一看,一锭亮锃锃的银铤,上面铭刻着两数:宣和三年京锭银五十两。
  吴氏在一旁低声道:“那人果真守信了呢。”
  卢馒头却说不出话,低头望着银铤,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他本是城南卢家馒头店的当家,二十多年前举家来到京城求生活,辛苦经营这些年,慢慢从馒头挑子做到馒头店,光伙计就招了七八个。就算远不及京城第一等的万家馒头及孙好手馒头,却也在城南略有些名头,家业兴旺、吃穿丰足。谁知道一个不慎,转眼跌回了来京城时的原形。
  元月时,京城闹粮荒,他错不该听两个儿子鼓吹,以为逮到一个天大的时机,倾尽所有不算,还借了三百万钱的贷,凑齐一千万,用一石五贯的最高价,抢屯了二千石粮食。才过几天,粮价就开始回降,四贯五、四贯、三贯五、三贯……瞪着眼就损了三四百万。
  起先他还盼着粮食能涨回去,但粮价跌到三贯后,就稳住不动了。他借的贷是每月五分利,一个月利钱就得还二百万,过了两个月,连本带利已经是六百万。赁的粮库每月租金还得二十贯。
  他不敢再拖下去,只得到处求人,用两贯五百文的价,把那些粮发卖出去,全部拿去还债,还缺一百来万。再拖一个月,利钱又得几十万。没办法,他只好把自己那院宅店典当掉,一百多万的店宅,解库却只愿出八十万。这样,他还欠着二十万的债。
  卢馒头典卖了妻女最后一点首饰,在城外赁了这三间破房,留了点吊命钱。如今只能蒸点馒头,父子各自挑着担子沿街去卖,一天下来也只勉强糊口,这债是再难还清。
  陡然落魄到这个境地,他几次趁夜跑到汴河虹桥上,想一跳了事,但想想妻儿,终于还是狠不下这个心,只能哭着回去。活了一辈子,他没这么哭过。
  三天前,他正挑着一挑馒头到处去卖,被债主手底下两个泼皮追到,当街挨了顿踢打,馒头也滚了一地。他一声不敢出,只能等那两个泼皮走后,忍着痛拣回那些馒头。馒头上沾满了灰土,怎么都擦抹不净,这怎么卖得出去?
  望着手里的脏馒头,他忍不住又要哭。这时,一辆马车停在他身边,车夫对他说:“老汉,车里这位官人要和你说话,你上车厢里去。”
  


第五章
  刁难、告密、毒打
  夫人之于险也,始皆有恐惧之心焉。
  及幸而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