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前辈好像哼笑了一声,道:“年轻人,那你可就小瞧了苏联人。他们呐,不只把核弹当作武器来用,一九六五年的时候,我听到个消息,苏联那边,用一颗小当量的核弹,硬生生炸了一个水库出来。”

    “水库?”一直沉默的王军英,总算冒了一句话。

    旗娃楞了楞,想了想,然后点头说:“大炮仗炸水库?这……别说,听起来好像是挺省事儿的啊!”

    “可是原因又何在呢?”我问,“不合理啊,难道是为了把这里销毁?”

    杨前辈摇摇头,道:“谁也说不清楚,就算我待了十八年,这里还是有不少谜团。以我一个人的力量,哪里能全部挖出来。”

    “也许跟地下的生命有关,也许就是你讲的原因,反正啊,除了苏联人,谁也不知道。”他说,“总之说来,苏联人在这里的投入基本投了空,记录上多的是一些计划,少有实质性的进展。钻探莫名奇妙停止,毒气没有研究出来,生物研究,更是摸不到一点儿痕迹。”

    “那按您的说法,外边儿那些骨头,都是被那啥,地,下,生命,给弄死的?”旗娃回头,有些胆怵看了一眼铁门,“那东西长啥样啊?”

    邓鸿超似乎理好了一些文件,他脱下背囊,取出里面的防水胶袋,开始往里塞。

    “没见过,这十几年,我也不怎么出去。如果说迹象,也就听到过一些怪叫,都还只听到过一次。具体的,根本没见过。”杨前辈摇头说,“而且相关研究的资料、遗留,也没见过,真假不能确定。”

    “怪叫?”旗娃又问,“什么样的怪叫?”

    “说不上来,很久之前的事了,具体是什么制造出来的响声,我不敢保证。”杨前辈说到这里,站起了身,“不过都说到这儿了,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吧,也算开开眼,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你根本无法接触,更别提想象。像这个地方,等你们走了,可能就没机会再来了。”

    “什么地方?”王军英忽而疑起。

    杨前辈又松了松头上的布条,便于呼吸。他答道:“你完全无法想象的地方。”

    然后,他就一瘸一拐的走离书桌,看向邓鸿超。邓鸿超那里,似乎还有大把的资料没有整理完。看看这小子,一头的细汗,不知道是不是兴奋过度了。在杨前辈的讲述过程中,他几乎都没停下来过,看起来,这小子眼见自己的任务快要完成了,根本无心思去聆听其他琐事。

    杨前辈问他:“小伙子,怎么样?这些资料还有用处吗?”

    “嗯——”邓鸿超点头,“大部分我都得带回去。”

    “那就好,能带的,就全带上。”杨前辈欣慰的说,“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十几年也算没有白活。”

    接下来,我们就等着邓鸿超整理那一铁箱的资料。提前准备的防水胶袋,被装满了一袋又一袋,不知道他的背囊能装下不。旗娃便说,他包里空得多,可以分担一点,但邓鸿超却拒绝了。

    等到全部整理好,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这一个小时里,我都在消化着杨前辈吐露出来的信息。引爆核弹,地下生命,无尽空腔,这些听起来那么遥远的东西,却就在那门背后,就在我脚底下。但值得欣喜的是,邓鸿超现在已经拿到了任务所需,失踪的考察队员,也就站在眼前。

    最值得高兴的是,杨前辈知道这里的出路。这样一来,若不是他一时兴起,额外为我们增添了一个“游览项目”,那咱们就可以顺顺利利的打道回府,结束这一趟磨人的差事了。

    但是,我不免细想,杨前辈现在被我们找到了,他会随我们一起回国吗?从我个人的情感出发,我肯定是想带他回去的。这位老前辈,为共和国倾注了毕生精力,孤苦留守在这里,不应该是他的结局。

    我尊敬他,无比尊敬他,我想带他回去,看看天翻地覆的神州,看看日益繁荣的祖国。

    可问题是,先不提他那禁不住太阳炽晒的皮肤,首要的问题是,现在是战争状态,杨前辈也上了一些年纪,腿脚也有问题,他能跟几个年轻小伙子一起,穿越那么多的山林吗?

    按着之前的故事,出发之时,上级根本没有料到失踪的考察队员还活着,所以没有相关的安排。如今这情况,甚是棘手。

    更棘手的是,十几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失踪案件,背后的导演是暗黑的人心。事实上,当我听到这个真相时,自然就想起了那个掏枪人的画面。直到现在,队伍里那个有问题的人,还没全全撕下面具。

    这个时候,整个任务的目标,已经完成一大半了,有问题的那个人,必定是在蠢蠢欲动,等待机会。我担心,几十年前的“内鬼事件”,恐怕要在今天重演。

    但在昏黄的灯光下,休息的休息,忙碌的忙碌,几个人表面上都还是以前的样子,至少在我的眼中,看不出什么变化。唯独我,在细察那空气中的微妙变化。

    邓鸿超将资料打包得鼓鼓囊囊,他问杨前辈,要带我们去哪儿?但杨前辈在这事情上卖了个关子,他只是说,费不了多少时间。杨前辈的坚持下,我们也不好拒绝,他拿起墙角上挂着的那支苏制ak47,领着我们走出去。我们也只能装好防毒面具,背好背囊,随他而走。我故作系鞋带、理绑腿的姿势,落在了队伍最后。到这个时候,再不能掉以轻心,否则的话,临门一脚到头空,我说不定都没机会走出这里。

    “那啥,杨老——知识分子,您说的那地方不远吧,”旗娃在前面说,“如果远的话,咱也就别去了,不怕您笑,我踩在这下头,心把子老发慌啊……”

    “不远,几层就到。”杨前辈说。

    走回之前那条石道中,我在最尾打着手电筒。怪的是,在几人的慢走之中,那一脸铁凝的王军英,隔着邓鸿超,扭头向最尾的我瞥看了一眼。这个举动,倒是让我揪紧了心,作为嫌疑最大的一个人,不管他是在看什么,这个看似正常的举动,在我眼里,却是充满了阴谋诡计。

    如果掏枪的人正是他,那么,王军英的扭头后望,肯定就是在判断情况。如果要突然下杀手,不仅要瞻前,还得顾后。也许,他正是在判断目前的情况,比如,是先解决掉后面的邓鸿超和吴建国呢,还是先除掉前面的旗娃和杨前辈呢?

    对,还有杨前辈,有问题的那个人,肯定也不会放过他。

    想到这里,我悄悄又摸出了手枪,不行,作为几个人里唯一察觉到异常的人,我有义务去维护整个队伍的安全。

    我不能让几十年前的惨剧,再在这幽暗的地底工程下边儿,重演一遍。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厅

    狭长的石道中,几个人保持着稳定的步率,稳稳行走。我已经想好了,一旦有谁的姿态不对,我就先灭掉手电筒,躲避第一轮杀手再说。只有这样,我才能有时间去反应。

    事实上,到现在,我基本已经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锁定在了王军英身上,因为他的一举一动,实在太可疑了。但直到走出石道,推门回到钢板平台,大家都还是安然无恙,并没有谁做出怪异的举动。王军英,或者那个有问题的人,似乎并不准备这个时候下手。

    回到钢板平台,领在最前杨前辈说:“声音都放小点儿,不要私自去碰任何东西。”

    似乎说来,十八年的居住,让他对这里无比熟悉。想想,他最开始循声找上来的时候,连一个手电筒都没有。这个老前辈,就像进化出了适应黑暗的能力,就算我们关掉手电筒,也能在这里面畅行无阻。

    遵照他的叮嘱,我们默声无语的跟着他,小心翼翼的踩着步伐。

    下了一层钢板平台,这层的岩壁上,仅有那么两扇门。贴壁而下的粗大管道,在这层平台上,在密密麻麻的电缆中,分出来许许多多的岔,形成了复杂的“钢管纹路”。我不由猜想,这些管道,是用来运输水流,还是运输“毒气”的呢?

    就这样,五个人一路走下了五六层钢板平台。钢板平台仍然还有向下的楼梯,其最终深度,根本无法估计。不过后面的几层平台,很干净,除了那几根垂下的大管子,甚至都看不到其他东西出现在钢板上。岩壁上,也不再有门出现,尽全是杂乱的电缆和管道,以及不知名的金属器件。

    其中,我竟然看到了挂着的喇叭。喇叭?难道苏联人在这下边还有闲心收听广播不成?

    五六层之后,领在最前的杨前辈,就停了下来,没有再继续向下的意思。环视四周,这一层的岩壁上,终于出现了一扇门。但是,这里的门,跟上面的有些不一样。上面的那些门,不过是一些简单的铁皮罢了,而这里门,看起来要厚重不少,厚出来的门,甚至远远凸于岩壁。

    我怎么向各位解释呢,这一道门留给我的记忆,大概就有些像轮船上那种密压的舱门。因为这两扇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门上都有一个像如船舵的“转盘”。转盘连接着一些铁杆子,横竖在这扇厚门的表面。

    厚门的整体设计很平庸,一看就是实用性质的,没什么刻意修饰的地方。不过,上面的铁杆子,以及一些凸方的铁坨,不知作何用途。但明了的是,那门肯定很厚重,如果压下来,估计能把人拍成肉泥。这似乎就是杨前辈的目的地了,他选中了一扇门,瘸拐着步子,缓缓走过去。

    之前在岩壁上凌乱的管道和电缆,披挂而下到达这一层后,被精心的理出了顺序。电缆不再随意乱散,而是被铁框子拧成一束,固定在岩壁上。而十好几根垂下的管道,也是汇集在一起,呈一个九十度拐过,向那道厚门进发。

    厚门的上方,似乎有一道门牌,门牌上印着依稀可辨的苏联字母,邓鸿超高望着它,以一种疑惑的语气,小声念了一句什么。门牌更上方,就是往岩壁里钻进的管道和电缆。旁边,也开着几口长方形的、像是通风口一样的装置。因为长方口里,横排着百叶窗一样的金属片。

    这一切的迹象都表明,那扇厚门背后,关着什么重要的东西。绕过中间的柱形仪器,我们渐渐围拢在门前。

    门旁边,也贴有一大块铁皮标识,标识原本好像是黄色的,而今已暗淡不少。上面画着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惊叹号旁,又是一排排的苏联字母。

    门似乎做了特殊的处理,只有少量的锈斑露现。厚门很宽,很大,一个人的臂展根本不够摸全,也需要抬起头,才能看见顶尾。门是单向开闭的,厚巨的门铰链,连接着门与框。由于岩壁是圆弧而凿,所以门框凿进,牢牢镶嵌在岩壁里处。除了微微发锈的铁件,那门框上,似乎还有柔软的黑橡胶。

    我事后了解到,这种舱门一样的东西,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比如银行金库,比如飞机舱门,总得来说,那种需要完全隔绝两个空间的地方,都会有这玩意儿的应用。

    杨前辈走过去,挂好步枪。他先是在厚门之上动了动铁条,拨了些什么开关。然后,他的双手握上了船舵一般的转盘,开始往右转了几圈。转动之下,横竖在后门上边的铁条,随转而动。

    耳里只听金属咔咔作响,杨前辈掌着那金属转盘,往后一拉。厚沉的门,在铰链的吱呀作响中,稳稳而开。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