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逐道在诸天-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开对世家大族的限制,那就是饮鸩止渴。短期内确实能够稳定局势,只不过财政就要彻底崩溃了。
  在挖大周墙角的问题上,天下世家豪门都一样。区别仅限于大家只想自己挖,不愿意看到别人也跟着一起挖。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掏空了大周,谁都讨不了好。
  王朝革鼎,不革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命,还能够革谁的命?
  “州牧大人,以下官之见不如上奏朝廷,表李牧、李良、李嵩三人署理汉川郡守、郡丞、郡尉之职,负责收复汉川之事。”
  听了别驾的话,赵天云眉头一皱。毫无疑问,这样的官职任命肯定不合规矩。
  不待他开口否决,一旁的监察御史就开口反对道:“此事万万不可,太祖律令亲族不得同衙为官,何况还是郡守、郡丞、郡尉这样的要职。
  李家三兄弟能力确实不差,对朝廷的忠诚度也没有问题。可是将军政大权交于一家之手,我等还是不能冒险。”
  按照大周的官话:能力不差=出身好,忠诚度高=按时足额缴纳治下赋税。
  满足这两点要求,就是一名优秀的官僚。更多的要求,大家已经不敢奢望,因为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真要是抬高了对官员的要求标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毕竟,现在占据主流的还是勋贵,还干不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事。
  一旁的治中解释道:“御史大人,事从权宜嘛!
  汉川郡都在叛军手中,州府现在又抽不出兵力,派谁过去任职都不合适。
  反正都是暂时属理,待收复汉川之后,再将他们调离就是了。”
  别的都不重要,关键是汉川落入了叛军手中。
  大周帝国实在是太大了,等朝廷派人过来,黄花菜都烂了。
  在这种背景下,都是由州府暂时任命官员暂代郡守、郡丞、郡尉之职,处理政务、行使朝廷职权。
  显然,这是苦差事。若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复失地,那也就罢了。
  要是好几年都收复不了失地,那就尴尬了。别的不说,个人履历上多了这么一笔,提拔啥的都不用想了。
  偏偏这种苦差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的。大周的人事任命可是有规矩的,通常要么平调,要么提拔一级,不可能跨越好几级。
  下面官员不够格,州牧、御史这些要员不可能兼任,那就只能是一众属官倒霉。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别驾、治中、祭酒、簿曹、功曹、议曹、兵曹……这帮属官都换了四轮。
  大部分倒霉蛋,现在头上都还挂着署理某地郡守、郡丞的名头。想要转正,那就期待平叛顺利进行吧!
  要不然,为了维护朝廷的体面,他们下半辈子都只能守着这些虚职过日子。
  本来甩都甩不掉,现在有勇士主动出来接下烂摊子,这些属官自然要努力促成。
  至于李牧三兄弟想要干啥,他们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反正他没既甩了麻烦,又卖了一个人情,怎么看都是血赚。
  ……
  汉川城下,攻城战象征式的打过之后,李牧就果断下令收兵,坑得一众本土世家哭爹喊娘。
  “十三弟,现在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岂不是可惜?”
  李嵩不解的问道。
  明明打开了城门,却不顺势攻进去。在军事上,这是妥妥的败笔。
  “着什么急,想分兵收复各地。让汉川城内的这些叛军变为孤军,再慢慢和他们磨就是了。
  别忘了,六哥可是西城郡尉。窜天猴的主力被困在了这里,岂不是收回西城郡的最佳良机?”
  李牧的话刚说完,一旁的李良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挟寇自重”,这样把戏虽然老套,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确实非常有效。
  朝廷能不能让他们兄弟入住汉川,尚且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西城郡尉带兵收复了西城郡,实授的郡守之职,朝廷却是必须要给的。
  不光是州府的承诺,更是政治上的需要。要是不对收复失地的能臣进行重赏,大周帝国靠什么平定天下?
  西城郡不及汉川盆地富裕,那也是一郡之地。郡内的世家大族,又被叛军祸害了一遍,根本就无法抗拒李家入主。
  搂草打兔子,在这种跑马圈地的时代,多插一处旗帜准没错。
  最终还是要看朝廷的选择,究竟是将他们集中扔到一起,还是让他们分散进行扩张。
  只要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叛军就会一直活跃下去。没准哪天,梁州府都会落入叛军之手。
  类似的操作,在大周各地屡有发生。李牧这都算是隐晦的了,起码没有亲自上奏折向皇帝要官。


第六十四章 乱天下之策
  大周历9998年8月,汉川攻防战还在僵持,帝国的局势却是已经濒临崩溃。
  官军好不容易收回的战略要地娄山郡,时隔六年之后,再次落入叛军手中。
  不同于上一次的沦陷,这波叛军可是已经占据了禹州、天州、蟒州大部分地区,娄山郡的沦陷让三州叛军连结成了一片。
  最令天下人震惊的是娄山郡争夺战中,双方均有元神武者出手。从战争结果来看,显然是朝廷一方输了。
  作为此战的胜利者,神龙王一跃成为九大反王之首,声势响彻天下,吸引了无数反周义士加入。
  甭管神龙王能否抗住朝廷的反击,野心家们是被刺激了出来。各地的叛军,那是层出不穷的冒出来。
  为了挽救天下局势,谏议大夫贾仁寿上奏泰昌帝,称:天下局势糜烂,主要是地方吏治崩坏、土地兼并严重、军队糜烂所致。
  建议皇帝整肃吏治,清查土地兼并,授命地方官员自行组建军队,以镇压各地叛军。
  窗户纸被捅破了,朝堂立即炸开了锅。作为始作俑者的谏议大夫贾仁寿,当晚就一家老小齐赴黄泉。
  泰昌帝彻底被激怒了。甭管在这个节骨眼上捅破窗户纸的贾仁寿是否该死,他都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暴毙。
  作为谏议大夫,向皇帝提出建议,乃是人臣本分。就算是策略有问题,那也只能是皇帝处罚,万万没有让别人代劳的道理。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泰昌帝意识到了朝廷对世家大族的约束,已经微乎其微。
  仅仅只是说了一句真话,就要灭杀贾仁寿满门,甚至不惜挑战皇权,足以可见世家豪门的霸道。
  可惜,再怎么生气也没有用。手中的人大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场惊天大案注定是无疾而终。
  受此影响,朝中再也无人敢谈论局势崩溃的真相,百官能够做的只有一项:给地方官更大的权力,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办法镇压叛乱、稳定局势。
  皇宫之中,泰昌帝盯着李凡问道:“李爱卿,你怎么看百官们的平叛方略啊?”
  最近这几年,李凡也是几度入狱,小日子过得那个惊魂动魄。若非主角光环罩着,估摸着早就死得渣都不剩。
  虽然没有怼天怼地怼空气,还是得罪了不少人。就连文官集团内部,也有很多人恨不得对他除之而后快。
  不是孤臣,实际上距离孤臣也不远了。为了自保,不得不抱紧泰昌帝的大腿。
  刚刚被人灭门的贾仁寿,就是他为数不多的至交好友。一道奏折就赔上了身家性命,李凡也被吓得不轻。
  君子动口不动手。如此极端的玩法,明显不适合文官生存。
  作为识时务的主,最近几天李凡安分了不少。哪怕是至交好友的仇,都被他暂时给放下了。
  可惜麻烦不是想躲就能够躲开的,现在面对皇帝,兼未来老丈人的问话,他就没有办法回避。
  “陛下,朝堂诸公给出的平叛策略,大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任由地方官员组建军队,后患怕是不小。”
  李凡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尽可能避免刺激到泰昌帝的神经,最好引火烧身。
  “哼!”
  冷喝一声之后,泰昌帝冷漠的说道:“什么时候,李爱卿胆子也变得这么小了,连一句实话都不敢说?
  这里可是皇宫,除非是仙神强者,否则谁也没有能力偷听我们的谈话,你究竟在怕什么?”
  作为一名实力派的皇帝,哪怕是元神武者靠近,都不可能瞒得过泰昌帝的感应,偷听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被逼到了墙角的李凡,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无论是让地方官员组建军队,还是召集天下豪杰组建义军,都是后患无穷。
  待叛军被镇压下去,这些手握众兵之人,就是朝廷新的麻烦。若是稍有不慎,就是诸侯割据的局面。
  这些人大都是出身世家显贵,无论是眼界见识,还是身后的势力,都远非没有根基的叛军可比。
  牵一发而动全身,恐怕到时候,朝廷也拿他们无能为力……”
  好歹也是学过历史的,在李凡看来这些镇压对策,简直是乱天下之策,偏偏他还不能够反对。
  在朝堂混迹了这么些年,让他明白了有种无奈,叫:明知道后患无穷,还是必须要干。
  对地方官放权,总好过对诸侯王放权;召天下豪杰组建义军平叛,怎么也比召诸侯之兵镇压叛乱要强。
  国运之力能够约束诸侯王不造反,并不能阻止这些家伙扩张势力。一旦朝廷向他们妥协,大周皇帝早晚都会沦为“周天子”。
  “朕知道了!”
  读懂了泰昌帝的无奈,李凡也是无能为力。哪怕两世为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挽救日渐衰落的大周帝国。
  大周帝国的“改革”,就是一个笑话。朝堂上全都是既得利益者,不管派谁去主持改革,最终都会演变为“党争”。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大周的底子厚实,绑在战船上的大人物足够多。在没有办法解除绑定之前,这些人是不会允许大周这艘烂船沉没的。
  即便是如此,李凡也不得不开始寻找后路。京城的风向不对,继续留在这里早晚都会风暴搅碎。
  想要外放也不容易,地方上世家大族横行,各地叛军层出不穷。没有根基,冒然跑过去上任,被人架空事小,搞不好还会小命不保。
  现在唯有尽快突破大儒之境,凭借实力强行立足。
  要不然就只能灰溜溜的回老家避祸。只要想想自己在京中的干得事,李凡就知道定远是回不去了。
  ……
  朝廷风向大变,原本还纠结李牧三兄弟官职问题的州府衙门,瞬间统一了立场。任命文书,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了汉川郡。
  现在大周帝国的主题只有一个——平叛。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其它的一切问题,都只是旁枝末节。
  包括官职任命,也不在那么重要。就算是没有州府的任命,李牧三兄弟也可以组建军队四处出击,替朝廷收复失地。
  看着京中传来的情报,李牧知道大周帝国这波怕是要凉。权力放出来容易,想要收回去就难了。
  就算是叛乱被顺利镇压下去,世家大族也会趁机做大,各地的诸侯王也多半会进来分一杯羹。
  以往的时候,还有官员利用国运辅助修炼。现在除非是寿元将近,否则这么干的铁憨憨已经是凤毛麟角。
  不光是官员,就连各地诸侯王也是如此。不使用国运之力修炼,大周灭亡带来的反噬之力,无疑会将到最低。
  受影响是肯定的,但是不至于将大家一波带走。只要提前做好了准备,抗过冲击的希望未必没有。
  对大周最有利的是各家高端力量,大都绑在了战船上。这些人才是主宰,只要他们还活着,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