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顶级漂哥-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12章 米兰大教堂广场搞公关
米兰的风光很多时候都能让人忘却疲劳,临近中午的时候更是如此。
朴京因此开始爱上米兰,这种治愈疲劳的感觉很好,只要路过米兰大教堂,看看周围熙熙攘攘的游客和鸽子,朴京就觉得世界其实挺美好的。即使米兰大教堂周围依然有大量的小偷和靠鸽子食碰瓷儿的主,即便有这些不和谐的小画面,可这种美好的感觉依然存在。
这好像是一种市井小民的生活。
现在极度忙碌的朴京很少有时间来看这些时常路过,却很少真正看一眼的市井小民生活,路过米兰大教堂的时候,大都是来代购,现在有了买手之后,朴京自己就很少来了,今天来的时候,竟然有这样的新鲜感,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朴京像那些休息的游客一样直接坐在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这儿的游客有很多中国人,也有很多东欧人,大都是跟着导游举高的小旗子走,说是小旗子,可小细杆上挂着的东西很有意思,有的是一个袖套,有的则是一块围巾,反正上面不能有字。姑且挂着袖套的叫袖套团,挂着围巾的叫围巾团吧,之所以出现这样有趣的一幕原因在于,如果旗子上写了字的话,会被认为是在搞游行集会活动,在米兰,所有游行集会活动都必须提前向政府申请备案,所以机智的导游们纷纷把有字的旗子撤下,挂上各种有意思的东西,袖套团和围巾团由此而产生。
这些袖套团和围巾团们再草草拍照合影之后,就被导游带到购物商场去了,朴京曾经对这种国内外旅行团都奉行的模式嗤之以鼻,可渐渐的他发现实际上有不少游客实际上对充满厚重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不敢兴趣,拍一些照片留念足以,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恰恰是购物这个环节,在欧洲,很多人都是冲着来买洋货来的。
之前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感觉是热情似火,气候宜人,那在这儿的秋冬,就寒气逼人了,朴京发现米兰这儿的人更勤劳,除了本地散步和遛狗的人之外,上班族已经开始在忙碌了,装卸货物,推销商品,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奋斗,而不是在享受生活。所以他们对过往的游客不时地投来羡慕的目光。
想到这里,朴京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是来这儿看风景,享受生活的。
今天他要搞一个公开的假货销毁活动,张一军安排的媒体团队早早的就在这附近做准备了,他们很专业,早早的就向米兰政府管理部门申请过要搞一个宣传活动,要是朴京和李冰自己去申请的话,一定没这么容易就申请下来,因为在米兰教堂广场附近搞这样的活动简直和这儿经常搞的时尚活动格格不入,就像李冰一开始反对在米兰大教堂附近搞假货销毁活动说的那番话一样,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现在依然存在。
李冰当时说:“本来这就是一个挺丢脸的事情,你还要公开搞个假货销毁活动,简直就是哗众取宠。人家在这儿宣传的是时尚,你可倒好,来这儿公开销毁假货,真是煞风景。”
朴京拿出了自己胡说八道却能让人信服的本事,说道:“古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今有我朴京米兰大教堂销毁假货,这有什么不妥?这是在向世界表明我们打击假货的决心,也是在向当那些带假货的买手宣战,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活动。”
实际上,朴京的用意并不是指这些,现在的人很喜欢看炒作出来的东西,就好像喜欢吃炒菜一样,他们认为未经加工的菜远远没有炒出来的菜好吃,朴京心想,这种操作活动也应该恰当的用一用,算是危机公关,也算是营销吧。
李冰悄悄的走到朴京身后一番戏耍之后,把正在发呆的朴京吓了一跳,朴京感觉自己的心脏到了嗓子眼,有些不高兴的说:“干嘛呢?怎么现在才来。”
李冰坏笑着说:“你看,假货我都带过来了,佐罗也跟着来了。”
朴京看了一眼正在拿着那些“精品”假货仔细看的佐罗,问:“这佐罗今天不是还在忙吗?怎么你把他叫来了呢?他还有很多鉴定任务啊。”
“我让他把手头的活先放一放,今天的事情更重要,今天相当于一个媒体活动呢,这可是我们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我带佐罗来的目的是给人们做普及正品的知识,不算煞风景,哪像你光想着当众销毁假货,这种氛围太过奇怪。”
朴京心中一喜,笑着说:“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啊,让佐罗来向观众普及正品知识,效果也许比单纯销毁假货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啊!”
“怎么样,我现在进入了当老板的角色了吧?我之前还是一种没有进入经营者的状态呢,总感觉自己还在带货,现在我觉得进入状态了。”李冰笑着说。
要销毁的假货在米兰大教堂广场上的指定位置摆好,销毁当然不能用销烟用的生石灰什么的,更不能用汽油和火,而是李冰带着来的修剪树枝用的剪刀。
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华裔中国大叔摇着头惋惜的说:“这么好的皮包,几乎看不出来真假,就这么销毁了,怪可惜的,能送给我吗?”
这正好被朴京听见,朴京走到中国大叔面前说:“这些假货看起来很美丽,就像罂粟花那样,可这东西其实很罪恶,假货给商家造成损失会影响商家创新和改良的积极性,如果市面上假货泛滥,那正品商家就很有可能不再带来更好的时尚作品了,最为重要的是,这是违法行为,支持假货,就是在纵容违法犯罪。”
“我只是觉得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包根本没人能够分辨得出真假,价格还贼便宜,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朴京一愣,脸上的笑容并未因此消失,他继续保持微笑说:“我们用假货,那会让别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的。”
第413章 打假决心?哗众取宠?行为艺术?
公开销毁假货的活动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竟然围成了一圈,这时候除了张一军安排的派驻欧洲的记者之外,还有很多米兰本地的记者也参与到了报道的行列中来,人们对于假货似乎比真货还要感兴趣,大多数人是带着猎奇的心态来围观的。
其中一个米兰本地老太太大声朝人群说:“你们中国人就会做假货,现在搞这些事情有什么用?这是在赚眼球。”
这时候李冰笑着走向这个本地米兰老太太,说道:“我们中国人现在正在大力打击假货,太太您看,这就是我们打击假货的决心,未来打击假货的力度还会更大,如果你以后遇到假货的问题,大可以来我们公司寻求无偿的帮助,到时候会有专业的鉴定师帮你辨别真伪,如果我们公司有幸被你光顾过,我现在大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绝对不会销售假货,如果不幸出现假货,那您一定会得到巨额赔偿。”
那米兰老太太有些不服气的说:“说的倒好听,真做到再说吧。”
李冰淡然一笑,说道:“现在这么多媒体朋友在场,我大可以在此宣布,我们公司如果出现假货问题,一定会让损失的顾客得到巨额赔偿,也就是我们现在公司执行的假一赔三。”
在七个员工拿起树枝剪夹那些高仿皮包的时候,媒体记者的相机发出了一阵阵噼里啪啦的快门声,在他们看来,这就像是某种街头行为艺术一样,这些包包被锋利的剪刀稀里哗啦的就剪成碎片,的确有一种视觉冲击力,原因在于这些大牌包包在这个距离是根本分不清真假的,这这些包包就是假的,整个过程,就像某个电影拍摄现场一样。
朴京走到李冰跟前说:“冰儿,你什么时候学会的意大利语?竟然能够和本地意大利老太太交流了,可真是厉害啊。”
“经常跑意大利那会儿我就开始学了,我跟着导游学的,学会英语之后,好像学欧洲本地除了法语以外的语言要少费点劲儿,简单的会话已经没问题了。对了,我有个主意,我觉得光我们自己在这作秀好像还不够,我们可以让观众来参与其中,这样效果会不会更好点儿?”
“可以啊!冰儿,这办法很棒,我都没想到,观众自己来更好了,宣传效果更好。”
假冒的皮包和皮靴虽然多,可是也不够热情的观众消耗,在这场假货销毁活动中一共销毁了三百多件假冒皮包、皮鞋,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围观的路人销毁的,在一众媒体看来,这就是一场行为艺术秀,销毁奢侈品,他们似乎忘记了这些奢侈品是假冒的,而仅仅看到了销毁过程的酣畅淋漓。
在第二天的新闻里,媒体对于李冰和朴京搞的这个假货销毁活动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是以张一军派驻的媒体,这类媒体释放出的是华人坚决打击假货,重塑形象的决心,在图片上想表达的也是以打击假货时坚决的动作和表情。
第二种版本则是以欧洲本地部分媒体表达出的类似那天那个米兰老太太的言论:这是在哗众取宠,炒作,博眼球。所以在配图上也是极尽的选择那种博眼球的图片。观众销毁假货的时候用劲表情的瞬间,在高速摄像机的作用下,这些图片看起来竟然能有狰狞的效果,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第三种版本则是用报道行为艺术的角度去报道的,有意思的是这些图片表现出的竟然真的有行为艺术的感觉,销毁名牌假皮包时候那种轻松写意、享受的表情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抓拍到了,在观众剪刀下的名牌皮包,像是某种用于发泄的物件一样,通过剪假货,原始的欲望得到了发泄,而且人们对于买不起的大牌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怪异心理,在销毁假货的时候当成真货来销毁,这些媒体似乎抓住并窥探到了那种本能心理。
无论是哪一种版本,在欧洲都造成了小范围的轰动,在国内把这次销毁假货行为称之为挺起胸膛之举。现在的网络新闻媒体传播速度之快,现在朴京的销毁假货行为无意在网络上爆红了。
就连参与活动的佐罗,都成了网络红人,动画片里同名的佐罗被是惩奸除恶的动画形象,现在朴京公司里的佐罗,则成了打假斗士的形象,随着佐罗的爆红,很多国内外的投资者想要投资朴京和李冰的代购公司。
但朴京都委婉的拒绝了。
李冰在一天晚上终于绷不住问:“上次假货事件之后,我们公司损失了不少,这些投资者如果投资进来,我们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呀,现在的现金流也不至于这么紧张,你告诉我为什么不接受投资,我需要一个理由,而不是只听你拒绝。”
“理由就是我们根本不需要投资。”朴京依旧坚定的说。
李冰倒抽一口气候说:“你这话跟没说一样,什么叫根本不需要,你看我们资金池枯竭到什么程度了,就快没办法去下单了,顾客只会支付定金,让我们去买货而不会全额给我们去买,这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必须得告诉我为什么不接受投资。”
“如果我们接受了投资,那这家公司就不再由我俩说了算,而由那些投资者说了算了,你接受这样的结果吗?”
李冰愣了一会儿,依旧有些强势的说:“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这些投资人不是说的好好的吗?只要按照我们现在的经营模式经营下去不会干涉他们只负责投资和分红。”
“那都只是他们口头这么说的,他们一定会在合约上附加这么一条,最终的发展方向需要和投资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