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5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坚他们当然不像专家们这么专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养大黄鱼,跟养美女是一样的,既要把身材养出来,又要把皮肤护理好。”陈坚蹲在大黄鱼渔获前,回忆起他临时“补的课”——仿野生大黄鱼有两个直接感官指标,一是体型要修长,要有世界小姐一样的身材;二是鱼体颜色要鲜艳,要有金黄的色素沉淀,这也是野生大黄鱼的两个基本标准。
  梅总也蹲下来:“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会大肚子。其次是鱼体颜色不够鲜艳,再者是肉质粗糙,口感比较粘,最后是生长速度也跟不上。”
  “嘉谷这出产的大黄鱼,反正我看不出跟野生大黄鱼有什么区别。我估计,就算是行业中的资深人士,也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
  最后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上上等的仿野生大黄鱼,应该是行业中的最高品质了,甚至无限接近野生鱼的标准。”
  如今,多少人想吃野生大黄鱼,摸摸口袋又忍住了。没别的原因,现在野生大黄鱼太贵了。动辄2000…3000元/斤的价格,还是可遇而不可求。
  普通养殖大黄鱼是20元/斤左右,价格相差足足有100倍之多。嘉谷海洋牧场出产的大黄鱼据说能卖200元/斤,对比普通养殖大黄鱼是翻了十倍,但与野生大黄鱼一比,性价比又高的可怕。
  当然,嘉谷海洋牧场扩张后,仿野生大黄鱼的产量增加,价格必然会下降;但以其保持的原有野生品质,绝对不会缺少市场,再对比普通养殖大黄鱼的价格和利润,还是很有赚头。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大黄鱼上,哪怕是最普通的带鱼,嘉谷海洋牧场所出的带鱼,个头都不小——大带鱼的价位也比小带鱼的至少高出一倍。
  专家们透过渔获窥本质,投资代表们则看着渔获,像是看着鱼状的金钱。
  那是鱼腥味吗?不,那是金钱的气息。
  随着一网网肥硕的海鱼被拉上渔船,投资代表们心旌神摇,渔夫们则直接欢呼道:“丰收!丰收!丰收!”
  昂扬的声浪,惊飞了附近数以千计的候鸟。
  成群密集地在空中盘旋的候鸟,像一阵黑色的龙卷风,与跃出海面的鱼群交相辉映。
  这壮观的一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齐政摊手笑道:“得,打扰了这些‘小强盗’,大家且低调点……”
  当嘉谷为搭建良性的近海生态系统奉献力量的时候,因为海洋牧场环境好、气候温宜,加上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充足食物,这些被称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迁徙者”的候鸟,选择来此栖息、觅食,甚至舍不得离去,留在海洋牧场里成为了“留鸟”。
  有人烟的邳山岛还好,但海洋牧场中的两个小岛屿,上下琅珰岛,已经成为了“鸟岛”。
  曾有鸟类专家“潜伏”于此,观察监测这群不请自来的“客人”,发现除了大白鹭、红嘴鸥、黑腹滨鹬、绿翅鸭等常见的候鸟外,还观察监测到不少珍稀品种,像黑脸琵鹭、反嘴鹬,是世界濒危品种,全球数量都不多。
  所以,别看齐政嘴上说着“小强盗”,看他笑吟吟的表情,就知道他对这个“水鸟傍人飞”的场景喜闻乐见了。
  周院士的一番话道尽了其中意味:“候鸟是对环境最为敏感的物种之一,候鸟种类、数量多,说明嘉谷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好,候鸟才愿也才能停留。鱼肥、莺飞,这才是海洋天堂!”
  ……


第776章 生产力爆棚
  每一艘渔船都满载而归,表现最兴奋的反而是投资机构代表们。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实实在在的丰收渔获更能让人信服。在嘉谷海洋牧场表现出巨大投资价值以后,各个投资机构的代表们都有点抑制不住冲动了。
  陈坚垂头思考,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的表情,把头一甩,问:“随便一网下去,都有这么多鱼,这么大一片海域,就没有渔民来偷鱼盗捕?”
  正如他所看到的,一网下去都是价值不菲的大鱼,难道还能指望附近的渔民们丝毫不受诱惑?
  齐政和陈哲年对视一眼,由陈哲年笑道:“首先说明一点,还真不是随便一网下去都能有这样的收获。”
  “但随便一网下去,都会比在其他海域收获更好,这没错吧。”
  这是肯定的,陈哲年微微点头:“你说得对,其实吧,确实有渔民闯入过我们的海洋牧场进行偷盗。”
  之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搞私人海洋牧场,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此了,建设困难破坏容易。
  牧场主千辛万苦又是投入鱼苗又是呵护海藻又是投资饲料,人家来偷盗就行了,到头来不过是为别人做嫁衣裳。
  “那嘉谷是怎么保护海洋牧场的?”不止一个人关心问道。
  “嗯,我们是双管齐下。”陈哲年哈哈一笑,道:“一来海洋牧场的环境监测系统有预警功能,能及时发现闯入的渔船并通知驱赶;二来,他们偷捕了,也要卖得出去才行啊……”
  随着嘉谷海洋牧场中优质渔获的名声打出去后,这片海域一度多了不少盗鱼船。
  海洋毕竟不同于陆上,四通八达的,盗鱼船不需要在海上逗留太长时间,只要快点下网干上一两票就离开,以嘉谷海洋牧场的优质渔获,可能比在其他海域溜达一两天收获都要多。
  倒不是很在乎那么一点被偷走渔获,但要是让偷鱼贼们吃到甜头,那这里铁定要成为一个“贼窝”。
  正如陈哲年所说,牧场海域这么大,牧场管理方也不是随时都能快速反应过来的。但除了海洋牧场本身的防护措施,别忘了嘉谷还拥有强大的市场支配能力。
  优质渔获要想卖上高价,买家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一批,以高档餐厅等为主。然而,时至今日,嘉谷农产品供应链的覆盖范围几乎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拥有着国内供应量最大的优质食材,国内几乎所有的高级餐厅,都或直接或间接的与嘉谷农产品供应链打着交道。
  大部分的嘉谷系优质食材都有较鲜明的特征,会吃的人一入口就知道了。拥有着如此广泛的关系链的大嘉谷,“耳目”之多是偷鱼贼们想象不到的。要是偷着干一两票还好,如果是把嘉谷海洋牧场当做是一只肥羊,不停地薅羊毛,嘉谷“打假”队伍在打击偷鱼贼时,几乎是一抓一个准。
  抓到一个端掉一个,一两年下来,明白在嘉谷口中“夺食”再也讨不了好的渔民们,出海后几乎是绕着嘉谷海洋牧场而行了。
  陈坚们:“……”
  行吧,这几乎是外人难以复制的手段。产品拥有较鲜明特征还好说,但不会有人像嘉谷一样,舍得花重金打造一支专业的“打假”团队。
  不过想想这么多年下来,在农业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嘉谷的品牌名声没有被败坏,这大概也是值得的。
  陈坚“哧”的笑一声,又道:“也就是说,渔民们只能从海洋牧场逃逸出去的鱼群中占些便宜了?”
  陈哲年耸耸肩,轻松道:“这个便宜也不好沾,事实上,主动离开海洋牧场的鱼群少之又少,相反,聚集过来的鱼群倒是很多,这一点从渔获中也可以看出来。像带鱼、马鲛鱼等,都不是我们投放的,但已经成为了牧场的主要渔获之一。”
  这话说得陈坚们更加心旌摇曳。
  投资建设海洋牧场的一个大顾虑是什么?就是尽管在理论上,有了海洋牧场,我们就能像赶着成群牛羊到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把海洋中的各类鱼聚集在特定海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让鱼儿在海洋牧场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繁殖。
  但实际上,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加复杂。小渔场还好说,嘉谷海洋牧场这种辽阔无边的海域,根本不可能严密“围起来”,这“鱼进鱼出”的,能“留住”多少渔业资源实在很难说。
  这大概也是海水养殖中,大部分产能是贝类海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了。毕竟,贝类不会跟着海流“逃跑”,但海水鱼是真的“一言不合”就开跑的。
  这些天跟着专家评估团“混”下来,陈坚们在理论上也不是一无所知了。
  他们已经了解到,建立海洋牧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基于鱼的记忆力。
  鱼的记忆力有多久,科学界始终争论不休,一种说法是在3秒到7秒之间,一种说法是在3个月到5个月之间,总而言之,鱼的记忆力很有限。记忆力有限,但会形成条件反射——当人类为它们创造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时,鱼会凭着记忆在没有边界的海水中自动地游回人类所设定的区域内。
  像日韩海洋牧场,就是通过“声音”来训练鱼类的记忆力条件反射。也即搞清特定鱼类“喜欢听的声音”,研究开发音响投饵浮标系统,即音响投饵机。在给对象鱼类投饵的同时,向海中发送声音,让鱼类学习向水中声音诱集行动。这种训练一般将鱼放在有一定空间的网箱内进行,观察鱼的状态,直至鱼对“音响信号…饵料供给”的条件反射出现,再将鱼放流入海……
  说到底,这也是一种鱼类行为“驯化”。但是,音响驯化设备投资大,容易发生故障或被损坏,是否能够大规模使用尚属存疑,即使在日韩,也是主要作为试验使用。
  嘉谷海洋牧场就没有采取这种手段。
  嘉谷的方法说起来似乎最没有技术含量,但做起来其实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打造一个绝对“富饶”的海洋环境。
  举个例子,嘉谷海洋牧场种植了多少水草海藻?数不胜数!
  布设人工鱼礁和海藻海草场,吸引海洋生物附着,从浮游植物到浮游动物迅速增殖,再到小虾、小鱼、大鱼,一层层地建立起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很多“意外”闯入嘉谷海洋牧场的大鱼一看,发现这边竟然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没说的,开吃!
  看看牧场里的渔获数量,里面长成的大鱼有多少?如果水草海藻乃至小鱼小虾数量不够多,那它们早就闹饥荒了,还能活的这么滋润?
  这种基于生存记忆的条件发射,更加不能磨灭,可以说,就算赶它们跑,它们也舍不得离开这种“富饶之地”。
  海洋生物资源的聚集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完成资源聚集后的海洋牧场是足以令人羡慕到眼红的。
  用评估专家们的话来说,在国际海洋牧场领域,人工鱼礁区生物量的增加,是吸引聚集而来还是繁殖生产而来,已经争论多年;但在嘉谷海洋牧场,可以肯定的说,吸引聚集而来的生物量绝对是生物增加量的主力之一。
  陈坚就差点没两眼冒光的道:“不用投放什么资源,全靠优越的环境自然吸引,这简直就是bug一样的聚宝盆。”
  其他投资代表同样是羡慕且渴望的目光。
  齐政听到了,摇头道:“不能这么说,要是完全不投放资源,那只会产生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效果,你们暂时没看到的水下‘功夫’多着呢!”
  陈坚们并非专业人士,容易忽略一个问题:种植的水草海藻太多,生长繁衍太快,也要从海水海底大量的汲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就包含千万年来混迹在海底泥沙中的微量元素。
  当然,海底泥沙中的营养物质不是只有产出没有投入,鱼虾的粪便排泄物就包含了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是为海底泥沙补充各类元素的优质营养物质。
  问题是,鱼虾们生长一斤的过程中能排泄多少东西?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