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值春播季,本应是一片繁忙的种植基地内,却弥漫着一股萧条气氛。
很多农民认为打官司是件丢人的事情,输了的官司更是丢人至极。现在他们见了记者能避则避,再无半点被告之前面对媒体的积极性。
武镭想了想,直奔合作社而去。
合作社门口大门半掩,一位头发半白的老人家靠在躺椅上,眯着眼仿佛是在打盹。
里面有激烈的争吵声传出来。
“大家都嚷嚷着要退社了,社长又不在,怎么办?”
“别跟我提社长了,要不是他的煽风点火,我们怎么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散了算了!”
里面的人一听这话就像炸了锅。
有人嘴里叽咕着:“都说合作社好,哼,好个熊。”
有人抱怨:“早知道是这个下场,我也不入社了。”
武镭不用看场面,光在门口听着声音,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火气与迷茫。
说心里话,局势演变到现在这一步,不管当初赞不赞成违约的社员,心里都憋着一团火。
他们合作社是本地最早成立的嘉谷系合作社,刚成立合作社的时候,大伙越干越有劲,收入也节节上升,还对周围单干的农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一带的合作社都是被他们带动成立的。
但是,随着合作社的发展,社员与嘉谷的矛盾渐渐显露出来。
明明有公司出更高的收购价,但碍于合同,只能由嘉谷统一收购。有公司抢收的第一年,大家还是感激嘉谷的扶持,没人说什么;抢收的第二年,不少社员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抢收的第三年,算着自己少赚的钱,更多人有意见了——时间的推移,让更多人开始无视嘉谷的各种投入。
社长等人再振臂一呼,退出嘉谷系,不再执行合同的决定,就顺理成章的做出来了。
可嘉谷的反应完全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预想中的讨价还价迟迟不出现,反倒是法院传单先来了——嘉谷不想和他们玩了,要解约,还要求他们按违约条例赔偿,上蹿下跳的社长等人更是被追究诽谤罪。
好吧,他们现在不关心社长的死活,但法院判决的赔偿依然令他们心痛得难以呼吸。
判决完了,他们自然不会积极配合执行,甚至见到执法人员就跑。
但人可以跑,资产跑不了。
嘉谷申请依法强制执行,当地的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对社员们进行政策攻心,指出只有主动履行法院判决才是唯一出路。不出钱可以,但合作社独立出资购入的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最后被折价赔偿嘉谷为合作社建设的烘干房、仓库、育秧大棚等相关配套投资。
再然后,“退社”的风波就这样掀起来了,失望使社员们产生了各自的打算。
武镭听到里面的争吵,眼珠子一转,没有贸然进去,而是靠近了看门的老头,轻声道:“老人家?”
貌似完全不受争吵声影响的老头睁开浑浊的双眼,瞅了一眼武镭。
“老人家,您是合作社社员吗?”
“嗯。”老头抬了抬眼皮,随口应道。
“我听着里面都吵着要散伙了,您不说两句?”
老头语气硬邦邦的:“有啥好说的,合作社散伙是迟早的事了。”
武镭挑起了眉毛,道:“为何这么说呢?你们现在依然有面积很大的连片农田,水源充足,农田肥沃;社员也熟练掌握种稻的各个环节技术,经验丰富……不过是赔偿了一批新机械罢了,只要合作社不散伙,依然可以按照之前的方式生产啊。”
老头一脸沉痛的摇摇头:“自从大伙选择与嘉谷公司翻脸后,人心就散了。如果嘉谷最后原谅了大伙,合作社还不至于散伙;但公司没有,所以现在是没了主心骨。”
老头懒得探究武镭的身份,遥望隔壁乡长叹一声,长叹声中是无尽的怅然。
隔壁乡的合作社没有跟着闹腾,据他所知,他们合作社折价赔偿的农机,被嘉谷调到隔壁乡去投入生产了。
与他们乡现在人心动荡不同,隔壁乡应该是一派播种的繁忙景象。
据说嘉谷还准备帮助隔壁乡水稻种植合作社,利用水稻育苗大棚的闲置期种植400亩红辣椒,预计亩产近4000斤,直接收益将达200万元,年底分红后合作社农户们的钱袋子又要装得满满的了。
从春天的浸种育苗开始,到秋天秋整地的机车用工等,公司统一购买农资,统一配套农机具使用……这本是他们也有的“主心骨”,现在,都没了。
老头颤巍巍的坐起来,像是陷入了回忆:“之前的合作社多好啊,粮食收的多了,到手的钱也多了。在合作社上工的社员优先照顾贫困户,我们这些老人过年过节还有大米、猪肉等福利,村里的垃圾清掉了,垃圾也不乱倒了……我一直说做人不能没良心,可惜啊,不听老人言呐。”
老头慢吞吞的回忆,说的有些混乱,但武镭瞬间懂了他的意思。
回民乡合作社已经成立五年有余了,算是“高龄”的嘉谷系合作社了。这个阶段的合作社,已经不仅仅改变农业生产,也开始影响农村生活了。
年轻一些的农民可能不是那么敏感,但老人家最能感受到这种趋势。
只是,现在这种趋势被腰斩了。
老头脸上的褶皱尽显萧索,不知不觉变得大声了:“做合作社,应该是越做越团结的。但当有人选择了背叛,这团结就不堪一击了……”
武镭静静地听着,突然觉得他这话莫名的耳熟。
想起来了,是他看过一个关于滇省嘉谷系合作社的采访视频,同样是一位老人家,有同样的看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使命,不单单是聚一群农民抱团种菜、养鸡,更不只是单纯的增加收入。另一个也是更大的存在价值,是重新找回纯朴民风,是为了凝聚力!
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无论是什么制度的国家,都必须有一种力量来支撑,那就是社会凝聚力。然而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明显的落伍了,有的甚至迷失了。
合作社是为了适合这种社会需求而生,事实证明,做合作社,也确实让本地农民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如果不是人心不足的话。
武镭暗叹一声,心想:其他人可能只是更后悔减少的利益,最为“人心再次迷失”而痛心的,可能只有眼前的老人家了。
老头撑着拐杖站起来,再次叹道:“人心散了,合作社再也回不去了啊!更远的伤害还在后面呢。”
老头的音量,渐渐的降了下去。
却是令人倍感沉重。
不知何时起,合作社大院里,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渐渐的寂静无声了。
一门之隔,却没人打断老头的感慨。
后面的伤害是否更深更远,他们已经想不来了,但悔意,实实在在的在传递。
武镭记录过不少嘉谷系合作社刚起步的瞬间,其中的激情历历在目。
他相信,回民乡合作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激情。
只是,如眼前老头所说,人心散了,回不去了。
他不禁心有所感,脱口而道:“嘉谷改造这个地区,花了数年之功;但打破数年之功,真的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定。”
……
第744章 官司未远,影响深远
败诉,败诉,败诉!
无一例外,每一个判决,合作社方面都只有一个结果。
当然,审判结果都一样,但各自的处罚却是有轻有重。
对此,人称嘉谷“御用记者”,或者嘉谷“狗腿子记者”的武镭,在他的系列报道特别篇里如是道:
“对于超过一半的违约的合作社来说,案子结束了。
其实从惩罚的角度来看,他们付出的代价并不重。毕竟,除了几个始作俑者有牢狱之灾,其他人多是一些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因为是集体赔付,分摊到每户上,并非难以承受。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付出的代价可谓惨重——他们的未来不可期了。
迄今为止,二十家被告合作社在审判后,‘如愿以偿’与嘉谷分道扬镳了,记者一一采访了它们。
如果做一个总结,那就是——没有一家有好下场的。
有分崩离析的:这是最常见的下场。正如采访中一位老农的喟叹,人心散了,合作社也就名存实亡了;
有貌似稳定下来的:合作社容易保留下来,但那股合作的劲头,没法保留下来。自然而然的,社员人心涣散,合作社资产严重缩水……在记者看来,这些合作社终究是在慢慢滑向分崩离析的边缘;
有改头换面的:不可否认,哪怕是资产缩水后,合作社依然是一份优质资产。有能人或投资者,趁着合作社人心涣散之际,出资将其承包了下来。但这样的合作社,虽然还挂着合作社的牌子,却不再是大众的合作社了。
第一种分崩离析的就不用多说了,可谓数败俱伤。
至于后两者,记者很怀疑,在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社员参与合作意识不强,也没有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它们能生存多久?
我们看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社经验,如果上来就只搞生产,那都是要失败的。真合作得靠综合性合作才有可能,一二三产融合。光在一产中不可能产生收益,因为我们大多数只做一产是亏的。
这一点,不管是跟着闹腾的合作社社员,还是接手的投资者,大概都没看懂。他们只看到嘉谷旗下的合作社收益很是不错,然后就有了一个错觉——我上我也行啊。
行业内称嘉谷为‘嘉谷体系’,就很说明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只有一二三产综合起来才能产生足够收益,才能有效去反哺合作社,才能够长期可持续的真正实现合作的意义。
嘉谷就像一个大家长,在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指手画脚的,神烦;但等这个大家长不在了,你会蓦然发现,主心骨没了,天也塌了,前路虽多,但你已不知往哪走了。
——这不是我个人的感受,而是在采访中,迷茫的社员们给记者的反馈。
讽刺的是,当真正脱离嘉谷体系后,大部分社员,包括因为违约赔付而肉疼不已的,都不自觉的开始念叨起嘉谷的好。
可怜,却又很可悲。
只希望,这样可怜又可悲的下场,能真正警示到那些和他们有同样想法的人!
……”
作为名副其实的“狗腿子”,武镭童鞋很尽职尽责,他知道嘉谷耗时耗力打官司,甚至打得全国皆知,为的不过是二字——警示!
而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且应该扮演积极作用的。
相比于搞各种噱头,他更愿意让自己的发声,表现一些正面意义。
在“武镭们”的发声下,这起仍旧未完结的官司,确实已经开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缺乏守法意识农民们看到新闻,开始真正意识到要履行合同条款的基本义务,他们可以“任性”,但后果可能是伤人伤己,得不偿失。
当然,这种认识还很浅薄,在面对利益得失的关键时刻,大部分人可能会轻易将其抛在脑后。但只要有部分农民听进去了,法治治理的盲区就少了一部分。
涉农企业看到新闻,也不无收获。就算是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