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政敢肯定,农业部只申请到了一个试点的经费,张司长却想拉上嘉谷,一步登天。
“不过!”张司长装作没看到了齐政的黑脸,双手一合,道:“我可以让部里出台一份红头文件,让各地相关单位配合嘉谷的工作;嘉谷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帮助各地农户种植专用品种,扎实推进小麦结构调整。”
“还有这样的红头文件?”
“你想要就有。”张司长说的很轻松。
齐政依然无语,又有些理解。
专门为此出台一份红头文件——感觉上是很重视,实际上如何,就很考究了。
如果能用一份红头文件,换到一份覆盖全国的优质专用农作物种植电子地图,换做齐政是农业部领导,也是没有意见的。
问题是,齐政是被挖墙脚的一方。
“正是这样的项目做成了,才显的嘉谷厉害嘛。”张司长说着一笑,又道:“正好嘉谷现在大力推动国产小麦升级,顺带完成这个项目如何?”
说实话,换做是其他企业,就算是国企中的国粮集团,张司长也不会有这个打算。
别看只是一张“地图”,但地图的背后,是通过在适宜生态区内以优质专用小麦大片建设带动,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而提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水平。
也就是嘉谷,一来是有地有人有钱有基础,二来,嘉谷现在组建的粮食产业联合体,不就是这张“图”的最大受益者吗?
齐政却想得更多。
虽然吧,帮助农业部制作这样一张地图,嘉谷需要接触更多的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费时费力……但嘉谷也不是没有好处,好歹,嘉谷能优先找到更多的优质粮源,能和更多的加工企业“牵手”,想想,都是满满的影响力溢出啊!
于是乎,齐政握住张司长的手,一脸诚恳的道:“承蒙您看重,嘉谷愿意帮助农业部完善全国优质专用农作物生产分布图的信息,但很难讲多久能做成,只能是尽力而为。”
“我理解。”张司长反握住齐政的手,满意道:“那就先从豫省开始,衔接优质专用麦的产销吧。”
……
第722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1)
种植业司张司长带领的农业部考察队伍,下来得有些突然。
豫省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浪潮,甚至拉开了新一轮小麦产业升级的序幕。这么大的动静,上面自然不会看不见。为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农业部考察队伍在没有什么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就赴豫考察了。
但不管怎么考察,嘉谷系合作社都是不能忽视的角色。
到达目的地后,远远看到嘉谷XX乡合作社的指示牌,张司长转过头呵呵笑道:“最近几年,我们部门跟踪调研了农业生产的一些领域,总能看到遍地开花的嘉谷系合作社,不得不说,挺了不起的。”
齐政微微一笑,并没有故作谦虚。
就这一份成就而言,齐政也觉得嘉谷是挺了不起的。
张司长则感慨中带着期待。
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今时今日更能体会到,时代真的变了。
当年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但这种效率持续到今天,释放的能量就差不多了,再想让劳动力在这几亩地上做文章已经没有文章可做了。这种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尤其是今天的国内外价差——国际上出口农产品的经济体主要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等这些大国为主,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比我们国内农业生产效率高,所以他们的农产品运到我们港口的价格,比我们自己国内生产的收购价还要低。
所以只要有一个农产品的进口放开,国内同类农产品想维持生产就非常困难。最典型的就是大豆。
想及此处,张司长不由自主的又瞄了齐政一眼。
虽然大豆案例不知被提起了多少次,但部里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足够鲜明且“励志”的实例。
嘉谷领导的国产大豆规模化生产模式,比原来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先进得多,生产效率也要高得多。在“嘉豆13号”横空出世后,国产大豆的成本甚至能做到比进口大豆还要低,要不是国内要优先保证主粮自给,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够,弄不好还能“反杀”一波美豆。
即使如此,如果算上远东地区,国产大豆的自给率已经恢复到四成,这已经让海外大豆生产者如临大敌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光鲜亮丽的例子,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意见才在行业内外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还有一个意见也基本达成了共识——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之路,一定要有工商资本下乡。
规模化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但这种提高没有工商资本的介入很难实现得了。大规模种植要买功能强大的机械,要购买大量优良的生产资料,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靠农民各家各户凑在一起搞合作社,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光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不了所谓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对于工商资本大力介入豫省小麦规模化经营,农业部是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豫省近30%的土地已经流转,也说明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大趋势。当然,更深入的考察也就紧随其后了。
张司长很在意齐政的态度,见他笑而不语,以为他是顾忌什么,于是笑着道:“说实话,我们部门跟踪调研时间最长的公司样本,就是嘉谷。我们的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家庭承包耕种的几亩地与嘉谷系合作社耕种的上万亩地比较,每亩地创造的财富要差30%到40%,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
也就是说,国内现有耕地18亿多亩,如果都能像嘉谷系合作社这样,把效率提高30%,18亿亩耕地就相当于多出来4亿亩到5亿亩土地的当量。如果能提高到40%,我的天……
“有这么高?”乍一听,齐政愣了那么一瞬。
他并不奇怪嘉谷在农业部有个专门的档案,他奇怪的是,嘉谷的档案会“厚”到如此程度。
“当然。”张司长自然不能让齐政觉得他是拍拍脑门想出来,张口就娓娓道来:“就拿豫省来说,调查显示,按目前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种植小麦、玉米两季计算,加上一年的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960多元,净收益为1190多元;而普通农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为1240多元,净收益为1040多元。”
“整体来看,种粮大户亩均粮食生产成本比普通户低22。3%,亩均收益比普通户高14。4%,规模种粮生产收益明显高于散户。但调查同时表明,从单位投入产出效益来看,嘉谷系合作社亩均生产成本也至少比种粮大户低10%,亩均收益更是比种粮大户高15%…20%……我说的没错吧。”
齐政忍不住叹服:“您记性真好。”
这么一连串的数据脱口而出,稍微差一点的记性都无法做到。
齐政同时不得不承认,农业部对嘉谷的跟踪调研,也是详尽到了一定的程度。张司长给出的评估,与嘉谷内部的数据其实已经相当接近了。
换言之,即使同是规模化经营,嘉谷也早已超脱了种粮大户的境界。
“在这个大时代中,嘉谷不过是有幸领先一步,不过,我也希望国内整体的农业生产效率,能尽早达到嘉谷水平。”齐政颇为自信道。
他也衷心希望,将这份自信传导出来。
“但是,基层一线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或者说,他们真的能平静的接受这一切吗?”说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齐政转身一看,出声的是考察团中的一位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我来介绍一下。贺明哲,这可是我们农业部冉冉升起的新星。”张司长指了一下年轻人,半开玩笑道。
从他的表情,不难知道贺明哲有背景。
其实,不用他说,齐政也想到了。敢在领导面前说插话就插话,不是愣头青,就是底气十足。以这厮看上去精明干练的模样,怎么看应该都属于后者。
偏偏就是这位不知啥背景的年轻人,略带不服地瞅着齐政。
……
第723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2)
这些年,齐政也是接触过不少下到地方考察的部委代表。
一般来说,这些代表有两种心态。
要么是一副老好人态度,该看看,该听听,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是一副找茬态度,对于地方的一切都抱着批判态度,怀疑安排好的一切。
眼前的贺明哲显然是后者。
他目光炯炯地瞅着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齐政,在等着齐政回答的同时,脑海中甚至已经想好了反驳的思路。
他又不是对农村屁事不知,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
就拿农业规模化来说,规模化首先要流转土地吧。但在农村,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并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在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即使在城市扎下了根也不愿放弃土地,甚至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流转。
这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处于非稳定状态,部分农民把土地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或是自己最后的保障。尤其是无条件外出打工或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农民,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更不愿流转土地。
那么问题来了,嘉谷系合作社遍地开花的背后,有多少农民蒙受了委屈而无法声张?
他是知道的,土地流转被不少县乡各级政府视为可以显现的政绩,在推动过程中,各级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带来了无形的政治压力,尤其是对于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地方干部普遍采用“做工作”的方式,使他们在威逼利诱下“同意”流出土地。
另外,由于很多农户愿意将土地流出,这很容易对不愿流出土地的农户造成“群体压力”——因为农村的任何一片土地都按人口平均分给了每个农户,若想流入连片的土地,必须征得所有涉及农户的同意。若大多数农户同意流转,就算有人不愿意流转,但他的地卡在中间,而周围人愿意流转,这样就不好意思坚持了。因为人总喜欢与大众保持一致,而不愿被看成“异类”。
嘉谷系合作社的农民就都那么听话?都唯嘉谷马首是瞻?贺明哲一点也不相信。
这样的问题,提出类似问题的考察代表,齐政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张司长就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齐政也露出淡散的笑容:“如何赢得农民的信任?嘉谷的法宝是不与农民争利。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农资,分毫不加出售给农户,降低农资成本;收获的农产品,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保证收益高于自种……像我们这样能为他们谋利而且重信誉的公司,农民不听我们的话,听谁的话?”
“就这么简单?”贺明哲心中怒吼:要是都这么简单,谁做不到啊!凭什么就你嘉谷独树一帜?你这三言两语的,敷衍谁呢?
他觉得齐政这“软绵绵”的答案,让他辩驳的期待都降低了不少。
但齐政半点与他争辩的心思都没有:“听着是简单,但百闻不如一见,你何不自己观察呢?”
眼瞅着一脸淡定的齐政,贺明哲在心里“哼”了一声。
他觉得自己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