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普总统“建立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口号很好,但事实会证明,卵用没有。老毛子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住能把美国犁十遍的核弹头,有看住自家矿山和菜园子的枪就行了。
  所谓“出口资源,保证军工体系的运行,别跟伏特加过不去的毛子,就是好毛子。”
  齐政头疼的是,他要怎么“喂饱”俄联邦总统?
  ……


第591章 老板威武
  新上任的嘉谷信息局局长齐一平,源源不断地将俄联邦政府内关于远东的最新消息传来。
  在俄联邦政府,一个新的部门出现了——远东发展部。这是俄罗斯唯一不设在莫斯科的部级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和监督此前零散的联邦、部门和地区三级与远东有关的所有发展纲要的实施,管理远东的国家企业、国有股和土地。
  然后,俄联邦总统突然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变动:解除了俄远东原来一把手的职务,同时任命自己的总统助理特鲁特涅夫为俄联邦副总理、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兼远东发展部部长。
  俄远东原一把手突然被解职,不能不说是俄远东政治层的一件大事,引发了俄远东利益阶层与嘉谷的诸多关注。
  对于俄远东利益阶层和嘉谷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保持现状。
  但是,随着俄联邦总统用自己“身边的人”替换了叶利钦时代的地区实权派人物,被称为最后一个叶利钦时代的政治大佬的俄远东原一把手,无疑显示了俄联邦发展远东的坚定政治决心,也为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变数。
  俄远东利益阶层主动派来了代表瓦西里到中国,与齐政先行进行沟通。
  但是,当齐政在嘉谷总部看到瓦西里的时候,简直是一头黑线。
  瓦西里热情地上来就是一个熊抱,“我的朋友,好久不见……嗝……”
  齐政差点忍不住将他一个平地摔,心想,你酒量也太差了吧,再说,这还是大早上吧,你是拿酒当早餐了?
  都说在俄远东,酗酒和车祸等外来因素却能占死亡率的近40%,看看眼前这厮,就知道传言诚不欺我了。
  跟在齐政身后的齐一平强忍着笑意。
  得益于近年来大豆的价格上涨,瓦西里的资产不断攀升。对于已经成为了亿万富翁的瓦西里来说,除了享受再无大事。
  他此趟前来,除了与齐政沟通俄远东政坛变动的问题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看中了中国的旅游资源,打算趁机在来中国度个假。
  但还没等见到齐政,他就被中国的美酒吸引住了。
  大量的美酒!
  中国有茅台和五粮液,也有洋河大曲和汾酒,还有剑南春……齐一平对老毛子酒鬼也是服气——人家活着的目的就一个,喝死!
  一般来说,习惯喝无色无味伏特加的老毛子,喝不惯中国白酒,原因是味道太强烈,即口感太“辣”,难以接受;但瓦西里刚好是那少数喝得惯中国白酒的老毛子,一时如发现了新大陆。
  相反,对于嘉谷享誉全国的清源啤酒,瓦西里表示无爱,甚至认为那不是酒,是软饮料。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的后劲儿大。所以一大早先来两瓶白酒的瓦西里,此时看上去有了三分醉意。
  齐政就嘴角抽搐地听着这一嘴酒气的酒鬼在拍胸膛:“……你放心,特鲁特涅夫来了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合作的……嗝……”
  老实说,你介样子,谁敢放心呐?
  带着三分醉意,瓦西里什么都敢说了:“只要将他收买了,一切照旧,我们准备拿出部分利益让给他……”
  齐政和齐一平对视一眼:“……”
  “据我了解,特鲁特涅夫并不简单啊。”齐政打断瓦西里的话。
  且不说特鲁特涅夫是普总统权力核心圈的重要成员,从个人身家来说,他也没有那么好收买——在此前俄联邦政府官员财产公示中,特鲁特涅夫在2008年的总资产约为3。7亿卢布。这是因为他在步入政界前曾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后把自己手中掌控的股份都出售了,所以身家不菲。
  也就是说,想要收买特鲁特涅夫,难度相当大。
  瓦西里则“嘿嘿”笑道:“我这么说吧,特鲁特涅夫或许不好收买,但他的手下呢?”
  得了,齐政懂了。
  苏联解体之初,俄联邦政府就烂到骨子里了。时至今日,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部分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俄联邦政府内的其他人,他们的行政能力且不说,贪污腐败的能力是毫不逊色于前辈的。
  尤其在远东,这门技能注定还会传承很长时间。
  事实上,在俄远东这种氛围下,连特鲁特涅夫,齐政都不相信他是坚不可摧的。
  3。7亿卢布的单位听起来貌似挺大,但折合美元,也不过是一千多万美元。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无所谓忠诚,只是诱惑不够大;无所谓背叛,只是筹码不够高!
  几百万美元可能会嗤之以鼻,一千万美元呢?几千万美元呢?甚至……一亿美元呢?
  齐政突然想知道,当面对逐渐堆高的筹码时,特鲁特涅夫会不会一硬到底:“……如果有必要,嘉谷也可以让出部分利益。”
  资本家说让出利益,必然有更大所求。但听齐政这么说,瓦西里还是觉得很舒服,主动问道:“那您还有什么建议吗?”
  齐政就等在这了:“其实吧,俄联邦开始重视远东开发,是件好事。只不过,远东的改观不在于特鲁特涅夫带来多少创意,而在于多少资金。”
  “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拿公路来说,只有三分之一的道路为沥青道路。几十年前什么样,现在也依然什么样。特鲁特涅夫是不是要带点资金过来修路呢?”
  “还有,税率要不要降一下呢……”
  瓦西里只是有三分醉意,思维有些迟缓而已,齐政说的这么浅显,他自然不会不明白,摸着自己软绵绵的下巴,眼睛越来越亮了。
  是啊,特鲁特涅夫的到来,也不仅仅是打破利益格局的可能,还有创造更大利益的可能。
  修路就不用多说了,随着大豆产量的增大,公路的交通流量也随之增大,残破的公路早就不堪重负了。但无论是他们,还是嘉谷,都不可能自己投资修路的。
  更何况,投巨资修路好啊,他们可是地头蛇,单单是修路本身就是一笔大生意。联邦的钱不坑,还能坑谁呢?
  减税也很有意义啊。俄罗斯可是有名的重税之国,虽然他们能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将大豆生产的税收降了下去,但“调整”也是要付出成本的好吗?哪有从国家政策下手来得爽啊?
  思考得越深入,瓦西里就越怦然心动。
  归根到底,无论是他还是齐政,都知道,特鲁特涅夫是不可能完全打碎远东的利益格局的,但有所损失终究是让人不爽的。不过,如果是能将蛋糕做得更大,那就是举双手欢迎了。
  坐在下首的齐一平微垂着头,眼里却放出了摄人的光彩:哪怕是远东的情况特殊,这种将一国副总理视为“待宰”对象的感觉,还是太爽了!
  老板威武!
  ……


第592章 利益动人
  俄远东发展部新任部长特鲁特涅夫从莫斯科起飞,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才算是到达了远东。
  “阿维林,希望你有好消息告诉我。”面对着前来接机的助手,特鲁特涅夫顾不上叙旧,先问这边的情况。
  阿维林是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助理,他与总统一样,出身于克格勃,同时承担着为俄联邦政府搜集远东情报的责任。
  阿维林耸耸肩:“阁下,您还指望听到什么呢?远东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落后于全国的多数社会指标,继续外流的当地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人均寿命,酗酒的人民,衰败的经济,腐败的官僚体制……”
  哦,最后一点应该不算远东的坏消息,毕竟,全联邦都差不多不是?
  特鲁特涅夫也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所以更是一脸牙疼。
  虽说有任免权,但是远东的人口少,东欧区的人是不愿意来这边上任的。所以,随便怎么弄都是烂货。毕竟就那么多点人,还能选个花出来不成?而莫斯科那边又没法直接委任地方的一些官员,毕竟官员是一整套系统,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换汤不换药,该咋整咋整。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外流,而且特别让人担心的是,在那些离开远东的人中,70%都是工作年龄。而人口外流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
  “哦,要说远东最大的亮点,大概就是发展起来的大豆产业了。”阿维林补充了一句。
  但这并不能让特鲁特涅夫感觉半点安慰。
  只要想想实际主导远东大豆产业的,是一家中国公司,就让特鲁特涅夫忍不住口吐芬芳。
  阿维林见怪不怪。
  远东的衰败,让俄联邦更加依赖中国。
  俄罗斯是一个脆弱的资源国家。它的地域广大,资源充沛,但这样一个国家,它表面上敞开胸怀,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任何一个资源开发投资商,就像是中国嘉谷,都会在初到俄罗斯的时候,受到郑重而热烈的对待。
  然而,一旦事情进展到了实质性的地步,俄联邦的政客、官员和民众,就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担忧。
  外国投资者在俄罗斯开采资源,在俄罗斯人眼里,就像是自己的血液被采走、自己的肉被挖走了一样。
  嘉谷在俄远东大规模种植大豆运回国,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远东阳光水资源和土地的“掠夺”,又这么会让特鲁特涅夫心平气和呢?
  但阿维林不是民族主义者,他实话实说道:“说中国人‘夺走’土地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中国人没有大规模迁居的意愿。按照我的调查,在俄中国人数量只是25万到30万人之间,和在华俄罗斯人数目相当……”
  特鲁特涅夫缓了一口气,问了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告诉我,中国嘉谷在远东的影响力有多大?”
  阿维林看了他一眼,道:“先从嘉谷农场的面积来看好了,据我所知,中国嘉谷在俄远东共开发了超过300万公顷的耕地,其中200多万公顷是复垦废弃耕地,100万公顷是开垦荒地,也就是说,除了嘉谷农场,远东可供大规模开发的耕地已经不多了。”
  不是说远东没有土地了,相反,远东的荒地多得长草都长不过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
  很简单,作物生长是需要积温的。譬如一般大豆的生长周期为150天到180天左右,玉米的生长周期则需要130天左右,小麦的生长周期甚至需要七八个月……而在远东地区,除了南部地区的植物生长期为130~200天外,其他地方的无霜期极短,都不够种植一茬玉米生长。
  换而言之,在远东,除了嘉谷农场圈占的耕地外,其他地区的土地大多只适合种植蔬菜等生长期较短的作物。
  “当然,这不是关键,毕竟从股份分配来说,嘉谷总体只占据农场40%的股份。关键在于,远东这帮家伙将土地都转交给中国人经营,让中国人自带设备、种子和农药,这才是危险之处。”
  阿维林沉重地说道:“这样一来,远东的大豆产业就再也离不开中国人了。他们控制了育种、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管理、农田灌溉和排水等整个生产流程……”
  “远东这帮家伙脑子进水了吗?”特鲁特涅夫勃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