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集团支柱之一的粮油与食品饮料板块,旗下有若干个子公司,有的是卖大米的,有的是是卖牛奶的,有的是卖啤酒的,但是基本业态是一样的,都是形成最终的终端消费品,通过多级分销或者直营连锁等一系列方式销售出去。而在总部层面上,就要将研发、生产、供应链以及销售等环节互补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消费品板块。
所以,马定文在对集团的财务信息稍作了解后,就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走,既要为红豆杉产业扩张落实新的基地,又要摸透嘉谷体系林业业务有多少牌面,几乎成了空中飞人。
在产业基金第一笔募资到账之时,马定文将目光转向嘉谷林业的另一个重要基地——麻疯树基地。
在晋省林汾市的原有植被和水文已被完全破坏的废弃煤矿矿区内,马定文就看到了正在迎风生长的麻疯树。
闻讯赶来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石油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基地公司的负责人笑得像个三百斤的胖子:“你们培育的这个麻疯树品种,贼特么的适合在这边生长了。你看,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土地已经完全退化了吧?居然就回填尾矿,再添加有效营养物质,麻疯树就潇洒地落地生根了!”
“而且,它还真特娘的能分解吸收煤渣!哎,如果不是在煤炭废弃矿区种植这种麻疯树,真的发现破坏的土壤进行了重构,劳资绝对不敢相信!真的是永远不要小看一棵树的潜力啊!”
马定文不过是刚刚接手相关资料,过来也是为了了解详细情况,因此也不多插话。
中石油基地公司的负责人接着透露了最新的进展:“截至目前,麻疯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而且随着种植工人的经验越来越足,麻疯树种植速度也会加速。按这样的进度下去,大概率能提前完成计划。”
都不用马定文追问,他就越说越起劲:“马总你放心,我们中石油负责配套建设的柴油炼油基地,也已经开始平整土地,采购设备了。特娘的,劳资要在这里挖出一个‘生物油田’!”
看得出来,即使是还没有结果,嘉谷麻疯树的生长情况和表现,就已经折服了他,甚至让他爽到在马定文面前粗口不断。
马定文也不在意,反而翘起了嘴角——合伙人的失态,就是对嘉谷最好的赞誉;真不愧“超级麻疯树”之名。
高兴中,又浮现出几分自豪。
自从回国后,马定文见过不少称得上是成功的公司,它们或用很短的时间,创造了很大的成就;或用很少的人工,赚取了令人羡慕的利益。
但没有一家公司,像是嘉谷这样,让马定文觉得震颤。
超级红豆杉,超级麻疯树……与嘉谷接触的短短几个月内,光是林业板块上的成果,就令马定文觉得难以追赶。
最难得的是,嘉谷始终是以技术增长为发展方向。这样的公司,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是极为少见的。
虽然“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即使是今天,很多国内企业仍然处在市场的图腾崇拜状态下。事实上,也确实有无数的公司从市场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传统贸易市场。
但在内心里,马定文是看不起那些商业公司的。
说得难听点,无外乎是倒买倒卖的掮客罢了。
但齐政和他的嘉谷集团,是完全不同的。
马定文专门了解过齐政的履历,知道他是以技术起家,以技术发家的——嗯,虽然彼“技术”非此“技术”。
这样的公司,一直以来,在国内是很不讨喜的,很多时候,更是被当作肥羊。也就是现在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开始重视起来,才没有那容易被占便宜了。
可以说,齐政和他的嘉谷,不仅改变了马定文的这种认识,也改变了行业内外很多人的这种认识。
就像是现在,堂堂的能源巨头中石油,在生物能源上有什么资格占人家的便宜?嘉谷手握“林油一体化”关键的“超级麻疯树”,还不是嘉谷怎么说,中石油就怎么做?
事实上,马定文一直没有说出来的是,在得知嘉谷没有沉浸在往日的辉煌里,而是竖起了“推动国家农业战略聚焦科研创新”的王旗后,他就打定了主意,就算没能当上嘉谷林业板块的负责人,也要想办法加入嘉谷体系。
因为,这样的嘉谷,具有无穷的潜力!
……
第547章 突如其来的“恶评”
9月底,马定文转道西北的阿拉鄯沙漠。
在阿拉鄯沙漠内,有嘉谷目前种植规模最大的林业基地——梭梭林。
如果说,马定文对于晋省的麻疯树基地是赞誉有加的话,对于沙漠里的梭梭林基地就吐槽不能了。
他知道种植梭梭林具有很大的生态意义,但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它不划算啊!
同样的投资,哪怕是种植最简单的速生林,相信都会比在沙漠里种梭梭林划算。
但当马定文真的来到阿拉鄯沙漠时,却被眼前大片大片的梭梭林给震撼到了。
浩瀚的沙漠沙丘中,一片片的梭梭林,一眼望不到边,将嘉谷开发的绿洲包围起来。蓝天上飘着白云,跟地上的黄沙与绿洲交相辉映,瞬间让人心旷神怡。
他错了!
不曾走进这片荒凉的沙漠,你不会相信在这片沙漠间的生命有多顽强。
不曾踏上这片翻天覆地的绿洲,你不会感受到梭梭林的存在是多么伟大。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沙漠的马定文来说,沙漠中的树木简直就是魔术一般的存在。看到顽强扎根于贫瘠沙地的梭梭林,你根本不会想着计算它的经济价值,只会对其怀有敬意。
但马定文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怀有这种敬意的。
……
在马定文沉醉在沙漠变绿洲的奇迹之时,美国一位有名的生态学家,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是在创造奇迹,还是在制造灾难?”的文章,让嘉谷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浩大的舆论寒冬。
——“……中国政府,和一家中国公司,在大陆深处的一片浩瀚沙漠区,进行着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们计划着,将这块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区,变成可种植的良田,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依赖。
听起来,这个计划堪称伟大不是?寸草不生的大沙漠,经过人力的顽强对抗后,覆盖上植物,水土不再流失了,沙地变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难道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吗?
并不是!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沙漠的形成是由于缺水。
千万年的演化,干旱的依旧干旱,凭什么认为人类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可以改变千万年大气环流都改变不了的干旱?
譬如中国人要开发的沙漠区,自西北向东南绵亘550公里,西北最宽处约273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3000~350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中国唯一的内海,叫渤海,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折合18000毫米。
不考虑单位,只考虑数字。这个沙漠区的一年蒸发是9×3000(仅取最小单位),等于2。7万。而渤海的水,约等于14万。
也就是说,中国人开发的整个沙漠区,五年就能蒸发掉一个内海的水,这还不算植物生长要消耗的水分。
问题是,这些水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无非是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一途。
但这种做法是傲慢的,也是愚蠢的。
中国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不是在创造奇迹,而是在制造更大的生态灾难!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但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这家叫嘉谷的公司,就更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
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嘉谷开发阿拉鄯沙漠区的进度,用貌似详实的数据和有说服力的科学知识,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嘉谷集团,还很有心机地放出了几张沙漠里植物枯死的照片。
《纽约时报》的影响力不必多说。纷至沓来的是《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日报》等诸多全美主流媒体的竞相转载和报道,各种媒体人纷纷对此事件发表激烈评论。
在这个信息畅通的“地球村”时代,信息的传递是以秒来计算的。美国主流媒体掀起阵阵波涛的当天,国内就已经涌现了针对“嘉谷开发沙漠究竟是天方夜谭还是逆天改命”的评论文章。
嘉谷总部大楼,顶层最大的会议室内。
透明的落地窗倒映着嘉谷一众高层凝重的脸。
齐政、王昱业、公关部张泽宏、战略部丁显、嘉谷实验室陈建章……除了不在总部的几名高管外,整个嘉谷的核心阵容都聚集在这里了。
“外媒方面,对于我们的态度90%以上都是恶评。国内现在发声的媒体,也大多不是说好话的。与我们关系良好的媒体,都在等待我们的态度!”张泽宏言简意赅地总结当前的舆论形势。
听到外媒方面恶评如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高层脸都黑了。
齐政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
要说咋一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齐政还是很紧张了一番的。毕竟,别人开发沙漠是靠“大力出奇迹”,他开发沙漠是“真·逆天改命”。
但是,稍微观察了一阵子,齐政反而不紧张了。
原来不是发现了什么开挂的端倪,而是单纯为了“黑”而“黑”。
这就莫得心慌了。
对于大举开发沙漠,以及开发的后果,齐政是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的。
从贝加尔湖“地下调水”;以大学教授不完善的“深循环理论”作掩护;前期要低调而且让关键的水源开发挂上国家项目的名头……
而且,作为开挂人士,齐政在做好了决定之后,不会因为谁的吹捧或反对,就有丝毫的改变——除非会暴露秘密。
现在这种情况,虽然破事儿一大堆,但真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当然,王昱业等管理层就不这么想了:“以前还可以不在乎国外的纷纷扰扰,但现在不行了。我们在海外有血缘关系的子公司已经不少,这样的舆论对我们有害无益。最关键是,这样的舆论风潮如果在国内也蔓延开来,形成压倒性声讨攻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齐政想了想,首先问了一个问题:“最先在《纽约时报》发出声讨的那货,是什么来头?”
战略部的丁显立刻回答道:“是一名叫帕森特里的生态学博士,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重要管理层之一。”
“绿色和平组织?”齐政双眼眯了起来。
……
第548章 谁在搞鬼
1971年,12名年轻人乘着一艘小渔船,从加拿大温哥华启航,驶往安奇卡岛,以环保之名,去阻止美国在那里进行的核试验。
他们中有记者,有医生,有工程师,还有科学家。虽然这艘小船在半路上遭到了美国海军的拦截,不得不打道回府。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喇叭裤年代,这样的英雄主义举动,上则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下则吸引了民众的追捧。
这就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名之战。此后,他们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