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政恍然大悟,继而有些心酸。
都81岁了,这样一位老人,按理说,都获得这么多成就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或者在空调房里吹着空调指挥别人干就可以了。
可他说,电脑里种不出水稻。然后是六十年如一日地忍受着蚊虫叮咬和酷暑高温,亲自下田做研究。
苦吗?苦!可是老人家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
甚至于在了解到“高能生长因子”对水稻育种研究有帮助,不惜亲自到嘉谷来“求人”,还因为其珍贵性而感到不好意思。
有几个人能做到,明明能舒服的地躺赢,却依旧要为了别人的生命辛苦到这份上的?
又有几个人,能在80多岁的时候,还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地坚持,只不过是在操心别人的温饱的?
为其提供“高能生长因子”当然是没问题的,但齐政心知肚明,真正在育种中起大作用的,还是靠“开挂”布阵。
要不要为袁老先生助一把力呢?
在看到老人家微微泛红的脸色之时,齐政心里就有了决定。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耄耋老人历经艰难终于得享殊荣。而是一个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伟大力量。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里写过: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受过那么多非议,诋毁,诽谤,都没能拖住他的脚步,袁老先生为的,大概也就是我们民族的生存而已。
面对这样一位生而伟大的科学家,他齐某人何惜助推一把?
他不但愿意助其一臂之力,还愿意为其开放更多资源:“袁老,‘高能生长因子’不敢说应有尽有,但提供一些给您研究是没问题的。而且,我们实验室还有不少成果,可能对您的研究有些帮助,比如‘吃盐牧草’……”
肉眼可见的,袁老先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
第513章 天上的太阳和人间的科学
农业是整个文明的基石。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育种技术又是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
可以说,嘉谷实验室超过23的科研力量,都是集中于农牧业的育种技术研究中。换来的,就是层出不穷的农作物新品种。
“这就是嘉谷的‘吃盐牧草’?”在试验田间,袁老爷子饶有兴趣地看着技术人员在检测灌溉用水的盐度。
嘉谷实验室的老大陈建章解释道:“对,这块试验田的灌溉用水盐度已经达到了6‰,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最适合我们培育的耐盐碱紫花苜宿品种生长。”
“我们集团针对耐盐碱作物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了,终于将这个耐盐碱紫花苜宿品种培养成了一个稳定品种,去年底刚得到国家认定,可在全国大量推广。”
“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其的基因图谱绘制和测序工作……”
袁老爷子闻言,不禁面露喜色。
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是科学家们揭示该物种生命本质的基本依据和重要线索。而嘉谷实验室对耐盐碱紫花苜宿品种的基因测序,对于帮助其研究耐盐碱基因的功能性状,完善海水稻的培育路线,简直是事半功倍。
袁老爷子当场就跟陈建章,以及齐政在地头间交流起来。
而说起育种技术,就逃不过转基因技术。
陈建章也不怕直说:“我们在水稻育种上也引入了转基因技术,打算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也就没有重金属大米了……”
嘉谷对于国内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现状,一个方向是应用超富集植物“吸金”治理;另一个方向,就是研究“抗重金属作物”了。
袁老爷子闻言颇为惊愕。
一方面,水稻去镉研究也是他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听起来,嘉谷实验室显然是走在了他的前头。另一方面,他想不到嘉谷实验室在转基因技术上也如此积极——嘉谷的大豆油主打“非转基因牌”,而且在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种选育上投入极大,他也是知道的。
齐政就笑了笑:“市场归市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转基因是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
这话却说到了袁老爷子的心头上。
——别看杂交水稻并未用到转基因技术,而且袁老爷子对转基因的普及仍存有疑虑,但他也承认,分子育种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粮食增产、保证粮食安全的有效科学措施。
袁老爷子毫不讳言,他的团队也开始运用转基因技术参与育种研究了。
在场三人,袁老爷子和陈建章都是站在育种技术领域的顶层人物,而齐政虽然不是研究人员,但两世的经历让他眼界更加开放,自然不会像普通人那样对转基因避之不及。
听起来感觉很安全的杂交,和听起来不太安全的转基因,归根到底,都是人类育种的方法。这个过程没什么神秘的,生物的所有特征都是基因决定的,两者都是把基因组合在一起的过程。
只不过,杂交技术是将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物种之间进行整套遗传物质的融合,这个过程是自然的;而转基因则是在某一物种原有的遗传系统中,直接人工加入外源特定的基因。
就袁老爷子的超级杂交水稻而言,几乎达到了一个瓶颈——杂交的最大局限,在于要先有这个基因,才能进行组合。
袁老爷子说得兴起,挥舞着瘦弱的手臂道:“作物增加产量,一个方向就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不同作物光和效率相去甚远,谷物的生物产量有各自的‘天花板’。譬如玉米光合效率比水稻要高30%~50%,所以玉米的植株很高大,产量也比水稻高出很多。如果把玉米的高光合效率基因转到水稻中,不就能够打破水稻原有的‘天花板’了?”
但是水稻和玉米“风马牛不相及”,传统的杂交技术注定无法完成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品种,实现跨物种的“联姻”,就要借助于精准的转基因技术。
于是,近年来,袁老爷子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齐政和陈建章相视一笑。
他们不由得想起了袁老爷子著名的“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跟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嘉谷研究转基因技术作为未来储备,而袁老爷子研究转基因技术以“追梦”——所有坚持追梦的人都值得尊重。
大家确认过眼神,三观吻合,交流起来愈发顺畅了。
转基因技术,不过是农业科技的其中一环而已。
而在齐政的有意引导下,话题进一步引申到了“农业科技”上。
“袁老,您知道的,在全球种子产业的竞争格局中,我国除了杂交水稻,在其它领域都缺少国际竞争力。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都依赖进口。而这其中,都涉及一个关键词——农业科技。”
袁老爷子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齐政就沉声道:“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
“所以,是时候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了……”
袁老爷子大吃一惊。
刚发布的“一号文件”,将内容聚焦在农田水利建设上;而齐政透露的意思是,嘉谷准备推动国家农业战略将下一个主题锁定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并寻求袁老爷子的支持。
让他震惊的,是嘉谷意欲影响国家农业战略的野心。
齐政也没有掩饰这种野心。
每一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都代表着海量的资金支持。没有钱,光是说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么样?
农业领域的科研是很重要,难道航空航天就不重要了吗?难道癌症就不重要了吗?难道芯片就不重要了吗?
都很重要!
但在齐政看来,农业支撑着上层产业,新兴产业要继续腾飞,必须周期性地反哺农业。目前看来,农业科研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内农业升级的最大短板。
当然,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家有钱了。
以前的“xx计划”,调子起得再高,也无法掩饰国家缺钱的事实,哪怕是国家战略级的科研规划,依旧只能以有限领域为研究目标。
时至今日,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可以并且很有必要加大对农业科研领域的投入,弥补“旧账”了。
当然,嘉谷推动国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并不是为了经费,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的平白消耗,同时增强嘉谷在行业的影响力。
——我国的农业科研体系从国家层面上缺乏顶层设计。具体表现是,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但每一个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机的协调和配套。
譬如袁老爷子在进行水稻去镉研究,嘉谷实验室也同时在进行。当然,不是说同一领域就容不下两家单位同时研究,这也不现实。
但这其中明显缺乏沟通机制——如果不是找上门来,袁老爷子压根不知道嘉谷实验室的研究进度。可能嘉谷研究成功了,他才发现,呵,自己团队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这就需要国家从顶层进行规划。
但问题是,嘉谷有这样“一呼百应”的影响力了吗?
很显然,并没有!哪怕嘉谷已经是国内农企中的老大了。
所以,嘉谷需要拉拢更多像是袁老爷子这样在农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佬”,达成共识,才能正式发起相关的提案并推动落实——老实说,即使不是袁老爷子找上门来,齐政也会找机会拜访他的。
袁老爷子了解了嘉谷的想法,一时无语。他不过是来找嘉谷进行育种技术上的合作而已,谁来告诉他,怎么就牵扯进国家农业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去了?
而齐政介绍完这个计划后,没有催促,反而若无其事地与陈建章继续带着袁老爷子参观嘉谷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和成果。
这既是让袁老爷子梳理一下思路,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示范展示。
于是……
——袁老爷子看到了,嘉谷足额、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体系!
足额、稳定的财政支持是嘉谷农业科研体系的一大亮点。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写申报书,嘉谷实验室不仅每年为每个科学家岗位投入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的基本研发经费,还解决所有科研人员从小孩到老人的所有后顾之忧,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安心科研。
只有经费和生活稳定了,科研人员才可以按产业的需求去研究。
像大麦这种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的小作物,以往国家科研较少关注,经常出现科研经费不足情况,面临人才流失、队伍解散的危险。
但嘉谷招揽整合他们进入嘉谷科研体系之后,有了稳定支持,既保住了队伍,也壮大了产业——嘉谷得以掌控国内的优质啤酒大麦生产与供应,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关键。
——他也看到了,嘉谷不急功近利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与其他产业相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