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不久,卫生部正式制定乳业新国标,将蛋白质含量由从1986年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减少到2。8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个上升到了200万个。
新国标一出,为当前国内的奶业乱局泼上了一瓢热油。
更有奶协理事长公然炮轰:“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经过25年的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了,经济生活比以前好了,若单纯从数值上看,居然连25年前都不如了?世界上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这样的新标准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标准拉得更开,堪称全球最差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
而与此针锋相对的观点是:“乳品新国标符合中国国情——我们国家70%奶牛都是散户饲养。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当初的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若按照更高标准国标来执行的话,将造成七成奶农杀牛倒奶。”
一时之间,双方争论不休。辨不清事实的真相,还把消费者也裹挟其中——中国乳品的质量到底是怎么回事?千疮百孔的中国乳业又该走向何方?
作为国内乳业龙头,保持沉默的嘉谷乳业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有很多媒体想要采访我,但都被我婉拒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一动不如一静。”嘉谷乳业负责人杨业摇摇头道。
其实,齐政的看法,就是嘉谷上下对新国标的普遍看法——看不惯!
尽管新国标是经过缜密的调研,由卫生部、农业部邀请各方面专家及嘉谷乳业、伊力、猛牛、光明等多家乳业企业进行充分论证并制定的。但嘉谷乳业主张的高标准,终究拗不过“国情”二字。
齐政呵的一笑:“散养户养殖环境不佳是‘国情’,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利益需求也是‘国情’,而民众的健康需求更是‘国情’。这么多‘国情’,奶业标准到底该尊重哪个‘国情’呢?”
结果是,经过各方利益博弈协调后,奶农被代表,消费者被忽视,唯有企业稳稳受益!
问题是,消费者在博弈过程中失声,最后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产品质量标准该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行业利益为中心,这才是应该尊重的‘国情’。但是新标准的出台,居然是让行业倒退,让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杨业叹了一口气。
夏国梁也叹口气:“这都叫什么事啊!”
虽然最近都在西北达拉特牧场繁育基地,但今年的奶业乱象夏国梁不是看不到。
尤其是在网络上,关于新国标争论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这个行业太乱了!”诸如此类的声音层出不穷。
三人中,齐政是最平静的:“不接受采访是对的。新国标已定,虽然我们看不惯,但现在是说不如做!”
“老实说,我更喜欢自下而上水到渠成的变革。我们嘉谷这样的草根啊,还是更擅长从底层生态推动行业!”
……
第457章 嘉谷的牧草大业啊
有些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措施,在实行之初是悄无声息的,只有全面渗透后,人们才发现,原来,变革已经呼啸而至。
在乳业江湖风云再起之际,一则外界并不太关注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嘉谷的‘嘉系荷斯坦奶牛’加入国家奶牛品种改良计划,国家对推广引进嘉系荷斯坦奶牛的养殖户实施大额补贴。
乖乖,在嘉系荷斯坦奶牛的核心指标在行业内公布后,各大奶企口水都流淌了一地,一头抵两头的产奶量,那远超于新国标的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难怪嘉谷乳业对新国标一万个看不上。
在确认嘉谷对外供应嘉系荷斯坦奶牛良种的消息后,有人说嘉谷“傻”,有人说嘉谷“养虎为患”,有人说嘉谷“有阴谋”……但这都不妨碍各大奶企以最快的速度,将“牛源”订单排到了五年后。
尽管肯定是优先保证自身的牛群“更新换代”,但在这个过程中,嘉谷所展现的开放兼容心胸,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嘉谷乳业以前是靠“硬碰硬”打下江湖地位,如今,作为中国奶牛育种改良体系的主要构建者之一,嘉谷乳业的影响力开始向着全行业深度发酵。
“关键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点,但没有人能抵挡得住高产奶牛的‘勾引’!”在第一时间给嘉谷农牧下了订单后,伊力董事长潘敢怀心情还算不错。
“不少人说,嘉谷成功就成功在格局够大,真的不无道理。我们再怎么说也是竞争对手,但嘉谷在奶源繁育方面,是着眼于国内全行业从源头上进行升级换代,也难怪国家下大力气支持嘉谷了。”看着国家对推广嘉系荷斯坦奶牛的最高档次的补贴标准,伊力首席奶牛育种专家江杰军叹服。
国内乳业的短板之一,就是“牛源”之痛。
建牧场,得有牛,但奶牛牛源短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奶业发展。去年我国进口奶牛超过8万头,但需求缺口仍然巨大。
所有人都知道,进口,固然能缓解“牛源”短缺问题,但根本上解决“牛源”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从长远看,只有加快完善我国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才能在牛源问题上不受制于人。
特别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奶源的短缺,甚至导致大量进口“大包粉”。
“大包粉”则是业内的俗称,指鲜奶直接喷粉制成的工业奶粉,供乳品企业进行再加工或生产使用。
基于自身的利益,无论是嘉谷,还是伊力,都不愿意看到进口奶源大行其道。
“外国把鲜奶喷成大包奶粉,进口到中国,再还原成牛奶,成本特别低,会把国内乳品加工和奶牛养殖业冲击得特别惨。”潘敢怀“哼”了一声,“无论是牛源,还是奶源,再这么进口下去,中国的奶瓶子就捏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奶业就要姓‘洋’了。”
所以潘敢怀从来不觉得嘉谷开放良种奶牛资源是“傻”,相反,这是为了让整个行业生态更加健康。
说到底,如果产奶的乳蛋白远超标准,而且量还大,谁还稀罕添加“三聚氰胺”作假啊!
至于“养虎为患”?
潘敢怀呵呵一笑:“真的以为嘉谷乳业的优势只在优良品种上吗?人家的竞争力,是全方位的……”
……
伴随着嘉系荷斯坦奶牛推广行动的,是国家决定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毫无疑问,这是嘉谷力推的又一乳业底层生态变革。
说起嘉系荷斯坦奶牛,无论是从各方面来看,都算得上无可挑剔。
但有一点较为特殊,嘉系荷斯坦奶牛,食性上更倾向于牧草。简单来说就是,只有用牧草尤其是高蛋白牧草来饲养,才能达到嘉谷正常指标;如果用玉米、豆粕等精饲料饲养,将大为影响奶牛的反刍机能,产奶量等指标反而达不到预期。
——经过灵阵的滋润,嘉系荷斯坦奶牛在各种产奶指标上发生了“进化”,但在食性上更“返祖”了。
其实不仅仅是嘉系荷斯坦奶牛,实践证明,只需保证苜蓿干草饲喂量,一般奶牛单产也能提高不少,而且品质还能稳稳超过国家标准。
“业内应该有不少人反应过来了,嘉谷表面上吃亏,从来都不是真正吃亏。”站在达拉特草场内,齐政轻笑。
蓝天,白云,明媚的阳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场。
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对嘉谷有什么利好?
最现实的一点,就是嘉谷是国内最大的牧草产业化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牧草进口供应商。
国外生产基地主要是美国,嘉谷在美国拥有的农场全部用来生产牧草,去年向国内的出口量达到了100万吨,占据了国内牧草进口量的90%,堪称是垄断了牧草进口。
至于国内,最大的牧草生产基地已经转移到了腾格里沙漠。
“牧草是个好东西啊!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还具有很强的固土、涵养水分和培肥地力的作用,帮助改造沙漠……”杨业伸手折下一根牧草,放在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苜蓿草清香。
这是嘉谷的“特级牧草”。
目前,国内的牧草种植、销售都还没有行业标准,嘉谷参考美国标准,设定了“特级牧草、优级牧草、一级牧草、二级牧草”等标准。
目前,特级牧草只供嘉谷体系使用,特级以下才对外销售。饶是如此,嘉谷的优级牧草在国内依然是供不应求——嘉谷的优级牧草,就堪比其他企业生产的优质牧草。
“随着嘉系荷斯坦奶牛在全国的推广,相信我们的牧草标准,将成为行业标准。”杨业自信道,“我们嘉谷的牧草大业啊,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齐政嘴角微翘:“真让人期待。当牧草的核心竞争力,和奶牛的核心竞争力联合起来的时候,就是中国乳业全面雄起的时候!”
……
第458章 是谁让喝奶变平等?
无论是国家的意志,还是龙头企业的行动,都在推动着中国乳业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但公众的表现却刚好相反。
在2010年这个乳业安全事故又一次集中爆发的年份,消费者心口上那块不信任的冰块渐厚。
事实再次证明,即便管理部门的那只看得见的手挥得很起劲,甚至呼呼作响,但看不见的那只市场之手却威力大着——市场能说明一切,你产品的公信力降了,即便质量真的上去了,也还是不容易重新赢回国人的充分信赖。
又因为新国标的“世界最低标准之争”,连一向独善其身的嘉谷乳业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部分极端的消费者甚至喊出了“国内已无一个放心的牛奶品牌”。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不断涌现的国人海淘洋奶粉的潮流。
“日前,港岛市场出现了一波奶粉紧张潮,很多港岛本地母亲为难以购买婴幼儿奶粉感到不安和焦虑,民众呼吁当局采取奶粉‘限购令’……”
“新西兰当地的部分超市贴出中文标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购两罐’的限购令;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贴出中文限购标志,每人限购2罐;荷兰当地……”
这样的新闻传回国内,简直让人感到痛心疾首。
网上更是一边倒的声讨。
“大批国人到海外去抢购奶粉,你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简直是我国奶业人的耻辱……”
“一个中国城市年轻妈妈‘亲子’的一天是这样的:将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装在美国产的奶瓶里喂养孩子,再用岛国的洗涤液清洗餐具,出门散步把孩子装进德国产的童车,回家为他们浇上法国浴液洗澡,再撒上美国的爽身粉……”
这种越来越打击消费者信心和对行业信任度的负面传播,既有消费者自发的宣泄,但背后有洋奶粉品牌的身影若隐若现,用意不言而喻。
在这种关头,国内乳业的“扛把子”嘉谷乳业,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了一面旗帜。
其后,人民网发表社评《是谁让喝奶变得更平等?》
——“对于牛奶爱好者来说,最让他们羡慕的,大概就是航天员和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