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年,天叶公司和嘉谷建立合资公司后,在嘉谷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对大型灌溉设备的研究接连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大型平移式灌溉机上,开发出了新一代平移式灌溉系统。嘉谷的沙漠绿洲大开发,正好为新设备的应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听说了天叶开发出新一代的大型灌溉设备,齐政很高兴,稍作休整后就找上了温化堂。
“温总工,天叶的效率很不错嘛,这么快就能开发出新一代的大型灌溉机了,真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齐政难掩惊讶道。
温化堂谦虚道:“其实,近十年来我们对大型喷灌机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中断过,但由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开发步履艰难。也是有了嘉谷的倾力支持,才取得突破。”
齐政恍然。
就大型灌溉机而言,欧美的生产厂家综合实力最强,技术性能最先进。而且这些公司都瞄准国内市场,在我国都设有办事处,有的还设有生产基地。当然,这些外资公司依然着保持一贯的尿性——只把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基地加工。
老实说,嘉谷农业在国内和远东地区的大型喷灌机保有量大约有80台,绝大部分是进口设备。木有办法,国产大型喷灌机的配套性差、质量可靠性低、耗能又高……与进口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对此,温化堂有话说话:“大型喷灌机是机电一体化的大型机具,要求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再到产品需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归根到底,是我们起步晚了。”
齐政点点头,随即问道:“那天叶开发的新一代大型平移式灌溉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什么水平?”
温化堂咧开嘴笑了:“基本可实现替代进口同类产品。而且,主要部件除部分元件外均可国产,一些主要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同类产品先进行列……”
“无法配套的元件是……”
“呃,主要是喷头,尤其是大中型旋转式换向喷头,基本依赖进口。”
不出所料。
在嘉谷和天叶公司合资后,齐政对灌溉设备也不是一无所知了。
喷头是灌溉设备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缺少好的喷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喷水均匀度低,甚至出现漏喷。而国内在这一块上的技术储备极其薄弱。
有人会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喷头吗?有什么难的?
其实,这就跟中国生产不了圆珠笔的那个小钢球一个道理。
一个小小的笔头,但这里面涉及到特种钢材和精加工技术——稳稳运转的球座体是很麻烦的精密结构,而生产球座体的技术都被瑞士和岛国两国控制,其他国家也生产不了。
所以说,没有什么技术突破是轻松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喷头。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温化堂又精神振奋地说道:“按照嘉谷的要求,我们的大型喷灌机基本可以实现水肥药一体化施用,而且重点研究了智能化操作软件、精准施水肥药控制算法等内容。目前,我们正积极针对数据传输不稳定、田间数据采集不准确等问题进行研究,如果有嘉谷当‘小白鼠’,呃……”
看着说漏嘴而一脸尴尬的温化堂,齐政哈哈大笑:“温总工,没事,你说得对,任何产品的成熟都是需要不断实践的,嘉谷愿意当这个‘小白鼠’!”
顿了顿,齐政补充说道:“不过,这毕竟是应用在我们嘉谷的第一个小麦种植基地,天叶方面要派技术人员进驻基地,确保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温化堂松了一口气,忙不迭地答应:“应该的,应该的。”
对于有自家血统的产品,齐政还是很宽容的。而且,国内的大型喷灌设备发展落后,不无市场因素的影响。
国内的耕地分散,一般农户用不起也不需要大型灌溉设备,只有少数大农场需要。而国产产品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也就无法进行完善,更加竞争不过国外先进的产品。
嘉谷要开发辽阔无边的两大沙漠,大型灌溉设备是绝对少不了的。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不充当“小白鼠”让合作伙伴的产品成熟起来,难不成要便宜外资吗?
……
第440章 除了嘉谷,还有谁
其实吧,我们愿意充当嘉谷的‘小白鼠’,但为什么要在沙漠呢?”豫省农科院研究员彭丰田捏捏眉心,一脸惆怅。
与小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粮油处原处长、嘉谷粮油小麦部特聘专家郑权笑眯眯道:“行了,老彭,别愁眉苦脸的,你看我什么时候坑过你?”
两人是在前往嘉谷沙漠开发营地的车上,看着车外荒凉绵延的戈壁,彭丰田丝毫没有感觉到安慰。
“对了,老郑,嘉谷之前一直没有开展小麦种植及相关业务,你为什么会答应加入嘉谷?”彭丰田突然想起这茬,转头问道。
郑权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感慨道:“作为小麦人,无非一心希望这片土地上生产出一流的小麦、一流的面粉、一流的食品。你对我们是小麦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的局面,看得惯吗?”
“哼!看得惯的话,我为什么要从事优质小麦品种的研究?”彭丰田没好气地说道。
“是啊,尽管我国小麦连年丰收,但优质小麦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与产量成绩相比,我国小麦品质状况显得落后了,与人们的需求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郑权也有点惆怅道。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小麦应该是我国北方人最重要的口粮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来说极为重要。
当然,普通的小麦我国能自给,但优质小麦嘛……
“我国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大约在450万吨至650万吨,但依照我国当前水平,生产能力仅在200万吨到400万吨,供给缺口还是蛮大的,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进口。”曾经作为政府官员的郑权对详细数据信手拈来。
何为优质小麦?
目前为各行业人士共同接受的小麦品质评价主要指标是籽粒蛋白的容量、湿面筋的含量和质量,可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
强筋小麦面筋强度大,面团稳定时间长,适合做面包和面条;中筋小麦面筋强度适中、延展性好,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团稳定时间短,则适合做饼干、糕点等酥脆食品。
而我国小麦产业的问题是,高产小麦品种数量偏多,而优质强筋类小麦品种数量不足,优质弱筋小麦更少,“大路货”中筋品种能做出优质馒头和面条的品种也不多。
一言概之,就是“该强的不够强,该弱的又不够弱”。
“唉!落后就落后在我国的优质小麦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80年代中期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大丰收、粮食有了剩余后,国家才将小麦品质育种项目正式列入课题,导致优质品种偏少。”郑权说道。
“扯淡!”彭丰田眼皮都不抬:“育种工作起步晚我承认,但这么多年来,培育的优质小麦品种要说少,还真的不少。”
“但光有品种有什么用呢?就拿曾经有名的‘8901’优质小麦品种来说,品质在全国最优,但从起步辉煌到售价跌至普通小麦水平,仅用了四个年头。”
从事农业的人都知道,好品种不一定出好产品!
一个好品种,没有一个适宜的种植环境和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就不能实现其优良性状。
“在小麦种植强国,优质小麦大多被种植在大农场里,都是标准化、机械化作业。人家讲究精确施肥,精确到每平方米缺什么元素就补什么元素。而我们呢?农民分散经营,分块种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各施各的肥,各种各的品种,相互影响,自然是一代比一代差!”
“所以说,栽培管理不规范,品种再好也是扯淡!”彭丰田颇为郁闷地说道。
郑权被反驳也没有生气,反而笑道:“看样子,很有感触啊,还有呢?”
彭丰田当然毫不客气批评道:“还有就是国内的小麦产供销体系不合理——农业家庭种植小麦,被中介收购,然后被储备体系或者加工企业收购。”
“因为长期托市收购,导致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品种的价差无法扩大,而且优质小麦一般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还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而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农民也不敢轻易种植。”
郑权点头赞成,然后认真地回答:“那你们培育的‘新麦26’小麦品种咋办?”
“新麦26”正是彭丰田所在的豫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超过美麦DNS,接近“加西红春2号”、港岛金像粉,今年应该能通过国审。
正如彭丰田所说,全国所谓的优质麦有几百个品种,但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寥寥无几。育种单位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心血好不容易培育了一个新品种,一旦通过审定就没人去管了。
育种单位各夸各的好,农民们也眼花缭乱。结果就是哪个品种也有种,但哪个品种都发展不起来,就连“8901”这样一个全国强筋麦评比第一的品种最终也折戟沉沙了。
“咋办?推进产销衔接、订单收购,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一县一品来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呗。”彭丰田语气甚至有些崇拜道:“关键是,纵观国内农企,能做到这一点的,舍嘉谷其谁?”
郑权笑眯眯,回到最早被提问的问题:“巧了,我也是这样觉得。所以我一接到嘉谷的邀请,就加入了嘉谷。”
要说在一个大农场推广种植优质小麦,国内农企中能做到的倒是不少;但在千家万户小农中,实现流转土地集中种植,推广专用配套生产技术,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收储,嘉谷说第二,没谁敢说第一!
看看嘉谷在水稻上的种植就知道了——真的以为“优质不优价”的现象只出现在小麦上吗?想多了,稻谷同样如此,甚至说,粮食行业都如此。
但只有嘉谷通过集约化生产和管理,实现了几大优质水稻品种的产业化,进而奠定了在大米产业的王者地位——业界之所以在嘉谷的大米市场份额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就“奉上膝盖”,主要是基于嘉谷在水稻上游种植上的强大组织力。不然,真当大家瞎啊!
所以一听说嘉谷有意进军小麦种植业,“新麦26”品种当然要抱最粗的大腿啊!
而嘉谷倒也同意推广“新麦26”品种。但是……在沙漠里种植是什么鬼?
在彭丰田印象中,沙漠就是狂风肆掠、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代名词。他当然也听说了嘉谷要开发沙漠,但那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吗?
而郑权对老友要抓狂的模样,呵呵——我就笑笑,但不解释。
丫的,好气哦!
直到郑权眼帘里出现了一抹绿色,笑了:“我们快到了!”
……
第441章 西北大粮仓之初现端倪
沃德天!
当嘉谷开发的绿洲映入彭丰田的眼帘,他的脑海里只剩下惊叹!
“这里两年前真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郑权同样是每看一次沙漠绿洲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觉得是个奇迹:“如假包换!”
彭丰田眼都直了。
他是第一次到沙漠,以为会震撼于大漠无边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