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总能在危机中淘金。
  今年,华尔街最靓的崽无疑是保尔森。
  因做空次级债,保尔森的两只基金一只净值上升了590%,第二只则上升了350%。今年,他掌握的资金规模已经高达280亿美元,迅速跻身世界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之列。
  姜平领导的刺客基金因为规模和分散投资的策略,不如保尔森基金亮眼,但也在次级贷一役中豪赚40亿美元,刺客基金管理的资产更是超过了60亿美元。
  得知这个消息,王昱业差点笑出了猪叫声。
  他彻底淡定了。40亿美元,怎么说也足够齐政霍霍了,爱怎么开发沙漠就怎么开发,反正不会影响到集团其他业务的发展。
  更何况,姜平表示这还远远没到尽头呢!
  因为进入08年,很多人认为此前爆发的次贷危机阴云已然消散。4月,高盛CEO称此次信贷危机可能已接近尾声;5月,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美国金融市场正自信贷紧缩中逐渐恢复,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市场问题完全解决还需数月……
  但无论是齐政还是姜平,都知道,美国经济正在衰退中,并且程度将比大多数人所预期的更加严重。
  因为次贷危机对于实业产生的影响还没有体现。但随着时间流逝,损失开始传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信用紧缩,所有人都急于赎回各种投资。
  很多实业公司利润开始下降甚至亏损,进而开始裁人。原来高房价的财富效应消失殆尽,人人皆危。
  因此在做空次贷债券发了横财后,姜平领导着刺客基金,开始做空金融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换着各种体位继续蹂躏那些金融机构。
  可以预计,在接下来金融危机扩大化的日子里,姜平依然赚得很精彩。
  刺客基金两年赚的钱,除开基金的整个集团几年都赚不到,王昱业不由感叹,做金融真是容易暴富。
  姜平则笑称,那是因为他没看到华尔街基金清盘、许多投行和机构倒闭、哀鸿遍野的惨状。
  但不管怎么说……暴富使人快乐!
  刺客基金在次贷危机中的大发横财,让王昱业乃至整个集团对于开发沙漠都有了充足的底气。
  ……


第334章 真·瀚海明珠
  有钱有技术有物资,王昱业底气十足,主动筹谋起加大对沙漠的开发力度。
  而另一边,即使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国家领导层也被嘉谷联合中科院递交的提案《关于修建水库全面改造阿拉鄯盟生态环境的设想》给吸引了注意力。
  如果提案所言不虚,那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转折点,甚至关系到国计民生。
  不过,所有设想的关键点都在于所谓的与贝加尔湖连通的庞大地下水层。
  对于这么一个宏伟的计划来说,区区袁院士和陈建章等人的判断不足以作为可信的依据。所以,国家派出了一支由地质学家、生态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豪华专家团奔赴阿拉鄯盟实地勘探论证。
  专家团由国土资源局一位主要领导带队,齐政在得到消息后也赶到了沙漠出水点。
  当专家团乘坐直升机靠近沙漠出水点的时候,队伍中有人一阵惊呼。
  沙漠里的天空异常蔚蓝,当纯净的天色倒映在更纯净的湖水里,蓝得勾魂摄魄。远远望去,无数沙丘手手相连、层层相叠,其间点缀着一大片绿色,仿佛构成了一大块图案复杂的衬布,而这块金黄色衬布上所托举的,则是一块椭圆形的蓝色宝石。
  齐政和一直留在这边研究的袁院士迎接专家团的到来。
  “老袁,我看这湖跟资料上有差距啊,似乎更大了?”专家团中有袁院士的熟人,开门见山问道。
  袁院士和齐政相视一笑:“后面又打了两口井,出水量更大了。”
  “单井日出水量是多少?”又有人问道。
  袁院士呵呵一笑:“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截止目前为止,最大一口井单井日出水量达到近5万立方米!”
  “多少?老袁你多说了一位数吧?”
  袁院士无奈摇头道:“其实吧,井只是一个叫法而已,我觉得用泉眼来形容更合适。下面就像是一个加压的水泵,只要打通了水层,地下水直接喷涌而出,而且都是可直接饮用的地下水……等你们实地勘探就知道了。”
  “……”
  消息太惊人了,以至于一时没人发声。
  尤其是长期从事地下水研究的一些老院士、老专家,彻底被引起了好奇心,甚至不等安置好,就带着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勘探工作。
  国家出手,自然不凡。
  专家团不但运用起了遥感技术,还带来了引进的“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和目前国际上唯一直接找水方法“核磁共振法”等物探技术方法,至于像同位素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更是不值一提。
  齐政淡定自若。
  不就是从贝加尔湖而来的水源吗?又不是没有类似的情况。
  巴丹吉林的沙子为什么含有水分?降水稀少的沙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海子?
  专家研究发现,祁连山的雪融化后,通过地下深处的断层源源不断地进入沙漠。也就是说,500公里外的祁连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巴丹吉林沙漠之水的发源地,在地下1万米深处,两者靠一条隐蔽的地下河一脉相承。
  同理,通往贝加尔湖的地下河不过更加深,更加隐蔽而已。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水文地质条件本就十分复杂,地下水资源勘查研究程度总体较低。不知道还有多少新的含水类型和富水地段有待研究和探索,不就是深层水系吗?反正还有陈教授的深循环理论可以解释,根本不会有人怀疑到自己身上。
  ……
  有最先进的设备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专家团首先确认了独立的深层地下水系的存在。
  但这只是最基础的勘探,想要修建一个大型水库,起码还要确定深层水系水资源总量以及年出水量;还有更加复杂的对上地壳水层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的影响评估等等。
  但初期的结果就已经让专家们深受鼓舞了。
  带队的国土资源部领导都感慨道:“山川秀美,关键在水。有水一片绿洲,无水一片黄。不管水库修不修,嘉谷的发现都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水文地质观念,为重新认识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齐政只能“呵呵”了,好想来一句这还真的是个例,千万别当真了哇!
  专家团陷入了更加紧张的勘探论证中。而虽然还没有定论,齐政也知道,对在此地兴修水库的提议,专家团里有“修”与“不修”两种激烈的争论;而对于改造沙漠,更是莫衷一是。
  齐政找最熟悉的袁院士打探消息。
  “争论是挺激烈的!”袁院士直言不讳地说道。
  “有人说要吸取洪崖水库的教训在沙漠地区兴修水库,容易抬高库区地下水,使表层水因强烈的蒸发导致土壤盐碱化。而且水库本身是淤积重、面积大、蒸发量大,违背了干旱地区的人水和谐。”
  洪崖水库修建在沙漠中,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被誉为“瀚海明珠”。
  但它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最终使得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会合,并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近。
  “当然,赞同修建水库改变西北生态环境的人更多。在西北人的心中,没有比水更重要的了。事实证明,水资源密切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得黄河之利,宁夏引黄灌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旱涝无虞,乡富民安,成为著名的“塞上江南”;疆省的亚尔村,一口流淌了200多年的坎儿井,使这个村子生机勃勃。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村子里商客云集,生意兴隆;肃省的月牙泉,以其独特的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的自然景观而成为塞外风光一绝……
  “最关键是,水去沙来,我国北方的第一道生态防线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西北地区的水源短缺,不仅对本地造成了影响,其危害还波及到了更广阔的地区。比如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治理西北生态刻不容缓。”
  袁院士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改造沙漠……也有些人认为,沙地与沙漠不同,沙地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可以治理;沙漠是地质时代形成的,理论上不能治理,地下几百米深都是沙子,你怎么让它消失?无论你怎么植树种草,都只是暂时覆盖,气候干燥寒冷,草木枯死,大风一起,沙丘又开始移动。所以他们说沙漠只能治理,控制沙害;无法通过改造消失……”
  齐政:“……”
  袁院士最后淡定地说道:“其实吧,我觉得不管怎么争论,最终还是看水资源勘探的结果,还有就是实践了,实践出真知嘛。”
  ……行吧,您老说的最有道理。
  专家团应该也是这样认为。刚好,嘉谷在离“湖”稍远一点的地方,又打了一口井。同样是正好打在“地下河道”分出的另一条“支流”上可以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勘查数据。
  井口打通,惊人的一幕发生了,清澈的地下水冲天而起,仿佛一道高压水炮。
  专家团眼都直了!
  袁院士眯眼看着水柱,喃喃自语道:“这颗真·瀚海明珠是跑不掉喽!”
  ……


第335章 沙漠“人造”风场
  如果按照益利集团的治沙实践经验,应该要做到“路、电、水、讯、绿”一体化治沙。即路修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水就通到哪里,通讯就通到哪里,绿化就辐射到哪里。
  钱学森老先生也曾经提出一个“沙产业理论”沙产业要充分利用沙漠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生产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
  知道了专家团内的争议,齐政有意为沙漠大开发增加更多的筹码。
  无论是修建水库,还是开发荒漠,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其中,电又是最不能缺少的。
  电力,要么从外面引来,要么自己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齐政选择后者,但他没有按照钱老先生的理论,选择开发太阳能,而是首先选择开发风能。
  很快,沙漠里就来了一批风资源工程师,开展测风数据分析、风场选址与产能评估等工作。
  袁院士也很快就知道了,他过来问齐政:“你们是打算在沙漠里开发风能?”
  齐政干脆地点头:“没错。无论是腾格里沙漠,还是巴丹吉林沙漠,年平均风速4米/秒左右,年大风日数30…50天,都是沙漠中风能资源丰富区之一,这就为利用风能提供了前提。”
  袁院士先是点点头,但随即又提醒道:“风电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投资需谨慎!”
  齐政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如果关注新能源,后世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说法“弃风限电”,说的就是风电发展之困。
  蒙省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全国风能资源总量三成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并且建设条件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但蒙省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增量电力消纳有限,更多只能外送。
  问题来了,风力的随机以及不可控和电网严格要求的安全运行在本质上是矛盾的。
  风力这个大爷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有时脾气暴躁,有时温柔如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