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超级农业强国-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使用了全世界13的化肥。过量施肥破坏了耕地的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但我国的耕地质量实在不容乐观。
  就以东北为例,黑土地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插根筷子也发芽”。东北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但这些年,在粮食增产的同时,黑土地也被过度开发利用,土壤明显退化,疲惫不堪。
  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60厘米~70厘米,下降到今天的20厘米~30厘米——黑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过去黑土层丰厚,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现在土层变薄,营养不足,不得不多施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又导致土壤板结,踩上去甚至看不到脚印。
  就嘉谷与农民合作的经历来看,其实农民们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也不是不想改变。恰恰相反,农民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思比想象中还要强烈。
  问题只在于,一来他们确实不懂得科学施肥用药,很多时候是根据感觉来的;二来也没有条件让他们进行改变——为了生活,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甚至增产,不多用化肥又能怎样呢?
  但是一旦与嘉谷达成合作,一方面农民们在嘉谷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合理施肥以及用药;另一方向,嘉谷农资生产的有机肥,在有集团补贴降低价格后,大受农民们的欢迎。
  土地是农民们的命根子,如果可以精心呵护,谁又愿意伤害命根子呢?
  但即使如此,嘉谷农资也并不好过。
  丁显代替杜为民说出了难点:“有机肥发展存在两个典型瓶颈问题,效用和成本。”
  “与化肥相比,有机肥不但用量大,而且费功夫。比如一亩地用几十公斤化肥就可以,但是一亩地用有机肥则需要施上吨的量才能达到同样的增产效果——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培肥土壤,对当季作物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不过这个问题现在基本不是难题了。”
  发展有机肥,并不是完全拒绝化肥。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养分,有机肥在这方面的养分比较欠缺,而无机肥负责提供作物的矿质营养,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在过渡阶段,我们是把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也就是以有机质为主,里面掺加了一些氮磷钾的无机肥料。既能满足作物快速增长的需要,也能满足土壤增添有机质的需要。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50化肥处理后的土壤肥力较化肥处理得到明显改善。”
  “紧接着实验室又取得了重大进展……”
  实验室头子陈建章微微一笑。
  当其时,正赶上齐政对嘉谷实验室的大规模投入,他果断组建了有机肥研究团队,建立了生物有机肥制造新工艺,筛选出对作物生长具有显著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新工艺,使得新型有机肥里含有更多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益生菌”,让庄稼长得快、长得好,当季增产效果能与化肥相媲美,从而真正提高了合作社社员施用有机类肥料的积极性。
  “但成本一直是个难题,也是嘉谷农资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有机肥生产的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
  由于腐熟时间较长,翻堆、干燥、粉碎、包装等操作过程人工投入量大,导致有机肥生产成本增加——这个对嘉谷而言倒不是问题。有实验室那群将微生物玩得飞起的挂逼们培育的发酵菌,嘉谷农资生产有机肥的发酵腐熟极为高效,而且重金投资的生产线对人手要求不高。
  但是运输确实是个问题。
  尤其是秸秆有机肥制造厂,秸秆原材料的分散让收集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目前有机肥还不能享受化肥的有关运输优惠政策,导致其运输成本通常为化学肥料的2~3倍。
  综合起来后,嘉谷农资生产的高质量有机肥成本可不低,为了推广使用,集团甚至不得不提供补贴以降低价格。
  “不过……”丁显话音一转,“现在实验室又有了新成果,能大为降低有机肥生产成本,这才是我建议启动大有机肥计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陈建章。
  陈建章自信一笑,吐出一句:“海藻有机肥!”
  ……


第311章 海里淘“肥”
  嘉谷实验室,一个容积2000升的海水水槽内,漂浮着一丛丛草绿色的单条或分枝藻体。
  藻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是地球生物的始祖。
  齐政细细观察了一会,开口问道:“这就是浒苔?”
  边的陈建章纠正道:“准确来说,这是变异浒苔。”
  浒苔是绿藻门的一种大型海藻,属于石莼属藻类、无毒,可食用。浒苔藻体呈鲜绿色或淡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管状分枝体,易于漂浮生长。
  而在齐政的印象中,跟“浒苔”联系起来的就是“绿潮”了。
  “绿潮”真正引起关注的其实就是今年,奥运会帆船赛前夕,黄海海域暴发大面积绿潮,大量漂浮绿藻聚集在青岛沿岸一线,一时举国震惊不得不说一句,今年真的真的是多事之秋。
  为消除绿潮威胁,青岛市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打捞和清除,清理绿藻上百万吨,才将浒苔清除干净,保障了奥运会帆船赛的正常举行。但此后,每年夏季绿潮都会如约而至,使得黄海被戴上一顶诺大的“绿帽子”。
  “这玩意儿变异在哪里?”齐政好奇地问道。
  陈建章兴致勃勃地介绍道:“它比一般的浒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对温度的要求不高,生长季节更长,可以说是全年均可生长。”
  “浒苔是自养植物,它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和氧气,在自然界有较强的生命力。浒苔不需要很强的光照,在连续的光照下就可以很好地生长。”
  “通过实验确定,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是变异浒苔适宜生长温度。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浒苔体内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速度就越快。在营养充足的况下,能够在短时间内疯长。”
  “这种变异浒苔,生长期比一般的浒苔长一周左右,也就是在22天左右,也因此比普通浒苔的生物积累量更高。最妙的是,它的盐度不高,是作为海藻有机肥的绝佳原料。”
  齐政听得很认真,即使有两世的经历,他对海藻肥也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反正就是很前沿的肥料应用就是了。
  陈建章继续道:“我们对变异浒苔的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其富含蛋白和纤维素、果胶等多糖,可用于生产饲料粉、食品添加剂和海藻肥等多种产品。如果能深入开发它的高值化产品,挖掘其多糖功效并用作医药和保健原料,将大幅提升其产品价值和效益水平。”
  然后语气有些遗憾地说道:“不过对于深入开发我们还没有展开研究,只能先应用于生产绿肥了。不过也好,刚好能满足集团目前发展的需求。”
  齐政就问道:“就是说你们研究出了生产海藻肥的技术?”
  陈建章理所当然地点头:“在世界上,将浒苔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已成为共识、尔兰、英国、南非、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海藻加工厂生产海藻有机肥或饲料。”
  “海藻肥料的生产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学水解法、物理提取法、生物发酵法等。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厂家主要采用化学水解法生产海藻肥,但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强碱高温破坏了海藻内源物质的活。”
  “生物发酵法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借助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有机酸等对海藻藻体进行生物降解,释放海藻细胞内的活物质,并对释放出来的活物质进行生物加工,产生种类更多的活物质,从而增强海藻肥的肥效。”
  “我们就是应用生物发酵法,进而研究出了高效的发酵菌剂……”
  看着陈建章一副“没方法我们就是这么厉害”的“矜持”模样,齐政一时很想把微生物实验室的灵阵撤销,看他还能嘚瑟不?
  想想还是忍了吧,哪怕有外挂,好歹是成果不断,有资格骄傲一下。
  “海藻肥的效果怎么样?”齐政转头问道。
  陈建章乐呵呵道:“非同一般的出色。”
  “这么说吧,它环保:海藻肥属天然海藻提取物,不仅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并且海藻中的特殊成份海藻多糖不仅能螯合重金属离子,而且能增加土壤透气能力,这种土壤空调作用使土壤不易被风、水等侵蚀流失……”
  “它易吸收:海藻肥的有效成份经特殊工艺加工处理后,成为极易被植物吸收和传导的细小分子,极易溶于水,可在使用后几小时内迅速被植物体吸收、传导和利用……”
  “它能提高品质:国内外的实践都证实,海藻肥能够显著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如可以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率,提高水果的甜度、风味和着色度等……”
  “作为集营养和调理于一体的生物肥料,它还有其他肥料所起不到的效果: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逆。”
  “海藻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抑制病虫危害,对病毒物还有明显的抑制恢复作用,还可以减轻干旱、渍涝、低温、盐碱等逆境对农作物的危害,益于农作物灾后恢复……”
  啧啧啧,如果不是知道陈建章的为人,齐政肯定会认为他是牛皮吹破天了。
  齐政忍不住问道:“好吧,我相信海藻肥有你所说的诸多优势。但一般来说,这样的产品,成本会低到哪儿去?”
  陈建章毫不意外:“相信我,如果你见识了变异浒苔的生长和产量,你就对生产海藻肥的低成本有信心了。”
  “这些年,我国近海海域不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形成适宜的藻类异常繁殖的水体环境,进而致使近年赤潮发生频繁吗?栽培这种变异浒苔,不仅能从海里淘‘肥’,还能有效改善近海水质。”
  齐政呵呵:“……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只有最后一个疑问:你就不怕这种变异浒苔流出去进而引发绿潮?”
  虽然在今年之前,国内还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绿潮”。但浒苔等大型绿藻规模化增殖生长引发的绿潮,是国际沿海地区常见的海洋生态现象。在欧洲,“绿潮”泛滥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丹麦的罗斯基勒湾、荷兰的威斯海礁湖以及意大利威尼斯,都遭受过以浒苔和石莼为代表的绿藻的大规模袭击。
  只见陈建章笑得一脸诈:“不怕!因为,这种变异浒苔,在繁殖上是可控的!”
  ……


第312章 利国利民的海上“草原”
  3月底,苏北海域外。
  苏省海洋局海洋学家姚建益风尘仆仆而来。
  姚建益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洋生物生态研究。去年,在我国南黄海局部海域首次观察到大型绿藻形成的绿潮现象,但规模不大、影响区域较小,沿海地区共处理绿藻不过6000吨。不过他不敢怠慢,此后做了大量研究浒苔的实验。
  在他的研究中,苏北沿海大量陆源输入造成的近海营养盐持续增加,为绿潮大规模爆发提供了营养物质基础。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浒苔复杂多样的繁殖方式、较强的光合固碳效率和营养盐吸收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