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农业强国-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特里娜飓风在墨西哥湾划过一个大回旋,擦过墨西哥海岸线,直逼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附近。
消息一出,全美哗然。
狂风突飚来了一次还不够,还要再来一次?
而对于石油界来说,恐惧情绪在进一步传递,因为重整旗鼓的卡特里娜飓风,走位实在是太骚了。
“最新消息,b石油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石油钻井平台被卡特里娜飓风正面袭击,彻底瘫痪……”
“雪佛龙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租赁的两座石油钻井平台,都被卡特里娜飓风‘光顾’,损失惨重……”
“壳牌石油公司的石油钻井平台,被吹上了天……”
可怜墨西哥湾剩余的十多个石油钻井平台,在之前的一轮飓风中侥幸逃生,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逃脱不掉,甚至更惨,简直是“尸骨无存”!
“天罡无极阵”依次发动,引导卡特里娜飓风横扫墨西哥湾的石油钻井平台,同时不断加压,飓风的能量不断叠加。
一连串的坏消息传来,即使是美国政府和国际能源机构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石油,也无法抑制油价的上涨了。
开盘后,油价在短暂的停顿后,划出了一条漂亮的上行曲线。
此时的刺客基金,已经入手了4000多万桶的原油多单,稳坐钓鱼台,笑看风云起!
卡特里娜飓风将墨西哥湾内的多个石油钻井平台扫荡一空后,逼近得克萨斯州的海岸。
得克萨斯州发出预警,经历过新奥尔良的悲剧后,民众早早地开始大规模撤离。
但是,人可以走,基础设施走不了。
齐政的目标,也不是美国人,而是石油基础设施,以及美国石油储备体系设施!
你不是要释放战略储备油吗?我就针对你这一点。
美国的战略储备石油大约有64亿桶,这些石油藏在哪里?
储存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地下的盐穴中。
美国能源部在靠近石油产地,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州的墨西哥湾沿海寻找到4个得天独厚的储备点,将当地数以百计的巨大盐洞改造成战略油库,先向洞中灌入淡水溶解盐层,随后注入大量原油。
这些天然“储油罐”每个直径数百米,最深可达3000米以上,不但能够有效防范军事打击,而且洞中巨大落差形成的温差能促使原油在洞内不停流动,从而不会沉淀变质。
而且,这些储备点临近码头,又距大型炼厂不远,还有发达的管道设施可以快捷地把储油传输到用户手中。
墨西哥海湾有美国21家大型炼厂,还有便于供油品运输的油罐、管道、驳船和码头。美国石油储备体系除与海湾的炼厂相连外,还通过这些设施与中部和中西部的28个炼厂相连。
而之所以选择紧靠企业,就是为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前面美国总统宣布释放战略储备油,就是这样依靠炼油区的设施进行输出。
而现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人员,只能嘴里发苦地一边撤离,一边看着狂暴的卡特里娜飓风快速逼近停工的墨西哥海湾炼油区。
重整旗鼓后在墨西哥湾海岸肆掠的卡特里娜飓风,其时速已然达到300公里。
时速300公里,堪比超高速的高铁了,想象一下,一辆超高速高铁在城市里横冲直撞是个怎样的一幅场景?
这是大自然最致命的咆哮!
在几十分钟内推进的飓风和形成雷暴雨所释放的能量,加起来比全球所有的发电厂产生的能量总和,还要多。
跟大自然力量比起来,人类的力量简直是太渺小了。
在得克萨斯州海岸登陆的卡特里娜飓风,像一个巨大的鞭子狠狠地抽在了靠近海湾的炼油区上,一片狼藉。
炼厂像纸糊一样被轻易摧毁;供油品运输的油罐、管道、驳船等设施像玩具一样被吹飞;码头在风暴潮的冲击下,变成一片汪洋……
美国政府跳楼的心思都有了。
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被摧毁殆尽,再加上前一轮被破坏的路易斯安那州的炼油厂,美国炼油总能力直降三分一;最关键的是,基础设施同样被横扫一空——战略储备油深藏地下,确实无法破坏,但是现在想释放也无法释放出来了呀!
原油价格在飙升!
汽油价格同样在飙升!
而美国政府看着卡特里娜飓风狂飙过后废墟一样的城市,欲哭无泪……
第211章 一面地狱,一面天堂
卡特里娜飓风横扫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区后,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后续的动向齐政不再刻意控制了。
卡特里娜飓风随后向东北方向前进,尽管脱离了灵阵的加持,此后卡特里娜飓风的强度并不强,但其体型庞大,影响范围广,每到一处,无不带来狂风暴雨。
最后,如同宿命一般,卡特里娜飓风依然是在进入俄亥俄州后,转化为一个温带气旋,不久后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最后一次对卡特里娜飓风的残余发出报告后,全美都吁了一口气。
卡特里娜飓风的“二重击”实在太暴躁了,从来没有哪个飓风能像卡特里娜一样,给美国带来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
但是飓风是走了,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估算。
怎一个惨字了得?
卡特里娜飓风“第一击”造成墨西哥湾海域路易斯安那州附近30个石油钻井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9个炼油厂关闭;
“第二击”造成得克萨斯州附近20个石油钻井被摧毁殆尽,10个炼油厂被毁于一旦;以最乐观的态度评估,卡特里娜登陆后至少六个月内,美国石油产量将减少3亿桶,相当于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石油年产量五分之三。
同时,卡特里娜飓风的威力并不局限在强风和洪水危害,还造成至少二十处油井溢油,溢油量远超美国历史上几次最严重的溢油事故数量。
仅路易斯安那州就报告至少有6次较大程度溢油事件,溢油量超过600万加仑;得克萨斯州附近海域溢油的状况更为严重,溢油量超过900万加仑。
总计约达1500万加仑的石油流入墨哥湾沿海河道——这既是经济惨剧,也是环境惨剧。
卡特里娜飓风还造成墨西哥湾中部地区一百多万人的迁徙。而在受灾最严重的新奥尔良市,甚至没几个人愿意回去居住。
还有其他如洪水长期不退、污物堆积、家庭和工业化学污物以及动物尸体……太多太多的问题了。
有些城市甚至90的建筑物遭到了毁坏,美国政府也是焦头烂额,以至于美国总统公开发言,完全恢复到灾前水平需要数年乃至十年的时间。
美国政府前后拨付了超过1200亿美元用于灾区恢复和重建。这一重建资金还不包括石油供应的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墨西哥湾地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损失,以及出口商品如谷物停滞等的影响。
卡特里娜飓风整体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较原历史翻了不止一倍,堪称美国史上破坏最大的飓风。
……
其实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对此次飓风的预报是比较成功的,即使是变异后的卡特里娜飓风,也提前发布了预警信号,但最终仍造成了灾难性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应急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灾难准备上的不足。
面对空前的损失,美国民众对政府一片质疑和批评,而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则互相推诿甩锅,一地鸡毛。
齐政才没空管美国国内的“大戏”——如果说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而言是地狱般的存在,对于嘉谷而言,简直就是天堂送温暖的天使。
回到刺客基金投资的原油期货上,简直是赚得盘满钵满。
卡特里娜飓风两次袭击美国的路径都“恰巧”途径美国重要的炼化及开采生产设施,甚至于在随后的半年内都无法完全恢复。
此时美国作为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原油消费大国,仍旧维持着南油北上的运输模式,而墨西哥湾担负着进口与转运中枢的双重身份,在此次飓风中受灾严重。
国际能源机构仍在投放战略储备石油以缓解市场的紧张供应,但美国本土的战略储备油输出设施惨遭飓风的“照顾”,暂时无法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市场对原油供应问题的担忧因此被放大,使得原油价格和汽油价格均有极其亮眼表现。
纽约交易所原油价格在卡特里娜飓风重返美国之际,就压抑不住上扬的趋势;及至得克萨斯州重要的炼化区被正面袭击的消息传来,原油价格一路狂奔至75美元以上。
齐政伸了个懒腰,宣布最激烈的阶段结束。
现在的油价在75美元到76美元之间震荡,很快,随着飓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数据的披露,油价突破至78美元;然后,随着美国政府宣布拨付巨资用于灾后重建,油价会略微下降,但最终还是会稳定在较高的价位上。
刺客基金的交易员,按照既定策略,有条不紊地操作了起来,将卡特里娜飓风第二次袭击美国之前陆续入手的近5000万桶原油多单平仓。
大宗期货的交易和散户股票是两种概念,前者的数额如此巨大,若是硬邦邦傻乎乎地骤然砸下去,盘子软弱说不定会把盈利砸成亏损。即使盘子坚硬,也要短时下挫,5000万桶原油,震颤10美分,就要震掉500万美元——比基金内所有交易员的薪水都要高了。因此,通过技术性的操作尽量避免震颤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要不是遇到大飓风袭击这种大盘,期货市场能猜对10美分的走向就不错了——做期货和开赌场是一个原理,赚的都是千分之一的概率钱。
但一旦赌对了,赚钱也确实赚得容易。
苏放暗自一算,眉开眼笑道:“卡特里娜第一次登陆之时,我们赚了近2亿美元;后来美国政府投放战略储备油的时候赚了一茬钱;现在,卡特里娜第二次登陆,我们又赚一茬!”
“美国政府投放战略储备油打压油价的时候是3000多万桶油,我们赚了1亿以上;在卡特里娜第二次登陆之前,我们以665美元的均价补仓至5000万桶原油,现在原油价格在78美元左右波动,我们能赚近6亿美元。”
“9亿美元!”这一次,姜平都淡定不能了。
要说单单9亿美元,在华尔街还真的算不上天文数字,但如果是在短短半个月内,投入不到3亿美元,净赚了9个亿,这就相当惊人了。
当然,这段时间的原油期货市场,波动之剧烈也是罕见的——先是飓风来临导致原油价格上涨,然后美国救市打压油价,最后是谁也想不到的飓风杀了个回马枪,原油价格再次飙升……
而最让他敬佩的是,这么一波三折,齐政愣是能稳稳地踩住点,稳稳地攫取了其中最肥美的一块肉。
假如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刺客基金的现金总量将突破10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2亿美元。
可以说,在这波原油期货市场震荡中,没有几家投机商能毫发无损地退场。而便宜了刺客基金的9亿美元利润,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的。
但不管美国人怎么吃亏,总之嘉谷的钱包又鼓了起来。
……
第212章 要做大地主
中国人有了钱,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置产了。
齐政此番前来美国,一是为了趁“风”打劫;二是为了购买美国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