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黄泉阴司-第6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两个土夫子,是你的固定合作伙伴吧?”我抱着臂膀问。
  老王讪讪地笑了笑:“算是吧,反正每年年底都会来一趟,在我这里换点钱,然后回家过年!”
  我点点头,顺手拿起桌上的一个账本,还有一支笔,递到老王面前:“把那两个土夫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写给我,我们就不为难你了!”
  老王拿着笔,看了我一眼:“大兄弟,说话算话啊!”
  “当然!”我点点头:“我们找他们也不做什么,只是了解一下翡翠核桃的来历!”
  老王点点头,撕下一张纸,飞快写下两个名字,以及家庭住址,然后把纸交给我:“大兄弟,你们找他们说事情的时候,可别提起我啊!”
  谢一鸣嘲笑道:“你这不是掩耳盗铃吗?他们把翡翠核桃卖给你,我们去找他们问翡翠核桃的事情,他们会不知道是你透露的消息?”
  我接过纸条,看了看上面的名字,一个叫张富,一个叫张贵,两人的名字看上去很相似,而且拼起来刚好是富贵两个字。
  再看他们的地址,都是住在同一个村子。
  “这是两兄弟?”我问老王。
  老王说:“是的,哥哥叫张富,弟弟叫张贵,亲生兄弟!”
  我把纸条放在衣兜里,对谢一鸣和龙少爷说道:“事不宜迟,咱们稍作休息,等一会儿天就亮了,天亮以后,我们就去找这两个土夫子!”
  龙少爷点点头:“我们都听你的,你安排了便是!”
  “你!过来!”谢一鸣冲老王招了招手,老王战战兢兢走到谢一鸣面前:“兄弟,干啥?”
  “去弄点吃的出来,折腾大半夜,肚子饿了!”谢一鸣说。
  老王满脸黑线:“兄弟,这个时间点,我去哪里给你弄宵夜啊!店子里有面条,你若不嫌弃的话,我给你煮碗面条吧?”
  “管你煮什么,能吃的就行!”谢一鸣说。
  老王唯唯诺诺下去了,不一会儿,煮了一大盆面条端上来,里面放了些辣子,虽然没有肉臊,但是有辣子的香味,闻着还是不错的。
  我们也确实是肚子饿了,也不客气,围着面盆坐下,稀里哗啦将那盆面干了个干干净净。
  吃完面条,在古玩斋小憩片刻,外面便有公鸡开始打鸣,天色已经麻麻亮了。
  现在早已经是春天,天色亮的比较早,我们离开了古玩斋,开着大奔,风风火火往一个叫“杏子村”的小山村赶去。
  杏子村,便是那两个土夫子居住的地方,三周以前他们才卖了翡翠核桃回家过年。那翡翠核桃的品相不错,应该卖了一些钱,估计两人还在家里闲着,没有急着外出“干活”。
  我们要去办事,就把赵平赶下了车,让他自己坐公交车回去。
  看着赵平骂骂咧咧离开的背影,沈洁有些担忧地说:“姓赵的回去,不会再来找麻烦吧?”
  龙少爷愤岔岔地说:“他还敢来找麻烦?除非他真是活腻了!咱们只是暂时放他回去,他设计谋害咱爸这件事情,还不算完呢!”


第1205章 杏子村
  相比富裕的幸福村,以及新农村改革的红旗村,这个杏子村,就显得有些贫穷落后了。
  村子不大,坐落在高山之上,站在山脚下眺望杏子村,但见云烟缭绕,那村子都被笼罩在云雾里面,可见村子的海拔有多高。
  我们地处云贵高原,这里的大山很多,交通不便,是影响当地经济的最大因素。
  外面的东西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经济停滞不前。
  所以,那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是非常适合这里的地理环境。
  其他地方不说,就拿我所生长的红旗村来说,我小时候的红旗村也是比较贫穷的,坐落在大山里面,交通闭塞。
  但是随着后来高速公路的贯穿,再加上高等级公路的修建,红旗村的经济显著提升,现在一大半的人住进了小洋楼,还有不少人家有私家车,最次的也买了摩托车,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现在的红旗村,已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也就不断提升,就像老爸说的,家里窝着太舒服了,根本舍不得走,就算在城里买套大房子,他也不会搬进城里去。
  现在的农村,交通便利不说,住在宽敞的小洋楼里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吃着自家栽种的绿色蔬菜,生活舒服惬意的很呢,根本不想搬去闹闹嚷嚷的城里。
  所以,有人很形象地把公路比喻成“血管”,就像人体一样,正因为有了遍布全身的血管,才能把血液输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健康运转,一旦哪个部位不能供血,这个部位就会病变坏死。
  而我们今日要去的这个杏子村,就是一个病变坏死的器官部位。
  虽然这些年,云贵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很多恶劣的地理环境是无法解决的,云贵高原的高山上面,像杏子村这种村庄,还有太多太多,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种山村,通常坐落在海拔很高的高山上,生存条件恶劣,种植条件也很差,只能栽种一些土豆,玉米之类的东西,像一些能够产生经济的农作物,还有一些果树,都很难栽种,村民们基本上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很难发展和提升经济。
  就算有一些特色产品,能够换钱,但是因为山高路陡,外面的生意人很难走进来,而里面的村民也很难把自己的特色产品推销出去。
  没有便利的交通,等同于没有血管运输,新鲜血液到达不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就慢慢坏死,甚至被遗忘。
  外面所乘坐的奔驰车,来到山脚下,便已经无法继续前行了。
  前面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越野车开着都费劲,更别说这种奔驰轿车了,这么名贵的车,要是碰坏了,剐花了,那可划不着。
  于是,我们让沈洁早早停了车,然后我,谢一鸣,沈洁,龙少爷,一行四人,轻装上阵,开始爬山。
  我见山高路陡,不好攀爬,原本打算让沈洁留在山脚等我们的。
  但是沈洁不肯,她说这件事情关系到她父亲的生命,我们都在帮他的父亲做事,作为亲生女儿,她怎么能在山脚下袖手旁观?
  我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
  没想到道路这么艰辛,我们也没带干粮,只带了几瓶矿泉水,又饿又渴,只能用矿泉水充饥。
  正在喝水的时候,忽听沈洁高兴地叫喊道:“快看呀,好漂亮啊!”
  我们顺着沈洁手指的方向看出去,就看见漫山遍野的杏子树,现在是春天,杏花都已经开了,层层叠叠,非常漂亮。
  难怪这里叫杏子村,原来这里栽种着这么多的杏子树。
  杏子树可以在海拔三千米的地方生存,这种高山上面,栽种杏子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只可惜杏子结果要夏天去了,现在只能看花,如果有果实的话,还能摘下一些杏子充饥。
  不过如此美丽的风景,我们光是欣赏美景,便已经忘记了饥饿。
  山风一吹,杏花漫天飞舞。
  阳光、迷雾、山峦、杏花。
  有那么一刻,我感觉我们仿佛置身在童话世界里面,只有在童话里面,才有如此梦幻的风景。
  登高虽然是一件艰险困难的事情,但是等你登上高处,欣赏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瑰丽风景,那一刻你便会忘记路途中的所有艰难险阻,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攀登的原因。
  此时此刻,我们是非常有感触的,之前我们还在唉声叹气,怨天怨地,但是当我们看见这如梦如画如诗般的山河景色,刚才的疲惫,饥饿,全都消失不见了,整个人仿佛还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沈洁很是懊恼地说:“真是遗憾呀,早知道这里的风景这么美,就应该把相机带上,随手一拍,都是一幅风景画!”
  龙少爷说:“所以说,贫穷的地方,往往风景最好,因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基本上没有开发,一直保持着原始的景色!”
  我拧上瓶盖对沈洁和龙少爷说:“继续前进吧,我们这才爬了一半呢,等到了杏子村,估计最快也得傍晚了!”
  我们抖擞精神,继续赶路,越往上爬,山路越是陡峭,有些地方甚至都看不见路,需要手拉手的爬上去,或者需要抓着树藤之类的东西往上爬,我们不禁感慨生活的不易,这些村子连山路都不通,怎么发展经济?一年到头,估计一个月都不会下一次山,不管是下山还是上山,就得花费一天时间,生活环境真是太恶劣了。
  我也突然就明白,为什么张富和张贵两兄弟要去当土夫子了,村子里实在是太穷了,当土夫子,挖掘土货,也许是他们唯一的发财道路。
  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我们抵达杏子村的时候,已经是日落黄昏。
  即使现在还是白天,但整座村庄都已经被笼罩在云雾里面,这里海拔很高,估计终年都被云雾笼罩着。
  村庄虽然贫瘠,但因为有了云雾的掩映,反而有一种超然脱俗的世外桃源之感。
  几十上百户村屋,稀稀疏疏散落在高山上,村口的一棵大树上,钉着一块木头牌子,上面写着:杏子村。


第1206章 富贵兄弟
  “我觉得,住在这杏子村里的人,肯定都是神仙!”谢一鸣说。
  “为什么?”龙少爷问。
  谢一鸣打趣道:“这一年四季都生活在云里雾里的,不是神仙是什么?”
  我笑了笑,说:“这种环境,也就看着好看,真要让你住在这里,十天半月你就受不了,湿气太重,容易得风湿病!能够常年住在这种地方的人,身子骨真是硬朗!”
  杏子村因为是依山而建,所以这个小山村还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村屋大多都是土坯房,甚至还有一些木头阁楼,充满了浓浓的原始风情。
  村屋修建在两旁,一边靠着山,一边靠着悬崖,中间是弯弯曲曲的村道,是用碎石铺成的石板路,走在其中,还挺有感觉的。
  这里也是那些家畜的天堂,鸡群在路上横着走,黄狗卧在门口,悠闲地摇晃着尾巴,偶尔会经过一头老牛或者山羊。
  这里的家畜好像全都是放养的,都没人看着,白天放出去,傍晚自己知道回家,也不会有人偷盗,民风还是相当淳朴的。
  我们看见一个背着柴火的老大爷,柴火很多,很重,就像小山一样压在他的背上。
  他很瘦弱,骨瘦如柴,仿佛一阵风都能把他吹倒。
  老大爷佝偻着身体,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当拐杖,一边拄着拐杖,一边艰难地在村道上行走。
  我看见这一幕,连忙招呼上谢一鸣,两人一起来到老大爷面前,帮他把柴火抬回了家里。
  老大爷一个劲地向我们表示感谢,而且非常热情好客,知道我们是外面进来的,非要拉着我们在他家吃晚饭。
  老大爷的生活也并不富裕,我们怎么好意思在他的家里吃晚饭,虽然现在饿得饥肠辘辘,但我们还是婉拒了老大爷的好意。
  我对老大爷说:“大爷,感谢您的好意,晚饭我们就不吃了,我们想跟你打听一个人,哦,应该是两个人,他们是两兄弟,一个是张富,一个叫张贵,你应该认识吧?”
  老大爷虽然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但精神还很矍铄,而且身板也很好,眼不瞎耳不聋,说话掷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