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封诊录二册完-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一棵硕大的樟树,树干足足接近两人合抱,在樟树靠近地面的地方,一具血淋淋的赤裸尸首被挂在树上。
  这具尸首的双手双脚都被拇指粗细的铁钉死死地钉在了樟树的树干上,死者的胯下也血肉模糊,好像被挖去了一大块。
  明道和尚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具尸首。雨越下越大,终于还是浇灭了雷击木上跃动的火焰,发出“哧”的一声轻响……
  东都官道旁,男装丽人谢阮皱眉注视着手中的一沓硬黄纸。明珪和李凌云站在她身旁,侧身瞅着上面的记录。
  李凌云口中喃喃道:“这个明道和尚恐怕被吓得不轻,连雷击木也不要了,当夜就赶回东都城,敲开城门后报的官。”
  “应该是被吓傻了,哪怕是修行之人,对这凶残的杀人现场也是不曾目睹。”明珪皱眉说着,看向悠闲地吃着葡萄的凤九。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得巧不如来得一举数得。”凤九放下葡萄,叹气道,“你们怎么这般无礼,只会说案子,不感谢我救你们于水火中吗?”
  凤九话音未落,就见李凌云对他拱手致谢。“多谢九郎解困,不过案子的事还得烦你说明一二。”
  “哎,好吧!说来就是你们让查的事,我的人已经清查过了,民间流传的和明崇俨案相似的案子有好几桩,你们不在,我让人去案发之所找人探问过案情了,”凤九指着谢阮手中那些昂贵的黄色纸张,“这其中只有两桩是真事,其余均是传闻。至于记录的内容,有一些粗疏,只因都是百姓之言,难免有些语焉不详,你们勉强看看有无用处吧!”
  说罢凤九也不欲久留,让肩舆掉了个头,这就打算要走。谢阮在他身后自言自语:“大理寺不太平,似乎应该动一动这里了。”
  凤九背对谢阮,脸上有些怒意,却又在一瞬间被抹去。他恢复了那种懒洋洋的模样,声调平静地道:“这些事也不必说给我听,我又管不着。”
  “你凤九郎什么身份?你不能什么也不做的。”谢阮说完,却又很恭敬地对他行了个礼道:“此番多谢,实在有劳你了。”
  凤九随意摆摆手,肩舆便朝前走去,他又说道:“对了,据我所查,这两桩案子由于归档为大理寺的疑难案件,所以都曾请封诊道对案发地做过封诊。”
  李凌云闻言大喜。“既是如此,那就算被大理寺收了案卷,我封诊道内应该也还保留了一些记载。”说完他还想追问细节,却发现凤九搭乘的肩舆早已去得远了。
  “他肯提点一句就不错了,不要强求,免得惹他厌烦。”明珪见李凌云好像觉得可惜,便随口安慰了一句。
  伸手接过谢阮手中的硬黄纸,他又看向李凌云。“李大郎,现在总算有了案子的消息,你打算怎么办?”
  “凤九说有封诊道的人插手,那现在自然是回去找杜公。”李凌云解释道,“我一直是跟着阿耶查案的,而这两桩案子,应该是由封诊道的其他人办理的,我未必就与他们熟悉,还要依靠杜公帮忙询问。”
  明珪温和地点点头。“也好!今日大家都累了,不如我们各自回去,你先去找找杜公,等他那边的消息到你手中,你再告诉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明珪的建议明显颇得谢阮心意,后者连连点头,道:“我也要回宫一趟,凤九虽然压下了唐千尺,但难说徐天归京之后又会怎么样。我进了宫,自然就会把这些事告诉天后,那位徐少卿得知我的举动,也多了一重顾虑,应该不会有人继续找大郎的碴。”
  李凌云闻言道:“既然如此,等我整理好了案子,便叫六娘去请你们。”
  谢阮一听连忙摆手。“你知会明子璋便是,我在宫中,六娘身份过于低微,她是一定见不到我的,只怕传话都难。”
  三人就此约定,一同徐徐入了东都,随后又各自分散。李凌云主仆三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坊门关闭之前驾车回到了家中。
  归家之后,李凌云不顾疲惫,拿出凤九给的硬黄纸仔细阅读。他发现虽说凤九已派人前往案发处找知情人进行了询问,可这些文字读起来,更近似百姓口耳相传后扭曲变形过的传闻。李凌云根本无法分辨这些与案件硬扯上关系的传言是否真实。
  姨母胡氏见李凌云神色焦灼,便上前询问。他向来不太隐瞒胡氏,便把案件进展略略说了说。
  见李凌云恨不得马上去找杜衡,胡氏在一旁劝道:“杜公虽说就住在隔壁坊里,但眼下天色晚了,东都城中已经宵禁,你要出去,难免要找坊正做手续,倒不如好生歇息一下,明日一早去杜公家里求教也不迟。”
  李凌云也明白心急吃不到滚汤饼,便采纳了胡氏的建议。用完晚膳,李凌云突然想起屡屡纠缠他的血泊梦境,便问胡氏:“姨母,我小时候可曾失去过什么记忆吗?”
  胡氏闻言手一哆嗦,险些将碗打翻在地,惊讶道:“大郎为何这样问?”
  李凌云把梦境大略描述了一下。胡氏连连摇头,道:“大郎记性一贯很好,自小到大的事情,你不是都记得吗?你梦里的情形是没发生过的,兴许是你封诊时见了太多血迹斑斑的场景,才会做这样的怪梦。”
  李凌云也觉得有理,但仔细一想,又问道:“这事会不会是在我年纪极小的时候发生的?孩童在某个年岁之前,会记忆不全,突然某一天才开始记事。我阿娘去得早,连她的脸我都不记得了……”
  李凌云原本只是随口一说,谁知胡氏竟勃然大怒,拍桌道:“李大郎!你是我从小看到大的,我说没有就是没有。”
  说罢胡氏拭泪道:“你母亲早死,现在你阿耶也不在了,家中就剩下我一个女人,凌雨身体孱弱,还要靠你这个长兄照料,真不知道你成天在胡思乱想什么?”
  李凌云不擅长揣摩情感,顿时茫然失措,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惹恼了姨母。他只好连连致歉,所幸胡氏性格很柔顺温婉,抹了一会儿眼泪,似乎也就渐渐消了气。
  只听胡氏缓缓道:“昨日宫中送来一笔银钱,这其中有你阿耶的俸禄,还有天后每月单给他的恩赏,可叹你阿耶如今不在人世了,天后依旧很念旧情,而且多方照料你,你就不要成天胡思乱想了。你阿耶说过,天后不是寻常女子,她的性格独断专行,你如果不为她所用也就算了,既然听命于她,那么她让你做什么你就用心做,不必多虑。”
  李凌云睁大眼睛。“这是阿耶让姨母跟我说的吗?”
  “是的。”胡氏有些凄苦地道,“你阿耶总觉得自己会遭遇不测,平时便有一些话嘱咐下来,你可不能当耳边风,要牢记。”李凌云不敢再招惹姨母发怒,应了一句,赶紧遁回自己屋中。
  他走了之后,胡氏面带愁容地坐在桌旁,不声不响地发了好久的呆,然后解下自己手腕上的念珠,闭目缓缓地念起佛经来。
  由于心头挂念着硬黄纸上记载的两桩案子,李凌云第二天起个大早,在洛阳城开坊门的街鼓声中赶往杜衡府上。
  看过硬黄纸上的记载,杜衡一拍膝盖。“巧了,这其中一桩案子,正好是我们杜氏弟子经手的,因为案件疑难,长时间无法破案,这个弟子专门找老夫探讨过案情,所以老夫有一些印象。案卷相关的封诊录虽说封存在大理寺,但只要不涉及皇家的案子,我们一向会留一些手记。此案的手记正好在我书房内,你等我一下,我片刻便可取来。”
  李凌云闻言大喜,又问起另外一案。杜衡有些好奇这些消息是打谁那里听来的,李凌云没有隐瞒,将前因后果坦诚地告诉了他。
  听完原委,杜衡笑道:“那位凤九郎,老夫其实也与他有数面之缘,给你阿耶做副手时见过他,真是好一个美男子,最奇怪的是什么消息他都有,而且非常准确,只是不知他到底是何等身份,竟有如此精准的门路。”
  杜衡说着又安慰他:“大郎放心,既然凤九郎说这案子是我们封诊道的人办的,我这就抄写一下案发时日及地点,并简单描述一番,传信到其他八家,一定很快就有所得。”
  说完,杜衡提笔将案卷摘抄了个简略内容,一式八份交给下仆,要求其去封诊道天干另外八家寻觅手记。吩咐完毕,他又把李凌云邀请到家中花园比较僻静的一处茶亭。
  杜氏也是封诊道大族,与李氏一样,在外虽不显眼,可于东西两京里也是颇有根基的。杜氏宅邸不大,小巧玲珑,却有南方园林的风格,布置得相当幽深雅致。
  只是此等美景,李凌云并无心欣赏,他的心思全在追查明崇俨一案上面。等杜衡从书房取来手记,他便忙不迭地比对着硬黄纸上的记录,迅速抄写起来。
  说起封诊手记,其实就是在填写封诊录之前预先打的一份草稿。当然,类似李绍、杜衡或李凌云这样精于封诊录书写的人,一般是不必打草稿的,他们的手记,大多用来记录一些办案中的奇思妙想,或是鲜有耳闻的药、毒,以及封诊时的关键思路,所以封诊道天干十支家族历代首领的手记,都是极珍贵的东西,必须妥善保管和继承。
  凡事皆有两面性,虽说普通弟子的手记只是誊抄封诊录之前的记录册,但由于普通弟子能接触的多是寻常案子,很少涉及皇家及政事,所以并没人关心手记上到底写了什么,也正是因此,这些弟子经手的案子,在封诊道内都能得到比较完好的保存。
  反倒是封诊道首领,例如李绍经手的案子,牵扯了更多的皇家事件,所以不论是打草稿用的封诊手记,还是正式誊抄的封诊录,大部分都会被三法司或是宫中彻底封存,甚至直接销毁。
  不过类似硬黄纸所记的这种案子,经手的封诊道人有时也会将案情模糊处理,留下相关封诊技艺,然后作为传授弟子的教学案例,换一种方式给记录下来。
  此时,杜衡在一旁煮茶。李凌云整理线索,渐渐地,在他的脑海中已大致形成了这桩案子的始末。
  许久之后,李凌云放下手中的紫毫笔,轻声道:“手记颇为杂乱,有一些遗漏,看来还是得到大理寺走一趟才成。”李凌云抖着手记册子,语气不满。“去年夏日的案子,尸首应该在大理寺的第三处殓房里,此案死者被钉在树上,不检看尸首,一定会忽略许多信息。”
  “而且……”杜衡闻言,面露迟疑地补充道,“此案虽说是请我封诊道的弟子协助查案的,但京畿地方这么广阔,疑难不破的案子向来不少,前去查此案的这名弟子当时只不过是刚刚出师,经验有限。按我看,他这手记上的东西,只怕未必都是对的。要是像大郎你推测的那样,这两桩案子和明崇俨案是同一个凶手犯下的,那的确要弄到大理寺的案卷,争取亲自封诊才行。”
  李凌云抬眼,有些奇怪地凝视杜衡。“杜公本来不太赞成我的揣测,为何现在却有这样的想法?”
  “你阿耶在世时就说过,我的个性或许太过于小心谨慎,也太在意他人的想法……”杜衡微露苦笑,“那天和大郎你发生口角,回来后我想了想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发现你阿耶说得很有道理。”
  杜衡拿起水瓢,向快烧干的铜壶中注入一瓢凉水,伴着刺啦啦的声响,小亭中腾起一阵水雾,让杜衡脸上的神情看起来忽明忽暗。
  “天后还是武昭仪时,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便是已经去世的太子李弘,他死后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