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赤子的骄傲-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1条军舰的验收是个苦差事,验收工作足足干了两天才结束,这么爬高上低的折腾着,小强晚上睡觉腿肚子都抽筋。到了5号晚上,小强给家里父母通了电话之后,趁着夜黑风高,爬上一条小型登陆艇启动了血祭。
一时间码头边的海面仿佛被挖出了一个个船型深窟窿,海水迅速从周围涌入进来,在窟窿中心互相拍打汇聚到一起,冲出一个个小浪来,立时把这些窟窿塞得满满当当的,海面上顿时看不出有补过得痕迹。
………………………………
第四十九回 接收
【49】接收
穿过来后小强定定神,向添津老港方位极目远眺,1949的添津港就在不远处,港口灯火虽说都打开了,还是稀稀拉拉的,不过这显然是正在等待军舰的到来,不然港口半夜是不会开这么多灯的。小强按照之前仔细询问欧阳上校得到的指导,摸索着打开登陆舰上的探照灯,一道强烈的光柱冲天而起,不一会,远处老港的码头骚动起来,又有几处灯光亮了起来,铁皮口哨声传的远远地,连在海面上的小强都能听的见。
一会儿工夫,就有六艘拖船亮着大灯驶了过来,远远地听见情报部许齐山不停的大声喊曹小强的名字,小强赶紧高声的喊回去,一忽儿工夫,拖船近的前来,船上大批军官跳上登陆舰又是研究启动又是折腾起锚,小强陪着闹腾了老半天,终于把船开了起来,小强和许齐山先随着一艘登陆艇驶向添津老港。
船靠码头之后天边都发红了,眼看再过一会儿曙光就要射出地平线。此刻远处一艘艘船只还在我新中国稚嫩的海军官兵努力下起锚,靠着拖船的牵引下陆续漂过来。小强这边刚上岸,就被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将军死死的搂住,萧司令员一把把拍着小强的后背,直把小强拍的龇牙咧嘴,心里直叨叨,这年头的领导怎么这么喜欢拍人那。
萧司令的眼里发着光,兴奋异常,嘴里有点语无伦次的用湖南乡音喊着:“干得好啊,小强,干得好,你说我该怎么谢谢你哟,这家伙带劲啊,这家伙真带劲!那个,那个,谁带了酒?给小强来点,海边风大,驱驱寒。那是啥子炮!怎么这么粗哟!为啥子莫得炮口?嘿,那条船好大喽了,是战舰吗!那个是什么,派啥子用场……”
小强见萧司令乐的跟老小孩似的,也不知如何回答他这一堆没头没脑连珠炮似的问题,这些怎么不是战舰呢,当然是战舰了,不过不是战列舰,那玩意现在没人用了。
远处西拧号正在三艘拖船的保驾下缓缓靠过来,萧将军直接跑到了码头岸边登船梯旁等着,他站在那抽着烟,急的团团转,估计是想要第一时间跳上船看个究竟。
小强累的要死,只想着早点开溜,回北都家里睡觉去,可看萧司令这架势,今天自己不把这些军舰介绍一遍,他是不会放自己走的。
小强抱着早说完早了的心态,开始给萧司令和在场的另外两位海军高级将领介绍起这次引进的军舰来。
“萧将军,这么着,我把这些军舰给你介绍一下,你大致了解一下这些军舰的战斗力情况,心里好有个底。”小强说。
萧将军忙道:“要得,要得。我也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林遵,这位是安东海军学校校长邓兆祥。”
小强赶紧打起精神来,面前这两位都是从国民党海军中率部起义的功臣,林遵将军是率领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起义的首功,他策反了9条军舰,虽说其中6条不久就被国民党派飞机炸沉了,但是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割据力量。林遵作为一个海军军官,专业素质没的说,他1924年就进入了烟抬海军学校学习,1929年被派往英国,先是在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就读舰艇指挥,之后进入朴茨茅斯专科学校学习舰艇原理。1937年又被派往德国学习潜艇技术,可谓是新中国海上力量不可多得的人才。
邓兆祥亦是赫赫有名,他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丛庆号巡洋舰起义,这丛庆号大大有名,标准排水量5200多吨,满载排水量达6600多吨,如果单就这个数据而言,小强这次引进的西拧号驱逐舰,也只有标准3250吨、满载3670吨排水量罢了,不过军舰之间要是有了代差,排水量也就是浮云了。但是在那个刚从舰炮向航母过渡的时代,这可是了不得的大船了,当初这艘船可是英国人为了抵偿被箱港英国当局代为保管中丢失的中国6艘港湾巡逻艇,而将该舰移交国民党政府充做抵账的。国民党当局将之改名“丛庆号”。
在当时,“丛庆号”是国民党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不仅军政要员纷纷登舰参观,连蒋介石都在舰上召开东北战区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那时候的中国人,觉得终于有一艘巡洋舰了,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了,老蒋更是觉着这简直就是天下一等一的武器,打起内战来获胜那是小菜一碟,所以只要有机会就想炫耀一下。
那么说了半天,这丛庆号战舰到底强在哪里呢?其实她是英国“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中的一艘。对于非军事迷来说,世界上舰船级别有很多,初入门者往往被闹得眼花缭乱,最后觉得艰深难懂而放弃了解,为了让更多的朋友加入军迷行列,我们来用白菜的方式说说这分级。
这舰艇分级在大炮巨舰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水面舰艇中,满载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称舰,小于等于500吨的为艇。水下的舰艇,无论排水量大小,统一称为潜艇。你看,第一步就是这么简单。
接下来就把舰再分一下,能起降飞机的那就是航母,这大家都知道了;然后把剩下的舰按照个头来分,码子最大能安装最大口径舰炮的就叫战列舰;码子小点炮也小点的就叫巡洋舰,码子再小点炮也再缩缩水后就叫驱逐舰;驱逐舰再把个头和火炮缩缩水,那就成了护卫舰。你瞧,这舰艇分类一白菜后,就那么简单。不过这是大炮巨舰时代的分类方式,但是现代海军随着电子装备,武器装备,动力装备的飞速发展,旧的分类方式已经失去意义了。试问一艘排水量才两百吨的小型导弹艇和一艘排水量两万多吨的战列舰对上面,两者造价差了十万八千里,吨位差了100倍,可是小型导弹艇上装备的4到8枚对舰导弹齐射就能要了战列舰的老命,战列舰的大炮要是击中小导弹艇也是立即送丫上西天的事。那么,花大力气追求排水量,以安装更大口径火炮的思想无疑就是吃力不讨好。现代海军的造舰思维很明确,那就是想要得到什么战术目的,就按照这个目标来设计一种舰只,就像美国最近推出的武库舰、濒海战斗舰,英国的快速火力支援舰,德国的通用护卫舰,中国的056近海作战舰等等。
绿色小说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
第五十回 代差
【50】代差
话说一圈又绕了回来,还是回到丛庆号强在哪里这个话题吧。这丛庆号属于英国“阿瑞图萨”级轻巡洋舰中的一艘,原本名叫阿罗拉号。装了四台主机,配上四台锅炉,每套功率16000马力,四套共输出64000马力,最高航速31节。小强引进的这艘旅大型驱逐舰西拧号只装了两台主机,和两台锅炉,但是却能提供高达72000马力的动力输出,服役三十年后锅炉稍稍老化,虽说不如刚下水时新舰的最高航速33-34节,只是微微下降,保持在最高航速32节,还是比丛庆号的新船还快。
武器上比较,丛庆号装了马克13型152mm50倍口径双联主炮三座,分布为前面两个后面一个,马克16型102mm45倍口径双联装高平两用副炮塔4座,分布在后烟囱与后桅两侧;西拧号装了76式130mm58倍口径双联主炮两座,都在前部。口径差的不太多,但是数量上一个拥有14门火炮,一个是4门。
丛庆号上马克13型的152mm双联主炮每分钟能发射8发炮弹,45度仰角时可以打出最大射程23317米,马克16型102mm双联副炮最大射速可达每分钟20发左右,最大射程19500米,按照发射炮弹数量来算,丛庆号每分钟可以发射208发炮弹。
西拧号上76式130mm双管舰炮能够以每分钟15发的频率,轻松将炮弹打出23公里的有效射程,4管炮每分钟发射60发炮弹。
从安全性上说,马克13和16型舰炮是敞开式的,而76式采用的是封闭式炮塔,在厚厚的炮塔装甲下炮手安全性很高。
表面看起来似乎一个火力猛,一个炮塔防护好,那要是炮战,到底哪个占优势呢?
其实答案是很简单的,西拧号就是不用导弹,见了丛庆号这样的二战时期巡洋舰,也是见一条灭一条,就是遇见皮糙肉厚的超级战列舰,打不沉也能把他打得甲板起火,浑身是伤。
原因我来解释一下,其实总的来说,原因就是现代战舰和二战时期战舰基本没有可比性,以上的各种对比基本就是个伪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二战时的舰炮靠炮手手动炮击,所谓火控雷达只能只能给一个较为准确的方位参数然后让炮手自己调整,这个参数也就是大致的方向和大致距离,具体如何打到这个距离,要炮手自己按照射表计算。二战最好的战列舰美国的衣阿华号,才刚刚具有火控系统的概念,有计算机来计算射击诸元,用的还是什么“飞鱼”手摇式机械计算机,速度你就别指望了,那年头雷达采集的数据准确率也不靠谱,海战有效射程中开炮(也就是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距离),命中率达到百分之2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至于其他的普通军舰,哪里有什么火控系统这个概念,对于火控雷达基本不感冒,只要能看到对手,基本就是观测员和炮长在搞基:“那边有军舰!近了,修正;远了,修正……”,接下来:“雷达发现那军舰还在!没沉,没沉,没沉……”
而现代军舰实现微机化控制,比如旅大级西拧号在“黄蜂头”(343)炮秒雷达的导引下,火炮的自动化能力和精度是可怕的。西拧舰上装有陀螺仪可提供炮击瞬间船只的倾斜数据,火控雷达提供精确到厘米的三维坐标距离,电脑根据倾斜数据和火控雷达提供的三维坐标距离,自动计算射击诸元,在瞬间计算完毕并输入火炮,火炮通过电控高速自转和上下摆动,火炮独立的稳定机构使得火炮在射击时基本不受普通海况摇摆影响,海战有效射程内(也就是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二距离)开炮命中率最低也有百分之50以上。即使在电控系统失效后还可以应用人工控制,按照电脑提供的射击参数,手动机械调整火炮角度方位,炮击精度没的说。
另外现代舰炮讲究火力投送速度,射速慢就意味着下一次开炮时对手已经不在原地了,那么你的火炮射击参数就要改变。对于现代军舰的火控系统来说这不算问题,可对于1949年的军舰来说,射速慢意味着精度下降。152mm马克13主炮每分钟8发的射速注定了他是要打一下瞄一下的蠢物,要是能打中高速移动的西拧号真是叫做天上掉馅饼了。
再科普一下火炮倍径,76式130mm双联装舰炮的倍径是58倍,而152mm马克13双联舰炮的倍径才50;106mm马克16双舰舰炮的倍径更只有45。由于管状火炮的弹头在炮管内受到推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