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真是蠢到家了,用系统升级不就完了!”陈新猛地给自己脑门上拍了一巴掌,暗恼自己这些天在秦岚那里呆的脑子都糊涂了,居然没想起来自己还可以用系统升级来解决问题。
陈新呼叫出系统界面,看了一眼上面已经积存到了四位数的生存点,心里有了足够的底气。
这些生存点是陈新为了整体升级避难所而准备的,之前制造地源热泵的时候消耗了一些点数,但这几天不在家,每日获得的生存点却没少,每天近40点的生存点数收入,让他很轻松就能拿出改造升级小掩体的生存点来。
“简陋的观察室”
“升级方案一:提升观察室面积,改进建筑结构,增加隐蔽性和透气性,增强短波天线信号接收能力,升级所需生存点700”
“升级方案二:提升观察室防御能力,改进建筑强度,增加隔热防护性能,增加观察口防护,升级所需生存点1100”
两个升级方案都不怎么便宜,侧重依旧是各不相同,不过因为建筑材料的不凑手,加上现有的材料都是为避难所整体升级准备的,陈新并没有采用两个都要的方式进行升级。
他在对比了一下两个方案之后,还是选择了花费700点升级了第一个方案,也就是加强这个小掩体隐蔽性和通风透气性能的选项,同时也可以提升一下自己安装在这里的短波天线的信号接收能力。
第二个方案陈新虽然也很想要,但生存点数不能太过消耗,他在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明显是把小掩体往碉堡方向进化的升级选项。
升级过后的小掩体面积增加了一些,整体呈现出一个正圆形,但也没有扩充太大,观察口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并没有变化。
只是房间里原本的通风口变成了埋在墙体里的通风管道,将会通过小掩体的外墙立面进行通风。
这显然完美的解决了通风口在房间内积冰的问题,而且因为通风管从观察室的外墙体里走,从通风口出去的空气会先在通风管里将温度降低一些再排出去,在红外线视角下,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对于这一点,陈新在升级完成之后,从避难所的大门出来,自己用战术目镜的红外视觉功能朝着观察室的位置进行了观察,确实已经看不太出通风口所排出的空气的痕迹了。
第152章 准备割稻
爬上了观察室所在的位置,陈新想要好好检查一下升级之后的这个观察室。
从外面看去,升级以后的观察室如同一个嵌入了山体之中的扁圆罐头盒,被积雪覆盖着,在漆黑的环境之下,一点也不起眼。
正对着避难所大门的位置是观察口,依旧是那道并不宽的缝隙,只够从里面往外张望,使得整个观察室看上去实在像是一个战争电影里常见的机枪碉堡,唯一欠缺的就是陈新没有在里面摆上一挺重机枪了。
升级之后挪动到“碉堡”外墙上的通风口是一个百叶窗式的设计,从避难所内部被排出的空气在流经观察室外墙内温度较低的管道之后,温度会降低不少,然后才会从这个竖直在墙体一侧立面上的通风口排出。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结冰的问题不再成为陈新的困扰,没有了带着水汽的空气从内部喷出,观察口也不会再被凝结的冰块封上,陈新自然也免去了繁重的每日除冰工作,不用每天拿着小锤子来砸冰块了。
对于升级以后的观察室陈新感到满意,不过在满意于自己以后不用再干除冰的工作之余,陈新也确实意识到自己的体能不足以及防护服还有缺陷。
自己的体能不足,这是缺乏锻炼的结果,虽说这几个月来因为干农活的缘故,陈新的身体状况比过去要好了很多,体能也有普通正常人的水平,但依旧算不得强壮。
所以锻炼身体,这是一个要纳入计划之中的选项。
之前在特警队的避难所那几天里,陈新晚上吃完饭之后,因为闲着没事做,被秦岚带去了特警队的健身房锻炼。
这除了让陈新几天时间里一直有点肌肉酸痛之外,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避难所或许也可以添加一个健身房。
毕竟这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打发每天晚上的空闲时间,不用每天晚上打游戏。
不是说打游戏不行,只是比起打游戏而言,锻炼身体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陈新晚上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富余的,完全可以锻炼一个小时的身体之后,再玩个把小时游戏,并不会有什么二选一的问题。
添加一个健身房并不复杂,而且也不一定非要专门划分一个房间出来,在起居室添加一些健身器械,在晚上吃完了饭之后进行锻炼就可以了。
这甚至不需要陈新消耗宝贵的生存点,只需要弄一套健身用的器械来就行,甚至凑合一点自己做也不是不可以。
心下拿定主意,陈新自然也就将这件事列入了自己的计划之中,记录在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之中。
而除此之外,对于防护服的再次升级改造,也是陈新记录入自己的计划列表里的另外一件事情。
防护服本身的性能并没有什么问题,防腐保温效果一直很好,但是随着气温的下降,防护服所需要应对的就不是腐蚀性的酸雨,而是低温大风所带来的的严寒,以及氧气含量降低以后的低氧环境。
尽管不调整问题也不大,但陈新还是希望能够在防护服上添加一个供氧的功能,好让自己下次在室外进行体力劳动的时候,不至于干上一段时间就觉得呼吸困难。
而且防护服本身也需要调整一下,之前的长下摆虽然在防雨和保暖效果上不错,但穿着进行体力劳动就会发现,长大衣还是不便于进行劳动,相对而言,短款的更合适一些。
所以对防护服进行调整改造也就自然而然的被陈新列入了改造计划。
而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答应给李文生和莫卿妍以及其他群友的地源热泵也要开始制作,种植温室里这个月就将要成熟的旱稻也要进行收割,还有李玉龙那边的事情……
细数下来,陈新发现自己这个月要做的事情着实不少。
好在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很紧急,在将事情一件一件列出来,并且进行了规划之后,按照规划好的进度去做的话,还是能把所有事情处理完的。
防护服的改造和健身房的事情并不算紧急,有时间再做并不妨事,倒是答应李文生的地源热泵,陈新需要尽快做出来,好和他达成交易,换来自己想要的鱼菜共生设备。
毕竟这件事之前就和人家说好了,结果自己这几天去了官方的避难所,耽搁了这几天估计李文生都快等不及了。
因为秦岚已经不在,陈新再次制造地源热泵的时候,就没有她在的时候那么慢了。
直接用系统拆掉一台空调外机,然后将各个零件组装起来,再进行一次升级,已经是个熟练工的陈新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造出了一台新的地源热泵。
当然,这台地源热泵和陈新自己用的不一样,并没有添加汽轮发电机。
完工的设备留在工作台旁的地面上,陈新并没有马上开始制作第二台设备。
到目前为止,他除了答应给李文生的这一台之外,就只有许诺给莫卿妍的设备需要制作,其他群友固然也很想要地源热泵,但是这几天都不在家的陈新并没有接到新的订单,自然也就不需要生产新的设备。
至于说要给莫卿妍的那台设备,因为陈新想在上面增添汽轮发电机和鱼菜共生设备,在李文生没有把答应的鱼菜共生设备送来之前,陈新也没法制作。
所以在完成了给李文生的这台地源热泵之后,陈新也就没有要做的订单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闲了下来,几天没打理的种植温室需要打理,已经灌浆成熟的旱稻也要等着收割了,他得做好收割的准备。
虽然他种的旱稻不算多,但要是人工割的话,陈新觉得以自己的效率,割一天也未必割的完,而割稻是个非常累人的活。
好在之前换来了小型农机,陈新可以用小型收割机来收割,而不是自己去人工割稻子。
当然,在正式开始收割之前,他还需要对从未使用过的小型收割机进行检查,搞懂这东西到底该怎么用,免得因为自己使用不当造成什么问题。
第153章 丰收快乐
小型收割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手扶式的除草机,虽然从结构到原理,二者几乎可以说毫无差别,甚至用手扶式除草机稍作修改就能改造出一台收割机来,但二者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尤其是陈新这一台是附带脱粒功能的微型联合收割机,在造型上有不小的不同的。
二者的原理都是用发动机带动刀片,对植物的茎秆进行切割,只不过除草机需要根据需要调整刀片的高度,以免把草坪剪得过秃,而收割机需要适当加大刀片,并且加上导叶以便更好地切断作物茎秆。
使用的时候也只需要发动机器,然后对准需要收割的作物,然后以一定的匀速向前推就可以了。
这种小型收割机底部有着滚轮和履带,只要手扶稳把手,就可以做到顺畅的对作物进行收割,不会出现跑歪或者跑偏的可能。
比起人工收割来说,机械收割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上都有着相当的优势,毕竟人会累,机器可不会。
陈新这一台太小所以是手扶式的,稍微再大一点的上面甚至还能有座椅,完全可以坐着开,可以说相当舒适了。
所以等到地里的旱稻成熟,陈新也已经将小型收割机加满了油,发动了之后准备进行收割了。
“滋滋滋!滋滋滋!”随着发动机的运作,陈新只需要推着机器往前走,锋利的刀片就会将稻子的茎秆迅速切断。
加上陈新使用的是一体式的联合收割机,割倒的稻子会在机械的作用下直接粉碎脱粒,变成装在袋子里的带壳谷粒,只在地上留下脱粒完成之后的稻秆。
比起传统的人工收割还需要用手拽住稻秆,再用镰刀却割断稻秆来说,这真的是要简单太多了。
毕竟人工收割下来的是连着茎秆的稻穗,还需要再进行一次脱粒,即便有着脱粒机的帮助,这也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
而是用联合收割机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割下来的稻子直接就能加工成带壳的谷粒。
所以当一垄稻子被割完,谷粒都到了挂在收割机旁边的袋子里的时候,陈新忍不住欢快的吹了声口哨。
原本在换得小型农机之前他还以为收割稻子会是个很累人的活,没想到使用机械以后居然可以这么轻松。
这自然大大加强了他的积极性,推着收割机继续快速收割起来,争取在一个小时之内将自己的稻田全部割完。
陈新要收割的部分不算太多,一共才两百平方的田地里,尚有五十平方土地种的是胡萝卜,所以他要收割的也就是一百五十平方稻田而已。
不过虽然有了小型收割机,致使收割工作很轻松,陈新也依旧需要低着头,好像整个人弓着背趴在收割机扶手上一样,因为头顶的水培种植盘高度实在是有点低,导致他无法直起腰来。
当然,这比起弯腰割稻子来说,还是要轻松舒服许多的。
所以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陈新就将这一百五十平方的旱稻都割完了。
而割下来的稻子也被联合收割机脱粒完成,装在了机器上的袋子里。
袋子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