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自己瞎猜,不如等会议通知,于是几个人便离开了食堂,准备回各自的房间休息一下,然后下午一起去参加会议。
彼得和同伴回了房间,在床上稍微躺了一下之后,便一起出发,跟随人流一起来到了用来开会的一个巨大机库。
显然,参与会议的人实在太多,即便炎国方面也没法准备给这么多人使用的会议室,只能选择了基地里的一个机库用来作为会议场所。
不过虽然是机库,但也准备了足够多的椅子,可以让所有人都坐下来开会,而不用站着。
彼得和几个一起来的人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一边闲聊,一边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因为之前的通知,所有人都接到了要开会的信息,所以很快机库里的座位就已经座无虚席了。
而随着参与会议的人陆续到齐,炎国方面的一些重要专家也陆续出现在了会场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专家,无一不是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
很快,炎国方面的一位会议主持人宣布了会议的开始,说完了开场白之后,便直接在机库里悬挂的巨大的白布上投影出了一张能让机库里的所有人都看清的图片。
图片上是一架相当巨大的飞行器,旁边还罗列着它的参数。
“我的天!他们居然要造这种东西!”“炎国人疯了吗?这种东西怎么造的出来!”
“那么大的体积,十万多吨的起飞重量,他们拿什么让它飞起来?!”
图片上巨大的“鸾鸟”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几乎瞬间便激起了会场里所有人的激烈讨论,大家显然都对这样巨大的飞行器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同时也觉得不切实际。
“鸾鸟”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无论是飞行高度还是起飞重量,亦或是巨大的体积本身,都是在这些人的认知当中,人类科技目前所达不到的高度,即造不出来这么大的飞行器,也没办法让它能够飞起来。
但很显然,炎国方面对于这两个问题并不担心,陈新在主持人让会场安静下来之后,便开始了讲解。
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这种场合自然要由他来打消其他人的顾虑和疑问,并且为他们树立起来能够把这个研究项目做成的信心。
而陈新拿来作为说明的当然是炎国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陆行舰和陆上航母。
看着陆上航母那庞大的身躯都可以飞起来,会场当中再次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显然已经转而开始讨论“鸾鸟”建造出来的可能性了。
第841章 项目分配
彼得很快拿到了关于这个需要动员多国一起参与的科研项目的介绍资料。
“NantianGateproject?”彼得读出了封面上的名字,挑了挑眉毛没有对这做出什么评价。
炎国人在这些科研项目上喜欢用一些充满了古典气息的名字已经是他们的传统了,这在灾难之前就已经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比起这个名字来说,彼得更关心自己要干什么。
翻开了资料,彼得认真的看完了上面的简介,总算是对这个“南天门计划”有了一个概念。
这是一个全面的空天作战体系打造计划,而彼得这些人所需要参与的便是为这个计划研发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的部分。
当然,他们并不是研究的主力,那些坐在台上的各方面的专家才是研究的主力,想彼得这样的普通科研人员大约也就是给这些专家打打下手了。
对此彼得并没有什么在意的,自己有多少能力他十分的有自知之明,这种规模庞大的项目,就算让他去负责他也没这个能力,只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翻看着资料,彼得很快看到了和自己相关的内容。
虽然整个项目的参与者非常多,即便只是在这个基地里的人就塞满了一个机库,但很显然炎国方面在组织能力上非常出色。
在彼得他们被装上陆行舰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些人的资料统计,对每个人擅长的专业做了登记,而等他们被送到基地之后,这些资料很快被录入了基地的超级计算机中,由陈新带来的曦瑶进行分析和处理,迅速的完成了对这些人的分配,将他们分配到了各自对应的部门。
会议当中发下来的除了介绍的资料之外,还有给每个人的身份卡片,在自行将身份信息进行注册之后,身份卡片上就会显示出对应的信息,包括部门、负责的岗位和职责。
这并不是陈新搞出来的东西,而是炎国某个科研部门的产物,一种简单但非常实用的信息终端。
虽然只是一小块液晶显示屏于信号接收器以及一块简易的芯片构成的东西,但却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现在已经接管了整个基地的曦瑶进行信息交互,上传使用者登录的信息,从曦瑶那里获得新的指令,并显示在液晶屏上。
与此同时,这个简易的信息终端还是每个人的门禁卡和饭卡,需要凭借它去通过各种门禁以及去食堂吃饭。
这样一张小小的卡片大小的信息终端,成本并不高,技术实现的难度也非常低,几乎也就是八九十年代传呼机的水平。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却节省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信息终端明确自己的身份于职责,而不需要靠人力去一个人一个人的传达。
在完成了自己的身份注册之后,彼得被分到了“大型变循环引擎矩阵控制技术研发部”,参与计划中的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的动力控制研发。
这么大的项目,当然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塞进一个部门里,事实上光彼得知道的这种大的技术研发部就有二十多个,每个研发部负责一项技术的研发,而在其下还有各个项目组以及项目组再往下的研究小组。
比如彼得就被分到了一个研究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当中上千个分项目下几万个小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的研发,并且彼得还在分配职务的时候被任命为了这个研究小组的组长。
在灾难之前,彼得也曾经负责过一些研究项目,担任研究小组组长这种事情倒是难不倒他。
通过作为身份卡片的信息终端,向着自己小组的人发送了信息,让自己小组的所有人先去他们的办公场地集合。
这也算是彼得的一点小聪明,毕竟此时会议已经结束,机库里所有人都在通过信息终端进行信息登录以及查询各自被分配的岗位,如果留在原地召集自己部门的人手,恐怕是等到天黑吃晚饭的时候也没法把人召集起来。
索性干脆先去办公地点,在那边人少的地方再集合。
彼得的这种方法显然很奏效,当他来到分配给他们的那间研究室的时候,他的小组已经有两个人先到了,并且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到齐。
大家互相认识了一番,又熟悉了环境,倒是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
尽管今天并不需要马上展开工作,但显然彼得他们这个小组已经率先完成了准备,能够投入工作之中了。
————————————
在彼得认识着自己的小组成员的时候,陈新正在基地的机房里,通过曦瑶了解着基地当中的情况。
“目前已经有15%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人员的汇合,其中前往了办公地点熟悉环境的占7。4%,剩下的还在机库当中。”每一个信息终端上都有定位器,曦瑶可以随时掌控所有人的位置:“他们的效率太低了,预计要到晚上22:30分左右才能够完成所有人的分组和熟悉场地。”
“这没关系,只要他们今天能够完成熟悉自己的新同事和新办公场地就可以了,而且随着一部分人汇聚成功,剩下来的人会速度越来越快的。”陈新并没有像曦瑶那样觉得这些人的效率很慢,也不觉得他们会拖得那么晚。
毕竟曦瑶只是根据这些人的运动轨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估算,并没有细致的进行分析,所以推算出来的数据也只是个不甚准确的理论值。
这不是曦瑶的性能不行,也不是她没有足够的算量,而是此时南天门计划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陈新正在借助曦瑶和基地里超级计算机的庞大运算能力,在计算他所负责的项目的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非常的复杂,需要的运算量同样也非常庞大,事实上并不只有基地里这一台超级计算机在参与运算,陈新还讲部分数据打包发给了科研中心那边的超级计算机,由那边的曦瑶副体协助进行运算。
而需要两台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的项目,就是陈新所亲自负责的“定向能量护盾防御技术”。
第842章 技术验证机
造一个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需要哪些东西?
如果把所有东西都列出来的话,恐怕光是目录都能写一本书了。
不过大体上概括起来,主要还是船体结构、能源系统、动力系统和内部循环系统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用来作战的武器系统和舰载机起降系统。
这当中涉及到的学科和技术,已经多到了即便是在灾难之前,蓝星上所有国家一起协力也未必能够满足。
毕竟有太多的技术属于人类还未曾研发的技术,即便集合全世界的力量,也未必能在五十年内完成所有技术的理论基础。
如果不是有着陈新这个可以帮忙开外挂的人存在,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再花上一百年或许真的能让它飞起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集合大量的科研人员,开始在陈新的布置于安排下开始对南天门计划当中提到的所有组成部分开始基础设计。
南天门计划当中最难完成的当然是“鸾鸟”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毕竟这玩意实在是太大,即便有着反重力技术,想要建造一个这么大的东西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因此,被召集起来的科研人员大多数都被投入到了和“鸾鸟”有关的项目当中去了。
至于“玄女”空天无人战机和无人战术机甲这两个部分,所分配到的人手可能还没“鸾鸟”项目下面的各个分类小项的人手多。
不过即便如此,“玄女”空天无人战机和无人战术机甲反倒是最先拿出初始设计的部门。
毕竟相对而言,空天无人战机和无人战术机甲在炎国都是有着不错的基础的,各项技术虽然不能说十分成熟,但满足初始设计的需要还是没问题的。
尤其是无人战术机甲,这对于炎国来说虽然不能说太简单,但也实在是不难。
毕竟无人战术机甲和炎国现在正在使用的泰坦、重型机甲以及动力装甲相比,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远程操控和自律控制方面的问题,最多再加上一个如何实现轨道空降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于炎国来说,或许也就只有如何实现轨道空降是个问题了。
相比较于还在解决理论基础问题的大型空天战略载机平台和基本上可以直接拉出一款成品来的无人战术机甲,空天无人战机项目反倒是最符合各国高层意图通过联合研究项目以打到整合各国技术的目的。
首先,空天战机本身并不是什么对于人类而言遥不可及的东西,在2010年的时候,联邦就试飞过一架原型机,号称可以在太空持续工作270天。
再者,空天战机的相关技术对于目前的蓝星各国来说,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门槛,但如果各国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掏一掏,肯下本钱的话,弄出一架能飞的原型机来也还是没有问题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