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在游戏里,只要还有资源,那么兵力不过是生产建筑多点几下的事情,前线死的兵再多,只要后方的经济没有受到影响,就都不是事。
  在那些即时战略游戏当中,唯一制约部队规模的就只有游戏所设定的人口上限以及地图的资源总量而已。
  如果没有人口和资源的限制,那些疯狂的即时战略玩家所想出来的战术能够让电脑散发出显卡烤熟的香气。
  但如果经济被断掉,生产建筑遭到破坏,经济受到了影响,那玩家很快就会陷入兵线续不上的窘境,然后失去战略优势,快速的打出GG。
  这也算是现实战争和游戏战争之间最大的区别。
  现实战争当中,冷兵器时代就是考虑如何更多的杀死敌人,减少对方的兵力,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则更多的是打的综合国力,看谁的国家先扛不住。
  而到了一战和二战之后,那干脆是打成整个国家破产,看谁先榨干自己的最后一丝战争潜力。
  至于说兵力的损失和经济的损失,对战争的影响当然有,但却表现的并不是那么明显,更多的是一种逐步丧失战略优势的状态。
  但游戏战争则不同,打的就是谁能够更快的摧毁对方的经济,让对方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兵力。
  军方采用的仍旧是现实战争所培养出来的战争思维,所以才会以清剿、占领等战术来构建进攻计划。
  可对于陈新这种非传统人士,骚操作比正常操作多的游戏玩家来说,尤其是他还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反而更能跳开原本的条条框框,想出传统军事领域的军人所想不出的战术来。
  虽然说,陈新这种拿钻头打个洞去直接攻击外星生物繁育母体的战术其实也是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战术,更是古老的战争智慧,三十六计中甚至有专门的一计来形容这种战术,但这确实称得上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
  毕竟军方那群人想破了头,也没想出可以自己挖一条坑道,绕过外星生物已经挖好的这些洞窟,直达地下深处外星生物巢穴的战术。
  说到底,不是他们想不出这样的战术,而是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没有这种打几百上千米的坑道的进攻战术。
  事实上如果不是陈新手上有着系统,能够实现他的一些疯狂的想法,他自己也想不出这样的战术来。
  而有了战术,想要实现它就简单多了。
  对别人而言想要实现这个想法或许很难,但对于陈新来说,最难的反而是产生想法,而不是如何去实现想法。
  想要向下挖洞,那么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用钻头。
  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科技来说,打一个一两千米深的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很显然一个细小的只能下去一个人的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按照作战的需求,至少也得挖一个地铁隧道那么大的洞才行。
  而想要挖这么大的洞,盾构机显然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盾构机都是横着用的,几乎没有竖着向下挖的盾构机,因为一般也用不到盾构机来向下挖洞。
  而且,就算是使用盾构机向下挖洞,也还需要考虑挖到空腔、原有洞窟和遭遇敌人等各种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涉及到各个方面,许多方面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
  即便陈新手握系统,可以完全凭借脑洞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仍旧不得不慎重和谨慎的去处理。
  尤其是这不仅仅只是打个洞的问题,更需要考虑军队究竟该如何进攻。
  毕竟挖个洞是简单,部队不可能直接从洞口玩垂降,吊绳子吊个上千米下去吧?
第796章 盾构掘进
  一处巨大的厂房内,陈新正跟着几名工作人员穿行在同样巨大的生产线上,参观着厂房内正在生产的设备。
  “陈院士,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盾构机。”工作人员指着身旁一台看上去如同一根平放的巨型管道的机器向陈新介绍着:“这台盾构机采用了我们最新式设计的刀盘,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情况,无论是硬质岩层还是软质岩层,都能够有很好的掘进效果。
  而且在这台盾构机上我们改进了土仓的传送带,加快了泥土的输送效率,同时也改进了其他部分的结构,大大提升了机器的工作效率,比起原有的型号,这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和管道铺设速度都要至少有12%的提升。”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陈新了然的点了点头,同时走近了这台盾构机,仔细看了看才问道:“这台机器的掘进速度有多快?”
  盾构机终究是用来挖洞的,自然掘进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而衡量效率的标准自然就是这台盾构机能够一个小时前进多少米。
  “根据岩层的不同,这台盾构机可以做到平均每20…30分钟掘进1。5…1。75m,平均下来一小时可以掘进3…5米左右,是目前我们手上掘进速度最快的盾构机了。”工作人员在介绍的时候表现的很是骄傲。
  不要觉得这个速度慢,事实上盾构机的掘进速度有这个水平已经很快了。
  正常情况下,一天只掘进十几米是常有的事情。
  毕竟盾构机的作用主要是挖掘隧道,并且在挖掘隧道的过程中将预制好的隧道管片铺设到挖掘出来的隧道当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挖掘、顶管、后续施工等诸多工序加在一起,一天能够推进十几米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因此这台盾构机可以做到平均一小时推进3…5米,这个速度着实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了。
  但陈新对此却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失望。
  原因很简单,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自己提出的挖洞直攻外星生物巢穴的计划准备掘进设备,而他预计的外星生物巢穴最深处至少在地下一千米以上,甚至可能更深。
  在这样的深度上,就算是垂直挖,一千多米按照每天十几米的推进速度也得挖三四个月,更不用提还要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和掘进工作中所可能遭遇的战斗。
  而考虑到这是一次进攻,需要向下输送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以及大量作战会用到的弹药补给和其他物资,斜向向下挖掘比垂直打洞无疑要合适的多。
  但斜向的话,根据勾股定理,这条斜向的隧道无疑要比垂直的竖井长很多,工期也同样会被延长很多。
  慢慢挖,这当然不是说不行。
  军方的计划安排的时间虽说是半年,但进攻前的各项准备,以及进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顺所耽误的时间,多方因素综合起来,军方给自己的计划订的时间其实预留有九个月,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顺延。
  事实上虽然高层要求缩短对外星生物的反攻时间,军方也加快了自己的计划,但他们却已经做好了这至少要打一年的准备。
  所以陈新的进攻计划如果能够在一年之内完成,也还是在高层和军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的。
  但对于陈新自己来说,一年的时间还是长了一些,而且他必须要为计划留出富余时间,不能完全指望计划顺利。
  因此掘进速度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了。
  “这个掘进速度能够加快吗?”陈新向工作人员询问着,同时自己也在用系统的升级界面打量着这台盾构机,查看是否能够通过系统升级的方式提升其掘进速度。
  工作人员挠了挠头,有些苦恼的说道:“我们也想加快掘进速度,但是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和刀盘的材质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来说,现在用的这个刀盘就已经是我们能做出来效率最高的刀盘了。
  想要加快掘进速度,就只能对刀盘进行改造,要么改变结构,要么提升材质,但这两点都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
  说着,工作人员更是向陈新详细的解释了这台盾构机现在所用的刀盘有哪些优点,以及它的材质和结构的详细情况。
  工作人员虽然不知道陈新关注盾构机是所为何事,但肯定是有这方面的需要的,所以对于陈新提出的问题,他还是尽可能的回答着。
  听着工作人员的解释,陈新微微蹙眉,虽然他可以用系统升级的方式提升刀盘的材质和结构,让它效率更高,但这所能提升的效率并不多。
  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即便改进了刀盘,效率再怎么提升,也最多只能将推进速度再提升50%就是极限了。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结果了,只要能够保证这个速度,完全可以做到在原本的计划时间内完成整个隧道的掘进,甚至能够有富余的时间留出余地。
  但这对陈新来说,还是不够,毕竟他需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除了掘进之外的作战时间。
  无论是地层深处的外星生物巢穴本身,还是分散与地下洞窟中的数量庞大的外星生物,军方对其的进攻和清剿都是需要时间的。
  如果仅仅只是挖条隧道下去就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那留给军方用于作战的时间无疑就没有多少了,这显然不符合陈新想要快速在短时间内解决洞庭湖战区问题,以应对中东地区可能出现的敌情的想法。
  当然,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洞庭湖战区的问题,陈新也不是没有其他方案。
  比如说将军方现在的攻势暂停,转为防御态势,封死外星生物攻上地表的可能,然后一边进行掘进,一边将部队和人力转投到预防中东地区的防线构筑中去。
  等到防线修好,掘进的进度也进行的差不多,再重新展开攻势,解决洞庭湖地区的外星生物的问题。
  不过这个方案只是备选计划,在这之前陈新还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缩短掘进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于是他向工作人员问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问题:“能不能把刀盘换成钻头?”
第797章 不实际的想法
  盾构机的刀盘能否换成钻头?
  如果是其他人问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可能连回答都懒得回答,直接送那人一个白眼就完事了。
  但问这个问题的是陈新,工作人员就必须认真考虑该如何回答和解释,才能够让陈新明白这不可能,同时又给他留面子了。
  然而即便如此,在工作人员看来,这个想法依旧是不可能。
  虽然盾构机的刀盘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钻头,但工作人员也明白,陈新的意思是盾构机前面那个如同大平板一样的刀盘能不能换成那种尖头的钻头。
  毕竟那种尖头的钻头在很多人看来,钻孔打洞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很多动画片或者一些科幻作品里,都有那种前面装个大钻头就可以在土壤里快速掘进的机器存在。
  具体的原理解释起来相当的费口舌,不过却有一个相当浅显易懂的解释,那就是如果螺旋状的钻头真那么好用,为什么大家都不用那样的钻头来挖洞呢?
  答案自然也很简单,自然是不好用,大家才不用那样的钻头的。
  事实上只要对钻头稍有了解的人就会发现,绝大部分钻头的结构前端都基本上是趋于平整的,很少有非常尖锐的钻头存在。
  这主要是钻头通常要用来钻硬物,如果钻头尖做的太锐利会很容易就磨损掉,影响钻头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因此大部分的钻头都采用了尽可能平整的头部设计,用硬质金属打造,以增强其耐久度。
  而盾构机的刀盘,那其实是一个带有沟槽的旋转机构,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