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所有人都是努力工作的,并没有因为想家而耽误工作,但所有人都在思想,还是很影响士气,让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的。
原本让大家回国探亲,是为了缓解大家的思想情绪,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一下子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就着实让陈新等人不愿意看到了。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大家思想的情绪有多严重。
毕竟现在不比灾难之前,几个月时间积累下来的对家人的思念,已经足以影响到大家的工作状态了。
想到这里,陈新召集了其他人,大家正式开会讨论了一番,制定出了一个暂行的规定。
按照规定,来露西亚已经四个月以上的工作人员可以向临时设立的一个协调小组进行申请,以一个临时设立的评估标准进行打分,以此按照先后顺序以轮换的形式,分批次的回国探亲。
规定一经公布,顿时引来了强烈的反响。
最让大家讨论不休的,当然是评估标准,毕竟涉及到自己是否能够成为第一批回国探亲的人,大家都对此很是关心。
不过好在评估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严谨的讨论,并非是拍脑袋决定的结果,总体来说还是没有什么人反对,大家关心的也只是自己能够打多少分,能够排在第几批回国而已。
因为是轮换制,只有一批回国探亲完了回来,第二批才能回国,如果排的批次比较靠后,无疑会比别人在露西亚多待一段时间。
好在规定公布之后,大家的情绪总算是稳定了不少,一些人为了能够尽早回国探亲,就连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甚至还有人休息时间主动加班,为的就是能够尽早完成自己的工作,多积攒一些评分。
面对这种局面,陈新等人倒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怕规定引起大家的反感,那样的话可就问题严重了。
而现在这样大家都能接受,并且按照规定去执行的结果,无疑是最理想的。
不过这也让陈新等人更加觉得要尽快安排大家回国探亲了,毕竟就算是驴子,一直拿胡萝卜吊着却永远吃不着,也是不行的。
所以陈新联系了国内,在新的一批物资抵达之后,便安排了第一批回国人员搭上了返程的飞机。
这其实并不费什么事,这些飞机回国的时候本身大部分时间都是空载,现在带些人回去也是有效利用资源。
唯一需要协调的也就是这些人回国之后,国内安排好他们回家的交通问题而已。
而这一点在陈新和国内联系过之后,国内方面也提供了相当正面的回应,表示会协调好这一切。
知道这些之后,陈新也就放心下来,将所有事情交给专门负责这些事情的人去处理。
只是在将第一批回国探亲的人送走之后,副手却向陈新提出了一个问题:“院士,你离开家也很久了吧?从西南地震到现在,你也就短暂的回过两次家,这么长时间没回家,你不想家吗?为什么你不回家探亲呢?”
这也是副手很疑惑的问题,虽然说陈新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为了以身作则作为表率,不可能第一批回国探亲,但后面几批名单里完全可以把他的名字写上去。
以陈新的威望和身份,以及他做出的贡献来说,这绝不会引来什么闲言碎语,反而会让人觉得这是他应得的。
但是从一开始,陈新就将自己的名字从回国探亲的名单里划掉了。
“想啊!但是比起其他人来,我起码知道家里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想要联系家里人也联系得到,所以回家探亲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特别的迫切。”对于这个问题,陈新表现的却很无所谓:“而且以我的身份,想回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没有必要抢大家的名额。”
第572章 设想
有了可以回国探亲的福利作为诱惑和鼓励,基地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士气动摇之后,便很快调整过来,重新恢复了干劲和士气。
各项工作依旧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三次试验的情况比起前两次来说,无疑要好很多,至少这一次设备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天气控制器本身也没有什么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维修的地方,有的只是在现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优化改良,争取让这台机器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也就是陈新一直所计划着的,将天气控制器的体积缩小,搬到移动基地上,将其变成可移动式这一个中期目标了。
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轻松完成的,所以相对而言,基地内的气氛并没有之前那么急迫和紧张,虽然所有的工作人员依旧充满了效率的在工作,但却多了一分从容不迫的感觉。
对此,陈新倒是乐见其成,虽然说将天气控制器升级成可以安装到移动基地上的尺寸型号是可以通过系统升级瞬间搞定的,但为了稳妥起见,陈新还是决定和工作人员一起,对天气控制器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升级方案之后,再进行升级。
而且这样做也有利于技术积累和锻炼团队经验,提升整个研究团队的水平。
“院士,根据我们的分析,想要把天气控制器安装到移动基地上,以现有移动基地的结构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必须对移动基地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会议室内,一名工作人员正拿着一份草图对陈新说着他们的结论。
对于这个结论,陈新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而是拿起了图纸认真的看了一遍之后才说道:“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想怎么改?”
现在的移动基地主要是以承载人员、提供区域性支援为主,因此在结构设计上也主要是以容纳人员为主,因此整个移动基地上确实没有能够把天气控制器塞进去的地方。
就算只是核心部分的零件,也需要拆掉顶层机库、人员舱的公共空间,甚至是底层的车库才有可能放进去。
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提出的想要修改移动基地的结构这件事从,陈新很是理解,而且他自己其实也是有同样的想法的。
现在询问工作人员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想要拿来作为参考,看看是否有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或者想法。
“我们打算先更换移动基地的能源系统。”工作人员确实很有想法,一上来就打算换掉移动基地的动力源。
“换掉?你们打算换成什么?”陈新没有去问为什么,因为天气控制器本身就是耗能大户,想要将其安装在移动基地上,就必须解决能源问题。
而移动基地原本的能源供给移动基地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再加一个天气控制器,这就不是移动基地本身的能源能够承受得起的负荷了。
工作人员自然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才会想要换掉移动基地的能源系统。
所以他对陈新说道:“计划是换成小型聚变反应炉,国内这方面目前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应该可以采用这个方案,如果不行的话,用同位素发电机也不是不行,只是同位素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相对会低一些,可能需要加装两组,这样在结构布局上需要调整。”
“嗯,小型聚变反应炉……不错,这是个好想法,我会向国内申请,你们把这方面的方案完善一下。”陈新点了点头,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之后继续问道:“还有其他想法吗?”
“还有就是我们希望调整一下移动基地的结构,在移动基地上腾出可以安装天气控制器的空间。”工作人员虽然这样说着,但脸上的表情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天气控制器的体积无疑是要比移动基地大很多的,在确切的完成对天气控制器的改造之前,这个想法不太好实践,只能先确认移动基地上能够腾出多大的空间来。”
这也是对于普通研究人员来说的一种无奈,他们并不知道天气控制器最终成型,搬上移动基地时能够缩小到什么程度,因此他们只能以移动基地上能够腾出来的空间为目标,尽可能的把天气控制器缩小到这个空间所能容纳的范围内来。
而不太可能根据天气控制器的大小来调整移动基地的大小,因为那样一来需要重做的是整个移动基地。
但对于陈新来说,这就好说多了,因为他可以根据天气控制器来调整移动基地,同样也可以根据移动基地来调整天气控制器,二者之间并没有谁一定要适应谁的说法,完全可以让二者互相调整,以达到一个最合适的状态。
所以对于工作人员提出来的问题,陈新并没有多解释什么,只是冲他说道:“这一点不用担心,先尽力去做,至于说天气控制器该怎么缩小,移动基地该怎么调整空间,这些事情我来协调。”
“好的院士,我明白了。”工作人员点了点头,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陈新见状,见对方没有再提出新的建议,便示意他先去忙:“把想法整理出来,这两个建议都很不错,先做一个方案出来吧,细节不用写的太详细,把思路阐述清楚。”
说完,陈新拿起之前的草图,递给了工作人员
“我明白了,那我先去忙了。”工作人员从陈新手中接过草图,这才转身离开。
而在工作人员离开之后,陈新自己也用腕表里的纳米分子,在眼前模拟出了移动基地的结构,尝试着更换它的能源系统,并且掏空其内部,尝试在其中放入天气控制器。
但是天气控制器本身现在是要比移动基地大上很多倍的,现在还没有办法将其放入到移动基地中去。
陈新并没有因为天气控制器太大而陷入僵局,他尝试着将天气控制器各个不同的部件拆解开来,按照功能分别放入移动基地不同的楼层。
一边尝试一边思考着:“要把天气控制器拆开吗……”
第573章 电气线路的难题
将天气控制器拆解成不同的功能模块,这确实是一种可以缩减其占地面积的方法。
因为当初苏维亚人修建天气控制器的时候是采用的平铺结构,这也就导致了天气控制器所有的配套设施是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造成了天气控制器的占地面积非常大。
然而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的话,只要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叠放,就可以起到缩减其占地面积的作用。
这就好像十几本书全部摊开会是很大的一滩,但你将所有的书都摞在一起,就只占一本书的面积。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天气控制器依旧是一个庞大的超乎想象的庞然大物。
占地面积超过数公顷的基地,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天气控制器的配套设施和功能模块,就算陈新能够将其拆解,分门别类的塞进移动基地里,也不是目前情况下一台移动基地所能够塞下的。
就算是将移动基地整个内部掏空也做不到,体积超出太多了。
所以在考虑如何将天气控制器塞进移动基地之前,还是要先缩减天气控制器各个配套设施和功能模块的体积。
而这,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硬仗了,无论是对陈新还是对普通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场需要实牙实齿去啃的硬骨头。
对于制造业来说,大家都公认的一个准则就是,在保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想要将一件东西做的越小,对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
这不光是加工精度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在缩小了体积的情况下依旧保证设备或者零件的功能,让其能够维持原本的功能,而不是因为缩小体积而功能有所衰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