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能升级避难所-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被拦了下来,但陈新却依旧想要跟上去看看飞机的状态,毕竟这是他一手改造出来的飞机,虽说系统出品质量是有保证的,可陈新还是想要看看这架飞机飞来之后情况到底如何。
  而且就算没有上飞机,陈新也一样可以飞得起来,并不会因为没坐上飞机,就不能够监测飞机的情况了。
  从手腕上的腕表里释放出纳米分子,陈新这一次直接穿上了纳米装甲,并且将其切换到了飞行模式。
  尽管电影里的钢铁侠战衣看上去确实帅气,但陈新其实并不喜欢那个双手并拢腰间,却又要手掌张开的飞行姿势。
  事实上对于美漫中的飞行姿势,陈新一个都不喜欢,无论是钢铁侠的双手放在腰间,还是超人的握拳前冲,电影里看还行,但放到现实里,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尴尬和别扭。
  对于陈新而言,其实用什么样的姿势并不重要,飞行的动力来源于动力装甲背部的等离子发动机,而姿态控制则主要靠装甲双腿部分的喷射口以及发动机本身的矢量喷射口,这一切又由装甲的飞控系统来操纵。
  所以陈新采用什么姿势飞行根本无伤大雅,他只需要告诉身上的装甲该往哪飞就可以了。
  事实也是如此,陈新以一个身体倾斜60%的姿势从地面飞起,靠着等离子发动机强劲的推力向着前方的飞机迅速的飞去。
  在空中他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两条腿不要乱摆,手反而毫无限制,无论是贴在身体两侧,还是举起来握拳,亦或是拿上武器还是干脆拿东西出来吃,对于飞行而言唯一受影响的不过是装甲的整体气动外形,会造成空气阻力而已。
  而这,对于陈新身上的纳米装甲来说,只需要一句“力大飞砖”就可以解决。
  纳米装甲背部的等离子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不会比陈新面前正在飞行的这架运9的四个发动机差,而纳米装甲的发动机所需要推动的仅仅是陈新这不到两百来斤的身体,运9的四个发动机却需要推动至少几十吨的重量,即便这架试飞的运9的机舱是空的,正在空载飞行。
  两相比较之下,陈新用什么姿势飞行自然也就无所谓了,他只要不把自己的胳膊折了,都没有问题。
  而且陈新如果愿意的话,纳米装甲的飞行速度随时可以突破音障,在不考虑人体承受能力的情况下轻松达到5马赫,也就是5倍音速。
  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是8G,也就是8倍重力加速度,这也就将超音速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限制在了2马赫左右,因为超过这个速度飞行员就要承受8G以上的加速度,对飞行员的身体造成巨大的负荷。
  虽然说可以通过抗荷服等装备来降低加速度对飞行员的影响,但即便如此瞬间过载过大的话,还是会造成人体血管破裂、眼睛充血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虽然身上的纳米装甲可以轻松突破音障,陈新也没有这么做。
  毕竟运9的飞行速度还达不到音速,常规速度就足以让陈新追上试验机,完全没有突破音障的必要。
  陈新很快接近了正在飞行中的运9,通过纳米装甲头盔上的多功能视觉显示,陈新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架在昏暗的天空中除了航灯之外并不显眼的飞机,以及它的引擎在工作时所散发出来的巨大热量。
  纳米装甲比普通装甲好的地方就在于需要什么工具或者功能都可以临时进行变化改装,只要还有纳米分子以及事先储存了设计图纸,就能够需要的时候随时变出所需要的模块。
  陈新自然也是如此,调整了一下头盔上的镜片和摄像头,陈新眼前所显示的图像顿时发生了变化。
  整架运9的身形周围顿时出现了许多的数据,不少数据还在随着飞机的飞行而变化着。
  这自然是运9的飞行数据,而且还包括了机体的变化以及引擎的工作状况监测。
  这些数据有些是来自于之前陈新在对飞机做改造时装上的监测设备,毕竟现代的飞机上用于监测飞机状态的仪器很多,为的就是能够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让飞行员随时知道飞机的飞行状态。
  这一部分数据可以通过和飞机的飞行电脑进行连线获得,至于其他的数据则是陈新头盔上的多功能摄像头的功劳了。
  因为事先已经拿到了正常情况下运9的飞行数据,只需要将两份数据进行一个对比,就可以知道眼前这架改造过后的飞机飞行是否平稳正常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架被陈新改造过的飞机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对于这架飞机,陈新在四个引擎上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改造方式,其中两个引擎采用的是在原有的进气口下方再多加一个进气口、同时在进气口上还加装了空滤的改造方式。
  这种改造方式对引擎本身并没有进行任何的改动,加装的进气口和重新设计过的进气涵道即便加装了空滤也依旧能够为引擎提供足够的进气量,保障引擎的运行功率。
  至于另外两个引擎则没有加装进气口,只是加装了空滤,保证引擎吸入的空气没有颗粒和灰尘。
  不过这两个引擎的功率却并没有减小,因为陈新在这两个引擎上面分别加装了一个小型电机,为其提供动力补偿,让引擎在进气量不足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达到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两种改造方案孰优孰劣暂时还无法下结论,这架实验用的运9还需要继续爬升。
  正常情况下飞机都是平流层飞行,运9也不例外,所以无论是飞机还是一旁监测数据的陈新都还要再往上飞一段,直至抵达平流层。
第433章 上飞机
  平流层是大气层的其中一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中间层之下,因为吸收了大量紫外线的照射,这一层的温度是底层冷、上层热。
  这一点刚好与对流层的上冷下热相反,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
  因为平流层的这一特性,它也被称为同温层,温度、气流相对稳定,是飞机飞行的理想场所。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航客机也都是在平流层进行巡航,以躲避对流层内那多变的天气和气流,从而保持飞行的稳定。
  在过去,因为平流层的气流稳定,缺少水汽也没有冷热交替,这一层堪称万里无云,飞机一旦飞到这个高度,所看到的只有下方的云海,而头顶上只有无尽的蓝天和强烈到能晒伤人的阳光。
  然而当陈新和运9一起飞到这一高度的时候,触目所及的,只有如同刮起了强沙尘暴天气才有的昏暗。
  陈新当年曾在炎国的帝都工作过,那个时候帝都正是雾霾问题最严重的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陈新去上班,天气极端恶劣,他站在马路边上看不到近在咫尺的另一边。
  如果不是当时另一边的一座商场有一块超大的室外电子屏在闪闪发光,陈新真的以为对面什么都没有。
  而此时的平流层,和陈新记忆中那极端恶劣的帝都天气有的一拼。
  不仅如此,漫天的灰尘和颗粒遮挡了本应照耀下来的阳光,抬眼看去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昏黄,就好似白日的最后一刻,大地即将进入黑暗,但太阳却又挣扎在地平线上燃烧出最后一丝光芒。
  虽然是久违的阳光,却给人的感觉好似一个世界已经走到尽头,连太阳都已经燃尽,整个世界化为一片废土荒漠。
  然而这却并非废土,而是在一万两千米的高空。
  陈新视线所及能见度不超过两百米,如果不是他和运9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不到一百米左右,他甚至都会失去飞机的踪迹。
  尽管如此,在这满是尘埃的昏黄世界,一百米的距离依旧让运9的身影变得模糊起来。
  因为气流的扰动,飞机周身也逐渐出现了一个黄色的罩子,那是尘埃在飞机表面随着气流一起流过的景象。
  这样的情况显然对飞机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就算陈新给飞机引擎装了空滤,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坚持不了多久。
  果不其然,飞机进入平流层仅仅只是飞行了一小段时间,陈新视野内飞机的各项数据就都已经开始飘红了,尤其是引擎的部分,可以明显看到引擎的进气量和功率都受到了影响,甚至于螺旋桨的桨叶已经开始出现震动了。
  看到这种情况下,陈新果断的接通了飞机的通讯频道,在频道内对着飞行员喊道:“飞机的状态受到尘埃影响,坚持不了多久,马上降低高度!”
  “陈院士?你怎么知道……?”飞行员陡然听到陈新的声音惊了一下,他有些奇怪陈新是怎么知道飞机的状态的。
  不过此时飞机上的各种仪器也显示出了飞机此时所遭遇到的问题,不少仪器已经开始报警,之前飞行员是想顶着压力测试一下飞机在这种状态下的极限。
  但现在陈新命令他降低高度,飞行员也没有违背他的命令,一压操作杆,让整架飞机开始降低高度。
  陈新一直跟在飞机后面,看着它重新进入对流层,脱去了周身萦绕的黄色“丝带”,再次被黑暗所包围,这才通过通讯频道对飞行员喊道:“把尾舱门打开,我要进去。”
  “尾舱门?陈院士你在外面?你怎么飞上来的?”飞行员彻底惊了,他还是第一次开飞机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让他把舱门打开让外面的人进来。
  这可是飞机不是汽车!从来没有人说让飞机飞在天上的时候开个门让人进去。
  但反复确认之后,陈新仍旧坚持让他开门,飞行员也只能按照陈新的指令,打开了运9的尾舱门。
  作为一架运输机,运9的尾舱当然可以打开,并且是可以在飞行状态下打开,用于空投或者跳伞。
  可是即便是当初设计飞机的设计师脑洞再怎么大,恐怕也没有想过会有人能够通过打开的尾舱门在天上进入飞机。
  不过有着可以飞行的纳米装甲,陈新确实可以做到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通过打开的舱门进入飞机。
  尽管这看上去和电影里的镜头差不多,但是在运9的尾舱门打开的时候,陈新确实飞了进去,并且稳稳的落在了运9的机舱里。
  机舱里的几名机组人员看到一身纳米装甲的陈新,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谁也没有想到会有人在这种场合下进入飞机。
  看到陈新进入了飞机,机组人员赶忙把尾舱门重新关上了。
  在高空,开舱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机舱内外的压力差可是会造机舱内失压的。
  “这次试飞还有多少项目没有测试?”陈新打开了头盔的面罩,让构成头盔的纳米分子流了下来,露出脸来向机组人员询问着。
  这次试飞有着不少测试项目,这些机组人员就是负责做这些测试的。
  “有不少高空飞行的测试都没有做,飞机刚才只进入了平流层一段时间,时间不够。”一名机组人员翻阅了一下自己手里的记录板,向陈新汇报着。
  作为这次试飞的机组人员,起飞之前他们都见过陈新,自然认识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院士。
  陈新点了点头,对他们说道:“除了必须要飞到平流层的测试,其他测试就这么做吧,告诉飞行员就维持在对流层的高度进行飞行,不用升到平流层了。”
  “是,院士。”机组人员应了一声,却又对陈新问道:“需要告诉地面院士您上来了的事情吗?”
  “通报一声吧,让他们知道也好。”陈新点了点头,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