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无限诸天从红楼开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兄弟,不如我们共同干一杯,算是感谢卫兄弟让大家长了见识!”这时候,作为地主的贾琏更要出面。

    “好!”

    “来来来,端起来——”

    可惜,效果不佳。

    “多谢今日款待,兄弟有些不胜酒力,这就告辞了!”柳栋阴着脸一口闷了杯中酒,转身就不顾贾琏挽留离开宴会厅。

    “哈哈,卫兄弟爽快!”甚至没等柳栋走出大门,牛奔就起身拍了拍卫旭肩膀,再次端起酒杯,浑然不顾柳栋的面子。

    这气势很正常,看两人座次就知道,理国公柳芳与镇国公牛继宗同属于四王八公团体的核心力量,没冲突才奇怪。

    如今贾代化死了不久,贾敬还中了进士,虽然他现在已经只剩下出家一条路,但表面上还是没问题的,金陵贾氏仍处于巅峰状态,是八公的核心。

    紧接着就是柳芳与牛继宗,再下去才是八公其他人员,最后才轮到非核心人员乃至于忠勇伯府卫家这样的纯粹外围势力。

    至于四王,情况又有不同,大顺朝统一之后,至今其实也没有解除掉边患,因此不得不在边境驻扎重兵以防万一。

    这其中,白山黑水方向是后金残余,边境驻军六万,兵权在东平郡王穆家手中,因为是以防守为主,主要兵力是重步兵和弓弩手。

    现实中的大西北,疆省方向,这时的青海湖被称为“西海”,战场往往被称为“西海沿子”,这里的敌人是葛尔丹部。

    因为同样是防守为主,但这里地形较为开阔,因此在兵力的选择上是步骑兵混编,八万兵力在西宁郡王吴家手中。

    前文说过的茜香国方向驻军六万,因为南疆糟糕的地形,这些是精锐的山地步兵,兵权在南安郡王刘家手中。

    因为当年立国时与晋王李定国的冲突,大顺朝与茜香国不共戴天,因此这里采取的是攻势防御,双方时不时就会爆发冲突。

    现实中的大草原方向,敌人是鞑子残余,五万精锐铁骑在北静郡王水家的手里,这里也是攻势地位。

    这四大边军分别按照方向加个“镇”字的方式取名,也就是镇东军、镇西军、镇南军和镇北军四部。

    毫不客气的说,这四大郡王已经成了永正帝的心病,却又因为边疆防御问题,他就是想下手都不好办。

    因此,说是“四王八公”,其实八公确实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四王就真的不太好说了。

    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四王因为边患问题,手里始终牢牢把握着兵权,地位其实非常稳固。

    但八公却在持续败落,特别是义忠亲王谋反之后,永正帝几乎是全力打压京城勋贵,首当其冲的就是八大国公。

    这样一来,“四王”与“八公”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是无可跨越的天堑,关系自然日趋疏远。

    以今天的宴会为例,八公当前的承爵人来了三个,加上贾家的两个,算是大部分到了。

    卫旭所在宴会厅全都是团体内部的二代,八公各家来的全是下一代继承人,也就卫家特殊情况,派来的是卫旭。

    而且,在他到了之后,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询问卫若兰的去向,显然是他们心中有数,这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但四王却只是随意派了个家里子侄就算是糊弄过去了,而且来的人基本上不说话只喝酒,诚意真的可想而知。

    从原著结局看,当贾府这个八公领头人都被抄家的时候,来的竟然是北静王,这里面真的很有讲究了。

    再考虑到镇南军在与茜香国交战中大败,连南安郡王本人都被俘,以至于不得不骗了贾探春和亲,以便换回俘虏,所谓的“四王”之间,怕是早就龌龊满满。

    没什么意外的话,北静王应该是背离了四王八公阵营,南安郡王大概率是被出卖了,倒是东平郡王和西宁郡王,原著中没显出什么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都有些太遥远,根本不是这时候的卫旭能够考虑的。

    “牛大哥过誉了。”卫旭虽然不想和谁闹翻,但这个时候也没兴趣退缩,考虑到刚才的情况,他也只能跟上了。

    没什么意外的话,就凭刚刚他与柳栋的冲突,再加上牛奔的那句话,出了贾府,他恐怕就会被划到牛家阵营了。

    卫旭不想站队,但却没得选择,还好他并没有什么价值,估计牛奔也只是利用他下下柳栋的面子;柳家也不大可能为了这点事儿针对他。

    又是一阵你好我好之后,卫旭找了个借口出了宴会厅,发现后面就是个小花园,他就趁机找了个小亭子中坐下,算是换换空气。

    四处打量一番,卫旭轻轻一笑,这里应该是荣国府的后花园,也就是大观园建造时占用的那个花园。

    这样一来,刚刚的宴会大厅应该也在荣国府后院,刚刚他进来的时候,很是跟着引路的家丁走了一段。

    正四处游走观赏间,卫旭隐隐听到了抽泣声,他稍微愣了一下,因为刚刚那个是女声,主要是考虑过去是否合适。

    但在几分钟后,抽泣声仍然没有停止的情况下,他决定不再考虑,大踏步直奔声音地点。

    一个看起来满脸稚气的小女孩,穿着一身带着淡黄色柳叶花纹的红色女装,顶着两个喜庆的包包头,此时正背对着他,蹲在一片迎春花中不停抽泣,肩膀也时不时抖一下。

    “小妹妹,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哭?”看小姑娘的打扮,肯定不是府里丫鬟,偏偏露出的脖子有春癣的痕迹,卫旭有些庆幸刚才出门时为了对付料峭春寒顺便带上的披风。

    “啊——”感觉到批在身上的披风,以及陌生的男声,小姑娘吓得一下子叫了出来。

    “别哭了,有什么委屈吗?”卫旭安慰的一记摸头杀,让正处于哭泣状态的小姑娘稳定了不少。

    “婶婶。。。。。。婶婶只顾着堂姐,也不管我,我。。。。。我没吃饱。”小姑娘“哇”的一声又哭了出来。

    “嗯?”卫旭心中一动,看了看小姑娘已有磨白痕迹的女装,摸着她的脑袋心疼问道,“别哭,我给你找点吃的,你叫什么名字?”

    这么点儿的小孩子,若是在妇女小孩桌,偏偏没有大人帮忙的话,抢不到吃的并不奇怪,吃不饱就更正常了。

    “我——”小姑娘犹豫了一下,古代女子可不能随便告诉陌生男子自己的名字,“我叫史湘云。”

    卫旭知道自己猜对了。

    PS:作者菌知道,再不让金钗们出场,该有人口吐芬芳了。

 1。9 史家近况、勋贵困局

    第一章

    1。9 史家近况、勋贵困局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就是史湘云的判词,所谓“金陵四大家”史家、“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嫡传大小姐的判词。

    卫旭的记忆力随着玉佩的滋养大幅度提升,原以为她只是长大后,随着史家败落才逐渐困苦,想不到竟然是从小就如此。

    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下,却还能如原著那般豁达开朗,这样的心态真的是让人心疼。

    其实如果对比一下史家现在的状态,史湘云当前的情况并不算是太奇怪,因为大环境对整个勋贵势力就已经压力巨大。

    先说现在的史家。

    所谓的“四大家族”,其实势力仅限于金陵,原本是以荣宁二府贾家为核心,这才是他们站稳的根基。

    史家本是依附贾家,属于四王八公势力主力,但并非核心,也就比卫家这样的外围强点,别看一门两个侯爵,实际上是跟着贾家混来的。

    偏偏在义忠亲王之乱中,当时史家的家主、史湘云的父亲也是主力之一,失败后自囚家中,永正二年、也就是史湘云出生第二年病逝。

    之后,史家剩下的两位“侯爷”基本只会搞笑,连自家产业都搞不清,一门两侯,愣是越过越倒退,穷的成了京城勋贵的笑柄。

    这样的环境下,史湘云想要过好真的有些过于困难。

    再说勋贵集团大环境。

    义忠亲王之乱算是一次大洗牌,几乎是把京城所有的勋贵阶层席卷进去,当今皇帝永正帝却依靠文官势力翻盘了。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虽然大顺朝一直战乱不断,但总体只是边境地区如此,内陆早已歌舞升平近百年。

    这种状态下,看看贾府内部情况,其实勋贵团体基本都差不多,只是虎死不倒架,哪怕是太上皇时期依然占着大部分位置或资源。

    因为长期战事以及战争准备,军方自然是势力大涨,对应的就是文官阵营的长期边缘化。

    偏偏北伐失败,不仅仅是他自己扛不住失败的压力而被迫退位,军方、或者勋贵集团同样损失惨重。

    那些直接在北伐中阵亡的就不说了,哪怕是是依然手握大权的人员,也受到了整个文官阵营的集体攻击。

    当年太上皇之所以选择放弃太子义忠亲王,其实不光是为了“退位不退权”,也有朝堂方面的考虑,更是为了自家江山稳固。

    义忠亲王从小被作为太子培养,也是从小就以继承前几代帝王理念为己任,依靠的根基就是勋贵势力。

    他要是真的上位,毫无疑问会继续北伐,坚持依靠军方军队勋贵的理念,太上皇已经意识到,这很难行得通了。

    不是说真的实力不行、扫不平边患,而是长期以来的文官势力崛起,让他们与军方争权争资源日趋加剧。

    要是勋贵还像原本一样强势且有力,太上皇自然不会放弃他们;可偏偏勋贵自己败落的太厉害,普遍性的后继乏人,这就没法办了。

    别的不说,就说北伐后金残余势力失败,真以为就光是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多次中伏,敌人全都是在大顺军的必经之路上预先埋伏;多次补给延迟,偏偏信息就到了后金那里,人家“正好”趁机进攻。

    真有这么巧?

    呵呵!

    就是已经这么明显的情况下,皇室也好,勋贵集团也好,愣是没找出来哪里出了问题,这已经不是尴尬的问题了。

    基本上,这之后各方都意识到是文官势力搞的鬼,问题是没有找到证据,就连皇家的喉舌、犬牙锦衣军也没发现问题。

    显然是内部已经被渗透严重了。

    不仅仅是官员方面,皇家内部其实也不干净。

    义忠亲王自幼确定了太子地位,而且一直以来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可,是公认的帝位不二人选。

    问题是,他只是嫡长子,不是唯一的儿子,难道其他人就真的没想法?

    所以,其他有想法有能力的皇子也是各展神通,什么合纵连横分化拉拢,各种手段用的飞起,效果却不明显。

    勋贵阶层整体认准了义忠亲王,基本就没有外投的,个别几个也都是外围势力烧冷灶,价值实在不大。

    这时候,当时还是四皇子的永正帝,看准问题选择了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的文官以及读书人团体,这才在永和帝退位时笑到了最后。

    到了这个时候,勋贵们要是还没看出问题,那就真的是猪脑子了。

    因此,当义忠亲王选择发动“兵谏”的时候,整个勋贵阶层几乎是毫不迟疑的跟了上去,基本没剩下多少。

    理论上说,原本各方公认的太子发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