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美利坚财富之路-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两人以外,亚伯这边再没有适合当电影公司掌门人的人才了。
  正无奈时,
  大卫·琼斯向他提议,或许可以通过猎头公司找人。
  这是在己方这边没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了。
  亚伯同意了。
  随后大卫通过猎头公司,为亚伯准备了五个人选。
  在这五个人选里,亚伯一眼就挑中了罗伯特·艾格。
  这个刚上任没多久的迪士尼动画主席。
  主要是他记得,
  平行时空中,后来取代现任迪士尼总裁迈克尔·艾斯纳,成为新迪士尼总裁的就叫罗伯特·艾格。
  再结合这个罗伯特·艾格的经历。
  亚伯确认,就是这个罗伯特·艾格。
  把平行时空中的迪士尼,带到了好莱坞第一的地步。
  他马上让大卫·琼斯与对方联系,再让猎头公司出手。
  罗伯特·艾格原本是不想离开的,他在迪士尼都混了好几年。
  好不容易才当上高层管理,在迪士尼这边还有许多股东喜欢他。
  但奈何亚伯有钞能力。
  亚伯给他开出了,远比他此时担任迪士尼动画主席的薪酬,都要丰厚两倍的年薪。
  还有比他在迪士尼更优质的福利。
  还有他在迪士尼短期之内,不可能拿到的股权分红。
  米高梅这边都可以给出。
  并且亚伯还承诺,
  米高梅最缺乏的资金,接下来将不会再缺乏。
  再加上在这之前,亚伯已经大手一挥。
  拿下了詹姆斯·卡梅隆最新的超级大制作。
  五亿美元的预算说给就给。
  不管是好莱坞还是美国娱乐业,从来没有一个老板大方到这种程度。
  虽然亚伯这种行为,被那些娱乐巨头们私底下嘲讽为“人傻钱多”。
  可这种人傻钱多的老板。
  不正是罗伯特·艾格他们这些职业经理人,最喜欢的类型吗?
  工资可以马上翻倍,福利又好,未来还有分红权。
  老板在资金和预算这方面,又慷慨大方。
  罗伯特·艾格犹豫了一个星期,最终决定辞职。
  辞职之后,他马上来到亚伯身边,接任米高梅电影的首席执行官。
  艾历克斯·叶梅尼杰被光速炒鱿鱼在前。
  罗伯特·艾格上任米高梅新CEO的过程无波无澜。
  等罗伯特·艾格坐在公司总裁的位置上后。
  亚伯又开始了新的任命。
  在CEO之外。
  CFO和CHO,
  也就是首席财务官与首席人事官,也同样被换人了。
  这两个职位,
  亚伯直接把史密斯资本里的两个优秀员工,给提拔空降了过来。
  接着则是漫威娱乐原来的总经理,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之一。
  漫威娱乐旗下漫威影业原总经理,被任命为米高梅电影影视部副总监。
  几个漫威原高层,彻底融入米高梅电影。
  小猫两三只的漫威,正式成为米高梅电影旗下的子公司。
  一系列的新任命,新人事。
  原来的米高梅高层,自然就有人必须挪位置。
  有的直接被辞退,有的换了工作,有的降职。
  配合先前让艾历克斯·叶梅尼杰,对公司中下层动的刀子。
  可以说一时之间,整个米高梅电影上下顿时一新。
  而当这一切人事任命工作完成之后,亚伯让新CEO罗伯特·艾格再次发表讲话。
  罗伯特·艾格也不啰嗦,他早有准备。
  这位在平行时空中,在2015年以后。
  多次被评为好莱坞最有权利一百人第一名的精英经理人,开口就让许多米高梅高层们耳目一新。
  罗伯特·艾格说:
  “……我们需要把大部分时间和资金投入到创造高质量的品牌内容上。”
  “……我们需要最大程度地拥抱技术,利用技术创造更高质量的产品,然后通过更先进、更准确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
  “……我们必须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
  “……”
  在罗伯特·艾格讲话完毕以后,亚伯出来做结束发言。
  “我和罗伯特·艾格不同。我信任他,把公司都交给了他。”
  “而我能做的,就是为他,为米高梅提供支持。”
  “在这里我宣布,稍后我会向米高梅,再次注资五亿美元!”
  “那么,就这样吧。会议到此为止,请大家努力工作吧。”
  到这个时候,会议室里。
  第一次响起真心实意的掌声。
  五亿美元资金……
  好莱坞八大的母公司们,没一个有这么大方过!
  可是亚伯有。
  前面已经注资五亿美元,用于投资卡梅隆新片和电影拍摄新技术开发。
  现在又注资五亿美元,两次注资,超过十亿美元。
  这么慷慨大方,又雄厚多金的老板。
  别说之前的米高梅了。
  整个好莱坞或者说整个美国娱乐圈,都再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样一个“人傻钱多”的老板,又有哪个打工人不喜欢呢?
  会议结束,
  罗伯特·艾格马不停蹄开始工作。
  他领着高层们,去另外的地方,再进行一次小型会议。
  那才是今天米高梅的正菜,会确定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米高梅的工作。
  比如拍摄哪部电影,什么电视剧,和哪家公司合作之类的。
  亚伯这边,他没有离开。
  人都走光了以后,大卫·琼斯走了进来。
  “BOSS。《纽约观察家》的记者在外面候命呢。”
  “哦?”亚伯愣了愣,随即想起来有这件事。
  那就是他打算让《纽约观察家》周刊,对自己进行一次专访。
  同时这也是他头重生以来,头一次正式的,接受媒体的采访。
  事实上在这之前,包括并且不限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等美国最大的几家报纸,都对他发起过采访邀请。
  《福布斯》、《财富》、《时代周刊》这些时事性、财经类周刊、月刊,同样对他发出了采访邀请。
  连《Vogue》这种时尚杂志,都有类似的邀请。
  基本可以说,由于史密斯风暴的存在。
  近半个月以来。
  美国所有出名的不出名的报纸、杂志、电视台。
  都对他发出了采访的邀请。
  但这些邀请,都被他婉拒了。
  开玩笑,他是有自己的杂志与报纸的。
  这种第一次,
  不留给自己的杂志和报纸,用于加强这些杂志与报纸的知名度。
  难道要便宜其他竞争者吗?
  《美国太阳报》接了他一波热度,再加上奖金的诱惑。
  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出了名气,把日销量提高到了单日80-90万份。
  哪怕这些销量里,可能有一半的人买来不看,只是为了凑热闹拿奖金。
  但这也够成功了,没看到市面是上已经出现了模仿者了嘛?
  有人模仿《美国太阳报》的报纸奖金,搞出了类似的东西。
  奖金更是高达一个月一千万美元,比《美国太阳报》多了十倍。
  只不过对方没有亚伯的热度,加上模仿者数量不少,热度被抢走了很多。
  目前并没什么太大的动静。
  不像美国太阳报,因为亚伯是老板。
  大家对他的人设非常友善,又想看他的报纸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
  这才会热度这么高,把销量提的这么高。
  报纸奖金,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玩意。
  没有他这种热度,单纯搞这种营销。要是有用的话,早就有聪明的资本家用了。
  不用等到亚伯发明。
  要先有亚伯这种热度,再进行这种营销,才会有《美国太阳报》这种热度。
  《美国太阳报》起来了
  亚伯当然也不能厚此薄彼。
  《纽约观察家》早就嗷嗷待哺,就差整个编辑部一起过来跪求老板了。
  只是亚伯之前觉得时机不合适,所以一直都没有同意。
  这次他觉得时机合适了,开始松口。
  早就派着最精锐的记者团队。
  一直候在老板身边的《纽约观察家》,自然屁颠颠跑过来了。
  “那就在这里采访吧。”亚伯开口道:
  “也不用换其他地方了。待会儿拍封面照,还可以顺便把后面米高梅的logo拍进去,再增加一点热度。”
  大卫·琼斯点头:“好的,我这就让他们进来。”


第一百三十九章:你有没有女朋友?
  《纽约观察家》这份周刊的创始人,是亚瑟·卡特这个纽约地产商。
  亚瑟创办并且经营这份杂志。
  起初,主要是为了他的地产公司做推广宣传。
  这份杂志一开始,主要也是关注的纽约与附近的地产业。
  后来亚瑟·卡特发现这报纸卖的还不错,关键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促进自己地产公司的销售。
  他就开始认真经营了。
  只是他实力不足,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
  发展了二十来年,《纽约观察家》一直也就局限在纽约与附近的新泽西。
  在其他地方,它并没什么名气。
  每一期的销量,普遍也就3-5万份左右。
  1995年以后,
  随着互联网崛起,加上老的总编离职。
  《纽约观察家》甚至开始走起下坡路,销量下跌,广告费下跌。
  以前还能维持日常平衡,甚至多少赚点钱。
  在那之后,开始每年亏钱。
  要不是持有它,
  对自己的地产公司有帮助的话,亚瑟·卡特早就卖掉它了。
  进入2000年以后。
  这份周刊每个月的亏损越来越严重。
  以至于亚瑟·卡特都有点忍不了了。
  他开始放出风声,说要卖掉这份周刊。
  平行时空中,
  他卖了好几年都卖不掉,一直到2006年才卖掉。
  到那个时候,这份周刊的销量,每期只剩下两万多了。
  在这个时空,
  由于当时亚伯想要有自己的报纸,能够与可能出现的舆论进行打擂台的原因。
  他让大卫·梅隆,
  帮自己收购几份纽约有影响力的报纸。
  纽约太阳报与纽约观察家,就这样成为了亚伯的囊中之物。
  成为这两家报纸的老板以后,亚伯结合自己穿越者的经验。
  对这两份报纸,都作出了改革。
  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根本没天赋。
  他要求两份报纸做出的改革,反响并不大。
  纽约观察家还好,因为连续一个月,每期都搞了一个名人专访。
  又因为亚伯的原因,请的名人都是纽约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多少还是促进了纽约观察家销量的。
  让它之前每期平均四万份左右的销量,增加到六到七万份左右。
  这个增长量,实际上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周刊杂志中的大佬,《时代周刊》每期的销量,目前大概也就在十五万份左右。
  《纽约观察家》要是每期都能够维持这个销量,那它会成为全美国日销量前二十的周刊之一。
  而那个时候,已经改名的《美国太阳报》,日销量就10万份左右。
  看起来比《纽约观察家》,可人家《纽约观察家》是周刊,一个星期一期。
  《美国太阳报》是日报,每天一期。
  在定价上,一份《纽约观察家》,差不多可以购买五份《美国太阳报》了。
  也就是说,在史密斯风暴出现之前。
  亚伯对自己买下的这两份报纸的改革,也就《纽约观察家》收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