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非正常音乐家-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一个烟斗】
而《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中,人物的脸,如同《人类之子》般被遮挡。
但这一次遮挡脸部的从青苹果换成了鸽子。
给人一种荒诞的感觉。
这,是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利特!
“请你记得,
他是个画家不是什么调酒。”
玛格利特琢磨了一辈子,终于知道了自己灵魂的形象。
是的。
这荒诞的画作,是他的自画像。
而就算不懂李少杰的梗。
在这一刻,不少观众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这似乎是在致敬一些画家?
但歌曲的流畅度却非常的连贯。
很快,flow便开始变化。
细腻的和声令层次感微微抬升。
“达利翘胡是谁给他的思索。”
“思索~”
随着歌曲的进行。
舞台之上的特效也随之变换。
李少杰侧过身。
而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虚幻的投影。
那是一个翘胡子的男人,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弯了汤匙借你灵感不用还我。”
“还我~”
微笑中,两人仿佛是在进行跨越时空,跨越物质的交流。
达利手中那代表性的汤匙轻巧掉落在地上,炸成光点。
旋即又缓缓上升,变成了时钟,滴滴答答,定格在1920年的某天。
“融化的是墙上时钟还是乳酪。”
旋即,时钟仿佛像是奶酪一般融化,瘫在一边。
随后逐渐变成了一张达利最伟大的作品。
《记忆的永恒》
“龙虾电话那头你都不回我。”
“不回我~”
此时,观众的感官,两极分化无比的严重。
震惊的人已然疯狂的发起了弹幕,想要表达内心的卧槽。
歌词之中,蕴含的意境,理念。
这种艺术家之间的碰撞,理解。
已然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
那玛格利特荒诞的人类之子,达利记忆的永恒与龙虾电话的对比。
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讽刺感。
——人们似乎往往总是不能接受艺术家的超前,直到艺术家彻底死去。
但……
更多的人,还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懂这在讲什么。
“浪荡是世俗画作里最自由不拘的水墨。”
而这时。
舞台之上,蓦然又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黑白投影。
那是一生追求精神自由,有自己独特追求,却死状凄惨的画家。
常玉。
他在巴黎拉着小提琴,在咖啡馆里看红楼梦。
用最自由不羁的水墨勾画着浪荡的世俗。
“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
宇宙大腿,这是常玉的知音,徐志摩的称赞。
常玉和徐悲鸿是同学好友,但却在理念上完全不同。
“飘洋过海的乡愁种在一无所有的温柔。”
那时候,人们都认为,东西方艺术水火不容。
只有他,试图用毛笔,以西洋的画法画下《青花盆与橘》。
直到他变得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也未曾抛弃内心的艺术坚持。
“寂寞的枝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
特效中的常玉,手捧着一张画。
那是名作《聚瑞盈香》。
仿佛想要送给李少杰。
但却跨越时空。
眼神多了一些落寞。
常玉,被誉为中国的梵高,东方的马谛斯。
前三十年家境殷实,后半生凄惨无比。
寥寥几句话,写出了常玉的一生,写出了常玉的艺术。
台下的观众很兴奋,被特效吸引的欢呼鼓掌。
但他们没看见,李少杰的神色却带有一点感慨与追忆,有些严肃,表情并不如特效那般绚烂。
因为,常玉即使后半生凄惨的穷困潦倒,也不曾卖画为生。
他更愿意将画作免费送给那些真正懂得他艺术,懂得他内心的人。
只是……他越来越孤独。
懂他的人,来的晚了一点。
隔空对视,常玉的微笑渐渐消失。
“小船静静往返……”
走到舞台的边缘,李少杰换了一个麦克风。
麦克风树立在舞台上。
看上去很是陈旧。
用这陈旧的老式麦克风,轻轻的唱着副歌。
之前出现的各个名家作品,消散成了光点。
背景轻轻变换。
“马谛斯的海岸。”
坐在床边,窗户展开。
背景仿佛变成了那只属于马谛斯的蔚蓝海岸。
马谛斯,野兽派的创始人。
“星空下的夜晚……”
舞台的棚顶,渲染出了水墨。
颜色不断的氤氲。
展示在天空的。
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星月夜》。
“交给梵高点燃。”
画作,来到现实景色中。
变得如此令人沉醉。
但这样的美只是短暂的。
唰!!
线条诡异的扭曲起来。
美好的星月夜,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
旋转,躁动,卷曲。
所有的美好全部消失。
仿佛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与疯狂的幻觉世界。
“梦美的太短暂……”
一个惊恐捂脸惊叫的,由线条构成的人不断的扭曲着。
给人一种诡异与不适的感觉。
这是表现主义画家,现代主义画家的先驱,蒙克,和他的作品。
《呐喊》!
那仿佛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扭曲。
“孟克桥上呐喊。”
不安的线条,被李少杰轻轻挥手抹去。
舞台再一次变成舞台。
只有正在拉着小提琴伴奏的金教授,以及正在不远处弹着吉他和弦的陈教授。
一左一右。
周围黑暗,只有一道聚光灯。
仿佛凝聚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两人的演奏,却契合着音乐,仿佛在说……艺术家的内心,是相通的。
李少杰唱出最后一句。
“这世上的热闹……”
“出自孤单……”
不知为什么。
这么一段唱完后,一些看明白了李少杰表达的梗的人。
了解歌曲中这些人经历的人。
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首歌,似乎就是这些艺术家们,内心的孤独本身。
但就仿佛是这些被世俗小人的无知所蒙尘的伟大作品,终于能被后人珍重的收藏起来一般。
也正如这些艺术家,成为无数人偶像一般。
那种被承认的感觉,迟来以后,是如此的遗憾,但也如此令人泪目。
或许就如躁狂的梵高一生不被承认,但后来,有人这么评价道。
【或许这辈子拼尽全力也成为不了像他那么伟大的人,但我庆幸,我可以对他百年前的悲伤抑郁、热忱偏执有些许的感同身受,我们看见了一样的绚烂璀璨的星空与永存的日落。】
读懂了内容的观众,想起了《神秘博士》中,梵高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的一幕。
一生被人欺辱,重度抑郁,被苦难所折磨的梵高。
听着馆长的评价。
看着自己换不来一瓶酒,却满是自己遭受苦难而诞生的作品,正在被后人追捧,绽放在展厅中,被世人认可,欣赏,梵高通红的眼眶忍不住热泪满盈。
【对我来说,梵高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无疑,是史上最伟大的,最受欢迎的作家,他驾驭色彩的能力举世无双,他将他饱受折磨的一生中所承受的痛苦,升华为最引人入胜的美。】
【热情与痛苦,描绘这世界的壮观,动人,与欢欣,他的成就前无古人,或许也后无来者,在我心中,那游荡在普罗旺斯田野上的怪人,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类之一。】
仿佛回到了那个满是向日葵的普罗旺斯庄园。
仿佛看到了星空璀璨的线条与波澜。
而前面提到的人,又哪一个不是“梵高”呢?
那个时代,无人理解。
他们经历着黑暗,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
但他们,却成为了最伟大的艺术家,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
有些观众已经懂了。
何为伟大的作品。
而这首歌,为什么叫《伟大的作品》。
李少杰想表达的,从来不是告诉别人,“劳资的作品就是最伟大的作品”,而是告诉人们,这些艺术家们,从内心的坚持与信念中,从孤独与抨击中,绽放出来的所谓艺术。
……才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如果他们没有追求,他们屈服于物质,那么人类将永远不会拥有这些作品。
永远不会拥有真正崇高的艺术。
或许,这才是“这世上的热闹,源自孤单”的来源吧!
观众们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鼻尖的酸涩或许是感动,但更多的或许是别的。
因为……1920,没有梵高,梵高去世于1890年……
……
陈教授在黑暗的舞台上轻轻solo着吉他。
而舞台最中间,那复古钢琴旁,走来了一个身影。
是孙一辰。
但此时孙一辰的打扮,却仿佛是来自于1920年的钢琴家。
孙一辰坐在钢琴上,轻轻的演奏了一小段流畅的乐句。
李少杰仿佛像是被吸引了一般,好奇的走了过去。
两人眼神对视后,孙一辰给李少杰让出了半个钢琴凳。
而李少杰也微笑着弹奏出另一段乐句。
仿佛是在用音乐交流着,一问一答。
孙一辰眼中满是惊喜,迫不及待的接着李少杰的乐句再次弹奏!
而李少杰也再次用钢琴回应了孙一辰!
很快!
两个“相遇知音”的音乐家,就在这一架钢琴上,展开了疯狂的四手联弹。
华丽的音符构建成的华彩不断的倾泻而下。
仿佛要将前面那隐约的意难平……全部抒发完毕一般!!
波涛的琴声,令人的内心不断的翻涌,那种“遇知音”的激动感,即使不懂背景的观众,也能感受出来。
或许没人注意到。
李少杰此时的表情,才像是如释重负一般。
舒畅的笑了。
站起身。
音乐再一次扬起。
“花园流淌的阳光,
空气摇晃着花香。”
唰!
舞台之上,仿佛变得春暖花开,来到了充满阳光的花园。
脚下开着睡莲,日出变得璀璨。
“我请莫奈帮个忙,
能不能来张自画像。”
舞台之上的光与影,仿佛便是印象派大师莫奈所绘制的一般令人目眩神迷。
看不到轮廓与线条,但能看到光与影的纠缠。
站在李少杰面前的莫奈,背过手去。
似乎在说什么。
“大师眺望着远方,
研究色彩的形状。”
李少杰的歌声,却令人明白了此时的场景。
这或许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在追寻的问题。
也是影响了艺术的最大问题,源自于弗洛伊德的自我认知理论。
【我】,到底是什么?
“突然回头要我说说
我对我自己的印象……”
此时的声线,似乎还带一点迷茫。
李少杰眼神,也似乎非常的柔和。
但仅仅是这么一瞬间,李少杰的眼神,气势,便刹那间变得坚定起来!!
那仿佛是足以凿穿一切的气势。
那仿佛是可以走向未来的姿态!
李少杰内心的认知,内心的信念,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坚定!!
“世代的狂!
音乐的王!
万物臣服在我乐章!!”
热血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