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白手当家-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线距离不到五里,实际走路十里不到,步行一个半小时就够了。

    白手兴奋,闹钟调到凌晨三点,起得很早。

    出门得有准备,剥棕榈更得精心准备。

    白手带了一百五十块钱,还是有整的有零的。

    四个人,一人一根竹扁担,两根长两根短的麻绳,一把小刀,一个布袋,布袋里装六个饭团。

    白当根据大哥的吩咐,还带了手电筒和一壶水,壶是军用的旧水壶,小叔白振阳送的。

    除了白手,白当与陈三宝和陆水龙都没有早出门的经历。

    白手倒是经常早起,可他去的是温桥街,去乌龙岙的路,他只在白天走过一回。

    天太黑,雾很浓,全靠手电筒,但也只是照到几米远。

    四人汇齐,走过村西头那座石桥,拐弯向右,踏上去乌龙岙的道路。

    全是田野中的机耕路,过了四座小桥和六个渡口,终于上了一条沿着山脚的小路。

    只是山脚边,雾气更浓,不用手电筒时,简直伸手不见五指。

    白手道:“大家坐下歇歇,顺便吃早饭。”

    早饭是两个饭团,乡下人出早门,又不是去赶集,必须自己带饭。

    四个人早饿了,两个饭团三分钟足够。

    白当拿下水壶,自己猛喝几口,再交给大哥,等四人都喝过,水壶里的水已所剩无几。

    “大哥,没水了。”白当喊道。

    “没事,等进了乌龙岙,那里的山水多得是,比起咱们的河水,又干净又好喝。”

    陈三宝问道:“手哥,这里离乌龙岙还有多远”

    白手想了想,“大概还有一里地吧。你们都记住,路边竖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边是个三岔路口,继续往前是通往温桥街,那条向右的路,就通向乌龙岙。沿三岔路口往右走半里左右,有一座小石桥,过了小石桥就是乌龙岙的地界。”

    陆水龙道:“手哥,咱走吧。”

    四人起身走路。

    果然,一块巨石矗立路边,还有一个三岔路口

    四人拐弯向右,沿路前往。

    一座小石桥,在浓雾里若隐若现。

    白当抢前上了石桥,不料石桥的桥板浸了雾水,很是滑溜,白当差点摔倒。

    人没事,手电筒摔在了地上。

    四人好一通寻找,手电筒找到了,可手电筒也不亮了。

    白手道:“没事,前面都是直道,能走拖拉机的,一直通到乌龙街。等到了乌龙街,天也应该亮了。”

    白手带头,上桥下桥,径直前行。

    不料,刚走几步,左脚踩空,右脚不稳,整个人朝前摔去。

    扑通一声,白手掉入了稻田里。

    后面的仨个,陆水龙和白当接二连三,也掉入稻田,还正好砸在白手身上。

    陈三宝走在最后,比较幸运,脚底一滑,坐在稻田边,两只脚却都滑入了稻田里。

    白手三人赶紧起身上来。

    白手发懵,下桥前行,一条直道,没有记错啊。

    陆水龙道:“手哥,你再想想,是不是你记错了。”

    白手道:“不会错,不会错。”

    陈三宝出了个主意,“手哥,咱拿扁担探路,像瞎子那样。”

    好主意,就这漆黑的天,好人跟瞎子没啥区别。

    白手和陈三宝在前,拿着扁担探路。

    可是,往左往右都有路,就是中间没路。

    白手判断,乌龙岙人把路给改了。

    陈三宝问:“手哥,咱该往哪边走”

    “你们说呢”白手也吃不准了。

    白当道:“往右走,不行再往左走。”

    陈三宝先走,用扁担探路。

    走着走着,白手觉得不对头,因为路越走越陡,这是往山上走。

    “等等。”白手叫道:“这路不对。去乌龙岙没有山路。”

    四人停了下来。

    白当拿扁担往路的两边探了探,两边都比路面高,“大哥,这是条山路,是沿着山挖出来的。”

    陆水龙道:“往回走,往回走。”

    好不容易,四人共跌了七跤,总算摸回到石桥边。

    白手反而乐了,“稀奇天天有,今天特别多,他娘的,邪了门了。”

    陆水龙道:“手哥,咱往左边的路走,我走前面。”

    “好,你小心点。”

    陆水龙也是拿着扁担探路。

    好在稻田和路区别明显,拿扁担敲着稻田里的水,不至于走偏了。

    走着走着,陆水龙慢了下来,“手哥,不对啊,怎么右边老是稻田呢”

    白手道:“我来走前面。”

    可是,白手走了一阵,也是用扁担敲稻田里的水,这稻田好长,老是敲不到实地。

    这样足足走了十几分钟。

    白当突然喊道:“大哥,咱走回到石桥边了。”

    白手停下,来到二弟身边,拿扁担敲地,果然敲到石板,往两边敲,又敲到了石桥的桥栏。

    走了这么久,又回到了。

    四个人都累了,坐在桥板上喘息,身上出汗,连跌入稻田沾上的泥水都快掉光了。

    忽然,一股凉风吹来,让四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不知不觉,陈三宝与陆水龙和白当三人,紧紧的靠到白手身边。

    白手好生奇怪,“你们仨靠得这么紧干什么”

    陈三宝的声音有点变样,“手,手哥,我,我觉得有名堂。”

    白手有点明白过来了,“什么名堂”

    陆水龙小声道:“是不是,是不是老人们说的鬼打墙啊”

    白手呵呵的乐了。

    白当也凑在大哥耳边道:“大哥,听老人说,撒尿能破鬼打墙。”

    “呵呵那你们仨起来撒尿。”

    仨人抖抖擞擞的不敢起身。

    白手一边骂,一边把仨人拽起来,“谁不撒尿,我把谁扔稻田里去。”

    仨人只好起身,冲着黑暗撒尿。

    可天反而更黑了。

    白手笑道:“年纪轻轻的,信什么牛鬼蛇神。都他娘的给我记住,这世上没有鬼,是你们仨小子心里有鬼。”

    仨人好久没有吭声。

    “你们仨说说,咱们怎么办”

    仨人一致要求扭头回去。

    白手不同意,“不行,咱得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咱们就坐在这里,等到天亮,看个究竟。”

    天终于亮了。

    四个人看到眼前的景象,明白了怎么回事,个个都笑得前仰后合。

 第0085章 剥棕榈

    原来,眼前的这块稻田是个圆形,面积约有八亩左右。

    以前是中间一条路,把圆形稻田一分为二。

    现在是中间没路,圆形稻田变成完整的一块,路开在了圆形稻田的周围。

    那条上山的路,以前没有,是为了修路而临时开辟的。

    四个人走夜路,顺时针而行,稻田总在路的右边。老拿扁担敲稻田水,依靠这个判断方向,自然而然的变成了绕圈子。

    弄清原因,轻松万分。

    但这时候进乌龙岙剥棕榈,时间已经不对,白手带着仨人打道回府。

    路上,白手怕这事传出去成为笑话,嘱咐仨人,就说白当路上拉肚子,想决定今天回来,明天再去。

    白当问道:“大哥,为什么说我啊”

    白手笑道:“我不能背锅,三宝和水龙也不好背锅,当然就只有你来背锅喽。”

    大家又是一阵欢笑。

    气可鼓,不可泄,白手决定第二天再闯乌龙岙。

    这回接受了教训,白手修好手电筒,派二弟去陈童街买了几节新电池。自己还去找老队长,借了一个手电筒,两个手电筒就是双保险。

    还是凌晨三点出发。

    乌龙岙是个老地名,但很多人说不好听,现在改叫龙岙公社。

    可当地人改不过来,乌龙岙还叫乌龙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乌龙岙是一条长达七八公里的山岙,弯弯曲曲的,横亘在温林县的整个山区。

    这里没有一亩水田,只有一条绵延山岙的溪坑,溪坑冬天无水,春夏秋三季流水淙淙,夏天有时还会暴发洪水。

    溪坑的一边是大山,另一边是山坡,山坡上除了民居,就是一垄一垄的耕地。

    龙岙公社一万余人口,却只有一个上千人口的乌龙街,也叫龙岙街,是全公社的经济中心。

    其余的村庄,散散落落,或家,或十来家,甚至一家成一村。

    四人快步赶路,进乌龙街而不入,直奔岙底而去。

    剥棕榈也就是收购棕榈,就得从最里面开始。

    从白村到乌龙岙的岙底,整整二十六里路,四个人走了约四个小时。

    天已大亮,只是山高岙深,太阳还没上山。

    四个人坐在溪坑边喝水,水壶也装得满满的。

    入岙前已吃了两个饭团,每人的布袋里都还有四个饭团,中午两个,下午两个,现在还不能吃。

    都还是孩子,不懂怎样与人打交道,更不懂做生意。

    除了白手。

    白手在前,其他仨个在后,朝山坡上的一户人家走去。

    独门独户,屋前屋后都有棕榈树,至少十棵以上。

    院子里有人,正在吃早饭。

    但白手不急着叩门。

    白手装得很内行的样子,踱到门前的几棵棕榈树下,仰着脖子看了起来。

    白手确认,这些棕榈树早该剥了,大概主人不急着用钱,或想卖个好价钱,这才留在树上。

    “干什么的”

    院子里走出一个男人,手里捧着半碗稀饭。约三十岁,面相较善,看外貌看皮肤,不像是下地的农民或上山的山民。

    “这位大哥,我们是剥棕榈的。”

    “大哥”男人笑了。

    白手道:“大哥,对不起啊。你看着这么年轻,跟我大哥差不多,我就顺口叫了。”

    “你大哥多大”男人好奇的问。

    “我大哥二十二。”

    “哈哈”男人冲着院门笑道:“老婆,今天稀罕,太稀罕了。”

    院子里出来一个女人,同样手捧饭碗,同样约三十上下的年龄。

    白手看得仔细,论打扮论气质,这个女人不是农妇。

    白手心里有数了,冲着女人甜甜的叫道:“大姐好,我是剥棕榈的。”

    女人也笑了,“哧哧,叫我大姐你才多大啊”

    还别说,白手脸皮真厚,腆着脸,很快就与人家两口子混得像老熟人似的。

    男人把碗递给女人,自己索性蹲在院子门口,笑道:“小同志,看你们这个样子,看你们的年龄,以前没干过这行吧”

    白手实话实说,“第二次出门,第一次上门。”

    这话更引起了人家两口子的兴趣,“这是什么说法”

    白手绘声绘色,添油加醋,把昨天早上的遭遇说了一遍。

    人家两口子笑得不行不行的。

    白手趁机道:“大哥,大姐,我一看你们就是好人,知书达礼的大好人,就让我们四个开开张吧。”

    男人笑道:“好吧,我就一个条件。你说我们是好人,那你再说说,我们是干什么的。只要你说对了,我家的棕榈你尽管剥。”

    女人也道:“还有我婆家的和我娘家的棕榈树,你都可以去剥。”

    白手想了想。

    这俩口子肯定不务农,是吃商品粮的。院子里有辆自行车,这年头能买得起自行车,基本上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