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白手当家-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人招了九个,却都是生手,好不容易才从个体户那里挖了一个熟练工,才把生产程序搞明白。

    沈振富主内,高东阳主外,分工倒是明确。二人各投资五千块,资金也算充裕。人手不够,二人把家里人都调过来,加上工人也有十几个。

    他们也学白手,自己收购皮箱壳,集中精力直接做皮箱。试产好几天,勉强生产了第一批皮箱。

    不过,二人犯了一个大错误。

    二人认为,泡沫皮皮箱虽然利润低,但成本也低,生产简单,就一下子做了一百二十多只。

    可他们马上发现,按现在的销售价格,利润几乎为零。

    原来,个体户做泡沫皮皮箱,是自己和家人做,赚的是辛苦钱,而且精打细算。

    而他们是雇人生产,要付工资,浪费也大。

    两相比较,结果一目了然。

    双强皮箱厂的仓库里,不得不积压一批泡沫皮箱厂。

    与双强皮箱厂相比,两合皮箱厂更惨。

 第0308章 对手情况不太妙

    两合皮箱厂的老板是童运来和白振奇,两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外行。

    一个是司机,初中只读了一年。一个是挖煤的,才小学毕业。

    对商品经济的浪潮和奥秘,二人一窍不通,最起码的体会都没有。

    资金倒是有一些,二人买断工龄时,各得了两三千块。父辈都是退休职工,也各支持了一二千块。

    他们请了一个师傅,可实际是个半吊子。招聘了六个工人,来自周边各村。请了五六个亲戚,加上两家人,合起来也有十几个人。

    二人的想法,是盯着白手,白手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

    白手收购皮箱壳,自己不生产,他们照着做。

    白手已不再生产泡沫皮皮箱,他们也不做泡沫皮皮箱,直接生产仿真皮皮箱。

    白手不赊帐,采购和销售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们也是这样,都用现金交易。

    可有一点,他们学不来,兄弟皮箱厂和双强皮箱厂也做不到。

    就是对工人的奖金制度。

    白手的皮箱厂,工人不仅有工资,每月还有奖金,这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关键。

    童运来和白振奇是从单位里出来的,每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四五十块,加上各种福利,也不过才每月五六十块。

    可在民营企业,一个月才五六十块的收入,就不会有人给你干活。

    单位上班,一天也就八个小时,民营企业上班,一天最少也要十个小时,一般还都是十二个小时以上。

    上班时间长,相应的工资就高,你一天只上班八个小时,工人非跑光不可。

    在白手的皮箱厂,仅固定工资,就达到人均每月六十块以上。加上加班工资、各种补贴和奖金,每月人均最低收入,都在一百块以上,最低的有八十块,最高的能达到一百五十块。

    童运来和白振奇根本不知道这种情况。

    两合皮箱厂开始做了一百多只仿真皮皮箱,结果有四分之一以上是次品。

    童运来和白振奇有点傻眼。

    他们悲哀的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次品与次品也是有区别的。

    白手的质量检测,严格得不能再严格,他最大的窍门,是把次品挡在门外。

    收购皮箱壳时,白手的“检测系统”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即使出现次品,也不是废品,修修补补,次品还能成为正品。

    可童运来和白振奇不懂,为了讨好那些出售皮箱壳的个体户,他们的质量检查形同虚设。

    皮箱壳牢度不够,尺寸不对,做出来的皮箱根本就是废品,修补的机会都没有。

    三个对手举步维艰,惨淡经营,白手高兴。

    白手一高兴,总要在院子里的石桌边喝酒。

    还是老习惯,晚饭时分,全家人都在堂屋吃饭,唯独白手一人,蹲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手猪头肉,一手端酒杯。

    正喝得高兴时,童国君和童九春二人联袂而来。

    白手一边赶紧招呼,一边从石桌上跳到石凳上。

    一个开拖拉机,搞陆路运输,一个开机动船,搞水路运输,白手都不敢怠慢。

    “九春叔,国君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起喝几杯。”

    童国君忙道:“我们吃过了,也喝过了,你自个喝着吧。”

    说着,二人坐下,接过白手递来的香烟,自己点火吸起来。

    有事要说,白手一眼就看出来了。

    “九春叔,国君哥,你俩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童国君和童九春互相看了一眼。

    童九春呶呶嘴,示意童国君开口。

    犹豫了一下,童国君道:“手,有件事我们很为难,想问问你。”

    白手笑了,“呵呵,什么事这么难以启口,国君哥,你说。”

    “是这样的,不是新办了三个皮箱厂么,他们也常来找我们,让我们帮他们运货。”

    白手笑道:“这很正常啊。国君哥,九春叔,你们的拖拉机和机动船,我并没有承包。这就是说,你们可以给任何人运货,这根本用不着跟我说啊。”

    “可是,可是……他们向我们打听你的进货渠道,还有销售渠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

    白手道:“好办,告诉他们。”

    童九春道:“可他们打听得很详细,连价格和折扣都要问。不过,我们没有告诉他们。”

    “告诉他们,九春叔。”

    童九春哦了一声,“这也可以说?”

    “没什么不可以说的。九春叔,国君哥,你们记住了,不管谁问,你们都可以说,毫无保留的说。”

    童国君问道:“手,这会不会影响你的生意吗?”

    “呵呵,不影响。再说了,就是你们不说,别人也会说的。这些都不是秘密,没什么好隐瞒的。”

    童国君和童九春二人,每天赚的钱,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来自白手,他们不会出卖白手。

    相反,白手对他们好,他们的心更会向着白手。

    随着皮箱制造业的兴起,白村已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行业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

    商业、服务业、运输业、餐饮业,等等,都在蓬勃发展。

    外来人口已经多达三百五十余人。

    省报上刊登了一篇通讯报道,宣传小小的白村,年产木质皮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二的五。

    报纸上还说,仅仅一个白村,就有企业十家、个体户八十家、专业户一百零五家。

    报纸上更是言之凿凿,全村从事皮箱制造业的人口多达上千。

    白手订报也看报,还学会了从报上找信息,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昨天的省报,到达白手的手里,已经是今天下午。

    白村坐在办公室里,读着省报的通讯报道,喝到嘴里的水喷出来,湿了大半张报纸。

    因为这篇文章最后说,白村村民年均纯收入,今年将达到一千块,全村将出现五十个万元户。

    这个牛吹得有点大,非把牛吹死不可。

    白手好奇,这狗屁文章是谁写出来的,报社的人也太好骗了吧。

    让白手高兴的是,文章上没有提到他。

    这是好事,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白手不想让自己的名字上报。

    可文章招来了很多记者,惊动了市里县里区里乡里。

    白手也无可避免的被惊动了。

 第0309章 吹牛要上税

    马兰花和李茉莉来找白手,要他出面接待各路记者。

    好说歹说,白手就是四个字,恕不奉陪。

    马兰花和李茉莉又去找白手的母亲。

    白手早就吩咐过母亲,母亲当然婉拒。

    马兰花只好回到白手的办公室,使出了杀手锏。

    “小白,你不答应,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呵呵……马姐,你打算怎么对我不客气呢?”

    马兰花道“那天晚上,我和茉莉在树林那边的河里洗澡,你拿走也我们的裤子,我和茉莉要去乡里和区派出所告你去。”

    白手早有准备,叫道“马姐,多少年的事了,你有完没完?”

    “我说的是前不久。茉莉,你说对不对?”

    李茉莉红着脸点了点头。

    “不对,不对。”白手说道“马姐,我现在晚上从不出门,更不会去那片树林,你一定看错人了。”

    “就是你,小白,我们没有看错。”马兰花道。

    白手道“马姐,你不要冤枉我。说我拿走你们的衣服,你得拿出证据来。”

    “哼哼,敢做不敢当。”

    “马姐,你是干部,你想抓谁就抓谁。我不怕,你想屈打成招,但对我没用。”

    马兰花问道“你真不配合?”

    白手直着脖子道“你就是把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不配合。马姐,我告诉你,大不了我把厂搬走,搬到龙岙乡去。”

    马兰花带着李茉莉气呼呼的走了。

    白手说到做到,说不掺和就还掺和。

    为此,白手临时制订了两条规定。

    一条对内,半个月内,厂里的工人不许出门,除非有白手的批条。

    一条对外,除了前来送皮箱壳的各个体户,其他外人一律不准踏进白家一步,白手同意的除外。

    白手还让蔡朝先专门负责,让他六亲不认。

    各路记者来得不少,少说也有十个,在村里村外转来转去,或拍照或采访,整得热热闹闹。

    这天晚上,乡里的老张副书记来找白手。

    蔡朝先忠于职守,没有得到白手的同意,不让老张进门。

    老张倒不生气,只是好笑,这个白手怪人一枚,怎么怕记者怕到了这个地步。

    白手从后院回到前院,见是老张到来,赶紧叫蔡朝先开门。

    堂屋门前,竖着一块木板,上书七个大字

    “防火防盗防记者。”

    老张大笑起来,“哈哈,我说小白,你这是搞什么名堂嘛。”

    白手把老张请进办公室,拿出好烟好茶后,坐到老张对面,笑道“老张,这全是因为你们干的好事。”

    “臭小子,记者前来采访报道,怎么让你怕成这个样子,你这什么思想啊。”

    “老张,你认为这是好事?”白手问道。

    “绝对的好事,天大的好事。”

    “呵呵,我给你举几个小例子。前几年马家庄的一个生产队,被评为市先进集体。结果引来无数的参观者、指导者和采访者,仅仅半个月,就吃掉了上千块。后来这个生产队,还债还了好几年,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还没还清。老张,有这个事吧?”

    “这事有。”老张点头道。

    “去年的时候。琛山乡的下墩村,有一个专业户,专门种植经济作物。当时他种了二十亩甘蔗,乡里大肆的报道他宣传他,他自己也很高兴。但后来听说,各路人马光临他的甘蔗园,牛鬼蛇神纷纷前来。结果吃的吃,带的带,让他整整损失了十三亩甘蔗,一夜变成贫困户,让他欲哭无泪。”

    “这事我听说过,那个专业户后来差点跳河自杀。”

    “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陈童街,老张你应该更加知道。这就是那个天天鞋厂,两年前火得不得了,去年下半年却消声灭迹。原因是什么?是它自己太过高调,又是上报纸,又是上电视。结果税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