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盗门百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锦时又一次被塞进了闷罐车厢,这次却没上次舒服,天还是冷的,车厢的缝隙还是那么多,冷风一样的往里钻,而他身上这次只有一件棉衣。所有人都随地坐着,没了床铺也没了小椅子。唯一比上次强的就是味道少了几样,不再有腐肉味儿了。

    第三集团军司令现在姓孙了,具体哪来的李锦时不清楚,也没去打听。自己就是一炮灰作用的小兵,管不了司令长官的事儿。

    又回山东了。曹县的车站外一块一块的站着来接兵的,界限分明。也不知道是按旅还是按团分开的界限。然后就打赌输赢来决定谁先挑,自己这群人像牲口市场上待宰的牲口,看挑兵的那神情模样就差掰开嘴看牙口了。

    “在哪受的伤?”

    “济阳”

    “参加过那些战役?”

    “桑园车站、临邑和济阳。”

    “你参加了偷袭桑园?你是手枪队的?”

    “是,会点长拳和八极。”

    “哈哈哈哈,捡到宝了!兄弟,以后你就是我的副官!”

    李锦时极度怀疑这孙子是因为自己当过韩棒槌的卫士才让自己做副官的。看领花他特么最大就一团长,还副官!看着周围一起回来的那些伤员羡慕的眼神实在不好意思拽,也不好意思冷这位团座的脸,只好使劲儿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答应。

    都以为做副官是有油水省力气还不用上前线的活。可李锦时知道,长官绝对是重点被日本人照顾的对象,炮弹保准瞄着打。没看韩棒槌那群卫士都嗝屁了!

    唉……又摊上一个棒槌。
………………………………

第21章 民国往事之合轨

    天挺冷,李锦时觉得有碉堡可以取暖没必要都站外面寒暄。还是寒暄不多戒备不少。可自己也不好意思提,看着这哥们儿也是个讲究人。不在江湖也该是懂江湖规矩的。

    得,看来是得等着把战利品清点完了才会邀请。按照江湖规矩,李锦时他这属于摘桃子,虽然有帮助,但战利品的分配权还是人家掌握。

    这是一座一主两副碉堡的据点,不算大也不小,一般驻扎差不多三十个人。肖后生他们应该是直接冲进主堡干起来了,然后副堡的过来包饺子了。看年纪也就跟老三差不多,除了愣劲儿就是拼命,纯粹是运气。没李锦时他们还真可能都栽这儿了。

    “那个,这位长官,你们是这样叫的吧。你看,我们也不富裕,这个点踅摸了好久,今晚才瞅准机会干了一票。”

    “好说,好说。我们就是……我们实在是什么也没有。连把枪也没有,十来天了,没吃口热乎饭。还望友军体谅体谅。”

    都装可怜,也许是都真的可怜。

    别管怎么说,李锦时他们还是吃到了热乎饭,也人手有了一把枪,还有了足够的子弹,同时友军给留足了干粮。据点里的粮食是别想了,还有两挺机枪。他们就是冲着这些来的。本来团座班长还想问问人家具体南撤的路线,想了想觉得突兀,就没开口。

    第二天离开后李锦时没有将那块叠起来的纸当手纸用,他觉得有用,可能还有大用。(后来还真帮了他徒弟陈天戈的忙。这是后话)从昨晚两队驻守情况看,李锦时总觉得对方跟国军大不一样。具体那不一样说不准,训练有素谈不上,装备精良更谈不上,就是有股劲儿,说不出,不像他所见过的国军,就是西北军也比不上。他当时想如若以后……

    不简单呢!自己好歹留了情分。

    不是友军没有提起撤退路线,人家撤退的方向是他们逃来的方向。看着自己这帮人如丧家之犬逃出来,肯定不好意思说:我们进去玩。要不要一起?那纯粹是打脸。不过看着人家没一点胆怯和迟疑就钻进小日本的占领区,这脸被打的piapia的。

    等着友军离开,再回头看看才发现这个据点防守的是运河,而过去运河就是自家师团布防区域。而人家相当于给他们打通了撤退的道路。刚刚才凉下来的脸又发烫了。

    看着团座班长为了避免被对面驻防的自己人误伤,拿根棍儿挑着不知道从哪弄到的白布,边往渡口走边喊“我是二五四团的曹金彪”。李锦时不由的脸红,这种事自己真干不了。不愧是团座!

    团座班长找到了自家部队,急匆匆的就跑去师部汇报战况,连怎样安置这几个残兵都没协调。估计他想着从师部拿到犒赏再计较也不迟。李锦时他们几个小兵被师部官兵当猴子看,特别他们的装束特别有喜感,一阵一阵的哄笑响起落下。没人给拿军装过来替换,也没人给送口热水来,就这样傻不拉几的被人当猴看。

    开始是言语,后来就是拳脚了,打日本人未必敢,揍落魄的自家人绝对没问题。李锦时没参与,过来两个有心揍李锦时的被踢一边去就没人再过来找揍。而剩下的十几个被揍翻了。

    团座班长回来了,陪同过来的有个军衔比团座低的,看着打成一锅粥的状况没言语。只是带着后勤兵领着他们安排了营房,更换的军装,装备也按常规配备了。

    团座班长原来的上司,就是师座被撤了,人都不在军队了。所以他们想象的犒赏没有,奖励没有,连番号都没有了。听着李锦时一阵窃喜,而剩下的全部骂娘。这时候别提功劳,能在这地儿不被排挤死就不错了。

    李锦时终于又回到手枪队江湖兵那段状态了。

    冯锦飞转悠几天了,没人相信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后生是个掌眼的。赵锦成倒是有活儿了,自个买了辆黄包车拉客。得亏是有江湖传承,懂江湖规矩,自个拜了码头,送了入门费,跟了大哥。算是从业了。

    赵锦成没嫌弃低贱什么的,自己也从来没高贵过,自从跟了师父是不愁吃穿,生活还富裕,但不管是师父教导还是两位哥哥说教,没有把职业分等别类。再说了,自家师门本来就是下九流,做什么都是看用处,不看身份。

    虽然做不做活儿,当初在济南大哥和他攒下的就是在这年月也够他哥俩生活几年,还是滋润的生活。院子没买,不是买不起,是这兵荒马乱的指不定哪天就给炸没了。先租着住吧。

    冯锦飞出了小院再次去古玩市场那块碰运气。进不了行当就没法融进武汉的圈子,也就没法打听到时局,找大哥就无从说起。

    “冯老弟?你是济南瑞麟斋的冯锦飞冯掌柜?”

    “路大哥?”冯锦飞终于看清楚了。这是当初在济南古玩行的朋友,集古阁的路明大哥,两人都还是伙计时就处的不错。

    “路大哥你这是?”

    “一言难尽呀!走,找地方叙叙。”

    原来路明当初在济南的东家不愿舔墩勾子,就带着路明南逃了。却不料路上被土匪劫了,东家失了财,儿子也在反抗土匪时丢了命,小妾被祸害了,郁结的没熬过来。路明带着东家的书信来到武汉总算是找到一份活儿,还是老本行。

    “冯老弟,你家不是有个哥哥做军官了吗?怎么没带着你?有军属的身份在这世道好混呀。”

    “他们被打散了,我也不知道我哥他们现在在哪。”冯锦飞在行里干活,不提家人。这也是江湖规矩,他虽然做的不是师门行当,但规矩都传承了。即便是路明也是碰到过豪哥和大哥去过他店里才知道的。

    “到我现在的东家那里干吧,你老弟的手艺不怕不出头。东家现在的生意就靠他一个人撑着,你也知道老哥我就是个半拉子水平。”

    冯锦飞没推辞,他本来就正为这事儿愁,有怎么个机会再合适不过了。

    聚雅轩,常规的古玩铺子名称。棠梨木雕招牌,遒劲有力的字露着锋芒。一般古玩店的招牌字迹偏向圆润,这东家有意思。

    进门两开间的大堂,多宝格式的展览柜贴着三面墙,差不多到屋顶了,都用玻璃罩着。正面的展览柜前摆放一溜柜台,右侧有一门,里面应该是待客室,谈贵重物件交易的地儿。武汉毕竟是大码头,这古玩铺子的布置要比济南新潮多了。

    看这东家应该有五六十岁,这行独有的儒雅气息很浓,堂堂正正的样貌,五官洁净分明,乍一见如浴春风,只是眼神里略带忧色。冯锦飞示礼,不亢不卑。

    “听路先生说了,小哥做过这行?”

    “做过七八年,从伙计做到二掌柜。”

    “那按行规,这几样您给掌掌眼。”

    冯锦飞知道东家选掌柜和伙计都是这套流程,他早经过多少次了,也没退让。该备的家伙什都备着,该上手就上手。虽然自己对这行还算过的去,也没敢掉以轻心。十几分钟过后,冯锦飞挨个说了这几个物件。

    就怎么留下了,按照二掌柜的活儿给安排的。大体就是东家不在时看好铺子。

    东家姓苗,两子一女。本来俩儿子都读了书,也都懂行。不管是子承父业还是另谋他就,都该有不错的前程。可两个儿子都有忧国忧民的觉悟,国难当头不愿偷生,哥俩先后去了军营。而如今,别说是回家看看,就是连报个平安都难了。

    大儿子早些年进了广州黄埔军校,前年回来一次,还自己题了店铺的门牌,让他爹给换上。说是在这世道就是文化也该有浩然正气。冯锦飞觉得这是杀气,你一个古玩店弄怎么个带杀气的牌匾好玩吗?这不,那边卢沟桥还没怎么呢,小儿子就又出征了,要去追随大哥,杀敌逐寇,护我中华。

    冯锦飞都担心每天看着这牌匾会不会自己也满脑子充血跑去当兵了。
………………………………

第22章 民国往事之访客

    天近四月,嫩草抽芽,大地泛绿。南风带着微山湖的湿润和台儿庄战役的血腥。驻防在金乡县的第三集团军都在好好练兵,说白了就是得到个好任务可以躲开主战场。

    驻防的目的是阻击日军东进援军,这里有屁的东进援军。山西晋东南一带还在国军手里,河南整个豫北也在国军手里。现在日军最大的攻击是从山东中部往南,从江苏南部往北,像夹肉饼一样往徐州挤。第三集团军就在肉饼的边缘,再挤都挤不住他们。

    虽然暂时轻松,老西北军的传统还在,所以就……练兵。按说往西稍微推进就是日军防区,真练兵拉出去干几战多省事?整个华北、东南都打成粥了,你稍微弄几个动静,那怕跟人家新四军的小队那样摸掉几个据点也算是起到牵制作用。这倒好,整个台儿庄西线除了运河又多了兵河,都是天险。

    团座班长在牢骚,李锦时就听着,说的这些他不懂,徐州他知道在南边,具体在哪儿不知道。除了山东地界,其他地方他一无所有。团座班长为了培养他还自己拿根棍儿在地上画画。李锦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碍自己屁事?又碍你团座屁事?你现在就一个保留团座级别的班长,操心闲心。有本事你去偷袭个据点呗!这事还真不能做,这棒槌要是真去得拖上李锦时他们,这才安心了几天呀?

    李锦时现在很享受这样的日子,除了想老二小三,想豪哥那张永不停歇的嘴。每天早起锻炼,完了前晌登记出去金乡县转转,不登记不让出军营,逃走的太多,编制人数明显不够,师座都喊着连座呀。李锦时就是看能不能碰到个济南城的老乡,就问一问知道不知道瑞麟阁掌柜的事儿,至于逃走,现在他没那个心思,没有比军营更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