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有官员李光,结交专权宦官田令滋,后暴死。其子李德权,借父之名,成为田令滋的手下。
黄巢兵起,僖宗皇帝逃入成都,田令滋与大臣陈敬宣专权。李德权在田令滋左右,人们向田行贿,必先过德权这一关。因此他也聚财亿万,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已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后田、陈事败,李德权也被官府追捕。他脱险而出,衣衫褴褛,流浪江湖,在复州幸得父亲的故人李安收留。李安这时候仅仅是个管马的小官。
没多久,李安死。李德权遂改名彦思,向上级申请继承李安的职位。因为这官虽然很小,毕竟有点工资,能吃上饭。
就这样,已经改名李彦思的德权,成为了一个弼马温般的角色。后来有认识他的人,不忍揭破,背后称他“看马李仆射”。
帝国的谢幕
南宋刘克庄有一首诗名为《读金銮密记》,“仗下千官走似麇,仓皇谁扈属车尘。禁中陆九艰危共,殿上朱三苦死嗔。当日横身抗岐汴,暮年避地客瓯闽。小窗细读金銮记,始信香奁属别人”。
诗名中提到的《金銮密记》是一部晚唐重要的史料集。其作者,是昭宗时的大臣韩偓。
作为晚残唐大臣,韩偓在文坛上名声不太好,因为他写的一部《香奁集》里,多艳情之作。
不过,也有人说,《香奁集》的作者不是韩偓,而是五代时的和凝。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为韩偓。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但其实,《金銮密记》确实是韩偓所著。而且如果读完该笔记,你会发现,这人实在是残唐时为数寥寥的忠良。所以,当刘克庄读完这部史料翔实而宝贵的亲历之作后,开始相信像《香奁集》这样轻浮的东西,一定是别人的作品,而不是韩偓的。
当然,作为一种推论逻辑,刘克庄的判断也未必对。因为,人毕竟是多面的,韩偓能写严肃的史料集,就未必写不出来浓郁的香艳集。
韩偓字致尧,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唐昭宗龙纪元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当时的皇帝唐昭宗非常信赖他,每有大事必与之商量。后来军阀朱温掌控朝政,因厌恶韩偓,将其贬往南方。韩偓辗转入福建,远离了中原战乱,并在那里安度了晚年,也算是祸中得福了。
《金銮密记》写于韩偓居福建时。他以自己当年参与金銮机密的亲身经历为脉络,追忆唐朝最后覆亡的光景,史料价值非常高,先来看一则:
昭宗在凤翔,宴侍臣,捕池鱼为馔。李茂贞曰:“本蓄此鱼,以俟车驾。”又以巨杯劝帝酒,帝不欲饮。茂贞举杯,扣帝颐颔。坐上皆愤其无礼。(《金銮密记》)
上面记录的是唐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昭宗被军阀李茂贞侮辱,用酒杯扣脸的事件。唐昭宗李晔是继僖宗之后登基,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僖宗的弟弟。
这一切,都要从公元873年说起。
这一年,宴游无度的懿宗皇帝病死。少年僖宗李儇为宦官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田令孜拥立。僖宗很聪明,文学天赋极高,且善于各种雕虫小技,奈何即位时只有十一岁,所有的政事都被田令孜把持。
帝国危机四伏,分崩在即。
终于,僖宗即位第二年,即公元874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之乱。
黄巢是曹州冤句即今山东曹县人,家庭殷实,欲考取功名,但屡试不中。
晚唐时,士子们心中都有一股怨气。这种怨气如雾霾般笼罩着整个帝国。其中,科举考试对他们的折磨是最残酷的。有唐一代,平均下来,每年只录取二十多名进士。但是,在一年中,有多少人参加这一考试呢?上千人。很多人一次次落榜,又一次次去考,一考就是几十年。有的人考中进士时,已经五六十岁了。
黄巢屡士不中,心灰意冷,后以贩私盐为业,渐渐走上朝廷的对立面。
公元874年,王仙芝在河南起兵,黄巢在山东响应。后王仙芝兵败,手下大将尚让转投黄巢,他们流动作战,人马越聚越多。
合兵后,黄巢先攻江淮,再回师击中原,又南下攻入了江西,再由江西入福建,开山路七百里,一路攻入广州,杀了中外各色人等十万之众。后黄巢率军转入广西,由桂北返,入湖南,进湖北,破江陵,占襄阳。
打到这一步,朝廷以为他们要西进长安了。没想到,黄巢率部又掉头折向东南,再次入江西,战安徽,为唐将高骈拦截。时逢大疫,黄巢用重金贿赂了高骈部下,得以绝处求生,集合人马随即攻入浙江。接下来起义军北渡长江,过淮河,甚至有一次攻入中原,打下了东都洛阳。在公元880年冬天,黄巢几十万大军过潼关,直抵长安郊外的坝上。
公元881年初,僖宗逃亡成都。几天后,铁骑如流的黄巢军入长安,建立齐政权。
成都的僖宗自然没能力指挥什么,前线传檄勤王、作战统筹这些事,靠的都是宰相郑畋、王铎等人。
其间,唐军又一度攻入长安,但很快又被黄巢军夺回。
第一次入长安时,黄巢还比较有耐心,对百姓说:“我起兵,是为了拯救你们。你们不要害怕啊,我不会像唐朝那样不爱惜你们。”但第二攻入长安后,黄巢认为城里的百姓勾结官军,于是下令大开杀戒。一时间,长安处于血雨腥风中。
这时候,在郑畋、王铎等人的调度下,朝廷先后集合王重荣、王处存、李茂贞等将领,又得晋地突厥沙陀部李克用的协助。各路人马合力围剿黄巢,后者一下子就盛极而衰了。
公元882年,黄巢手下大将同州防御使朱温反叛,归顺了唐廷。形势一下子就逆转了。
与此同时,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南下,加之唐军各部攻击甚急,黄巢不得不撤出长安,转战中原。
路途中,最早追随黄巢的大将孟楷任先锋,率军在蔡州击破残暴的节度使秦宗权。但当他攻入陈州境地时,因大意而被刺史赵犨在项城附近俘杀。
撤出长安的黄巢,本来就越来越暴戾。而孟楷之死彻底激怒了他,使之陷入巨大的疯狂。
暴怒的黄巢集合全部力量猛攻陈州,所谓“掘堑五重,百道攻之”。攻击中,粮草断绝,黄巢即以人肉为军粮,却依旧狂攻陈州三百天而不下。
黄巢下陈州不得,又以大将尚让为前锋,攻汴州,却为朱温所拒,仍不顺利。面对唐军多路出击,这支披着头发的起义军,和黄巢一样,也渐渐陷入绝望的疯狂。
于是中原血流成河,死人无算,尸臭味能传百里。
在朱温的求救下,公元884年春,沙陀骑兵统帅李克用的黑衣军团渡过黄河,派五代十国第一猛将李存孝为先锋来解汴州之围。同时,朱温的部队又从城里杀出。黄巢军势颓败,向黄河岸边退去。沙陀骑兵紧追不舍。
这一天,黄沙漫天,黄巢与尚让带着部队来到中牟县城北二十四里处的汴河要津王满渡,准备在这里过河,向山东老家撤。就在士兵渡过三分之一的时候,身后突然掀起一阵黑色的旋风——李克用的五万黑衣沙陀骑兵追击而来了。
这一年,李克用才二十七岁,但已经令黄巢的部队闻风丧胆。
沙陀骑兵在王满渡一举击溃黄巢军,后者战死万余人,军中二号人物尚让也向附近的唐节度使时溥投降。黄巢收集残部,逃至王满渡北岸,不承想,又遭朱温部队两次伏击,大将葛从周等纷纷投降。
打到这一步,黄巢已注定失败了。
当他好不容易带着几千人杀出重围,辗转到封丘这个地方时,天降大雨。就在黄巢仰天长叹时,再次遭遇李克用的沙陀骑兵。这一次,逃出虎口的只有几百人。
黄巢带着他们撤向山东兖州,李克用追之不得而回。
三个月后,黄巢在莱芜狼虎谷身死的消息传来。凶神般流动作战十年的黄巢军自此覆亡。
当然,关于黄巢之死,是有很多说法的。
正史上记载他死于狼虎谷,或自杀,或为外甥林言所杀,或请求林言将自己斩杀,最后献头于节度使时溥。
但是,时间到了现代,敦煌莫高窟被发现后,唐代遗留下的残卷《肃州报告》被人发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草贼黄巢被尚让煞(杀)却,于西川进头。”说的是,黄巢被叛变的尚让袭杀。尚让割下他的头,飞送成都僖宗处。
这条记载可靠吗?尚无定论。
无独有偶,崔致远作为一名朝鲜留学生,一度在唐廷为官,当时写下笔记《桂苑笔耕录》,其中亦有节度使时溥诱降黄巢军中大将而后者袭杀黄巢的粗略记录。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黄巢没死,最后出家了。类似的记录,在宋人笔记中很常见。王明清《挥尘录》中甚至提到,曾参加黄巢暴动的张全义,后长期任西京留守,镇洛阳。有一天,张在当地一个寺院,于众多僧人中,一眼看到了黄巢的身影,不过他没声张。
总之,黄巢的结局是很悬疑的。
当然,故事还没完。
大胜后,朱温邀请李克用率部到汴梁休整。
这时候,朱温对李克用还没什么想法。但是,在夜宴中,风云突变。酒后的青年李克用,年轻气盛,对朱温十分不敬,后者怒火暴起,遂起杀心,想先下手,除掉自己未来的强大对手。
夜宴后,李克用回城外上源驿安歇,朱温则伏兵以火攻之。李克用大醉不醒,此时已处绝境,不料天降大雨,最终在大将李存孝保护下,竟侥幸逃脱而去,但几百名亲兵悉数被杀,由此两家成为世仇。再后来,一个建立后梁政权,一个建立后唐政权,几十年攻伐不断。
无论如何,黄巢之乱结束了,整个大乱前后经历了十年。十年间,唐帝国人口锐减近一千万。
黄巢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更纷乱的军阀混战开始了。
这时候,唐帝国的势力分布局面是:朱温以汴州为据点,李克用以太原为据点,李茂贞以凤翔为据点,王重荣以蒲州为据点,诸葛爽以河阳为据点,秦宗权以蔡州为据点,时溥以徐州为据点,高骈以扬州为据点,钱镠以杭州为据点……
军阀们各霸一方,互相攻伐而无宁日。
黄巢之乱平息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888年,一生不停出奔的唐僖宗死于长安。随后其弟二十二岁的李晔即位,是为昭宗。昭宗身材高大,被认为果断刚强。然而在历史上,唐昭宗和汉献帝一样,是个著名的傀儡。
一个傀儡如果是个软弱而没有想法的人,倒也罢了。昭宗恰恰是个有想法的人。他想重振大唐,有一番作为。但是,黄巢之乱后,军阀都已形成自己的力量,长安朝廷名存实亡,他已无任何资本和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平衡各大军阀间的关系,叫唐朝的灭亡延缓几年。
同他的几位前任一样,昭宗亦是宦官所立。拥立昭宗的宦官是接田令孜班的新的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杨复恭。
但昭宗不含糊,一即位,就谋划从宦官手中夺权。争斗中,杨复恭跑出长安,纠集自己的人马与朝廷作对。昭宗利用关中军阀李茂贞和王行瑜擒斩杨复恭。但接下来,李茂贞又成了新的威胁。他是离长安最近的军阀,驻凤翔。
于是,昭宗只好被迫从长安出逃,直奔太原,投靠李克用,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