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狐朋仙友-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柄青璘自打离开炉灶,就是要去餐血肉出红差的上仙,你可知什么是浙江吕儒大案么?”

    小狐狸瞪着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刚想摇头说不知,身旁正收拾凶刀青璘的杨从循的动作却猛地一僵,接着抬起头来,像是不敢置信般开口询问道。

    “马老您适才所说的吕儒,可是晚村山人吕留良吕老先生么?”

    无怪杨从循他会有这么大反应,这位吕留良吕老先生在乡野山村中的名气之大,可称的上是如雷贯耳。

    当然,老先生他还有一个更加有名气的孙女,那位据传拜在一代奇人甘凤池门下,后来孤身潜入皇宫刺王杀驾,致使雍正皇帝离奇暴毙的一代女侠吕四娘!

    “原来杨贤侄也知晓吕四娘的故事却也难怪,此女生平经历之离奇,可称得上是咱大清朝的红拂侠女了”

    马老客先是不错口得将吕四娘夸奖一番,接着就展颜哈哈大笑。

    “贤侄不要惊怪,老夫虽说是老姓旗人,生平却最喜结交此等桀骜生死的江湖豪客,因此对吕四娘这等巾帼英雄也是神往不已。

    何况吕老先生的案子,当年也着实办得差了。

    那晚村山人是前朝取的秀才,我朝立鼎开国之后就一直隐居在家。

    其人并未食过我大清的俸禄,这在书本当中发发牢骚,说几句坏话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大不了禁书申饬就是,怎么能办成谋逆夷族的大案呢?”

    听老马客讲,当年雍正皇帝恼恨吕老先生在自己独著的中心怀故明,且对清廷语气欠恭,因而下令将已经下葬四十余载的吕老夫子开棺戮尸。

    后又以谋逆大罪将吕老先生遗下的眷族后人尽皆捕掳上京处刑,仅有吕四娘一人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

    “而这柄青璘就是行刑剐肉剔骨时用的刑刀。

    传说此刀的刀刃中空,其上更设有无数针孔大小的血槽小孔与外界相连。

    因此可以在行刑之时,将犯人的鲜血源源不绝地导出,避免血花四溅,迷了手持刑刀剐肉的刽子手的眼睛。”

    据马老客讲,当年刑部拢共铸造了五柄大刑法刀,这批刑刀服役后没多久就赶上了吕家的案子。

    随着时光流逝,当中四柄刑刀都因锈蚀崩缺等缘故先后损坏。

    唯独一柄周身闪着幽幽青光的刑刀不但没有因为久出红差而腐蚀生锈,反而越用越是锋利。

    就连这刀刃后血槽都因久饮鲜血的缘故,生生被犯人的鲜血沁出一道三寸来长的血线。

    要知道,这可是一柄八十年前铸成,总共发送了一百一十二个大刑罪囚的老刑刀!

    那刑部大牢惯出红差,一应牢头衙差连同刽子手都是个顶个的迷信。

    那些人觉得是吕家人含冤受刑以至怨气不散,这才附在凶刀之上作祟,现出此等古怪灵异之事。

    因此刑部之人非但不敢将这柄青璘损毁丢弃,反而将其堂而皇之得供奉在刑部大牢中的香堂之内。

    每隔数日还要割伤鸡鸭等生禽于刀刃尖上淋血供奉,以求用血食暂时压住凶刀之上的冤魂,令其不要现行作祟。

    “前些年曾听人说这柄供在刑部香堂的青璘突然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老夫还当是这柄凶刀在出红差之时被人不慎损折了,那些刑部小吏为了推卸责任才假称遗失,不想却在此间再度现世!”

 番外 大有来头的镇国将军

    前讲了,杨从循生父杨新笃当年在马老客的鼎力相助下,走通的门路就是京城贵胄镇国将军。

    那么今天的番外又有东西可以水了别拿这种眼神看着我,这种番外既不算当日更新,也不收费,还不许咱水上一水么?

    众所周知,清代皇室爵位从上到下一共分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其实这些爵位只是个彰显主人身份和朝廷颁发俸禄的名目,并无实际权利。

    以王爵之下的贝勒爷为例,岁给俸银2500两,禄米3000斛。

    这些收入全部都折成人民币,不太到170万

    好在贝勒爷的宅邸是朝廷赐给的,不然就靠这点钱在京城可住不起四合院,想全款买房得去六环外。

    咳嗯言归正传。

    除了世袭罔替的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十位亲王以及顺承、克勤两位郡王每一代嫡长子爵位不变之外,剩下的皇室宗亲是要逐代降爵的。

    什么,你和当朝皇帝是亲兄弟?

    那恭喜你成为亲王了,你的嫡长子是贝勒,嫡次子是贝子。

    首发网址

    之后嫡长孙是贝子,嫡次孙是镇国公,剩下的以此类推,一直降到奉恩将军为止。

    现在有人问了,嫡子们有爵位可以继承,那王爷的庶子们怎么办?

    怎么办?

    凉拌!

    过去这庶子不当人子,莫得人权。

    等亲爹一死,立马就得和亲妈一起从家里分出去单过,而且家产尤其是土地宅院这种固定资产还么得分。

    说起来真是伤感情,过去社会上的主流观点认为庶母不是自家人,只是给老爷打工的代孕妈妈。

    所以庶母每月都要和家里的下人仆妇一般领一份比她们高得多的月银,正儿八经的工薪阶层。

    此外老爷平日里赠送给庶妻的首饰钗环衣服绸缎也是她的私人财产。

    等老爷一死,庶母的工作也就结束了。

    彼时可以去找继承家业的嫡长子领一笔遣散费,然后带着庶子一起走人。

    如果某家的嫡子数量比较少,甚至只有一个嫡子的时候,这时的庶子就算时来运转了,可以留下来不用分家。

    行吧,闲话说不少了,接着说正事。

    乍一看,镇国将军的爵位真不算什么显贵,在十二世爵中排倒数第四。

    可你要想想故事的时代背景,这胡三和杨从循的故事发生在嘉庆初年!

    这不奇了怪了吗?

    人家上一代是乾隆皇帝的亲兄弟,怎么只隔了一代,这亲王爵就变成镇国将军了呢?

    减爵也减得太快了一点吧?

    也许你看出来了,书中这位镇国将军的父亲,他就是雍正皇帝的五阿哥爱新觉罗弘昼,乾隆爷的异母弟弟。

    其在乾隆朝被封为和恭亲王,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

    记得宰相刘罗锅里刘墉他老丈人么?那个天天喝得醉醺醺的恭王爷?

    他的原型就是这位和恭亲王,其有一首金樽吟传世,诗曰: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不用说了,这位王爷一定是酒中仙来着。

    这位王爷平生干的最Nb的一件事,就是当着武百官和乾隆爷的面儿,把与他口角争执的军机大臣讷亲给打了。

    当着皇帝和武百官的面儿,冲上去给同僚脸上一巴掌,这种场面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有几回不好说,反正有清一季应该算是独一份了。

    这位和恭王爷之所以会如此举止荒唐,和他的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有关。

    这位耿氏和乾隆爷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一同嫁给雍正爷,但耿氏的家庭出身可要比出身满洲八大姓的孝圣宪皇后低多了。

    她家只是一个王府管领的女儿,而且还是汉军旗。

    在三阿哥弘时因为喜好女色,行为放纵而被雍正皇帝开除宗籍之后,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一同成为储位的竞争者。

    你们觉得生母并非出身满族贵胄大姓,而且还是汉军旗的和恭王有和乾隆爷竞争大位的资本么?

    所以这位和恭王爷从这一刻起,就主动表演出一些好酒荒唐的举动,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大位并无争夺之心。

    而他这一举动极大地博得了乾隆爷的好感,从此一直对其回护有加

    什么叫宫斗?这就叫宫斗!

    如何与强势一方结盟,替自己捞到最大的好处,这真是门学问。

    前面曾提到,这位和恭王爷在朝堂之上当着皇帝和众大臣的面儿,揍了军机大臣讷亲一巴掌,那么你们知道乾隆爷是怎么处置这件事情的吗?

    没处置。

    龙椅上的乾隆爷直接装没看见,然后底下各位大臣包括那个挨了打的讷亲谁都不敢吱声,于是这件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我跟你说,都不敢T这么写!!

    现在问题来了,这位和恭王爷既然如此蒙受乾隆爷恩宠,那他的后人为啥变成镇国将军了呢?

    首先,这位镇国将军不是和恭王爷的嫡长子,本身就该再降等承袭爵位。

    其次是他爹和恭王爷实在太能生。

    只有一位嫡福晋和两位侧福晋的和恭王爷居然一连生了八子一女,而且就只夭亡了二子!

    这成绩差一点就赶上有二十人后宫团队力挺的雍正皇帝!

    有这么多人同时去领工资,朝廷实在发不过来,就只能额外再降那些嫡次子的爵位,以此往下压工资了。

    第三就是这位荒唐王爷晚年干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因此乾隆爷必须要处罚他一下,再往下降一降后人的爵位,好做个样子堵外人的嘴。

    那么荒唐王爷他又干啥荒唐事了呢?

    他居然在自己家里,预先操练自己薨后的丧事!!

    甚至他还现场坐镇指挥妻妾后人该如何站队问礼与哭丧

    别人跪在地上哭得哇哇的,王爷他坐在棺材里边笑得哈哈的。

    这件事后来让御史言官给捅到乾隆爷那里去了。

    最后乾隆爷实在搪塞不过,就给下了一个仪式僭妄,罚俸三年的处罚。

    意思就是这世上哪有人还活着就给自己办丧事取乐的?

    看来是你家钱多烧的,先扣你三年工资,看你还敢不敢了。

    可你想啊,这位和恭王爷和乾隆爷的关系如此之好。

    能没有给他送钱,以求王爷能在私下面圣之时替自己多说两句好话的么?

    所以和恭王爷根本不把罚俸三年当回事,照样我行我素得干他那些荒唐事。

    而乾隆爷此后也没有再去限制他,最后还特别降旨,让其嫡长子永璧承袭了和恭王爷的亲王爵。

    这嫡子既然没降等承袭了亲爹的亲王爵,他那几个被额外降等袭爵的弟弟就得多分点家产。

    不然就显得太不平衡,对不起一母同胞的情意。

    这里再多说一句,虽然和恭王爷一共就仨福晋,结果老王爷这九个孩子中,有七子一女都是嫡福晋乌扎库氏所生!!

    另外一个侧福晋章佳氏只生了一子,还夭亡了。

    最惨的是另外一个侧福晋崔佳氏,她居然一个孩子也没生过?!

    看出一家之中,这正房夫人对其她妾氏的绝对压制了吗?

    还敢穿越回去找正房夫人宅斗?知道死字咋写么?

    闲话就不多说了,总之前面有行事如此之荒唐的和恭王爷当表率,那些和恭王府后裔们过日子时,是一个赛一个的豪奢。

    所以当时的人们一提镇国将军就特指他们家,因为别的镇国将军都是降等袭爵好几代之后的人家。

    就算当初祖上再如何阔绰,这时日子也开始过得有些紧张了。

    只有和恭王爷传下来的镇国将军们,正值大把往外撒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