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狐朋仙友-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

    所以这位黄仙就以传音之术知会了那个供养自己的女弟马,让她想办法帮自己和杨新笃两人准备足够吃喝十日水粮。

    这位黄仙和岗子营中的女弟马平时是工作上的合伙人关系……又有奇奇怪怪的东西混进来了,不过我想你们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因此这位黄仙在传音交流的最后‘不经意’得多了一句嘴:“只管放心去准备,黄家不会白拿你家的东西。

    等我们从山上的金洞里取了金子下来,捎带手也给你家多带一块当做报酬。”

    有道是“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关外民间一直有传言说这大山之中的黄金都是黄仙家的宝贝。

    那些在白山黑水中淘金的淘金客对此更是深信不疑,每日在河边山涧里淘金回来,就算累得不想起锅做饭,也不敢断了黄家神位前的香火。

    说来真是巧了,这陈李弟马的丈夫年轻时就做过淘金客,后来年纪大了,实在干不动这种出大力的苦活才在岗子营定居。

    当初做淘金客的时候,这人曾听一个年长的淘金客讲过铁刹山上的黄仙在山中一处山洞中藏金的传说。

    听这个淘金客讲,黄仙们专门在铁刹山上掏挖出一个山洞。

    黄仙们不但在山洞里堆满了黄金,还把老黄家世代相传的宝贝,一块能点石成金的点金石也藏在了金洞之中。

    在这块点金石的日夜渲染之下,这个山洞的洞壁岩石,甚至洞中的石柱石牙都变成了黄金!

    从此之后,但凡黄仙们碰上需要重重酬谢的大恩人,就会把那人领到这个藏金洞来报恩。

    而黄仙报恩的方式就是这人可以在事后帮助黄仙把这个藏金洞彻底封好的前提下,从洞中挖走所有他拿得动的黄金!!

    那个女弟马的丈夫冲着杨新笃和老客信誓旦旦得保证说,自己不但熟悉附近山中的环境,这年轻时做过淘金客的经历也能保证自己是个掏洞挖石的行家。

    只要杨新笃可答应带着自己上山,绝对能顺顺利利得从那金洞里多背回一百斤的黄金。

    届时他只需从中分去够自己两口子这辈子吃喝享受的五十两黄金就心满意足,剩下多背回来的黄金都是杨新笃的。

    杨新笃这趟冒着天大风险来关外贩货,为得就是能博取一个壮大家声的本钱,这利钱自然是多多益善。

    他在心里盘算一番,觉得这圆脸汉子说得在理,心想这一个人再如何不济,三四十斤的重物总是背得动的。

    这五十两黄金才合三斤多一点,人家辛辛苦苦得跟着你上山下洞的忙活,分他这些不算多,就准备开腔答应下来:“此事您说得确实在理,依我看……”

    杨新笃刚说到一半,冷不丁赶车的老客又在炕桌底下悄悄用膝盖顶了他的大腿一下。

    杨新笃心中一动,本来想就此答应下来的话语一脱口就变成了:“依我看,兹事体大,容我等今夜考虑商议一番,明日一早再给您答复可好?”

    那人一见杨新笃脸上神色有变,不免就暗道一声“可惜”。

    不过他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当下把话头顺势一转就将此处揭了过去:“这是自然。来,咱们接着喝酒。”

    等到酒足饭饱,杨新笃借口赶路辛苦此刻渴睡思眠,让那圆脸汉子给自己与老客准备一间干净客房歇宿。

    待几个收拾房屋扫炕铺被的婆子一走,杨新笃先是紧紧的栓上门窗,接着用嘴吹熄了桌上的油灯,压低嗓音询问老客:“马爷,您看今晚这汉子是什么路数?”

    谁知那老客却不答话,只是伸手扯了扯杨新笃的袖子,接着就从老客嘴里传出一阵“呼噜呼噜”的鼾声。

    杨新笃立即心领神会得往炕上一倒,跟着老客一道打起鼾来。

    过了两袋烟的光景,这老客的鼾声突然一断,接着杨新笃就感觉有人凑到自己耳边低声耳语。

    “东家,我看这个圆脸汉子不是个实诚上道的人,话里话外给咱们打了不少埋伏。

    依我看,咱们明天千万不能带着他上山,最好连这山上的藏金洞都不要去,跟那个黄二奶奶告一声罪,即刻南下回家方为上上之策!”

 第六十五章 黄仙佳偶(5)

    一听老客说千万不要上山挖金,杨新笃顿时就一呆。

    “马爷,这又是何故?难道那个黄二奶奶报恩是假,其实是想找机会害了咱们?”

    谁知,杨新笃他话刚脱口,那老客就一把掩住他的嘴。

    “我的爷,你怎么敢在黄家的地盘上这样诋毁人家黄二奶奶?这话要是让黄仙听去了还得了?可不敢再说了。”

    见杨新笃领会得上下晃了晃脑袋,老客这才松开了手。

    “东家你有所不知,那黄仙虽说心眼小,但在报恩这种事情上却从不含糊。

    她黄二奶奶既然明说是报恩,那就不会下手害咱们,不过我却觉得那女弟马的丈夫不像是个实诚人。”

    说完,老客就低声在杨新笃耳边解释分析起来。

    “那五十两金子也许看上去并不多,可咱们俩人都不一定能从山上背下这些金子来。”

    原来这个被杨新笃高价雇来的马姓老客惯走关外,知道这关外莽莽群山之中多有金矿,自古就是产金的好地方。

    然而这关外的“黄金”却有一点与关内不同!

    原来这关外虽多有金矿,却极度缺乏能开炉化金的金匠铺子,尤其是炼化提纯黄金的手段。

    所以关外人口中的黄金,并非是钱庄炼化提纯后铸造成形的金条金锭,而是从河床淘洗或矿脉上采掘矿石,最后再筛选出来的沙金!

    “东家别看那从山洞里挖出来的金矿石一块块都是金子般黄澄澄的颜色,其实那黄色的基本都是铜,真正的金子很少。

    就算是筛选出来沙金的含金量也不高,一般只有一成的纯金!

    虽说这趟咱们三个能从山上的金洞中背出来几十斤的‘黄金’,实际上这些金矿石里边能有七八斤的纯金就很不错了!

    那人是干掘金工出身的,岂会不懂这里边的道道?

    要是按照五十两纯金的比例来分咱背下来的矿石,少说也要分给他一半的矿石不可,这却是咱们给他背金子下山了。”

    老客他告诉杨新笃,这个干过掘金工的圆脸汉子既然能在接到黄二奶奶命令后不到半天的时间里,就备好了迎客的火炕和酒席,可见是本地一呼百应的头面人物。

    “谁知道这种人和附近山上拦路劫道的绺子有没有联络?

    万一他见咱们不肯分给一半的金矿石,保不齐就会暗地里把咱们的行踪卖给附近的绺子。

    东家,这载着三四百斤货物的大车根本就跑不快,一旦咱们被绺子前后包围得堵在山道上,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那老客他还告诉杨新笃,就算能侥幸逃出土匪的包围,在车上拉着上百斤矿石赶路也是件极不安稳的事情。

    只因这赶路之人不可能一直在道上赶路,总得寻客店停车休息打尖。

    那车马店迎来送往的伙计眼睛都毒!

    只要一看这大车碾过的车辙深,马匹拉着费力,就知道这车上拉得不是什么药材毛皮,在上面盖着的掩饰之下一定是金银。

    万一那些伙计要是见此起了什么歹心,在端上来的饭菜茶水之中下了蒙汗药,那杨新笃他们还是不能把这些金矿石平安得拉回关内去。

    “东家,小人这里说句不中听的话,这关外莽莽大山上有的是金银,只不过这里边却有一些金子是被人用药水煎过的!

    这些金灿灿的金子看着固然喜人,可千万碰不得。

    再说咱们这趟已经得了好大一桩富贵,就不要节外生枝,能安安稳稳得把这个包袱带回家比什么都强。”

    一听老客提到“包袱”二字,杨新笃立时就如梦方醒般连连点头。

    “李爷你说得不错,咱们这趟出来能不能有所收获,可全都系在这个包袱上了。”

    原来杨新笃用家中留下来压箱底的好绸缎,跟关外一个贵胄之家的老夫人换到了一棵五品叶的山参。

    据老客辨认,这棵大山参少说也有一百年往上的年头。

    这棵参要是能成功带回关内,少说也能从京城豪富之家中换回二三百两金子。

    老客担心路上这棵山参一旦在外人面前露了相,很容易招来宵小的窥伺,因此特地准备了一个包袱,并在包袱里塞了两件棉袍和几斤干粮作为掩饰。

    老客先用红布将山参小心翼翼得包裹好,之后拆开一件厚棉袍,掏出一部分棉絮,再将用红布裹好的山参藏在棉袍缝好。

    做完这一切,老客才冲着杨新笃低声解释。

    “东家,万一咱们在路上碰上劫道的绺子,一定记得不要动手反抗,立即乖乖得把车上的东西还有身上的银两都交给劫道的好汉爷们,这样咱们才能指望他们放咱俩一马。

    常言道,‘总在河边走,谁能不湿鞋’。

    老客他虽然熟知关外路径,这趟带着杨新笃出来闯荡,也只挑那些绝少有强人剪径的安全道路行走,可就算这样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碰不上劫道的土匪。

    不过老客他在吓了杨新笃一跳之后又安慰他说:“东家你也不必太害怕,绝大多数劫道的绺子都很讲规矩。

    这道上的规矩就是‘拿七留三’,多少能给咱剩下点东西,而且只要咱不动手反抗就不害咱的性命。”

    老客他告诉杨新笃关外土匪之所以有一个‘拿七留三’和‘不主动害人性命’的规矩,主要还是为了自己这碗剪径劫道的饭能吃的长久。

    像老客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闯关外的主儿都是奔着去关外倒腾紧俏山货贩运回关内赚大钱的。

    如果有一条商路,不论谁去走都是有去无回,久而久之这条路也就没人敢走了。

    就算路那头有金山银海,这有命赚钱却没命带钱财回来享受也是白搭。

    因此这些剪径的绺子不但不能主动害这些跑商客人的性命,相反多少还得给人家留下一点货物,让人家就算被土匪抢了,回关内也能赚出一个糊口稀饭钱才行。

    被抢了,还可以保本糊口;侥幸没碰上土匪就能血赚上一笔,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赌运气

    如果这跑商的客人因为被土匪抢劫而亏蚀了本钱,那他以后肯定不会再来这边跑商,最终砸的还是土匪自己的饭碗。

    正是因为有这条‘拿七留三’的行规,像老客这样经常往返关内外的客商开始绞尽脑汁思索如何在被土匪抢劫之后,将损失降到最低。

    比方说,那个包袱……

 第六十六章 黄仙佳偶(6)

    那一天,老客特别跟杨新笃交待,一旦碰上土匪劫道,别的钱财货物全都一古脑丢给土匪,只要能留下这个装干粮寒衣的包袱即可。

    老客告诉杨新笃,除非是有人故意走露消息,否则劫道的土匪轻易不会碰商客们的干粮袋子。

    因为关外商路的环境恶劣,有时相邻的两处村镇可能要赶上一天一夜的山路才能到达。

    劫了人家的干粮袋子,那就是诚心想让这人饿死在荒无人烟的山路上。

    你要敢动人家的干粮袋子,那人就一定会和你舍命相拼,反正他也没有了活路。

    现在杨新笃他们所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