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狐朋仙友-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武勋王爷本回发的疯疾本不关外人的事,反正‘稽查巡检往来商队’的差事实论起来,也就是收下商队供奉的银钱,而后发还一个许可经商的铜牌而已。

    有历年的章程在这里,出不了什么乱子。

    就算真有必须得王爷亲自点头的大事,那让府里管事的账房挑一个王爷吃饭时思维正常的空子,凑在旁边问一声也就是了。

    对此不爽的主要是王府的几支后人,具体讲就是老王爷自家一嫡一庶两个儿子,外加自幼父母双亡,自幼养在府里当儿子的一个侄子……这要是老爹(伯伯)哪天擦枪时一激动抽风背过气去,家主的位置将来到底要交给谁来当啊?

    说来也怪,老王爷理智正常时你问他什么都有回应,就是不能提这个由谁继任家主的事情,一提王爷就动怒,摔盘砸碗的让来人赶紧滚出去。

    既然清醒的时候不行,那就找个王爷发疯的时候问问看吧。

    然而这回闹的乱子更大,险些没出人命!

    起因是老王爷的侧福晋架不住自家儿子软磨硬泡,仗着王爷往日里的宠爱,让贴身丫鬟到库房去寻擦枪磨刀的王爷来自己房中过夜,当晚也好吹一吹枕头风。

    谁知那丫鬟刚进库房,话还没说几句就哭爹喊娘地往外跑,而老王爷居然一声不吭地攥着柄明晃晃的刀子在后面追,一直撵到库房跨院的院门处才返身回去。

    经此一事,王府再也没有敢于在王爷磨刀擦枪时惊扰的胆大之辈,只苦了三位小主子天天带着各自亲信在王府之中搅扰叫骂,个个都拍胸脯说老爷平日最疼我。

    “杨少爷明鉴,此时若上武勋王府递红包走门路,无论如何都会往死里得罪其他两家,毕竟谁也说不准将来风会往哪边刮不是?所以大家也只能耗在这里干等老王爷的疯疾不药而愈。对了……”

    说着说着,王管事突然一拍脑袋:“听王府下人说,那一晚老王爷提着刀满院子追人之时,这脸上罩了一个十分古怪的面具,整张脸只漏出一对眼睛,无论看谁都用一种欲择人而噬的森冷目光凶巴巴得盯着你!杨少爷你说这个怪面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一张十分古怪的面具?管事你可知这个面具究竟长什么模样吗?”

    “到底长什么模样……对了,那个厨娘说,老王爷戴的那个面具根本不是人脸,整张脸都是格式长短不一的鸟羽,正中央还有一个尖尖的三角形黄鼻子,简直就像是一只尖喙深目的大鸟。”

    王管事话音刚落,从其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年轻女子的惊呼:“赫哲人的守护神,鹰神安徒?!”

 第四百零一章 鹰神傩面(6)

    “这么说老王爷疯疾发作时带的鸟头面具就是传说中的鹰神安徒?这不奇怪了吗?武勋王出身满洲八旗女真的大姓舒穆禄氏,他的后人怎么会信仰赫哲人的神明呢?”

    其实这事儿一点都不奇怪。

    听王管事讲,明末清初之际,关外女真各部可以按接受汉化程度,是否与蒙古部族通婚、居住地远近等因素划分为汉化程度最高的“建州女真”、与蒙古接壤通婚的“海西女真”,以及居住白山黑水之间,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渔猎杂居的“野人女真”。

    虽然后来的满洲八旗女真基本由“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两部发展而来,但这并不意味其与“野人女真”一点关系没有。

    只因这些秉承古老信仰的渔猎部落(野人女真)单兵战斗力十分强悍,所以自努尔哈赤以降,八旗女真的各级将领大都选择与“野人女真”通婚,以此要求后者以陪嫁的名义,进奉部落当中出类拔萃的勇士随军作战。

    只要勇士弄到手,这通婚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当时又没法律规定这些人只能娶一个老婆,有自己喜欢的接着往家里倒腾就是。

    前文讲了,现如今盛京城中的武勋王府并非是当年承袭爵位的次子塔瞻,而是侧福晋所生长子哈拉旦的后裔。

    人家身为长子却不得袭爵,摆明是被家族扫地出门,这还不兴回门去找亲姥爷诉诉苦么?

    “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就全都理顺了。赫哲人就住在格格坳往南两道山梁的河谷中,距离赵家集不过半天多的山路,难怪老王爷会去赵家集置办祭祖使用的卤簿香烛……可这好端端的人咋突然之间发起疯魔呢?”

    就在灵雀挠头苦思之际,一直托腮不语的杨从循突然双掌凌空一击:“原来竟是这样?!楚儿(灵雀),哥哥先问你一件事……这鹰神安徒既然是赫哲人的守护神,想来这身份地位应该都不低,那赫哲族内应该也有专职祭祀鹰神的神官祭司一类的人员吧?”

    “这是自然。传说安徒神目光极其敏锐,总是能预感到即将到来的灾祸,因而被赫哲族视为天神的先知而加以崇拜。族中不但设有专职祭祀神明恭请神谕的大祭司,每逢开春秋收等重要节庆,赫哲族还会全族佩戴象征鹰神的鸟头面具,举办盛大的歌舞集会来酬神。”

    “我明白了,看来老王爷患上的并非是疯疾,而是误触行秽的秽病!”

    “秽病?!”

    “没错,就是被某种行秽蛊惑而显得行为癫狂悖逆的狂疾。”

    望着杨从循胸前那一对正在互相划拳比试,谁赢了就抽对方一巴掌的“手掌”,灵雀不由得以手扶额:“跟只躲在房中磨刀擦枪老王爷,我家这个在自家肚皮上养手玩的(魖)男人分明更疯癫一些。”

    行吧,杨从循疯不疯的无关紧要,关键是武勋王府老王爷的疯病起因已经很清楚了,这就是行秽之病,也就是二十四鬼之一的魕(ji)。

    传说这魕没有固定的外在形体,常以精神鬼魂之类形式附着在各种巫傩面具以及祭祀用具仪器之上。

    如果祭祀者在举行请神降临的仪式之后没有执行专门祭祀慰劳魕的送神环节,这种行秽就会现身作祟,想方设法的害人。

    故而民间又有“请神容易送神难”一语,这里请送的“神明”,其实就是魕。

    这里再不妨多说几句,为啥有道行的仙道修士都极其反对寻常百姓私下摆弄请“笔仙”“碟仙”之类请仙扶乩的把戏呢?

    就是因为没有法力的凡人大概率请不动真正的神仙降世临坛,被他们请来的,大多都是喜好摆弄巫傩祭器的魕。

    其实就算真请来了“魕”也没啥大不了的,行秽这种东西大多都不主动害人,前提是你别上赶着去撩拨对方。

    魖不过就是老千出得格外厉害,不想被其祸害败家的,就别去和酒坛怪手赌钱。

    请来“魕”不要紧,因为这玩意儿最喜欢祭祀傩戏之类的大排场,一准参与其中,与仪式主持者一道儿玩得乐不思蜀。

    然而祭祀仪式一旦停歇下来,玩得正起兴的“魕”就会跳出来作妖了……方才不是玩得挺高兴得吗,咋就突然不玩了?接着奏乐,接着舞!

    因此,那些有经验的主持者一旦发觉有“魕”被祭祀仪式吸引,就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想方设法地将这个不请自来的家伙赶紧送走。

    这些送神仪式都是环节相当琐碎繁杂的科仪,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东西。

    而那些以为送神科仪就是随口来一句“笔仙笔仙你走吧”的无知愚人,个个都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血的代价,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错误,还全是倒霉一户口本的那种。

    但凡能往深处一想,这笔仙碟仙又不是自家豢养的猫犬,怎么如此听话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就算招呼那些乞讨残羹剩饭的乞丐,不也得于手上托半碗浆水饭,于路边殷勤道一声:“喂,快点来吃吧”。

    就这样,还有一定概率碰上那些扭头就走,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硬茬子,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

    闲言且住。

    杨从循认为武勋老王爷应该是在归乡祭祖过程中偶然目睹到一场赫哲人祭祀鹰神的仪式……老王爷也是一时好奇,这才开口跟赫哲祭司讨要了一张鹰神面具随身把玩。

    这人,总是吃着碗里还想着锅里。

    虽然哈拉旦传下的武勋王后裔因为世代掌管盘查往来商队缉私的肥缺而发了大财,这私底下未尝没有老祖宗当年死在乱军流矢之下实在太过窝囊。

    这要是老祖宗当年能侥幸不死,备不住我哈拉旦家就能捞到一个货真价实的世袭封爵。

    于是武勋老王爷心伤祖先中乱军流矢身亡,这才日常揣摩把那面号称能预测福祸的鹰神面具,最后误打误撞的引来了魕。

    想赶走魕很容易,是个道士多少都懂点如何送“神”的窍门;可要是不治好老王爷的心病,今后隔三岔五地继续摆弄这些巫傩玩意儿,那保不齐还会引来其它的魕。

    该怎么办呢?

    。

 番外 正说二十四鬼(1)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吼啊,最近几章看的可还过瘾么?嗯,你们看得过瘾就好,这样咱就有东西可以水番外了。

    继《金山赌秽》之后,最新的《鹰神傩面》一章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行秽,“魕”(ji)。

    前文曾经简略提过,这些魖魕之类的行秽都是魑魅魍魉之类的小精怪,说它厉害吧都不算太厉害,却个顶个的难缠。

    后来有本叫做《子不语》的奇书专门将诸多行秽搜集整理成一个独立的门类,还起了个名叫“二十四鬼”。

    在这个排行中,酒坛怪手(魖)排行第六,故又名“行秽六”;而尖嘴鸟脸(魕)排行第二十,姑且也可以叫声“行秽廿”。

    哎,有看官说了:“你也看看那些和你同期上架的小说,人家主角不是功成道祖肉身封圣,就是行世入魔三界立威,哪像你笔下的杨从循,天天不是擒个猫就是宰个狼,要不就摆弄行秽这样不上台面的小东西,看你的书真不得劲儿啊。”

    嗯,对于读者大大们的批评建议,我个人表示一定虚心接受,然后坚决不改。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在我看来,像道祖魔王这种东西,离世间大众的生活实在太远。

    张三成了道祖,我在凡间种我的一亩三分地,卖我家祖传的酱烧鸡;张三堕落魔界称王,我还种那一亩三分地,卖祖传的酱烧鸡,甚至不会为此多涨一个铜板的价格……

    这位看官你说,是张三入魔成仙的故事有趣,还是那些混杂在平民百姓生活当中的精怪行秽们看起来有滋味?

    九叔(林正英)的僵尸电影为啥能够在影坛长盛不衰?靠的正是这股源出自生活点滴当中的烟火气息。

    在电影绝大多数场合中,林正英扮演的九叔只是一个粗通茅山术法的义庄守尸匠,其修为艺业压制一两个寻常僵尸妖鬼尚可,一旦对方稍有来头亦或数量一多,九叔就招架不住,需要另请外援了。

    当看到九叔因为无力收服大群私自跑出鬼门关的孤魂野鬼,而求助于地府的阴兵鬼差,最后还为此倒欠鬼差一屁股阴债的时候,大家嫌弃九叔本领低微不中用了吗?

    没有,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下全部收服这些孤魂野鬼已经明显超出了九叔这样凡人的能力,赶紧求助外援才是合乎条理逻辑的选择。

    杨从循也是这样。

    虽然他是《狐朋仙友》的一号男主,但也就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