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狐朋仙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这位勒二爷是附近镇店的里正,他家里早先养过一只两岁大的虎皮花猫。

    然而这只看似雄壮威猛的虎猫却是一只恋灶懒猫,并不曾司夜捕鼠,整日只知道盘踞在灶头处睡懒觉。

    不能捕鼠之猫自然养之无用,要不是勒二爷对这只自小抱养的花猫上了些感情,早就一扫帚将其轰之门外。

    有一天,一个叩门讨水的过路客商在接过勒二爷递上的水碗后,只将水托在腮边故意不饮,两只眼不错神地盯着那只在灶台上呼呼打鼾的花猫。

    待将花猫从头到尾相看两遍之后,那商贩硬要这家主人将花猫相让,而且开口就是五十两银子!

    听到商贩愿意用五十两纹银的高价交换自家那只恋灶畏冷的懒猫,勒二爷下意思地以为自己听邪了耳朵。

    只因关外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油盐布匹都需要商贩赶着大车从关内千里迢迢的贩运。

    等这些商人将自家货物在山货集市上甩卖一空之后,往往喜欢采买诸如山参鹿茸麂胎沙金之类珍贵山货带回关内,如此一来一回可获百倍之利,方不负一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可问题是山参鹿茸并不是时时都能在集市上见着的珍稀山货,那些从关内前来贩货的商人们能不能如愿以偿得买到心仪的货物,这点要靠个人的运气。

    如果一时货不凑手,那些关内客商宁可将此行贩货所得全在集市上换成银子揣在怀里,也不愿千里迢迢得赶上几车山核桃回去。

    吃苦利薄倒在其次,关键是一路上设卡收钱的绿林好汉们是按大车的数量收费,人家可不管你车上装的是山参还是核桃,想平安过路就得交一辆车的买路钱!

    天长日久之下,关外山货集市上流通的白银是越来越少,与铜钱之间的兑换价也越来越来高寻常年份也要比关内高出三四成,要是再赶上兵荒马乱银贵钱贱的当口,价目翻一番都有人愿认!

    得亏是关外出产沙金,借此能回流一部分白银,不然银价早崩盘了。

    那商贩口中的五十两纹银可是不折不扣的高价,连十年左右的中等山参都能买四五条一只懒猫它值这么多钱么?

    见勒二爷露狐疑,一直吞吞吐吐地不肯接话,声言高价买猫的商人不免有些泄气:“小人情知主人家心中一定不愿割爱,只是小人眼下只有五十两银子傍身;主人家如奢望更多,且先容我四五日功夫筹备银子。”

    说罢,那商人仰头喝干碗中井水,冲勒二爷道了一声谢,就将陶碗放回桌上,准备告辞离去。

    见对方撂下水碗要走,勒二爷可绷不住了。

    毕竟谁也不能见天蹲在伙房里盯着那只偎在灶头取暖的懒猫,万一这客人买猫不成便心生歹意,回头弄一尾鲜鱼,将这猫诱出房门蒙在口袋里捉了,他勒二爷岂不是干赔五十两银子?

    于是勒二爷抢在商人出门之前将其伸手拦下:“客人先请留步。非是小人不肯出让,只是这虎皮猫是拙荆昔日打奶猫中抱养的,这些年多少也起了点感情。客人既然舍得出五十两的高价,小人又岂能拂了您的美意?只是小人还望兄台教咱一句乖,告知小人这猫到底贵在何处,回头小人也好跟拙荆学话交待不是?”

    见勒二爷主动上前套话,那商贩捏着下巴上稀疏的山羊胡子,砸先是使劲儿砸吧了一下嘴,接着又扭头看了一眼躺在灶头打呼的花猫,如此迟疑片刻,终于一狠心点点头。

    “要照行规,其中内情是万万不能与外人说的也罢,谁让咱打心底看上这只猫了呢?实不相瞒,咱是个打南路来的相宝人!”

    原来这个肯以高价买猫的商贩,就是当年京房传下的易妖一脉,当然了,现在改了名字叫相宝术士。

    虽然名字换了,可是易妖所秉持的寻出奇之象,兆不凡之运的精神内涵没有变,这些相宝术士经年累月地在全国各地奔波,瞪大眼睛去寻找那些记录在易妖上的神异物事。

    可是话说回来了,这天下虽大,无主的东西却少。

    往往相宝术士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一件自己心仪的东西,结果这物件一早就有了主人整盘佳肴看得见却吃不着,这不要了亲命么?

    有鉴于开山祖师京房当年因相宝解运之事触怒权贵,最后落得一个斩首弃市的悲惨下场,为保香火传承,相宝这行特地制定一条规矩。

    如果看上的物件有主儿,那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让物主人松口相让。

    你能诳得主人贱价脱手,那是你的本事;但要是主人咬定不卖,就绝不能下手抢夺,以免为此惹来杀身之祸。

    那个扮作商贩的相宝术士告诉勒二爷,他家豢养的虎皮猫前额正中有三条墨色横纹,单缺一条竖纹便是老虎额头的王字。

    再加上此猫一身斑纹虎皮,偏偏四足一水儿纯黑,绝非寻常虎皮凡品,而是易妖书中记载的奇猫焦足虎。

    这种猫天生就自带王者之风,乃是群猫之王。

    勒二爷只知这只焦足虎天天恋灶懒睡,却不知正是虎猫身上王霸之气外露,才使得群鼠慑威远遁,丝毫不敢入门侵扰这只虎猫无鼠可捕,也只好天天懒睡。

    “好教主人家得知,若是只能慑服群鼠,这焦足虎也值不得五十两纹银离此二百里有大山曰兴安岭,山上出产一种名叫火龙驹的异鼠,其皮隔风挡寒,乃是京中贵人争相求购的珍品,一领皮子少说也换得数百金。只是这火龙驹手足便利,上树穿林不亚飞龙惊鸿,故而一般的户都望其兴叹。如今在下自兄台手中高价购得这只焦足虎,正是为借猫身上的虎气,上山慑服那只来去无踪的火龙驹告辞。”

    说罢,那相宝术士从怀中掏出一大包银子重重地丢在桌上,接着又冲勒二爷轻轻一拱手,上前一把拎住那只正在灶边打鼾焦足虎的颈后皮,将睡懵的虎猫抱在怀中,大步流星地出门去了。

    闻听这只焦足虎居然有阻挡群鼠入门孳害之威,勒二爷顿时心生悔意,奈何自己好歹是一方里正,时常自诩一口唾沫砸一个坑的汉子,又怎能干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

    那一日,勒二爷眼睁睁得看着相宝术士将焦足虎抱走,之后整个人就和失了魂一般,四处托人购买上品虎皮猫回来配对抱崽。

    天长日久之下,勒二爷养出了一屋子虎皮猫,只是这些花猫里面却再也没出过当年那种焦足虎。

    待和勒二爷告别之后,王管事搀着马五爷回房休息。

    刚一进卧房的门,马五爷不由得仰头长叹,颇为惋惜得同身后王钟礼说:“你看勒二爷多好一个爷们,就因为迷信易妖之术,妄图能从一屋子花猫中再养出一只焦足虎;这人特地从家里搬出来开这么一个客店。可他又不是吃这行饭的料,几乎天天都往里边干赔银子,眼看就要将好端端一个家给毁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莽林罴精(37)

    “王管事他最后告诫小人,说这易妖之术尽是些虚妄不经之言,却不知令师徐前辈他为何执迷于垂睑鸡与反踵犬呢?”

    闻听杨从循出言质疑,盘腿端坐的罴处士顿时咧嘴憨然一笑:“后生你说得易妖之术、焦足虎、虚妄不经什么的,咱弄不明白。不过咱却知道这垂睑鸡反踵犬的确不是什么吉利物事,任凭粘到谁身上都要害得这人跟着一同倒霉,就连师父他当年也因这对鸡犬,惹出一场好大祸事。”

    罴处士告诉杨从循,当年徐叙征寻找垂睑鸡反踵犬的过程,可要比那个重金购买焦足虎的相宝术士简单直接许多老徐他直接用抢的!

    在徐叙征看来,天才地宝,当有德者居之跟主人买多费劲啊,干脆下手强抢!反正咱轻功好,你们都追不上我。

    可徐叙征千算万算却漏算一招,那就是长舌妇人一张惯会添油加醋的嘴!

    “我家鸡之所以不下蛋,就是被隔壁那只瘟鸡妨的哎呦,这位货郎爷你说得太对了,那只瘟鸡就像人一般下垂着眼皮,别提多邪性了!”

    就这样,徐叙征在错误情报的指引下,接连翻抢了大半个盛京城的鸡窠狗窝,总算凑了一对垂睑鸡与反踵犬。

    这一下,可就谣言满天飞了。

    在易妖书中,垂睑鸡与反踵犬都是世间要兴刀兵大祸的征兆,是新主降世王朝更易的象征。

    这下热闹大了吧?

    明明天子远在关内京城,眼下盛京陪都之中却突然有人大张旗鼓地寻找垂睑鸡与反踵犬?

    那不就意味着关外将有新的紫薇帝君降世?这下老金家的皇位还能坐稳当么?

    注,清帝退位后,其他皇室成员大多改姓金。

    哎,这位看官问了,这盛京不正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么?难道朝廷担心徐叙征是民间抗清义士,寻找垂睑鸡是为了妨害清廷龙脉,好为将来反清复明大业出力,故而特地来盛京城里妖言惑众?

    嗯,上面这番话其实只对了一半,清廷的确担心徐叙征会在盛京城里妖言惑众,但这事儿和反清复明没什么关系。

    因为关外是清廷起家的基本盘,所以朝廷对盛京等地的民心掌控也是有信心的。

    就算盛京城中生变,肯起来响应反清复明的百姓也是寥寥无几对不住,大明是什么?我们这些关外汉人没有概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清廷虽然不担心有人在关外组织起事反清复明,却同样害怕有人在盛京城中散布谣言,行妖言惑众之举。

    因为当年盛京城中有一群很特殊的人,关外王爷!

    也许看到这里,那些略通清史的读者又要挑咱的错了:“作者你净瞎说,清朝在关外怎么可能有王爷?清廷一共只有八家是世袭王爵,再加上每一位皇帝的兄弟可封亲王爵,这些人全都一辈子住在京城当中,不得圣旨不许出京,怎么可能有关外王爷?!”

    这话说得不错,自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凡是由朝廷册封的王爷及其后裔全都留在京城之中王孙不得擅离京师,也是清帝祖训之一。

    但是不要忘了,清朝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进了山海关,比如努尔哈赤就因炮伤死在宁远城下,一辈子都没能进关。

    因此那些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关外女真诸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战功彪炳,而被努尔哈赤封为王爵的王爷及其子孙们,不属于上那些不得擅离京师的王孙范畴。

    这些人不用进京城,大都一辈子定居在盛京之中。

    对于这些人,清朝皇帝就算睡觉,也得睁开一只眼盯着!

    谁叫这些王爷祖上都是手握军权,并且在关外各女真部落中颇具声望的军事权贵呢。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和京师金銮殿上坐的天家贵胄并不亲睦。

    因为当年皇太极提议女真举族进山海关抢中原天下时,这些人就站出来坚决表示反对。

    这些人坚持要带着自己的属下和部民留在关外过游生活!

    最后因为内部分歧过大,这些关外王爷和皇太极等人直接分道扬镳,不然人家现在也是清廷世袭罔替里的一员了。

    你知道么?八家里,除了帮助慈禧铲除顾命八大臣的恭亲王,其余七家都是当年清廷入关后战功最大的将领。

    这些和那些关外王爷一样,起初都是某个女真部落的军事首领。

    只不过当年选边站的时候,们站在皇太极这边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