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一道-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独孤笙朝着叶千秋磕了三个响头,又说道:“真人武功高强,连黄河五怪也不是真人的对手,真人定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独孤笙不才,想拜真人为师!”

    独孤笙就跪在叶千秋的面前,也不起身,一脸希冀的看着叶千秋。

    夜色下,叶千秋看着这个男生女相的独孤笙,突然脑海之中灵光一闪,道:“你要拜贫道为师也不难,不过贫道需要考校你一番。”

    独孤笙一脸喜悦,昂首挺胸,抱拳道:“请真人示下!”

    叶千秋信步而出,一招手,从那死去的黄河五怪身畔掠来一把长剑。

    独孤笙见状,不禁暗呼道:“隔空摄物!听说丐帮的乔帮主就有这样的本事!”

    “这位叶真人到底是何等人物,居然也有这样的功力!”

    这时,只见叶千秋手持长剑,突然在院中舞起剑来,只见叶千秋的身影时快时慢。

    剑法美轮美奂,毫无杀气,只让人赏心悦目。

    那独孤老爷和一种护院看着,都愣住了。

    唯有独孤笙,他看着叶千秋舞剑,只觉脑子里胀胀的,好似有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

    良久之后,叶千秋停下了手中的长剑,朝着独孤笙看去,见他神色清醒,微微颔首,道:“你从我这套剑法中看到了什么?”

    独孤笙几乎是脱口而出,道:“剑。”

    一旁的独孤老爷还有一众护院听了独孤笙这个答案,都有些哭笑不得。

    这不是废话吗,他们也看到了剑。

    但人家道长既然这么问了,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啊。

    独孤老爷不禁摇头,自家儿子又犯傻了。

    这时,只听得叶千秋笑了笑,道:“不错,不错。”

    “你叫独孤笙?”

    独孤笙点头,道:“是的,叶真人!”

    叶千秋道:“唯有诚于剑,才能驾驭剑。”

    “你的剑心通明,眼中有剑,是个好苗子。”

    “你可以拜入贫道门下,不过,你得征求你父亲的同意。”

    “因为,你若是拜入贫道门下,就得随贫道回终南山去了。”

    独孤笙一听,大喜过望,当即朝着独孤老爷看去,道:“爹,你就让孩儿拜在叶真人门下吧!”

    独孤老爷看着自家儿子那希冀的目光,微微一叹,沉吟片刻,道:“你还是去请示你娘吧,你娘答应,爹就答应。”

    叶千秋闻言,笑道:“不急,贫道今夜是不会走的。”

    独孤笙一听,当即从地上起来,朝着后宅跑去。

    独孤老爷朝着叶千秋道:“叶真人,这孩子从小就是这德性,让真人见笑了。”

    “只是先前,真人说,若是笙儿他拜真人为师,就要随真人到终南山去……我家里就这么一个独子,还指望着他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叶千秋笑了笑,道:“贫道在终南山立有一派,名为神霄派。”

    “令公子若是拜入贫道门下,便是拜入了神霄派。”

    “神霄派并不禁婚嫁,只是习练上乘武学,需要一个平和的环境。”

    “令公子的性子跳脱,还需磨炼,离家远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独孤老爷也知道自家儿子的德性,不是那种读书走科举之路的材料,微微一叹,道:“叶真人所言,倒也在理。”

    “今夜多亏叶真人出手,才让独孤家免遭一场劫难。”

    “小老儿感激不尽。”

    叶千秋摆了摆手,他本来就是路见不平,顺手为之。

    只是没想到这独孤笙的剑道天赋很不错,如果加以调教,假以时日,定然也是一代剑术高手。

    叶千秋喜欢收徒弟,毕竟为了神霄派的发扬壮大,收徒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不过,若是独孤老爷不愿意自家儿子离家,他也不会强求。

    世上的美玉很多,但未必都要收入麾下。

    叶千秋在独孤家休息了一晚。

    翌日,在独孤老爷和独孤夫人的见证下,叶千秋正式收了独孤笙做徒弟,改名独孤灵笙。

    三日后,叶千秋带着年方十六的独孤灵笙离开了独孤家。

    在独孤灵笙母亲的泪眼婆娑中,独孤灵笙跟着叶千秋离开了他生活了十几年的独孤庄。

    刚刚离家的独孤灵笙还有些感伤,但走了半日,就已经都是兴奋的不行,好似一只脱缰的野马,对什么都感兴趣。

    “师父,终南山好吗?”

    “山上有什么好玩的。”

    独孤灵笙的问题有点多。

    叶千秋没有理会他。

    二人一路向西行去,途经洛阳时,碰到了丐帮的人。

    只听丐帮的人道:“此番乔帮主被困辽国,辽主耶律洪基对乔帮主生了忌惮,几位长老召集我等前去营救帮主,只要能将乔帮主救回来。”

    “让乔帮主重新执掌帮主之位,我丐帮依旧是威震天下的第一大帮!”

    “只是……只是……”

    “只是乔帮主是契丹人,这一点恐怕还是会让人作为口实。”

    “全怪康敏那个毒妇,竟然诬陷乔帮主,不然我丐帮何至于此!”

    “唉,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

    “听说乔帮主被困,和慕容博那个狗贼脱不了干系,慕容博那个鲜卑狗贼,想挑动天下大乱,从中浑水摸鱼,着实可恨。”

    “此番前往雁门关,定有一番大战!”

    这一众丐帮弟子在洛阳逗留半日,便一路朝北而去。

    叶千秋听到这里,朝着一旁的独孤灵笙笑道:“小笙子,我们去看一场大戏如何?”

    独孤灵笙笑道:“好啊,我最喜欢看戏了。”

    诸天一道

 第75章 雁门关外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着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此时,大宋抚有中土,于元丰年间之后,分天下为二十三路。

    以大梁为都,称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宋州为南京,大名府为北京,是为四京。

    叶千秋带着独孤灵笙出了西京洛阳,一路向北,入了山西,经运城,过临汾,再过太原,用了不过三日光景,便到了代州。

    雁门关在代州之北三十里的雁门险道,属于河东路。

    叶千秋和独孤灵笙到了代州之时,只见城中已然是聚集了不少乞丐,一看便是丐帮帮众。

    叶千秋也不着急,带着独孤灵笙在代州城休息了半日,方才跟着丐帮的人出了代州城,朝着雁门关去。

    三十里地对于叶千秋来说不算什么,但独孤灵笙功力尚浅,只通晓一些粗浅的拳脚工夫,这几日连翻赶路,早已让独孤灵笙累的快趴下了。

    但独孤灵笙也不叫累,不叫苦。

    叶千秋都看在眼里,这小子有股子韧性,能坚持是好事,习武哪里能不吃苦。

    天赋是一方面,但基本功想要练得扎实,可不是有天赋就行的。

    叶千秋还怕这小子做惯了富家少爷,不习惯在江湖上行走,但几日观察下来,倒是越发觉得这小子是块好苗子。

    左右这趟出来,是不亏的。

    独孤灵笙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兴奋,看什么都觉得欢喜。

    但连赶了几日路,早已经把他累的够呛,看什么景都觉得迷迷楞楞的。

    好在有掌教师父传他的吐气法子,让他身子不那么沉重,即便是日行百里,只要晚上修习一晚内功,第二日又是生龙活虎。

    昨夜在代州城休息了一碗,还顺带喝了两大碗羊汤,吃了五六个饼子,可把他给美坏了。

    这会儿,看着山路,也觉得浑身是劲。

    二人一前一后,上了山,只见东西两侧山岩峭拔,中间有路,又是盘旋崎岖,着实是让人心里多了种厚重感。

    这一路上,丐帮人数不少,还有其他江湖人物,尽数都是往雁门关外赶路。

    叶千秋和独孤灵笙避开这些人,倒是无人知晓他们的踪迹。

    不多时,他们已经到了雁门关,一般人想要出关却是有些难的。

    雁门关是大宋北边重镇,山西四十余关,以雁门最为雄固,一出关外数十里,便是辽国地界,是以关上有重兵驻守。

    若从关门中过,定要被守关官兵盘查,所以一般人若是不想被官兵盘查,就得从关西的高岭上绕道而行。

    叶千秋不怕官兵盘查,但是却不想麻烦,寻了一处地势高的山头先停了下来,倒是没跟着那些丐帮帮众绕路。

    叶千秋和独孤灵笙站在山头,看着那关外,已经有不少人马聚集在了一处,更远处,更是黑压压的一片。

    好似天空都要被完全遮掩住了一般。

    尘土飞起,如乌云般遮住了半边天,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响个不停。

    叶千秋负手而立,感觉到迎面传来一股肃杀之气。

    独孤灵笙站在叶千秋的身旁,望着那关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莫名之感。

    嗓子眼好似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

    片刻后,独孤灵笙朝着叶千秋问道:“师父,雁门关,为什么叫雁门关呢?”

    叶千秋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须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

    独孤灵笙微微颔首,他自幼喜好舞刀弄棒,不好读书,所以,这历史典故知道的很少。

    叶千秋放眼望去。

    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一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

    叶千秋不免想起了前世的他,并非上个世界,而是他尚未穿越之时,他其实就是山西人,老家就在这代州一带。

    如今时隔了不知多少春秋,让他回忆起那个世界的老家来,好似有某种记忆,在他脑海当中缓缓重合在了一起。

    有许多东西,终究是印在了心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沧海如何化成桑田,都无法忘却,无法改变。

    “师父,那边的黑云是什么啊……”

    “好像有很多人……”

    独孤灵笙望着关外,他看不到太远的地方,只是依稀感觉到似乎有很多人。

    叶千秋道:“小笙子,你知道雁门关外,是哪里吗?”

    独孤灵笙道:“知道啊,出了关外,就是辽国的疆土了。”

    叶千秋神色莫名,道:“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就曾在这里抗击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也是从雁门出塞,北击胡人,悉数收取河套之地,把匈奴人赶到阴山以北。”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近百年来,雁门关一带一直都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这里埋骨他乡。”

    “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幸留下了姓名,还能供后人瞻仰,但更多的人则是籍籍无名的死在了这雁门关外,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姓,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为谁而战。”

    “灵笙啊,你要好好看看着雁门关,将来你还会回到这里。”

    “有一种剑法,就是在沙场之中练就的。”

    “能敌十人的剑法谁都可以练得。”

    “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