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一道-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变不回来呢?”
盖聂又问一句。
叶千秋道:“那就让这一切,都随风而逝。”
盖聂听到这里,眼中泛起精光,随即,他站起身来,朝着叶千秋深深一躬,悄然退去。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一年。
去年,秦国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统率驻扎在上郡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
赵国武安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率军顽强抵抗秦军。
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
赵王迁因此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取代他们。
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迁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并撤免司马尚的官职。
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秦军在短短数日之内,便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至此灭亡。
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
而赵国的公子嘉在代地又复建了苟延残喘的政权。
赵国一灭,天下的局势就陡然清晰过来。
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邯郸不是被攻破的,而是在秦军的威势之下自己坍塌的。
面对杨端和大军与李信大军南北夹击,赵国腹地的赵军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将领军防守邯郸,更兼井陉山主力大败的消息迅速传开,赵军顿时乱得没了章法。
邯郸被秦国收入囊中之后,嬴政大喜,邀请叶千秋一同前往邯郸。
叶千秋拒绝了。
邯郸对于嬴政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地方。
他是去怀念旧事,也是去一展胸中不忿去了。
叶千秋自然不会去。
事实上,灭赵之后。
叶千秋便更是处于一个深入简出的状态。
整日在太玄学宫之中修行,和在太乙山上时,没什么区别。
只是修行的进境,可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在结成无垢金丹之后,想要更进一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办到的,这个时间可能很漫长。
秦国的这辆战车,已经在一统天下的大道之上越行越远。
他不用做太多的事情,只需等待即可。
他在等待秦国内部爆发危局。
无论是昌平君,还是其他人。
他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了。
太玄学宫。
池水一旁,半掩半露的岩石上,身着绯色薄衫的红莲手拈野花斜坐其上,一双欺霜赛雪的玉足在水中轻勾缓荡,玩得煞是开心。
河边映着她的绝世姿容,端的是明艳异常。
红莲在太玄学宫也呆了一年多了。
跟在叶千秋身边修行,对她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她最起码没有完全陷入仇恨的漩涡当中。
只是这一年多来,没有卫庄的消息,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太高兴的。
女儿家的爱意终归是只能藏在心底,不能与他人言说。
这时,已经十一岁的扶苏出现在了水池畔,朝着红莲叫了一声“师姐”。
红莲没看扶苏,直接道:“师父在休息,你坐在这里等一会儿吧。”
扶苏闻言,也不多问,就坐在水池畔,悄然打坐起来。
红莲朝着扶苏瞅了一眼,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欺负欺负扶苏,算是她在太玄学宫之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了。
这时,远处的楼阁之中,传来了叶千秋的声音。
“扶苏,进来。”
扶苏听到叶千秋的话,急忙起身,朝着叶千秋所在的楼阁之中行去。
片刻后,扶苏看到了师父叶千秋。
此时,叶千秋身着一身宽大的秋白袍,背对着扶苏。
扶苏恭敬的朝着叶千秋躬身施礼,然后道:“师尊。”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最近昌平君邀你去了几次他府上?”
扶苏闻言,回道:“师尊,昌平君一共邀我去他府上五次。”
“我只去了两次。”
叶千秋道:“你的身份特殊。”
“往后昌平君的邀约,你一律不要理会。”
扶苏已经十一岁了,在叶千秋的教导下,明白了这世上的很多事,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扶苏道:“弟子明白。”
“师尊,我去昌平君府上时,见到了一个人。”
叶千秋道:“什么人?”
扶苏道:“农家侠魁田光。”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知道了,今日的功课你还没做,你先下去吧。”
扶苏闻言,当即躬身退去。
扶苏离去之后,一道身形在楼阁之中悄然而现。
“逍遥,密切关注芈启的动向。”
从赵国归来的逍遥子,又从掩日摇身一变,成为了道家的杰出弟子。
这段日子以来,叶千秋对于昌平君的监视一直没有停止过。
甚至,在很久以前,昌平君刚刚做上秦国右丞相之位的时候,他就已经让几名道家暗子进入了昌平君府上。
芈启还真是没让他失望。
不仅暗中资助扶持农家,还放走了曾经在咸阳为质的燕丹。
这一次,芈启已经准备在韩国旧都新郑发起一场暴乱。
而这场暴乱是由流沙的张良主导,和芈启进行的一场交易。
如果叶千秋猜的没错的话,待嬴政从邯郸回来之后。
新郑的暴乱就要发动了。
秦国的大军灭掉了赵国之后,没过多久,顺带着连苟延残喘了多时的魏国也一并给灭了。
到了秦王嬴政二十年的冬天。
曾经挡在秦国东出大路上的三晋,已经尽数被灭。
如今之天下,也只剩下了秦、楚、燕、齐四国。
入冬时节,嬴政从邯郸归来了。
从邯郸归来的嬴政变得更加忙碌了。
不过,对于先灭楚国,还是先灭燕国。
朝野之上有了两种不同的见解。
有人以为,应该先灭楚国,有人以为应该先扫除燕国。
王翦统帅灭赵的大军还在赵国境内驻扎,筹划连续攻灭燕国之战事。
而因为朝野之上的争端,攻燕之事暂缓。
楚国地大物博,乃是天下大国。
燕国虽弱,但一直在蠢蠢欲动,暗中扶持在代地称王的赵国公子嘉。
两者之间如何抉择,成为了嬴政的一块心病。
于是,这一日,嬴政出了咸阳宫,来到了太玄学宫之中,来请教叶千秋。
到底是先攻取燕国为好,还是先攻取楚国为好。
叶千秋所居住的楼阁外。
叶千秋没事的时候,也会在池水畔钓鱼。
有时候一钓就是一整天。
冬天到了。
天气寒冷,前两日还下了雪。
嬴政和叶千秋坐在池水边,一人手中握着一根鱼竿。
鱼竿晃动之间,叶千秋又钓起了一条鱼。
叶千秋将钓起的鱼又放回了池水里。
嬴政见状,有些疑惑的朝着叶千秋问道:“先生何故要将这鱼再放回池水之中?”
叶千秋笑道:“王上以为,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
嬴政闻言,略作沉吟,然后说道:“是钓鱼的过程?”
叶千秋笑了笑,道:“王上说的没错。”
“钓鱼,最值得享受的便是这个过程。”
“有些事,结果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享受到这个过程。”
“当鱼儿上钩的那一刻,那种满足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嬴政听了,细细思考着。
不多时,嬴政手中的鱼竿也动了。
他将咬钩的鱼钓上来之后,然后将鱼儿扔进了一旁的木盆之中。
“先生以为,目下,我大军当先取楚,还是先取燕?”
叶千秋笑了笑,道:“在我看来,这二者都没什么区别。”
“无论孰大孰小,都是这池子里的鱼。”
嬴政闻言,心头豁然开朗。
他笑道:“每次聆听先生教诲,总是能让寡人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叶千秋笑道:“王上,听闻新郑发生了暴乱。”
“昌平君芈启已经向王上请旨前去新郑平乱。”
“不知可有此事?”
嬴政点了点头,道:“的确有此事。”
“昨日,寡人才批复了昌平君的奏请。”
叶千秋道:“新郑暴乱一事,另有蹊跷。”
“昌平君的心思已经不在秦国了。”
嬴政一听,脸色有些难看,他悠悠说道:“幸亏先生提醒的早。”
“寡人早有防备。”
叶千秋道:“既然他的心已经不在秦国,那便用他为饵,替大秦再做一件事吧。”
嬴政闻言,眼中一亮,道:“先生有何谋划?”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将计就计,放他归楚,借芈启破楚,事半功倍。”
嬴政沉吟片刻,道:“先生的意思是让芈启带假消息归楚。”
叶千秋手中的鱼竿又动了,叶千秋一把将鱼竿提起,然后笑道:“也不一定要这样做,更稳妥的是,就是放他归楚之后,找人取而代之,成为“芈启”。”
“具体计划,由李斯去施行最为妥当。”
“李斯是楚人,只有楚人才最清楚楚人的弱点。”
嬴政听完之后,脑海之中,有很多事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他脸上露出大喜之色,笑道:“寡人得先生相助,犹如周王得姜太公是也。”
夜,昌平君府,大书房之中。
昌平君芈启正在看着密报。
他身上流淌着的是楚人的血脉,虽然他在秦多年,但自从其父楚考烈王过世之后,他便一直在暗中联系六国之人和反秦势力。
从他继任秦相以来,他便知道,早晚有一天,秦国的战车要开向楚国。
身为楚国王族血脉,他岂能看到楚国倒下秦国的铁蹄之下。
如今,三晋都已经被秦国灭掉。
秦国下一步就会将屠刀挥向楚国,眼下的局面,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
他已经联系好了魏国、韩国的旧世族。
此次,流沙统领张良暗中起用流沙的势力在新郑发生暴乱,就是他们达成的初步合作。
如今韩国旧世族的残存私兵已经陆续秘密开进上党山地聚集,以段氏、侠氏、公厘氏三大部族为主力。
加上流沙统领张良这几年搜寻的门客与散兵游勇,共计六万余人。
还有昔日魏国信陵君的门人,还有农家的人。
经过各方会商,已经议定了在明年夏忙之后举事。
张良制定的复国方略是上中下三策:上策仿效代赵,迎回韩王宇在上党立国,恢复韩国国号。
中策拥立韩国一王族公子为君,相机南下,在楚韩交界处立国。
下策由三大部族公推一人称王,国号必须为韩,立国之地届时相机确定。
魏国信陵君旧时门客两千余人,伪称齐人,进入上党成为“韩军”主力相助。
当年追随信陵君击杀大将晋鄙的朱亥,被张良定为三千敢死之旅的主将,魏国王室通过信陵君门客力量,秘密资助张良二十余万金,并许一支“商旅”车队从魏国敖仓秘密运送粮草北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