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诸天一道-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实是羡煞旁人啊。”

    叶千秋在一旁听了,不禁笑道:“纲成君。”

    “修道之事,从不言早晚。”

    “若是你想修道,可以到太乙山去,我可以收你为道家弟子。”

    “你觉得如何?”

    纲成君蔡泽闻言,哈哈一笑,道:“太玄先生此话可当真?”

    叶千秋笑道:“自然算数。”

    蔡泽举起酒爵来,朝着吕不韦道:“文信侯,你听见了吗?”

    “太玄先生说了,可以收我入道家山门。”

    “文信侯不若与我同去太乙山吧!”

    “咱们在太乙山修行,了此残生,倒也痛快。”

    吕不韦摇头失笑,道:“纲成君,我可不想活的太久。”

    蔡泽道:“哦?这是为何啊!”

    吕不韦指着自己的脑袋,道:“太累了呀。”

    “我这人,就是操心的命。”

    “我若是活的太久,那可就有了操不完的心。”

    “想想,还是算了吧。”

    蔡泽闻言,哈哈大笑着。

    这时,叶千秋朝着蔡泽问道:“纲成君为何生了辞官之心?”

    蔡泽微微一叹,道:“老夫在秦多年,没有什么大的功劳。”

    “虽然也是高爵厚禄,但无事可做,着实味同嚼蜡,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老夫早已经和王上讨了个差事,出使燕国。”

    “使命一完成,老夫就地交差!”

    “落得一身清闲,何乐而不为!”

    叶千秋闻言,眼中微微一亮,道:“纲成君要出使燕国?”

    “何时起程?”

    纲成君蔡泽道:“快则七八日,慢则十来日。”

    “怎么?”

    “太玄先生,也想到燕国转一转?”

    叶千秋笑了笑,道:“二位,实不相瞒,我从太乙山下来的时候,便想要周游列国。”

    “为了助王上一臂之力,我已经在咸阳耽搁许久了。”

    蔡泽闻言,不禁说道:“这么说来,太玄先生也要离开咸阳。”

    “不知先生想要先去何地?”

    叶千秋道:“七国之中。”

    “我已经去过了魏、韩、秦。”

    “出秦国之后,我欲先前往赵国,再去燕国,然后再转而南下,前往齐鲁之地。”

    “最后,再去楚地转一转。”

    “从楚地归来之后,再复归秦。”

    蔡泽一听,当即大喜道:“如此说来,太玄先生可与老夫一同启程。”

    “老夫前往燕国,也是要过赵国。”

    “索性也是出使,正好和太玄先生结个伴。”

    “路上也不寂寞矣。”

    叶千秋闻言,微微颔首,笑道:“离秦之事,我尚且还未与王上言明。”

    “不过,我在秦已经是无事一身轻。”

    “这学宫之事,不在于一年半载。”

    “待我归来之后,亦能更好的执掌学宫。”

    “文信侯以为如何?”

    吕不韦闻言,从旁说道:“太玄先生既然要周游列国。”

    “不韦自然不能阻拦。”

    “反正,今日过后,文信学宫便更名为太玄学宫。”

    “太玄学宫的名头,往后能不能在天下间传扬。”

    “就看先生的本事了!”

    蔡泽在一旁闻言,笑道:“老夫还以为是王上要将文信学宫让太玄先生执掌。”

    “现在方才知晓,原来是文信侯生了退意,这才让太玄先生接掌学宫。”

    吕不韦道:“如此方才能两全。”

    “有太玄先生在,不韦安心。”

    蔡泽点头道:“文信侯所言,极是!”

    这时,叶千秋举起酒爵,朝着吕不韦和蔡泽道:“此番,我入咸阳。”

    “能与二位相交,着实是人生一大快事。”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曲终人散之后,一切又要归于平静。”

    “今日,你我三人痛饮,就当互别了。”

    吕不韦喟然一叹,举起酒爵,道:“都是天意啊!”

    蔡泽在一旁,不禁哈哈大笑,道:“文信侯心不在焉,文不对题!”

    “文信侯还真是老了!”

    这时,吕不韦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和叶千秋、蔡泽说道:“近来,咸阳有流言传出,王上亲手摔死了嫪毐的两个儿子。”

    “不知太玄先生和纲成君以为,此事当如何了结?”

    蔡泽闻言,不禁蹙眉道:“嫪毐两子不是被乱军所杀吗?”

    “这等流言,不会有人相信吧。”

    叶千秋老神在在,当日,嫪毐被制伏之后,嬴政前往大郑宫。

    蔡泽没有随行,而是负责蕲年宫善后的事情。

    算是和叶千秋一起留在了蕲年宫。

    关于嬴政摔死嫪毐两个孩子的事情,蔡泽是不知道的。

    但此事,理当无人敢随意乱传才是。

    此时,却是有流言飞起。

    想必,也是有人想要激怒嬴政,散布流言者,无非是东方六国之人。

    不过嬴政摔孩子的事情外露,足以证明东方六国在秦国一样是遍布耳目。

    大国交战,谍战情报亦是十分关键。

    眼下,嬴政刚刚亲政,东方六国之人想要趁秦国朝局未稳,给嬴政搞点事出情来,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至于嬴政摔孩子一事。

    叶千秋不多做评价,身处此乱世,君王若拥有太多的妇人之仁,绝非能一统天下之人。

    人性是复杂的。

    嬴政的身上隐藏着暴戾的一面,这个他是知晓的。

    嫪毐的两个儿子断不能留下。

    这对于嬴政来说,是极大的污点。

    叶千秋不是圣母,嫪毐叛乱要诛杀嬴政。

    若是嫪毐功成,嫪毐的儿子还真有可能被他扶上王位。

    一切都是成王败寇罢了。

    莫说在这乱世之中,难以维系公平二字。

    便是在真正的法治太平之世,又岂会有真正的公平可言。

    一切公平,不过都是相对而言。

    这时,只听得吕不韦长出一口气,然后说道:“依纲成君之见,嫪毐罪案是否会株连下去积至朝野?”

    “断然不会!”

    蔡泽没有丝毫犹豫,开口道:“当今王上乃是明法谋略之君,告臣民为整肃吏治开道,绝非为株连无辜开道!”

    “若是株连,只怕满朝没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

    吕不韦又看向叶千秋,道:“太玄先生以为如何?”

    叶千秋道:“纲成君此言,倒也不错。”

    “文信侯只需急流勇退便是了。”

    吕不韦闻言,点了点头,道:“我已经决定了,向王上请辞。”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如此甚好。”

    待三人聊了个管够。

    吕不韦突然说道:“太玄先生若是前往齐国,一定是会去见荀子,对不对。”

    叶千秋点头,道:“确实如此。”

    “荀子之学,我一向很感兴趣。”

    吕不韦笑道:“我这学宫之中,有一人,太玄先生,或许也感兴趣。”

    叶千秋道:“哦?”

    “让我猜一猜文信侯所言的是何人。”

    吕不韦道:“莫非先生已经知晓不韦指的是何人?”

    叶千秋笑道:“我猜是李斯。”

    吕不韦有些诧异道:“先生如何知道是李斯。”

    叶千秋道:“李斯和韩非皆是荀子高徒。”

    “这一点我早有所耳闻。”

    “在新郑时,我和韩非交情不浅。”

    “他也曾对我说过李斯其人。”

    吕不韦笑道:“《吕氏春秋》由李斯领头编纂,此人大才。”

    “今日过后,文信学宫便要更名为太玄学宫。”

    “既然如此,索性便叫李斯前来一见,如何?”

    叶千秋点了点头,道:“自无不可。”

    吕不韦拍了拍手,将在那边等候的仆人给招了过来。

    在那仆人耳边吩咐两句。

    那仆人应声而去,没过了多久,那仆人便带着一个身着深衣的中年男子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待走的近了。

    那男子朝着吕不韦和蔡泽道:“李斯见过文信侯、见过纲成君。”

    李斯不认得叶千秋。

    吕不韦从旁引荐,笑道:“李斯,你可知这位是何人?”

    李斯摇头道:“李斯不知。”

    吕不韦道:“这位可是我大秦的护国法师。”

    “当世道家圣贤,太玄子!”

    李斯闻言,当即朝着叶千秋躬身拱手,道:“原来是太玄先生当面!”

    “请恕李斯有眼不识真仙。”

    叶千秋摆手道:“无须多礼,坐。”

    李斯倒也不客气,直接落座在亭中。

    吕不韦朝着李斯说道:“李斯,今日叫你前来,是想让太玄先生考校考校你的学问。”

    “你是个大才。”

    “从今日起,文信学宫便要更名为太玄学宫。”

    “往后,执掌学宫之人,便是太玄先生了。”

    李斯闻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这么大的消息,他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文信学宫是吕不韦入秦为相之后最注重的一个地方。

    《吕氏春秋》就是在这里诞生。

    眼下,吕不韦竟然要将文信学宫交给太玄子执掌,还要将文信学宫更名为太玄学宫。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春秋战国私学大兴,与官学不同。

    私学大师为学育人,多在山海清幽处,譬如墨家、道家、兵家、名家、农家、医家、阴阳家等等不可胜数。

    吕不韦身为秦相,一手创立文信学宫,若非发生了大事,又岂会将学宫转手交给他人。

    更关键的是,还要将文信学宫更名为太玄学宫。

    这其中的变动意味着什么。

    很可能意味着文信侯即将离开咸阳。

    李斯心思敏锐,已经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

    不过,他的面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他朝着叶千秋微微一拱手,然后道:“太玄先生乃是当世之中,能和我师荀子并列于世的圣贤人物。”

    “李斯才疏学浅,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微微一笑,看着面前的这李斯,敏锐的察觉到了李斯藏在心底的那份野心。

    “你既然是荀子高足,那便说一说你本门师学吧。”

    李斯闻言,当即开口道:“我师荀子之学,表儒而里法,既尊仁政,又崇法制。就治国而言,与老派法家有别,无疑属于当世新法家。”

    “荀学之中法治尚为主干,为本体。”

    叶千秋开口考校道:“荀学中法治‘尚’为本体,却是何意?”

    李斯道:“据实而论,荀学法治之说,仍渗有三分王道,一分儒政,有以王道仁政御法之意味。”

    “李悝、商君等老派正统法家,则唯法是从,法制至上。”

    “两相比较,李斯对我师荀学之评判,便是‘法制尚为本体’。”

    “不过这只是李斯一家之言,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太玄先生指教。”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你此言,倒也不差。”

    “不过,我听闻,你师门内部,似乎也有不同。”

    “你师弟韩非,以为荀学不是真法家,连李悝、商君也不是真法家,唯有他韩非之学说,才是千古以来真正的法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