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百六十四章 马太效应
黄石火山,隔离区内部。
在隔离区的边缘区域,曾经被岩浆潮覆盖的区域,有不少机器人在活动着。
虽然现在黄石火山的隔离区,仍然维持着半径500公里的区域,实际上黄石火山爆发区域,已经被压制在半径100公里之内。
剩下的区域,如果是地势高于黄石火山的落基山脉,一般不会被岩浆潮影响到。
距离黄石火山直线距离大约480公里的西南方向,这里有一座被岩浆吞噬了一大半的城市。
当然,这是已经废弃的城市。
曾经爱达荷州的首府——博伊西,这里作为斯内克河谷平原的一部分,上游就是黄石火山的核心区,自然难以幸免。
废弃的城市表面,仍然残留在很多火山灰,空气中散发着一股硫磺味。
站在城市最高的建筑上,可以看到南侧的河谷平原上,铺满了一望无际的黑色,那是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平原。
非常不幸,博伊西的机场也淹没在严峻之中,现在只能在城市西北的山地上,重新修建一个新的临时机场。
这里之所以有人过来,其实并不是因为需要修复生态之类,而是要开采这些岩浆岩。
黄石火山的喷发,虽然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但是在这巨大的危机之中,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博伊西的废弃城区,被改造成为巨大的矿物提炼中心。
各种各样的采矿车、运输车,将大量的岩浆岩挖掘出来,然后经过粗粉碎、初遴选,送入各个专业的提炼工厂。
这里的岩浆岩,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型岩浆岩,氧化铝含量在47。3~50。6%之间,典型的基性岩浆。
另外还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钠,占比也非常高,这些是岩浆岩中大量存在的成分。
而这里的岩浆岩中,还有4。26%的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等。
这4。62%,才是黄石火山岩浆岩的精华部分,金银铜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些工业需要的金属元素。
要知道,这一次黄石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总覆盖面积是52。7万平方公里,比蒙大拿州的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还大。
而如此庞大的面积下,岩浆岩的平均厚度,更是达到了13。5米左右。
比如博伊西所在的斯内克河谷,岩浆岩覆盖厚度达到了31。7米左右。
周围半径700公里内的很大一部分区域,基本地形都出现改变。
这么多岩浆岩,虽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却也带来地幔中,丰富的重元素。
反正这里的生态已经被毁灭了,那在这里大规模开采矿物,就不用太过于考虑生态。
至少在黄石火山的地质活跃期内,周围半径500公里之内,肯定是没有办法进行人工修复的,只能靠自然一点点自我修复。
重金属提炼工厂内,一车车经过初次遴选的粗矿,被送入生产线之中。
在这里工作了快一年半的米德兰,虽然已经习惯了眼前的场景,但还是有些感慨联邦的技术进步速度。
他以前是在卡内基钢铁集团工作的,也见识过各种冶炼技术,但如同联邦这样,高效又低成本的开采冶炼,还是第一次看到。
怪不得米国会在矿物产业上一败涂地,这种开采冶炼技术,可以抹平矿物的丰度差距。
就如同眼前的提炼生产线上,哪怕是含量比较少的金银铜铅钨之类,也可以被迅速提炼出来。
而以前的私人矿物冶炼公司,不仅仅要面对技术问题,还有成本、生态、市场等麻烦。
用老式技术提炼贫矿,哪怕是贵金属矿物,可能也会亏本,就更别提贱金属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力拓等矿物开采公司,可以垄断市场的根本原因。
因为用富矿和用贫矿,在冶炼技术没有差别的前提下,两者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富矿可以让冶炼的成本变得更加低。
直到燧人系的全新冶炼技术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米德兰之前一直非常好奇燧人系的技术,在被分配到博伊西矿业集团后,才了解到其中的详细情况。
廉价的矿物冶炼技术,加上廉价的能源,怪不得联邦的工业实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主管杜聪智走进控制室问道:“米德兰,镓金、铱金、铊金现在有多少?”
“我看一下!”米德兰快速输入指令,显示面板上弹出三种金属的储备量。
他抬起头来汇报道:“镓金有386公斤,铱金有4。62公斤,铊金有24。3公斤。”
“镓金和铊金够了,铱金要10公斤。”杜聪智眉头一皱,随即拿起电话打给另一个矿业公司的经理。
对于这样的场景,米德兰已经见怪不怪了。
联邦对于贵金属、重金属、稀有元素的需求量正在逐年提升,尽管各个材料研究所,都在积极寻找可以替代稀有元素的材料,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应用材料,都可以用大量元素来替代的。
就比如现在不断增加的核聚变发电站,上面有很多零配件,都需要用到稀有元素,而且是难以替代的。
联邦对黄石火山的岩浆岩开采,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在海底、月球、小行星带,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金星,联邦都在加大资源勘探,为了未来的发展,准备更多的资源。
米德兰以前还对于人类的宇宙开拓速度,抱有一丝盲目的乐观。
现在真正的参与到其中,才明白其难度。
现在联邦可是拥有五个州(包括南极洲),外加太平洋、北冰洋和南大洋,以及锡兰洋、大西洋的很大一部分。
另外,还有一个已经处于开发阶段的月球,正在探索的火星、金星和小行星带。
但就是如此庞大的区域,在一部分稀有元素矿物上,仍然有捉襟见肘的情况。
要不是联邦近些年来,一直在材料研发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现在的稀有元素缺乏困境,将会更加严峻。
毕竟以前小打小闹的航天探索,和真正的宇宙开拓,两者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别。
就一个太空电梯计划,放在之前的旧时代,估计将米国卖了,都玩不起如此庞大的工程,资金、物资、技术都是难题。
在后科技时代,地区之前的马太效应,其实正在逐步扩大着,而且是以难以追赶的速度扩大。
现在联邦就算是公开太空电梯的全部技术,那些小势力别说仿造了,估计要找看得懂的人才,都是一个问题。
这种分化是无可避免的,强者会越来越强大,弱者能保持当前的局面,还是联邦看不上他们。
这也是貌安那一批人,看明白了时代的未来,带着洪沙瓦底做出了正确选择。
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
时间如那滚滚长江,向未来奔腾不息。
不知不觉之间,又来到了2021年农历的八月份,随着联邦的崛起,农历在世界范围内受重视程度,越发巨大起来。
南大洋。
这是近几年才正式命名的大洋,位置就在南极洲周边,联邦在南极洲和南大洋的开发,主要是保护性开发为主。
作为全球变冷过程中,少数没有受到太少冲击的区域,这里今年也热闹了起来。
一艘15万吨的核动力远洋捕鱼船,此时正在在南大洋的阿蒙森海外侧,这里的平均水深达到600~1000米,是一片不小的海盆。
此时北半球正值中秋,而南半球却是开春,由于黄石火山事件的影响,南极洲之前扩大的冰盖,又再一次缩小了一些,不过没有退回2016年之前的冰盖线。
捕鱼船过来这里,并不是捕捉南极磷虾,也不是看上鲸鱼、海豹和企鹅,而是为了帝王蟹。
没有错,是为了帝王蟹。
或许很多人非常疑惑,不是说帝王蟹原产白令海吗?怎么南大洋也有?
实际上,不仅仅南大洋有帝王蟹,在北大西洋同样有帝王蟹,北大西洋的帝王蟹,是老毛子时期的研究人员从白令海带过去的。
而南大洋的帝王蟹,目前还不能确定出现原因,但是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为放养的;另一种则是之前全球变暖过程中,诡异暖流从北太平洋裹挟过来的。
不管它们是如何过来的,帝王蟹对于南大洋海域而言,是典型的入侵物种。
这艘名为“星海15号”的核动力捕鱼船,也是联邦进入农业工厂时代后,设计的少数渔船之一。
其实现在联邦的各大水产公司,都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出海捕捞自然水产品的情况,正在逐年减少之中。
而类似于星海15号这种大型捕鱼船,就算是进行捕捞作业,也需要拿到海洋部的配额,不然是不能随意捕捞野生海洋动物的。
这一次拿到南大洋的帝王蟹捕捞配额,其实也是南大洋的帝王蟹有泛滥成灾的迹象。
船长和捕鱼经理正在驾驶舱内,看着侦察潜艇反馈回来的数据,这个海盆内的帝王蟹不在少数。
捕鱼经理王汉彪拿着海洋部的调查报告,脸色有些无奈的说道:
“今年秋季(南半球)的勘测数据显示,这片海盆的帝王蟹大概在75~90万只左右,现在看分布密度,估计不下于150万只。”
“好像还上爬了一百多米。”船长张鹏提醒道。
实际上,帝王蟹的生长区域,通常在深度800~1000米的海床中,除非南大洋的海水温度上升,它们才会向上发展。
目前在南大洋的7个海盆中,都发现了帝王蟹的踪迹,只是族群规模有大有小。
在南大洋没有天敌存在的帝王蟹,一旦在这里扎根,后果就是吃光海底的绝大多数动物和海藻。
因此必须人工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将其族群在南大洋的规模,压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实际上,星海15号捕鱼船过来南大洋捕鱼,这是一项亏本生意。
现在帝王蟹的白令海和南太平洋区都有养殖场,年产量帝王蟹15~20亿公斤,平均到联邦总人口上,也差不多每人0。7公斤左右。
捕捞自然的帝王蟹,成本其实比养殖还高很多。
现在联邦境内的帝王蟹,市场零售价也才3~5信用点每公斤,而星海15号哪怕一趟下来,顺顺利利将10万吨的冷冻舱装满,同时也顺利批发出去,总收入最多1。5亿信用点。
问题是船只折旧费、员工工资、补给物资、设备折旧费、包装和二次运输,加起来都要1。3亿信用点左右。
看起来可以赚2000万左右。
但问题是自然生长的帝王蟹有大有小,加上中途的路损,市场饱和等问题,以及他们根本捕捞不到10万吨帝王蟹,亏损基本是明摆着的事情。
实际上,星海15号是不通过帝王蟹出售赚钱的,而是靠海洋部和生态部的财政补贴。
要不然,南大洋海域的帝王蟹最多只有900~1200万只,全部捞上来都不一定有10万吨。
侦察潜艇探测了海盆中的帝王蟹数量后,捕鱼经理王汉彪拿起对讲机吩咐道:
“开始作业,丙136锚点,下网。”
“收到。”
机械臂就巨大的捕捞网投入海底,然后在抵达海床后,便快速展开高强度材料制造的捕捞网。
为了保护生态,现在联邦的捕鱼船上,已经禁止了传统的捕捞网,一律改用高强度的捕捞网。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传统的捕捞网,经常断裂后,残留在海洋之中,这些捕捞网又不容易迅速降解,很容易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