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米崛起-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方道专离开会场后,埃利等人国际肆无忌惮的大放厥词,甚至扬言要联邦付出代价。
他们口中所谓的代价,还没有看到。
联邦却启动了禁运程序,将那些跳得非常欢乐的家伙,直接封锁所有的渠道。
药品、粮食、机械、物资和货币全面封杀,在联邦的面前,对方这些草履虫,根本不需要动用武力。
要知道目前全球的粮食缺口,达到5。7~6。5亿吨左右,除了联邦之外,没有一个地区是不缺粮食的。
哪怕是西洲联盟,全年的粮食缺口也达到6000万吨左右,而气候突变后,蓝星的气候大环境,要重新稳定下来,估计需要20~50年左右。
在此期间,全球各地的气候情况,都是不会太过于轻松,灾年会常态化。
联邦禁运粮食,对于一个地区而言,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这帮家伙还以为联邦是以前的老好人状态,刚好看这帮家伙不顺眼,直接教他们明白,谁才是蓝星的最强者。
国际热核组织的日内瓦会议,直接变成一场闹剧,这其实已经是今年的国际会议常态了。
成为这些国际乞丐的一部分草履虫们,还有一部分跪舔联邦的,也有一部分关起门来,选择自欺欺人的。
本来西洲联盟那边,还想整合剩下的散兵游勇,可以和联邦谈判一下合并方案之类。
结果猪队友太多,搞得现在联邦内部,对于其他地区的感官越来越差,连本来打算进行的粮食援助,也取消了很大一部分,只给几个态度良好的落后地区。
当然所谓的援助,其实是有代价的,比如采矿权、筑路权之类,或者要进行符合联邦要求的改变。
但哪怕是有代价,很多地区也抢着要。
只是联邦并没有生冷不忌,甚至小本本上,还记着当年的事情,直接秋后算账。
对于蓝星国际上的龌龊事,联邦内部越来越不关心了,民众们最多就是当这些新闻,是茶余饭后的笑话。
就在不知不觉之间。
在蜀省大山深处的某个科研基地中。
一阵阵掌声如雷般响起来,还有兴奋不已的欢呼声。
测试场上,五名测试人员穿着一套类似于皮衣的服装,正在进行着各种测试。
这是实验型的内压服,就是液压宇航服、液压舱的再缩小版本,内压服就比普通的皮衣厚一些,略微重一些,全套内压服的重量,大概在5。3~6。7公斤左右。
对于动辄两百公斤起步的液压宇航服、两吨起步的液压舱而言,内压服的重量,简直是太轻了。
加上内压服外面按照了大量纳米传感器,就算是穿着内压服,也可以实现类似于人体的触感。
特别是手掌上的纳米传感器,让使用者隔着内压服的压力层,仍然可以精确敏感的感受温度、触感。
而这个重量,对于航天运输而言,也非常的友好,月球专区的四千多名宇航员,可以一次性完成更换。
黄修远也过来参与成果验收。
项目研发的首席研究员陆航远,就在他一旁:“黄院士,现在完成第一期的人体实验,接下来就可以送去外太空,进行初步的实地测试。”
“没问题,你向航天部申请即可。”
没有错,航天局升级了。
为了提升联邦对于航天产业的重视,也是为了加快晋升星际文明的脚步,航天局被提升为航天部。
有了内压服,宇航员可以在低重力环境下,长期生活的时间,估计可以延长到2~3年。
虽然内压服不可能百分百模拟蓝星重力,但至少可以有效降低太空综合征的发病时间。
黄修远看着眼前的内压服,他知道人类距离星际文明,又更进一步了。
第七百三十一章 开端(二)
月球。
正面的广寒宫市。
乙15区,一座庞大的建筑物,正静静地竖立在这里,在这寂静的亚真空月球地表之上。
该建筑物,仿佛一门冲天炮一般。
实际上,它就是一门冲天炮,中间的管道中,缠绕着一层层超导线圈,地下则掩埋了供电设施。
这是一台质量投射器,又称为电磁弹射器。
科学院和工程院、燧人系联合打造了这台实验性质的质量投射器,该质量投射器的代号是“月桂1号”。
在两个月之前,月球第一座实验性的核聚变发电站,也终于完成了建设,随即展开了发电测试。
现在月桂1号用的电力,就是那个核电站供应的,在没有核电站之前,月桂1号的测试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
毕竟月球专区的总发电量有限,又要优先给工业区和生活区,而月桂1号这种电老虎,一次实验用电量,就足够其他科研项目用几个月。
因此月桂1号项目的测试工作,从去年七月份建成后,一共才测试13次。
直到月球的实验型核聚变发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月桂1号的用电问题,才获得极大的缓解。
不过这个实验核聚变发电站,估计也支撑不了太久,毕竟功率才5000兆瓦左右,也就12艘福特号航母的总功率。
现在月桂1号的最大耗电量,达到了6万兆瓦,这是指瞬间用电量,因为质量投射器的用电规律,是短时间内爆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员们不得不准备各种储能技术,现在是采用混合式,即超级电容、飞轮、直接发电混合。
至于电池之类,虽然储电可以靠堆量,但是放电却没有办法,一次性将几万兆瓦的电能释放出去。
这也是当前质量投射器面临的难题之一。
月桂1号最大的投射质量,大概在20~30吨左右,脱轨初速可以达到2。4公里每秒。
但是这个级别,只能算中型质量投射器,大型的质量投射器,要达到一次性投射上千吨的级别,才可以达到初步的实用性标准。
现在只能投射一些运输舱,给蟾宫空间站补给物资,至于提升飞船之类,就不用想了。
如果将来要通过月球的质量投射器,向火星发射宇宙飞船,一次性投射质量达不到上千吨,脱轨初速没有8~9公里每秒,实用性不大。
联邦要开拓火星,可不是发射无人飞船、探测器,因为这些工作,这几年联邦已经做了很多。
现在火星的近地轨道上,联邦一共布置了17枚各类人造卫星、1个小型无人空间站(三个舱),登陆火星地表的探测器,一共有29台。
该研究的数据,已经研究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的工作,必须派遣宇航员过去,才可以继续展开。
无人的航天器,在火星上最大的缺点,就是通信延迟太长,哪怕是火星大冲期间,火星与蓝星之间的单向通信,都存在至少三分钟的通信延迟。
如果是火星距离蓝星最遥远的时候,那通信延迟会达到25分钟以上。
如此巨大的通信延迟,根本不是当前的技术可以解决的,毕竟光速的上限,就决定了光波电磁波的通信速度,这是物理规则。
要么派宇航员过去火星驻守,要么点出所谓的“量子通信”。
可惜量子通信技术上,人类确实成功实现了量子缠绕,但是量子本身无法储存信息的致命缺陷,哪怕是黄修远也束手无策。
很多研究量子通信的研究员,向联邦科学部的汇报,就是50年内不太可能实现量子通信。
除非当前的量子物理,获得突破性进展,有人破解了量子纠缠不携带信息的致命缺点,那量子通信才有可能。
现在还是脚踏实地一点,乖乖的派宇航员过去火星驻守,还比较现实一点。
毕竟随着内压服的研发成功,宇航员在外太空的安全生活期限,从之前的6~10个月,提升到24~36个月。
如果不计成本,建造大型旋转型太空城,利用离心力模拟蓝星重力,再加上内压服的辅助,那人类在外太空的安全生活期限,可能会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而按照当前的航天技术,前往火星时,如果找到合适的窗口期,最快可以80天左右,才蓝星飞到火星,就是回来的时候麻烦一些,可能需要120~150天。
这样算下来,宇航员在火星的工作期限,大概在10~160天左右,这是一个相对可操作的区间。
如果大型质量投射器投入使用,那在合适的窗口期,前往火星的飞行时间,可以再次压缩到25~35天左右。
只是质量投射器这东西,联邦遇到的难题,就是瞬间放电的难题,其他问题完全就是工程问题,没有太多技术难度。
而月球上的核聚变发电站,其实技术也不太成熟,主要是蒸汽轮机不能使用水蒸气,要改用熔盐蒸汽轮机,另外就是多重废热回收,也非常的复杂。
机械这种东西,系统一复杂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出问题,反倒是傻大黑粗的毛熊风机械,比较耐操一些。
但是在月球这个特殊环境中,不采用多重废热回收系统,那核聚变产生的废热,就会不断累积在发电站内部,很快就会出现过热爆炸、零件熔化之类的问题。
那台实验型的核聚变发电站,运行了两个多月,期间就大修了三次,小调整小问题,几乎是每天都有。
近一个星期才好一点。
这也是月球质量投射研究所,决定做几次投射实验的原因。
一个26吨的太空舱,被塞入导轨的起点,这个太空舱是专门改造出来的,就是用于质量投射器的。
太空舱舱体上,安置了磁悬浮板面,一旦质量投射器启动,太空舱就会悬浮在导轨中间,减少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力。
26吨的太空舱,本身重量是8。7吨左右,燃料3吨左右,有效载荷是14。3吨左右。
这就是质量投射器的优势,飞船载荷比比较高,因为飞船的起步动力,是质量投射器提供的,相当于飞船节约了芯一级的燃料。
要不是蓝星的大气层太过于稠密,质量投射器也可以用在蓝星上,就是因为大气层的存在,蓝星当前并不合适建设质量投射器。
如果要建设,可能要拉一条真空管道,从地面延伸到对流层上层,才勉强可以使用。
那样还不如直接建设太空电梯,凭借联邦现在掌握的纳米技术,拉一条线缆到外太空,然后建设一个大型太空城市,还是勉勉强强可以做到的,就是工程量有点大。
反正现在质量投射器、太空电梯、传统运载火箭、航天飞机之类的方案,联邦科学界也是争论不休。
第七百三十二章 开端(三)
太平洋,赤道。
由于诺亚会的美洲被联邦合并,现在这个太平洋,已经成为联邦的内海。
在太平洋的赤道海域,吉尔伯特群岛中间,这里被燧人系经营了好几年,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破岛状态,而是经济繁荣的海上都市。
当然,当初黄修远选择控制这里,其实还有另一个野心,而今天这个野心,终于达到了实现的全部条件。
一支庞大的船队,包括50艘大型的工程船、50艘20万~50万吨级别的运输船、1艘核聚变发电船(奋斗号),从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港出发。
黄修远亲自出现在船队之中,由于联邦的实力空前强大,他要面临的外部威胁,也减少了非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处于秘密安保状态。
更何况,现在是太平洋腹地,四面八方都是联邦的控制区,要在这里袭击黄修远,那其中的难度,不亚于进攻本土的核心城市。
而这支庞大船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