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大中华本土的人,购买太空旅游门票,才33万华元,这个价格差别太大了。]——爱丁堡的野菠萝
  [之前看天宫空间站的直播,没有想到这么快就送游客上去了。]——都灵人杜姆
  [如果价格便宜一点,我也想去旅游一次(′??ω??`)]——酸奶酪
  [@酸奶酪,你可以购买国际空间站的门票,才150万米元左右。]——黑珍珠号
  [@黑珍珠号,你当我是傻子?]——酸奶酪
  随着时间的发酵,布莱恩账号下的评论越来越多,而千奇百怪的评论,也不断冒出来。
  有人羡慕嫉妒恨,有人为喷而喷,有人客观评价,有人恶意抹黑。
  这就是网络的真实,也是人性的真实。
  布莱恩等人,则在包元豪的带领下,来到了天宫空间站提前准备好的生活区。
  这是专门为游客设计的生活区,一共8个生活舱,这里可以容纳最多10名游客入住,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宇航员的应急生活区。
  带他们进入生活区中的住房舱,这里的设施和宇航员住房舱相差无几,就是没有一些工作使用的配套设施。
  “各位,这就是你们的床位,我给你们开好了身份识别,你们直接刷卡就可以进入了。”
  听到包元豪的介绍,长谷川一马当先,找到属于自己的房间,用身份卡刷了一下,房门自动打开。
  房间的设施,顿时映入眼帘。
  由于是空间站,这里的房间自然不大,有点类似于船只上的水手宿舍。
  房间高度是2米,宽度和长度也是2米,里面有一张床铺,还有很多柜子,以及一个电脑桌。
  根据手机下载的太空旅游APP,上面有专门的注意事项、活动范围、设备使用指南之类。
  房间内的柜子上,都贴着中文标签,以及可以扫描的二维码。
  对于精通中文的长谷川而言,他自然看得懂标签。
  “这是充电器……”他拉开一个小柜子,里面是6条充电线,有三种规格的充电插口,以及放手机或者小电器的位置。
  其他的柜子里面,是睡袋、换洗衣服、眼罩耳塞之类,房间内的东西,基地都是生活物品。
  另外电脑桌上,就是电脑可以自己在上面上网,不过游客区的网络,和工作区的网络是物理隔绝的,即两套互相独立的局域网。
  长谷川看着标签,自己摸索了一个多小时,基本弄明白了房间的各种物品。
  他们这一次太空旅游,一共是7天时间,今天刚刚进入空间站,并没有马上安排参观,而是让他们先适应一下失重状态。
  时间来到中午。
  在房间之间串门了一下,众人都熟悉了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哪怕是不懂中文的布莱恩,也在长谷川和章阳的翻译下,明白了其中一些物品的使用方法。
  对于天宫空间站而言,并不只有华人宇航员,还有其他附属势力的宇航员,比如东瀛人、高丽人、暹罗人、马来人、澳洲白人之类。
  但天宫空间站的官方语言,就只有中文,因此要当大中华的宇航员,掌握中文是必要条件。
  不会中文,在天宫空间站内部,可能会寸步难行。
  毕竟天宫空间站内部的各种标识、电子设备、资料文件,都使用中文,不会中文,没有办法和其他宇航员沟通,又无法准确认知各种设备。
  不会中文的人,肯定无法通过航天局的筛选。
  随着联邦的航天产业不断扩大,中文已经成为航天产业的重要语言,特别是联邦内部的附属势力,如果要增加自己在联邦的话语权,那学习中文是一条重要的终南捷径。
  比如洪沙瓦底那边,貌安就全面要求民众学习中文,加上洪沙瓦底北部地区,有一定的中文基础,这加速了洪沙瓦底的汉化。
  在东南亚各个小势力中,洪沙瓦底的宇航员数量最多,除了24名预备宇航员,已经有6名洪沙瓦底宇航员,上了空间站和月球。
  连暹罗都比不上洪沙瓦底,这其实是双方的决心问题。
  貌安在思想认识上,更加倾向于全面融入,而不是暹罗那样的半自治状态。
  毕竟联邦内部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想要获得,自然要有相应的付出。
  选择全面融入,受到的扶持和重视,肯定会高一个级别。
  中文在联邦内部,虽然不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但却是本土默认的主语言。
  要成为本土的一员,那该地区的中文普及率,必须高于75%以上,才算合格的准本土区。
  此时的洪沙瓦底,在貌安的努力下,中文普及率已经提升到37。6%左右,是联邦内部仅次于狮城、大马的第三大中文普及区。
  长谷川是幸运的,他是东瀛人,又是长期驻外的记者,对于中文非常的熟悉,在空间站中和普通华人没有太多区别。
  而布莱恩则苦逼一些,他只能依靠手机的翻译软件,或者跟着长谷川、章阳,靠俩人的翻译。
  不过他倒是有努力学习,向长谷川请教中文,只是一个多月时间,肯定没有办法掌握中文的。
  中午到了午餐时间。
  众人在包元豪的带领下,来到餐厅区。
  此时已经有不少宇航员,在默默地吃饭,对此游客们倒是没有太惊讶,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吃东西,必须格外的注意,必须减少说话,和做其他分心的事情。
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
  时代的步伐永不停息。
  布莱恩等人在天宫空间站旅游了一个星期,期间参观了太空农场实验室、宇宙天文台等。
  随着游客们不断将空间站的旅游经历,编辑成为博文,发布在时光博客上,太空旅游的热度也提高了很多。
  虽然太空对于普通人而言,仍然是一种生活之外的领域,但这个情况,正在一点点改变着。
  另一边。
  澳洲,维多利亚大沙漠深处。
  之前一直在研究荧惑真菌的基地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黄修远的替身机器人,站在实验室外,透过玻璃窗凝望着里面。
  一旁是该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李明宇,他一脸兴奋的说道:“黄院士,我们已经找到了荧惑真菌的关键基因片段,您看……”
  李明宇在电脑上,将他们发现的东西调出来,上面是荧惑真菌已经确认的3。6万个基因片段。
  当然这并不代表荧惑真菌只有3。6万基因片段,而是它的基因片段数量,大概在3。6万左右。
  每一个基因片段有各种各样的类型,特别是其中2。3万个容易高速突变的基因片段,代表了荧惑真菌的无限可能。
  但每一个可以称为物种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有基因基本盘,即相对稳定的基因片段存在。
  这就是好比人类,就算是出现基因突变,也不会一下子突变成为鱼类、鸟类或者昆虫类。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亿万年来进化出来的基因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因基础,那这个物种在突变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基因崩溃而死。
  生物基因分为“不稳定基因”、“稳定基因”,通常情况下,多细胞生物的基因序列中,稳定基因占绝大多数,不稳定基因占一小部分。
  而微生物则和多细胞生物相反,它们的不稳定基因比例比较高,这也是微生物很容易突变的原因。
  荧惑真菌也没有脱离这个范畴,其中不稳定基因的数量,在2。3万左右;而稳定基因则大概在1。3万左右。
  不稳定基因比例高达60%的荧惑真菌,其突变概率、突变速度,比蓝星的普通微生物还强大。
  这也是荧惑真菌赖以生存的根基,它们可以横渡宇宙,从火星上,在小行星撞击下,跟着陨石碎片,飘荡在亚真空的宇宙中,如果没有这种超强变异特性,早就凉凉了。
  但也是这种特性,导致荧惑真菌难以控制。
  之前联邦的十几个相关研究所,在研究荧惑真菌,但除了获得一些衍生物成果之外,其他成果都少之又少。
  不是研究员们吃干饭,而是荧惑真菌确实太难搞。
  经过一系列的失败后,李明宇团队终于完成了荧惑真菌的基因序列测定,这个所谓的测定,是初步弄明白了基因背后代表的功能。
  当然,这种测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中最难以测定的那一部分基因,就是那2。3万不稳定基因,这一部分基因太容易突变了。
  外部环境一改变,就可能导致这些基因突变。
  李明宇团队也是费尽心思,才初步测定了这一部分不稳定基因。
  不稳定基因的测定工作,不能做到具体基因功能的测定,只能对于该基因的大概类型、功能范围、可能突变的方向,进行初步的测定。
  就是这样模糊不清的测定,都让李明宇团队一百七十多名研究员,前前后后忙碌了两年半时间。
  黄修远看了一遍大概的基因图谱,他很快就明白了李明宇团队的核心方向。
  从荧惑真菌的基因蓝图上,可以看出李明宇团队,是将荧惑真菌的稳定基因,放下研究的核心方向中。
  他们并没有在不稳定基因上钻牛角尖,而是将重点放在稳定基因那一部分。
  在确定了稳定基因的基因序列后,又通过基因之间的关联性,锁定了一部分不稳定基因的变异极限范围。
  黄修远非常看好李明宇团队的思路,与其死磕不稳定基因,还不如通过稳定基因,实现触类旁通的可能。
  显然他们成功了。
  毕竟生物的基因序列,很少是一个孤立的系统,生物的基因序列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链条。
  这就是基因链概念,基因片段之间环环相扣。
  其实这也是一个理念之争。
  有基因学家认为,单个基因代表特定功能;也有基因学家认为,单个基因除了本身表达的功能,还会和其他基因一起,形成系统功能。
  显然作为东方人的李明宇团队,他们比较认同后者的理念。
  即基因本身有特定功能,又和其基因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功能,另外这个整体系统功能,极有可能不是一层,而是多层叠加组合。
  例如:基因A、基因B、基因C,三个基因本身有三种特定功能,这种基因功能,称为“单体基因功能”;
  而A+B,又形成一种整体系统功能,这种功能称为“初级系统功能”;
  如果是A+B、B+C,两个初级系统功能再次组合,它们可能又会形成更上一层的系统功能。
  这种不断叠加的基因,才是构成生物体复杂生命状态的本质。
  宇宙的本质是套娃。
  基因的本质同样是套娃。
  其实这是宇宙基本法决定的。
  黄修远之前一直反对大面积推广“转基因农作物”,就有这方面的顾虑,人类对于生物基因的认知度,还处于相对贫瘠的状态。
  很多基因学家带有一种盲目的傲慢,当然这背后还有资本兴风作浪,才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迅速在全球各地种植。
  但这其中的风险非常巨大,生物基因是一个有机整体,按照西方科学界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
  那就是农作物不耐干旱,就从耐旱生物的基因中,切下所谓的“耐旱基因片段”,将这个片段替换进去。
  只是这种行为,忽略了生物基因的整体性。
  不仅仅对农作物这个物种本身,可能产生可怕的基因污染,还可能将这种基因污染,扩大到整个自然生态圈中。
  或许对于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