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各大势力再急切,都不会轻易使用这种末日发动机,一旦用了,又没有办法在外太空长期生存,那人类就真的要狗带了。
  至于化学能发动机,估计只有设想中的海龙号运载火箭了,只是海龙号性价比太低了,就算是财大气粗的大中华,也不想建造这种吞金巨兽。
  目前无论是航天科工,还是雄鹰航天,他们设计的超巨型宇宙飞船,都是采用地面制造零部件、外太空组装的路线。
  未来甚至会在月球基地,生产一部分零部件,然后在月球建造宇宙造船厂,直接在月球组装宇宙飞船。
  一部分激进的年轻研究员,甚至计划在月球建造使用核动力发动机的宇宙飞船,用于探索太阳系的其他星球。
  要不是当前月球的生产力不足,人手也相对缺乏,他们早就上马核动力飞船了。
  毕竟核动力飞船的核污染,对星际之间的航行而言,并没有太多负面影响,宇宙亚真空区域的辐射强度,甚至存在的特定强辐射区域。
第六百五十七章 扩大的规模
  距离蓝星地面大约8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正是多次调整轨道后的天门号空间站。
  这个庞然大物,目前已经拥有18372吨的质量,庞大的衍架系统和附属太空舱,组成这个史上最大空间站。
  为了保证这个空间站的安全,航天局甚至在上面,安装了非常多防御设施。
  比如激光炮、缓冲泡沫钢装甲、磁笼系统之类。
  这倒不是为了防御诺亚会之类,而是为了防御太空垃圾,尽管航天局这几年,陆续在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但人类在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太空垃圾,真的太多了。
  如果是保持相对完整的大块太空垃圾,还可以利用一次性清理机器人,捕获太空垃圾后,推入大气层销毁掉。
  但一部分太空垃圾,是直径只有几厘米,甚至更加小的物品,这些微小的太空垃圾,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
  比如上个世纪,NASA曾经为了一个项目,向近地轨道抛撒了几亿块铜片,这些小铜片,至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漂浮在近地轨道中。
  另外还有老毛子废弃的军用卫星中,可能存在一些核设备,这些东西可没有随着老毛子退场,而是继续在轨道上。
  这些老古董,在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返回蓝星的系统,如果不出意外,还可以在近地轨运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航天局也是没有办法,诺亚会可以不在乎这些东西,但自己这边不能不重视。
  万一哪个小碎片,击中天宫空间站、天门空间站,或者飞行中的天舟宇宙飞船,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就在三个月之前,天宫空间站的一个科研舱,就被一块直径2。7厘米的太阳能板碎片击中,造成科研舱内一台价值520万华元的设备当场报废。
  如果当时是击中生活舱,甚至可能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幸好为了应对这种危险,航天科工在设计天宫空间站的时候,将生活舱设立在中间,处于科研舱、功能舱的包围之中。
  才没有导致碎片击中生活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太空垃圾袭击航天器了,从2010年至今,相关的太空垃圾袭击事件,一共发生了7起。
  连那个缝缝补补的国际空间站,都在去年年初,被砸了一次,导致一片太阳能电池板被击穿。
  而航天器规模更加多的大中华,遭受太空垃圾袭击的概率,也会因为规模的增加,出现不断提升的局面。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航天局不得不加强对太空垃圾的清理和监控力度。
  天门号空间站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天宫号空间站,要承担最近几年的太空造船厂、补给站、中转站、维修站功能。
  要是被太空垃圾砸坏了,直接经济损失太大了,还会严重拖慢太空战略的进度。
  因此航天局只能加强防御力量,确保天门号的安全。
  今天刚刚发射上来的天舟3部件,被长11运载火箭运送到了天门号的轨道上,调整了一个小时后,双方迅速完成了对接。
  天门号衍架上的机械臂、龙门吊,将飞船的部件从运载火箭上卸下来,然后搬运到指定位置。
  而只剩下芯一级的长11,则在天门号空间站的宇航员配合下,迅速脱离天门号的泊位,开始返回蓝星。
  实际上,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加上采用金翅大鹏号代替芯一级在大气层的作用,导致长11的芯一级,可以做到高效回收再利用。
  比如这一次发射任务中,这一个芯一级的机体,已经连续执行了23次发射任务了。
  按照航天局的评估,该类型的芯一级,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可以重复使用超过80~90次。
  这种重复利用率,对于运载火箭的综合成本,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几次事故,但是以中华航天局那不断提升的发射次数,以及发射总有效载荷,来评估计算,中华航天局的发射成功率,仍然维持在96。2%的高位上。
  比起NASA此时72。4%的发射成功率,已经高了一个量级。
  当这枚运载火箭完成任务后。
  不到五个小时,从南沙航天城那边,又发射了一枚长11运载火箭,抵达天门号空间站,上面同样是天舟3飞船的部件。
  目前大中华区的八个航天城,都可以执行发射任务。
  有效避免了单一区域,因为天气因素,导致发射延迟的现象。
  毕竟从布局来看,中高纬度的漠北、酒泉、太原、种子岛、西昌,在冬天很容易受暴风雪、沙尘暴天气影响。
  而文昌、南沙,又容易受到台风、暴雨影响。
  大沙航天城无论是在纬度、天气条件上,比起其他航天城,相对而言比较好,每年拥有的发射窗口期,在240~260天左右。
  这种低纬度的沙漠地区,除了撒哈拉沙漠的沿海,其他地方都很难找了,澳洲在很多方面,确实是得天独厚。
  现在航天局的发射任务基本都排满了,甚至感觉有些不够用,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结果。
  八个航天城中,太原、西昌这个两个航天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模又比较小。
  其他六个航天城,规模目前倒是足够用了,但发射任务又不是地上开车,存在窗口期。
  随着航天战略的不断推进,航天局发现黄修远之前,说航天运输力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竟然真的出现了。
  幸好当时黄修远力挺大沙航天城和南沙航天城,将其设计的规模,定在最大的限度上。
  目前大沙航天城一共规划了12个发射场,投入使用6个,正在建设6个;而南沙航天城那边,则是8个发射场,投入使用4个,正在建设4个。
  正是这种前瞻性,才没有导致航天发射任务,出现运载火箭等发射场的情况。
  特别是海边的文昌、种子岛、南沙,三个航天城对于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射至关重要,内陆的几个航天城,除非是本身有配套工厂,不然只能发射中小型运载火箭。
  当然,大沙航天城倒是一个例外。
  因为这个航天城有一条独立的超大型铁路,这是一条专门建造的铁路,可以运输重量5000吨左右的运载火箭。
  这是西澳的优势,地广人稀、地形平坦,从大沙航天城到海边,一路都是沙漠平原。
  现在航天局的发射任务越来越多,不得不考虑未来的需要,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射场的数量,最好可以提升到120~140个。
  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而航天产业的扩张,也加大了对社会人才的虹吸效应。
  目前整个大中华区,服务于航天产业的人员,数量再次刷新记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52万人。
第六百五十八章 产业与科研
  七百多万员工参与的航天产业,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大航天时代。
  要知道这可不是几十万员工的小产业,也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技术和智力、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七百多万员工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学历人才,这种大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边际效用。
  比如这两年的航天相关专业,将成为了大学的热门,大量人才被吸纳进去。
  别以为七百多万从业者,看起来好像非常多,但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多。
  就以大沙航天城为例子,大沙航天城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大沙航天城。
  它包含了12个发射场(其中6个在建)、1个地面指挥中心、3个周边的地面雷达站、17个配套厂区、5个超大型仓库、1个安保中心、1个物流中心(包含专属机场、专属铁路)、6个附属实验室、3个员工小镇。
  单单是一个地面指挥中心,就需要相关员工1300~1400人,之所以要多么人,主要是现在发射任务非常密集,出于保证精力的要求,员工通常是3+2的上班模式。
  所谓的3+2,即一共是五个班,采用三班倒的轮班制,五个班协调好,保证保证每一个岗位上,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同时又保证每个人,每个月可以获得12天的休息时间。
  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时间,来压缩员工数量,但这样做得不偿失。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大中华联邦内部的工资并不高,主要是内部福利太高了,导致民众需要的社会消费大幅度减少,其实就是内循环基本满足了民众的基本需求。
  这种事情下,工资其实相当于一种额外收入,很多航天产业的从业者,工资确实非常高,但消费量却少得很。
  也就是说,华元其实是一种国际货币,内部虽然可以用到,却无法成为内部的主要流通货币,目前内部的主要流通货币,是“信用点”。
  这种双重货币,其实就是为了合法剥离一部分超级巨富的实际财富,遏制他们通过华元影响基本物价的能力。
  通过工资改革,包括燧人系和一众国企,率先完成了信用点替换华元的战略。
  现在航天局支付的工资,主要以信用点为主,华元一般是一个月几千块。
  当然,华元的购买力并没有崩溃,因为基础服务、生活物资和日常消费品之类,这些都可以通过华元购买,而且价格异常的便宜。
  但每个人和私人公司都有购买限额,想通过华元低价采购,存在一定的限制。
  消费品调控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审核机构,整个大中华区可以生产多少农产品、工业品、特制品(包含服务、手工艺品),都是清清楚楚的,因此价格也是相对清楚的。
  假如今年整个大中华区的大米总产量是2。4亿吨,经过计算后,存在大约3000~5000万吨的富余,再减去战略储备的那一部分,最后剩下1800~2100万吨富余。
  那这一部分的富余量,就是可以自由流通的部分,这其中又分为“内自由流通额度”、“外自由流通额度”。
  如果一个私人企业,要拿到一部分大米,向境外出售,那他的最大购入额度,是无法超过外自由流通额度的。
  这种限制,卡死了企业在境内炒作产品的路。
  如果是以前,本土粮食存在一定缺口,加上生产成本比较高的那会,这种限制可能会导致这些私人企业暗中抵制,甚至可能和ABCD暗通曲款,搞本土的粮食市场。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私人企业敢在本土操控粮食价格,那基本和找死没两样。
  甚至连国际的产品输入输出,都要乖乖的听话,不然爸爸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