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从长13的设计思路上,黄修远就知道这个项目肯定不会太顺利,长13运载火箭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并联了6台大型火箭发动机,而且采用了固体燃料——N20/6。
  并联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容易相互干扰,非常考验各个发动机之间的协调控制,一旦其中哪台发动机出问题,很容易造成整体失控。
  这一次试发射,就是因为其中一台发动机输出动力大了0。61%左右,破坏了原定的飞行轨迹。
  而且长13还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此次发射的失败。
  王院士无奈的说道:“估计要排除一遍问题,下一发可能要到九月份才可以试射。”
  “没关系,失败也是一种经验,总好过实际运行出问题。”
  对此王院士也是一脸苦恼:“就是时间太紧了,要是可以延长一两年,我们肯定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
  航天系统并不知道可控核聚变的事情,对如此急促上马大批航天项目,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深感其中的压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控核聚变技术太敏感了,会导致那脆弱的战略平衡彻底解体。
  加上可能提前出现的小冰河气候,极有可能会加剧大中华区和其他地区的差距,这些情况综合起来,会加大一部分势力铤而走险的可能。
  因此全力推进航天事业,建立月球城市,成为眼前的当务之急。
  长13运载火箭的首发测试失败,虽然给航天科工朦上一次阴影,但是黄修远并没有太过于担心,毕竟长13运载火箭最大有效载荷,仅仅只有近地轨道172吨、同步轨道105吨、月球轨道70吨。
  而采用金翅大鹏号代替芯一级的长11运载火箭,目前可以实现近地轨道243吨、同步轨道171吨、月球轨道92吨。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载荷,利用金翅大鹏号发射非常成熟的长11运载火箭,也是当前进入外太空的主要手段。
  至于有了金翅大鹏号后,为什么继续研发长13,主要是为了配合另一个项目。
  现在长13的综合性能,显然比不上金翅大鹏号+长11,但这个项目必须继续研发下去。
  因为长13除了大气层内发射之外,还计划在外太空分级组装,即在空间站上组装后,作为来回月球的超重型飞船使用。
  按照航天科工和雄鹰航天的规划,长13会分解成为5个部分,通过金翅大鹏号发射到天宫空间站上,然后将5个模块组装起来。
  近地轨道组装型的长13,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将提升到1880吨,月球轨道有效载荷则可以达到940吨。
  如果是作为来往于近地轨道和月球轨道的交通工具,将改变当前月球飞船返回载荷过小的问题。
  目前月球飞船要返回蓝星,燃料必须精打细算,返回近地轨道的最大载荷,减去飞船本身的各个系统,可以额外带回近地轨道的重量,大概只有1。5~3。2吨左右。
  这还是无人运输飞船,如果是有人的飞船,这额外载荷大概只有0。6~1。7吨左右。
  如果飞船人员超过5人,有效载荷进一步下降。
  显然这不符合航天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让月球飞船,可以承载更大的载荷,返回蓝星近地轨道。
  长13就肩负着这个重要任务。
  别看这款运载火箭在大气层内,综合性能平平无奇,如果改用近地轨道组装,那它可以1艘飞船顶10艘长11月球飞船。
  这种在近地轨道空间站上组装的飞船,是实现快速建设月球基地、月球城市的重要手段。
  黄修远也知道项目时间太紧了,可是他也没有办法。
  现在诺亚会也非常疯狂,今年以来,对方硬生生发射5枚新土星五号,其中爆炸了2枚,成功了3枚,初步在月球建立了一个24吨左右的小型无人基地,以及5颗月球卫星。
  另外还有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波音、蓝色起源等公司,也在NASA庞大资金的刺激下,重新开始重建新空间站——诺亚方舟号空间站。
  至于西洲联盟和露西亚,则拿着国际空间站缝缝补补,至于月球方面,他们几年只发射一颗探测卫星。
  这种全面的太空竞赛,看得一众小势力目瞪口呆,别说奋起直追了,他们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而蓝星的国际格局,也在这种大浪淘沙的冲击下,逐步形成三大阵营,即大中华联邦、美洲联合体(诺亚会)、新西洲联盟(西洲联盟+露西亚)。
  至于其他的小虾米,不是三大势力的傀儡,就是缓冲区,或者是博弈区。
  全球的热点区域,从亚太地区转移到了环锡兰洋地区,特别是锡兰洋西北地区的波斯湾、红海,更是乱成一锅粥。
  三大势力在该地区犬牙交错,陆续爆发了好几次代理人战争。
  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地面上的明争暗斗也没有丝毫停歇,甚至为了抢夺资源,让一些行为,变得更加明火执仗起来。
  大中华还好一些,毕竟有各种新材料、高效的元素提炼技术,本身对外部资源的需求量不大。
  下场抢夺资源的手段,也相对温和隐蔽,更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遏制诺亚会获得更多的资源。
  而诺亚会的手段则凶残很多,直接撕破一直以来的虚伪面目,疯狂掠夺各种稀有资源。
  很多地方的资源,都被诺亚会采用毁灭性的方式开采。
  特别是环大西洋沿海地区,诺亚会将5支航母舰队都布置在大西洋。
  这些掠夺来的资源,被他们投入航天和军工领域,在巨大压力下,诺亚会的实力也在疯狂膨胀着。
  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疯狂和压抑中,第一次冷战时代的那种社会气氛,又一次出现。
  而很多聪明人,已经看出一次冷战的决定性因素,就在太空上。
  如果哪个势力在太空领域上,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那只能成为失败者,而且这一次竞争,比以前更加残酷,甚至决定了文明的未来。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月球(二)
  月球。
  北半球的雨海西北部分,就是广寒宫基地所在的虹湾。
  此时的广寒宫基地,比之一开始的规模,已经扩大了非常多,广寒宫基地目前有大大小小24个太空舱,形成三个建筑群。
  即:科研区、生活区、港口区。
  其中港口区距离其他两个区最远,有4。5公里左右的距离,主要用地面雷达舱、维修舱和燃料储备舱组成。
  港口有一片平整过的泊位,面积有9平方公里左右,另外还有一块铺满复合板材的实验停泊区,面积只有300平方不到。
  而生活区则是由8个功能各异的生活舱组成,可以容纳10名宇航员,同时在基地生活6~12个月。
  最后的科研区,是广寒宫基地舱室最多的区域,一共有13个功能各异的科研实验舱。
  另外,此时的港口区内,还停泊着一艘应急飞船,可以随时升空,前往月球轨道上的蟾宫空间站。
  目前驻扎在广寒宫基地的宇航员,一共6人,包括之前过来月球做科研的程存武。
  此时程存武正在科研区内,他和另一名科研型的宇航员余胜天,忙碌着各种电场合成实验。
  电场合成技术作为太空战略的必要技术之一,越发受到重视,近百亿华元的不断投入,蓝星上的电场合成技术进步非常大,各种衍生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而来到月球的程存武也没有闲着,他和余胜天俩人,加上蓝色的实验数据,也在调整着月球上的电场合成技术。
  实验舱—丙2。
  这个实验舱配备了一套800千瓦的电场合成反应炉,以及一套附属的配套设备。
  而实验舱—丙1,这个实验舱配备了一台电解反应炉,可以电解绝大多数的物质。
  余胜天将一百多公斤的月海玄武岩粉末,用机械臂和储存桶,倒入反应炉中。
  月球的玄武岩,和蓝星的玄武岩,虽然都是玄武岩,但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在虹湾的地表,蕴含着丰富的玄武岩,这些玄武岩绝大多数都是贫碱金属和铝的玄武岩。
  通过质谱仪,可以看出这些玄武岩粉末,含有比较高的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和铬。
  其中氧化铁的含量相当高,虹湾的玄武岩中,氧化铁平均含量在17。36%左右,是蓝星玄武岩的2倍。
  而金属铬的含量,更是蓝星玄武岩的10倍左右。
  他按下电解开关,瞬间特定的微波加热系统启动,通过特定的光波,加热特定的化合物,然后通过电场和电流,快速分解出其中的物质。
  很快铁单质、氧气之类,被一一分解出来,然后被储备到特定的储存箱中。
  程存武在实验舱—丙2,他现在正在通过电场合成硅纳米层,目前他已经成功合成了泡沫硅钢。
  而硅纳米层,作为燧人系在蓝星的看家本领,对于打造航天器和月球基地,都有至关重要的应用。
  程存武自然希望可以在月球复刻这种材料,这对于接下来,快速扩建月球基地非常重要。
  只是在催化剂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硅纳米层虽然快速形成了,但比起蓝星的硅纳米镀层,这种月球硅纳米镀层,出现了非常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整体结构的强度非常拉垮。
  从反应炉中,取出一片铝合金,然后放入电子显微镜观察,程存武看到了表面高低不平的硅纳米镀层,甚至有好几处镀层缺口。
  显然这一次实验用失败了,他眉头紧皱的思考着实验,又要基地的大型服务器,模拟了合成过程,还是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余胜天轻飘飘的走了进来,通过内置在头盔中的通话系统,开口问道:“还是没有成功?”
  “是呀!硅纳米镀层一直无法成功,在各种金属片上,都呈现出密集的缺陷结构,这根本无法提升强度。”程存武非常苦恼。
  思考了一会,余胜天提议道:“将实验数据发回蓝星,让蓝星的超算帮忙计算,基地的服务器只有每秒八千亿浮点运算力,而且我们只有两个人。”
  “为今之计,只能如此了。”
  俩人按照实验室操作流程,将所有的用品、程序恢复到之前的位置,反应出来的材料和残渣,也全部处理好。
  哪怕是一支笔、一个按钮,都必须按照规定复位,这是确保安全的硬性规定。
  也正是这种近乎变态的规定,确保了大中华联邦的航天器、空间站和月球基地,至今很少出现致命的失误。
  完成复位工作,俩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轻飘飘地迈步向生活区走去。
  几个月的月球生活,让程存武逐渐习惯了这种低重力,来到科研区的交通舱,俩人进入一套外骨骼型的宇航服中。
  走进入气密区域,随即后面的气密闸门合拢,系统开始抽取气密区域的空气。
  [准许出舱]
  舱门向左移动,外面是淡黄的月壤,舱门口有密布足迹的土路,延伸到一百米外,那里才是生活区。
  程存武和余胜天走出去,外骨骼装甲向对面的生活区中去,之所以分开两个区域,主要是为了以防万一。
  毕竟实验区有可能出现危险,加上月球可能被陨石撞击,将两个区域分开比较安全。
  走了大约七十米左右,他们就进入正在建设的交通管道舱,一种由蓝星设计好,利用月球本地材料制造的交通舱。
  通常这种交通舱的长度为20米,外直径5。3米,内直径4。8~5。1米。
  程存武研发成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