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某种程度上,美洲是诺亚会的地盘,但诺亚会对南美的掌控力,其实不是铜墙铁壁。
  而且燧人系的南太平洋区,就在南美洲的隔壁,双方距离比北美到拉普拉塔还近。
  粮食联盟在全球各地都有大量投资,这也是基于大中华的强大实力,才可以保证粮食联盟的投资安全。
  在这方面上,无论是丰民农业或者北大荒集团、中粮集团,都心知肚明。
  走出去战略的前提,就是本身拳头够硬,可以打消当地地头蛇的贪婪,没有强大的武力,满世界投资,只能被人当肥羊宰。
  实际上,粮食联盟在全球的投资并不小,也不是单打独斗,要知道在南美洲还有一个“第二东瀛”存在。
  随着东瀛本土被掌控,第二东瀛这个隐藏的遗产,也被一并接收过来。
  拉普拉塔平原的异常寒潮情况,此时在汕美的黄修远,也收到了相关汇报,他看完之后,表情越发慎重起来。
  “蝴蝶效应越来越大了。”
  他的影响力越大,做的事情越多,对蓝星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从2008年到现在,七年时间里面,他改变国内的能源结构,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上,至少要比历史同期低30~40%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也导致北美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重新超过了华国。
  如果加上储能碳粉的提炼,本土在二氧化碳排放上,未来会呈现出越来越少的发展趋势。
  而东北亚、大洋洲、东南亚将陆续完成碳中和改造,这个改变带来的蝴蝶效应,绝对会改变气候。
  黄修远陷入了纠结之中。
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略调整
  两天后。
  从澳洲返回的林百杰,以及从东瀛回来的蒋海霖,还有从实验室工作中,抽空过来的陆学东,都来到了黄修远的办公室。
  蒋海霖看完气象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情同样露出一丝凝重。
  他有些举棋不定的问道:“这个气候模拟模型的准确率有多少?”
  “准确率60~70%左右,这是3台百万兆级超算联合运算后的结果,我是指全球气候变冷的可能性。”陆学东解释道。
  林百杰转过头来问道:“修远,如果我们停止抽取二氧化碳,那么遏制这个进程?”
  还没有等黄修远回答,陆学东就先给了答案:
  “不可能,全球变冷是大趋势,这是小冰河气候的必然趋势,就算是现在停止抽取二氧化碳,全球变冷的大趋势最多延缓5~10年。”
  “也就是说,我们抽取二氧化碳的因素,最多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蒋海霖问道。
  黄修远点了点头:“蓝星的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上一次小冰河气候的顶峰,就是1600~1650年。”
  表情严肃的陆学东,继续说道:“如果按照科学蓝星办公室的推演结果,2020~2100年期间,极有可能就是新一轮小冰河气候的顶峰。”
  一个三维投影的蓝星,出现在办公室中。
  这是科研部的实验性产品,可以完美进行全息投影,就是造价感人一些,一台全息投影器造价要3750万华元左右。
  黄修远放大蓝星,然后插入气候模拟模型,从气候模拟的过程中,众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比如华北、西北、东北的干旱情况,将进一步加剧,同时气温会比历史同期下降3~8摄氏度。
  零度等温线将抵达琼州和吕宋岛北部,岭南地区冬天可能要下雪,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呈现出常态化。
  气温下降,寒潮、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变大。
  黄修远指着本土北部地区:
  “本土的情况,我倒是没有太担心,北方有海水淡化工厂和输水管网支撑,硬撑几十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只要提防倒春寒和暴雪即可。南方的洪涝灾害和寒潮灾害,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蒋海霖想了想提议道:“现在南方城市和乡镇都在搞一体化设计,我提议增加防内涝和防洪设计,反正海水淡化工厂的氯化钠产能过剩一大堆。”
  “可以,你做一个提案报告吧!”黄修远将这个事情安排给了对方。
  讨论了预防天灾后,他们进入下一个话题,那就是粮食安全问题。
  按照相关的模拟计算,一旦全球进入小冰河气候,到时候露天的自然农田,肯定会出现普遍减产,哪怕是转基因农作物也很难幸免。
  毕竟转基因农作物也是生物,再怎么加点,农作物还是存在耐受极限。
  当然,一系列的模拟计算中,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受到影响最大;寒带本身就是穷山恶水,没有多少农业可以损失;热带勉强可以扛住,不过台风和洪涝灾害不会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采取干预措施,在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下,全球粮食将减产20~30%。”林百杰询问道。
  陆学东摇了摇头:“这是常态,还有特别严重的年份,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密集出现的情况,粮食的减产底线,应该下调到50%。”
  “我们的控制区内,粮食自给自足应该可以满足,但是其他地区,估计就难说了。”蒋海霖摊摊手说道。
  虽然现在国内囤积了几亿吨储备粮,但众人都不是圣母,不会同情心泛滥的送粮。
  这些粮食都是国内稳定的基石,任何事项都有优先级,本土民众的粮食安全,高于控制区民众,而控制区民众又高于友善区,友善区高于中立区,最后才是敌对区。
  虽然设立优先级,看起来有些不ZZZZ,但这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黄修远吩咐道:“老林,你们要产业部尽快敦促各个子公司,齐心协力准备推广室内农业和农业大厦,不仅仅本土要推广,大洋洲那边也要立项。”
  “我尽快安排这件事。”林百杰点了点头。
  这件事已经刻不容缓了。
  按照自然农田最大减产50%计算,本土的室内农业面积,必须达到6亿亩,才可以保证本土的粮食安全。
  如果加上周围的控制区,那室内农业的种植面积,必须达到15亿亩左右,才可以保证大中华区的粮食供应稳定。
  而要实现高度富裕,则必须将室内农业的种植面积,提升到30亿亩,彻底取代绝大部分的自然农田。
  对于完全取代自然农田这件事,黄修远的计划,是至少要取代70%的自然农田。
  这样做,不仅仅有利于恢复自然生态,也有利于粮食安全。
  室内农业不需要担心自然环境的气温、降水和光照,基本实现完全可控,杜绝了千百年来,人类农业靠天吃饭的弱点。
  本来对于室内农业和农业大厦,黄修远没有计划那么快推广的,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计划没有变化快。
  可能提前到来的全球变冷,促使他做出改变。
  燧人系内部讨论后,他和林百杰等人统一了意见。
  随即黄修远又通过自己的权限,召开了一次紧急的虚拟会议,与上面进行沟通和讨论。
  这件事非同小可,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能。
  要提前和加速推广农业大厦,那意味着要加速推广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体。
  而加上推广可控核聚变和常温超导体,又会导致可控核聚变技术,被外部势力摸清底细。
  虽然核聚变发电站可以保密,但发电量大规模增长,迟早要穿帮,哪怕是做假账,也瞒不了六七年。
  更何况,核聚变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会暴露出一部分信息。
  当年为了遏制核技术扩散,各大势力可是绞尽脑汁,而中微子监测,就是判断核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讨论了几天,最后大家都没有太多方法,只能采用做假账,用核裂变发电站的名头,来暂时掩盖一下。
  同时要做一些事情,转移注意力。
  比如目前半死不活的国际核聚变合作组织,就是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
  国内打算支持这个项目,然后和西洲联盟、露西亚合作,在明面上大搞托卡马克装置、惯性激光、仿星器之类。
  做出一副没有可控核聚变的样子,顺便战略欺骗其他势力。
  既然要加速推广可控核聚变,那太空战略也要进一步加强,将第一个月面城市的建成时间,定在了2021~2022年前后。
第五百八十八章 别无选择
  就在拉普拉塔地区爆发极端寒潮,黄修远秘密召开虚拟会议的同时。
  北美。
  加利福尼亚州的东部,落基山脉深处的一处地下基地内。
  刚刚调任国土防御局局长的尼克,此时也忙得脚不沾地,大中华联邦给诺亚会的压力太过于庞大,他们非常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局面。
  尼克虽然是一个大光头,但他可不是默人,而是纯粹的老白男。
  诺亚会被逼得没有办法,终于撕破一直以来的伪装,露出凶残的真面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阵敲门声响起。
  “进来。”
  来者是一个黑发白人中年,那国字脸上带着一丝不苟,或者说古板,显然此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德裔。
  “尼克长官,底特律的骚乱源头已经锁定,是这些人……”
  接过文件,尼克看了一遍,眉头一挑:“黑豹残余份子?”
  “是的,我们的探员已经锁定了37名可疑人员,其中11人可以确定,剩下的仍然在排查……”
  尼克打断了对方:“不用确认,华夏人有一句话听说过没有?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把这些人都清理了。”
  “是,尼克长官。”
  “嗯!”尼克满意的点了点头:“奥夫,继续扩大筛查范围,不要放过任何可疑人员。”
  “是,尼克长官。”奥夫绷直身体回道。
  只是俩人没有察觉到,距离地下基地不足1。3公里的地层中,隐藏着一台顺风耳声呐探测器,正在不间断地搜集着基地内的情报。
  虽然地下基地周围不一定有地下暗河,但没有地下暗河,也可以通过人工创造地下微型隧道。
  这就是第二代地下声呐探测器的改进技术,利用五丁计划中,可以腐蚀岩层的化学药剂,一点点腐蚀岩层,然后逼近地下基地。
  微型隧道的内直径只有12厘米,而微型探测器的设计,也采用了别出心裁的多足蠕虫型设计。
  虽然很多地下设施,都会按照地下震动感应器,奈何地下震动感应器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微小震动和声波,通常很难识别出其中的问题。
  化学腐蚀岩层,本身就没有什么震动和声音,最多就是吸走残渣的时候,会有轻微的声音。
  但是这个声音,在地下大环境的背景声波掩盖下,也很难被分辨出来。
  诺亚会以为是铜墙铁壁的地下基地,实际上,却是四面透风。
  一部分地下基地,已经被情报司的微型探测器逼近到旁边,微型探测器甚至直接贴在基地的地下防水层。
  而这些微型探测器,也给情报司带来非常多的情报信息,虽然诺亚会因为多次情报泄露,对内部进行了两次大清洗。
  但尼克显然没有察觉到,真正的泄密者,不是内部人员,也不是地面的仪器和外来人员,而是来自地下暗河的声呐探测器。
  这种致命的情报失误,足以造成他们的很多事情,在情报司面前,几乎变成了单方面透明。
  就比如尼克他们俩人的谈话,基本被顺风耳系统搜集到了。
  奥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