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纳米崛起-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做了嵌合蛋白的动物实验,有没有发现什么?”
  周经纬有些激动的回道:“有,有几个发现。”
  说完他就拿出一个特制的平板,上面有一个≠标志,黄修远立刻知道,这是平板是一个不能无线连接的单纯储存器,主要用于保密级别比较高的资料储存。
  周经纬在平板上,找出一份加密文件:“黄院士,这就是我们的发现。”
  仔细浏览了一遍,黄修远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这几个发现,他一清二楚,毕竟后世玛尔斯真菌在全球大流行,造成不可磨灭的悲剧,当时的人类早就摸清楚了该真菌的很多情况。
  嵌合蛋白的插入数量,通常和染色体数量有关系,一般一对染色体被插入的嵌合蛋白数量,不会超过6个。
  或者说,一旦嵌合蛋白插入太多,那就不是促进宿主基因变异了,而是促进宿主基因崩溃。
  其实这也是初代荧惑真菌的剧毒性来源之一,嵌合蛋白强行插入基因序列中,如果插入数量超过6个,基因序列很容易崩溃。
  更加黄修远记忆中的数据,初代荧惑真菌分泌的嵌合蛋白,插入染色体的数量,一般在12~30个左右。
  这个阶段的荧惑真菌,致死率高达65~75%,一部分幸存者体内的单对染色体中,被插入的嵌合蛋白,通常是12~18个左右
  而周经纬团队经过几十代的培育筛选,已经将嵌合蛋白对单对染色体的插入数量,压低到4~8个,目前处于相对安全的阶段。
  当然,这个数量虽然不会立刻致命,但基因突变却足以让宿主生不如死。
  更何况,荧惑真菌让宿主基因突变,可不是为了让宿主进化,看起来很多宿主都获得了“强化”,实际上这是幸存者偏差。
  那么无法适应环境,或者不够强大的突变体,都领盒饭了,剩下的自然显得强大。
  荧惑真菌改造宿主,仅仅是为了繁衍生息,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
  最后表现出共生模式,那也是因为不能共生的宿主都完蛋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共生的。
  “经纬,你们发现大蒜素可以抑制荧惑真菌的快速繁殖,这里可以深入研究一下。”黄修远提点道。
  周经纬一愣,随即回道:“大蒜素?可以,我会组织一个小组,专门跟进这方面。”
  虽然不知道黄修远为什么看中大蒜素,但是直觉告诉他,大蒜素值得深入挖掘。
  其实在获得荧惑真菌后,实验室就做了大量抗真菌药物的测试,希望可以找出治疗或者对抗荧惑真菌的药物。
  在一系列药物中,大蒜素的灭杀效果一般般,抑制效果也只是中上水平,比大蒜素更加强的药物不在少数。
  黄修远对此一清二楚,但他却知道,平平无奇的大蒜素,其实是压制荧惑真菌的关键,后世甚至开发了大蒜素—KE24,这种高效真菌抑制剂。
  之所以说大蒜素,而是不是其他抗真菌药物,主要是荧惑真菌的突变速度太快,不用半年耐药性就会大增,其他药物很快就会失去效果。
  反倒是一直平平无奇的大蒜素,可以长期维持抑制效果,不容易出现耐药性。
  这些都是后世人类,用生命试验出来的信息。
  经过深入研究后,未来的科学家发现大蒜素,会压制荧惑真菌的三个基因片段,让其活跃度和变异速度降低,而这三个基因片段是荧惑真菌中核心基因序列,出现变异的概率非常小。
  因此荧惑真菌有靶向药的效果,而这种抑制是可以长期维持的,后来研发的大蒜素—KE24,配合另一种靶向药,可以快速灭杀人体内部的荧惑真菌,实现对荧惑真菌的治疗。
  当时国内的北方地区,很多人有吃生大蒜的习惯,在那一次生化危机中,竟然成功扛住了第一轮冲击。
  这种廉价又方便的抑制剂,给国内带来巨大的优势。
  而黄修远还知道,要驯服荧惑真菌,让其成为人类进化的辅助器,大蒜素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只有通过大蒜素的压制,让其陷入半休眠状态,才可以避免一下子冲击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因为高烧而死亡。
  黄修远又看了研究报告上,关于荧惑真菌对大脑的影响。
  荧惑真菌在宿主体内,之所以会出现机体强化的现象,那是因为荧惑真菌有嗜热喜光的特点,需要能量保证自己和宿主的生理需要。
  要获得能量,单凭荧惑真菌在宿主表面形成的“蓝毯”光合作用系统,只能保证一部分能量来源。
  剩下的能量需求,就必须通过吞噬其他有机物获得。
  因此在生物进化本能的驭使下,加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宿主向更加强大发展,太弱小或者没有一技之长的宿主,只能成为强者的食物。
  但是这个“进化”,对于人类而言,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必然导致身体需要的能量大增,进而压制大脑的能量供应。
  这种进化,否定了人类千百年来的优点——大脑,反而让人类和野兽拼身体素质,只能说是舍本逐末。
  而且初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荧惑真菌毒性太强,脑细胞很容易在突变,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比如:癫狂、丧失理智、失忆、性情大变、嗜食、脑残之类。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这些症状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荧惑真菌是直接改变了宿主的脑细胞。
  周经纬带他来到另一个实验室,里面有一个个超强合金打造的封闭式牢笼,这些封闭式牢笼里面,是龇牙咧嘴的变异生物。
  特别是那些峨眉山猕猴,身体膨胀了一大圈,一看到窗外有人影,顿时发狂的捶打撕咬着笼子。
  黄修远看得眉头紧皱。
  一旁的周经纬解释道:“这些猕猴是被初代荧惑真菌感染的,基本丧失了理智,只剩下进食和繁殖本能。”
  来到第二批笼子外面,这边的猕猴情况这好很多,虽然同样非常暴躁,也获得了身体强化,但它们多少还有一些理智残留。
  当黄修远走到最后一批笼子前,发现这些猴子都相当的安静。
  “这是进入了休眠状态了?”
  周经纬点了点头:“是的,这些猕猴注射的荧惑真菌,都是采用毒性最弱的,同时我们还注射了抑制剂,它们彻底适应了荧惑真菌后,由于没有获得食物补充能量,只能进入休眠状态。”
  思考了一会,黄修远提议道:“这个方向不错,你们可以重点研究一下。”
  “我也是这样想的。”周经纬点了点头。
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冻
  最后一批猕猴实验体的休眠状态,就是荧惑真菌改造宿主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积极突变之一。
  黄修远看了这批猕猴实验体的检测报告,发现它们在没有食物、缺乏阳光和硫化钾、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会让宿主进入一种假死休眠状态。
  “你们进行过冷冻实验没有?”
  “冷冻实验?”周经纬瞬间眼前一亮:“我怎么没有想到?黄院士一语惊醒梦中人。”
  反应过来的周经纬立刻喊吩咐助手,准备相关的实验室和设备材料。
  黄修远看着仿佛一具尸体的猕猴实验体,工作人员利用机器人,将一大盆营养液放在尸体一旁。
  然后调高光照强度,瞬间猕猴实验体的表面,那海蓝色的菌丝皮层,仿佛收到了某种信息。
  通过多普勒探测器和红外线探测器,黄修远清晰地观察到猕猴的变化,随着光照持续照射,荧惑真菌形成的蓝毯,开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体内保存的硫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而猕猴体内的温度也一点点提升着,二十分钟后,猕猴睁开眼睛,身体体温上升到38。1摄氏度左右。
  它茫然又惊恐的四处张望,突然看到一盆营养液在不远处,便小心翼翼地爬过去,然后用手指触摸了一下营养液。
  沾到一点营养液的手指上,那蓝毯迅速吸收了那一点营养液,然后给猕猴传递了一个安全的信号。
  接收到信号的猕猴,迅速低下头去,吸吮着盆子里面的营养液。
  吸食了一大盆营养液后,它并没有像其他批次的实验体那样狂躁,反而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大笼子,似乎在寻找可以出去的通道。
  黄修远看到这一幕,发现这只猴子的智力不低,应该是没有变脑残,不过相应的身体素质提升幅度,也没有和其他批次的猴子那样强大。
  “果然智慧和肉体是一对矛盾的存在,要打破其中的桎梏,需要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黄修远自言自语的低语着。
  为什么说肉体和智慧相互矛盾?
  答案就在蓝星生物低效的能量利用率上,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身体只能做出选择,要么选择强大的肉身,要么选择智慧的大脑,这是一条二选一的选择题。
  如果要两全其美,除非生物提高能量利用率,将身体之前的能力供应水平提升一倍左右,就可以兼顾肉体和智慧。
  虽然眼前的荧惑真菌,让人类看到一些希望,但仍然不过完美。
  不过黄修远也并没有太在意肉体的素质问题,某种程度上,大脑才是人类的根本,是人类主宰蓝星的核心竞争力。
  肉体再强大,就算是生长了几丁质的生物外骨骼,也很难硬抗大口径炮弹的打击,更何况人类可以打造机械外骨骼,甚至制造仿生外骨骼。
  在他看来,荧惑真菌的价值,在于其特殊的进化促进效果,可能让人类适应无重力、真空、高辐射的外太空,而不是用在强化肉体上。
  毕竟蓝星的碳基生物,其肉体强度是有上限的,再强也有限度。
  三个小时后,周经纬团队准备好了实验相关的实验室和设备之类。
  那只吃饱喝足的猕猴,被机器人关进一个特制的运输舱,随即牢笼被进行全面消杀,确保不会有病毒残留。
  当实验体被送到专门准备的实验室后,周经纬等人操作着机器人,开始做实验。
  这种级别的生物实验室,研究员和工作人员是不允许直接接触实验体或者菌株的,而且里里外外有四层隔离层,发生一点问题,都要全面关闭,进行消杀灭活。
  像电影那样,直接用手接触不明生物的事情,那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别说用手了,就算是人员近距离靠近,都不可能。
  用手直接接触不明生物,任何一个生化研究员都不会如此无脑,这样做简直是嫌命长。
  机器人将猕猴实验体关进另一个实验舱内,然后强行固定实验体,让其躺在里面。
  周经纬吩咐道:“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
  “是。”研究员按下开关,缓缓调节着光照强度和温度。
  20分钟左右,实验舱内光照强度只剩下微光,而温度也逼近零度,实验体一开始还清醒着,试图用体内储备的脂肪和糖元抵抗环境温度下降。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它发现温度越来越低,哪怕是荧惑真菌做出应变,用蓝毯包裹着猕猴,它仍然难以硬抗气温下降。
  又过去了20分钟。
  此时实验舱内的温度,骤然下降到了零下50摄氏度,实验体终于放弃了硬抗,开始进入假死休眠状态。
  黄修远看着各种探测器的即时数据,发现实验体体内的出现了一些变化。
  而周经纬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刻吩咐道:“启动细胞探针显微镜。”
  “收到。”
  实验舱的上下左右,伸出8个微型机械臂,机械臂上面的顶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